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乐队的新MV《Hymn for the Weekend》发布仅几小时便引起了网友对愚昧的白人一直存在的文化挪用问题的广泛讨论。这支MV在印度拍摄完成,片中英国乐队在印度洒红节时来到孟买表演,乐队主唱克里斯·马汀(Chris Martin)乘人力车来到影院观看碧昂斯主演的宝莱坞电影。
很快就有人对碧昂斯穿的印度服装而且戴着印度珠宝公开叫嚣,但有人就认为这没什么。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谈,倘若文化挪用意味着一个享有特权的集团为了利益或者社会资本而采用一个被边缘化的集团的符号和做法,那么的确,酷玩乐队的MV就是犯了文化挪用的错误。
然而,引起热议的还不止是MV导演Ben Mor先生在MV中展现“印度文化的精髓”,这是西方白人在需要印度灵感时所寻求的。在西方人看来,印度是一片拥挤的异域土地,满是肮脏的贫民窟,居住着虔诚的、准备升空的圣人和互相抛掷彩粉的又瘦又黑的孩童。酷玩乐队MV中的印度是有些模糊的,这也是殖民时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惯常做法,尽管近些年音乐行业总是尽力把MV做得更有趣。
《Hymn for the Weekend》不仅仅是一支MV——它影响了西方理解世界和同世界融合的方式。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曾广泛讨论过这些表现怎样才会有意义、有影响力。这些关于颜色、灵性和贫穷的比喻被西方媒体反复提及,似乎对印度的定义就是头脑中与生俱来的东西。残余的东方主义思想只是为了彰显帝国主义的雄心,这就是现在给予西方特权的殖民主义逻辑。
马汀和他的乐队被描述成活力十足的现代西方人,唱着他们老套的流行乐就进入了这座城市。他们没有被当做外人反而和这个城市紧紧融合。没人怀疑、没人抗议,酷玩乐队就这样顺其自然的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就好像有人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力。东方主义者的二分法:原古/现代、黑/白、穷/富已经不像殖民时代那样明显了,但依然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
西方媒体最狡猾的一面是谈印度问题时不会涉及社会和政治背景。身穿长袍的圣人、戴着花环的石铸像及有多个分支的神都可以代表这个因印度教民族主义引起内部纷争的国家。政客们会基于印度教的高等教义来定义这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而酷玩乐队的MV把印度教传奇化了,就好像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国家就是西方人的天堂,毫无瑕疵。
现在再来说一下MV中宝莱坞电影的女主碧昂斯,和她一起表演是宝莱坞演员索娜姆·卡普尔(Sonam Kapoor)。她在片中饰演的Rani是一位迷人的宝莱坞明星,迷幻背景的映衬下,碧昂斯身穿当地的服装,手上涂着红褐色指甲油。我原本低估了人们对她的争论,但在MV中她的部分很容易让人把她当做文化挪用的同谋。一位身穿南亚女性服装的黑人女子被白人贴上文化挪用的标签并不仅仅是因为政治上的种族问题,也是因为非洲和南亚之间历史文化交流的共同性。但这并不是说她们就没有责任了,尤其是最近的风波已变成音乐界炒作的资本。
在Major Lazer和DJ Snake的MV《Lean On》中,有宝莱坞风格舞蹈的表演,而且其中有同黑人女性的热舞。这个视频被放到You Tube后浏览量超过10亿,排名第15。Major Lazer主唱把印度称作“一种特别的生物:一只脚踏在历史长河中,另一只脚却坚定地迈向未来”,这种特别的美“打败”了他,并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还要提到的是伊基·阿塞莉娅(Iggy Azalea)的《Bounce》,这首歌是受到她母亲一位印度朋友婚礼的启发。这位澳大利亚说唱歌手穿的很像一位“印度妇女”,穿着金色紧身衣戴着华丽的王冠,还骑着一只大象在孟买到处游走,十足的印度女神范儿。
与她同时期受到文化挪用谴责的还有塞雷娜·戈麦斯(Selena Gomez),她是因为现场演唱《Come and Get It》时贴了眉心贴。尽管如此,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两首歌都还是很成功的。
这些MV都把印度描绘成了供白人寻求文化资本和经济利益的外来者的游乐场,这不仅仅是当一个白人女孩参加聚会时贴着眉心贴就被指责为文化挪用那么简单,西方人在消费这一概念。因此,南亚国家的自我呈现就显得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南亚国家的艺术家、活动家和学者们要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生活体验。酷玩乐队和其他西方艺术工作者的这种趋势终将消退。
译者:郭晓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