正在阅读:

前三季度创新药融资已是去年3倍,下一个十年的中国新药研发会是什么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前三季度创新药融资已是去年3倍,下一个十年的中国新药研发会是什么样?

中国新药的下一个十年里,会有更多的原创性产品走上前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谢欣

编辑 | 许悦

“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生物医药行业前三个季度的投融资金额可能已经达到了2019年全年的三倍了。

医药生物行业今年有多热?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全球研究和亚太临床开发负责人汪来博士给出了上述数据可能是个最直接的印证。

这一年里除了不断的融资、IPO之外,手里更有钱了的创新药企们也在继续跑马圈地,11月中,百济神州位于上海外高桥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上海医药研发中心正式启用,也是其在北京昌平研发中心之后的第二个研发中心。

汪来介绍,百济神州上海研发中心将主要聚焦在生物医药研发上,主要包括单抗、双抗等抗体类药物与ADC(抗体偶联药),而未来北京昌平研发中心则主要是抗体类和小分子药物研发。包括传统的小分子以及 PROTAC(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目前百济神州临床前研发团队约有400人,明年底会扩张到750人,可实现20多个临床前项目的同步开发,计划将把临床前研发分成实体肿瘤的靶点药物、血液肿瘤的靶点药物、肿瘤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四个板块。

今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在研发上投入达到9.39亿美元,这一数值在国内药企中位列第一。而在临床研发阶段,考虑到规模效应和人员稳定性等因素,百济神州在国内已经不再使用临床CRO(指提供临床试验方案和病例报告表设计和咨询的服务机构),目前在澳大利亚基本也不使用CRO,未来在美国也希望建立起自己的临床运营团队。

今年,又一批新的创新药研发企业登陆公开市场,而在于国际巨头合作、产品上市上也有不少新进展。但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四季度以来,随着港股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股价出现大面积破发、君实生物遭自媒体质疑、业内对于中国创新药企授权引进(license in)模式以及高瓴资本等知名创新药投资机构进行一轮的思考与质疑,ACRO板块连续大跌等事件后,在下一个十年之始,国内以创新药研发为排头兵的生物医药产业似乎又来到了一个微妙的时间点。

在以创新研发为主要驱动力的中国创新药行业里,2010-2020年可称得上是走过了第一个十年,而快速跟速”(fast follow)和“派生药”(me too药)加上授权引进是头一个十年里中国新药的主流研发形式,但从今年开始,一些头部的创新药企业开始亮出自己研发管线中的第二梯队产品。汪来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说前十年里百济神州是在努力活下来,下一个十年的研发里,目标已不仅是活下来,一些项目上要从跟跑慢慢变成领跑,还是要实现进一步成长为一个中国的、全球的生物制药公司。

而这也是下一个十年里很多中国创新药公司的方向所在,如果说第一个十年里大多数人都是围绕着PD-1作为基石药物在进行开发和布局,汪来认为,在第二波研发浪潮里,产品线的宽度和厚度会更加广阔。

如百济、复宏汉霖、信达生物等在OX40TIGITBcl-2等下一代热门靶点都有布局,更为主要的是,在开发进度上它们已经能与国外巨头们并驾齐驱,而在前一个十年国内的新药开发基本都只能做国外已验证过的靶点,此外如百济也在开发HPK1这样的首创靶点药。  

但同时,资本的力量依然不容忽视,而目前一方面国内资本对于原创性的创新药是否具备判断与投资能力依然是个问号,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资本方开始利用规则快速孵化低门槛低技术含量的企业上市圈钱,长期来看也会破坏整个创新药投资环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前三季度创新药融资已是去年3倍,下一个十年的中国新药研发会是什么样?

中国新药的下一个十年里,会有更多的原创性产品走上前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谢欣

编辑 | 许悦

“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生物医药行业前三个季度的投融资金额可能已经达到了2019年全年的三倍了。

医药生物行业今年有多热?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全球研究和亚太临床开发负责人汪来博士给出了上述数据可能是个最直接的印证。

这一年里除了不断的融资、IPO之外,手里更有钱了的创新药企们也在继续跑马圈地,11月中,百济神州位于上海外高桥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上海医药研发中心正式启用,也是其在北京昌平研发中心之后的第二个研发中心。

汪来介绍,百济神州上海研发中心将主要聚焦在生物医药研发上,主要包括单抗、双抗等抗体类药物与ADC(抗体偶联药),而未来北京昌平研发中心则主要是抗体类和小分子药物研发。包括传统的小分子以及 PROTAC(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目前百济神州临床前研发团队约有400人,明年底会扩张到750人,可实现20多个临床前项目的同步开发,计划将把临床前研发分成实体肿瘤的靶点药物、血液肿瘤的靶点药物、肿瘤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四个板块。

今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在研发上投入达到9.39亿美元,这一数值在国内药企中位列第一。而在临床研发阶段,考虑到规模效应和人员稳定性等因素,百济神州在国内已经不再使用临床CRO(指提供临床试验方案和病例报告表设计和咨询的服务机构),目前在澳大利亚基本也不使用CRO,未来在美国也希望建立起自己的临床运营团队。

今年,又一批新的创新药研发企业登陆公开市场,而在于国际巨头合作、产品上市上也有不少新进展。但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四季度以来,随着港股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股价出现大面积破发、君实生物遭自媒体质疑、业内对于中国创新药企授权引进(license in)模式以及高瓴资本等知名创新药投资机构进行一轮的思考与质疑,ACRO板块连续大跌等事件后,在下一个十年之始,国内以创新药研发为排头兵的生物医药产业似乎又来到了一个微妙的时间点。

在以创新研发为主要驱动力的中国创新药行业里,2010-2020年可称得上是走过了第一个十年,而快速跟速”(fast follow)和“派生药”(me too药)加上授权引进是头一个十年里中国新药的主流研发形式,但从今年开始,一些头部的创新药企业开始亮出自己研发管线中的第二梯队产品。汪来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说前十年里百济神州是在努力活下来,下一个十年的研发里,目标已不仅是活下来,一些项目上要从跟跑慢慢变成领跑,还是要实现进一步成长为一个中国的、全球的生物制药公司。

而这也是下一个十年里很多中国创新药公司的方向所在,如果说第一个十年里大多数人都是围绕着PD-1作为基石药物在进行开发和布局,汪来认为,在第二波研发浪潮里,产品线的宽度和厚度会更加广阔。

如百济、复宏汉霖、信达生物等在OX40TIGITBcl-2等下一代热门靶点都有布局,更为主要的是,在开发进度上它们已经能与国外巨头们并驾齐驱,而在前一个十年国内的新药开发基本都只能做国外已验证过的靶点,此外如百济也在开发HPK1这样的首创靶点药。  

但同时,资本的力量依然不容忽视,而目前一方面国内资本对于原创性的创新药是否具备判断与投资能力依然是个问号,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资本方开始利用规则快速孵化低门槛低技术含量的企业上市圈钱,长期来看也会破坏整个创新药投资环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