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产车也能“趴” 长安逸动恐高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产车也能“趴” 长安逸动恐高症

近年来,长安汽车的表现可谓骁勇善战,原创设计的外观造型、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和车架底盘深得国人的追捧,而全球大热的HellaFlush改装风格,因为其“趴”到极致的车身高度和夸张的

近年来,长安汽车的表现可谓骁勇善战,原创设计的外观造型、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和车架底盘深得国人的追捧,而全球大热的HellaFlush改装风格,因为其“趴”到极致的车身高度和夸张的负外倾角设定,吸引上一大波慕名前来的玩家。这两大明星焦点一旦发生交集,那吸睛量可以说是天文数字的算法。

用大众脸、毫无线条美感的设计造型、孱弱且老旧的动力总成和极高的故障率来形容早期的国产自主车型也不失为过,但近几年来,自主品牌像是换了转速表解除封印,奋起直追。尤其是长安旗下的车型单从外观的造型上,也足以吸引上像笔者这种闷骚屌丝。其中,长安逸动的外观设计虽然不能称之为“惊艳”,但足以追上主流的审美,也让不少国内车迷自愿的掏腰包买账。不知长安旗下的车型是不是有足够多的预算在韩国做一次车架整容手术;也不知道是不是有足够详细的项目计划在日本做一次钣金美容化妆,笔者只知道这款长安逸动系列真是:????、美しいです(来自Google大神的翻译:太美丽了)。

在这一点上似乎也得到车主的认同,为此一台1.6升自吸版本的逸动,如约而至。既然原本就是一副美人坯的料,岂有不尽情释放之理。因此车主选择后续的改装来将这一优势发扬光大,经过多方的考虑和理性的判断,最终敲定与HellaFlush情定终生。

但逸动XT这款车型想要玩出HellaFlush风格也不是那么容易(小众车,无改件是一大问题),因为目前玩低趴风格的车型大多数是日系、德系和美系,导致各大改装厂商也只能“看菜食饭”。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相信大家都会明白,没有改件可用?我定制;没办法Low低?我定制,因此这台逸动的大部分改件(除轮圈外)都是车主委托专业人士定制而来的(对于这种满满可敬的态度,笔者表示赞喔)。

图:虽然说“一低”可以“遮百丑”,但颜值这东西并不是百丑就能够搞定的。相比于其他气动玩家亲吻大地的做法,车主在车高选择方面明显理性很多。

图:外观套件方面,车主并没有大刀阔斧式改装大包围,而是采用定制的外加扰流套件,以衬托原厂外形为主,看上去内敛斯文,也是现在HF的主流玩法之一,至于空气动力学表现就不是设计初衷了。(一个字:帅;两个字:超帅;三个字:长安逸动XT厂商指导价:7.xx万,买买买)。

图:长安考虑到制造成本问题,在全系的逸动XT都运用上卤素大灯。通过升级透镜和更换上灯光颜色,能为车主带来更好的吸晴量。

图:下唇改件因为是专门订造的关系,与原厂包围有着超高的融合度。

图:后包围同样也是手工打造的产品,而后扩散器的造型,貌似是没有什么用的。

图:对于这台1.6NA(自然吸气)小排量引擎来说,主要用于日常代步,那在排气的改装上就一定要谨慎和理性。如果只为了追求大吵大闹的排气声浪而一味地盲目增大管径,那只会带来低扭上的丧失。车主在这方面并没有盲目升级,现场的排气声浪也颇斯文。而为了配合手工后包围的造型选择了双边单出燕子鼓的式样。

 

 

图:原厂配上的小尾翼效果似乎令车主不满意,那就加加、叠叠,双层尾翼达成!双层尾翼可以产生出两倍的下压力(F1赛车和拉力赛车上均可见到),但在车主更希望将两倍的下压力转化成两倍的吸引力。

除了将车身高降低外,还需要做到“齐平”(Flush的本意)。何为齐平?就是将车身翼子板与轮圈凸缘处呈对齐、平直状态,让整车看起来有不错的视觉效果,就要对轮圈进行升级改装。为此车主升级上一套经典BBS款的抛边轮圈来完成向HellaFlush的看齐。

在车轮倾角的设定上,出于车主以日常代步为主和轮胎偏磨程度的考虑,只是简单地在前轮做出细微的负外倾角参数,而后轮由于采用的是扭力梁非独立悬挂,在调节幅度会有所限制。

图:在车辆倾角的设定上,有可能是考虑到日常驾驶的感受和轮胎成本(夸张的外倾角能带来夸张的吸睛量之外,还会造成夸张的偏磨现象),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外八”造型。

图:原车轮圈上的ET值通常为较大的正值,难以做到轮圈与翼子板的齐平状态,因此车主更换上一套抛边轮圈来完成向HellaFlush看齐。

 

图:车辆设定方面,因为逸动XT的后悬挂设计是这类紧凑型前驱房车较为常用的扭力梁形式,倾角需要额外使用带角度的转接桥码才能为完成。而车主并没有选择加大倾角,所以车辆在降至最低时,车轮并没有藏进轮眉内。

要想在HellaFlush界内出人头地,首先要坚信三个观点:低、低、低。为此有两种悬挂改件可供车主选择,一种是绞牙避震;另一种是气动避震。

绞牙避震是通过调节支撑底座的高度来压缩弹簧,从而进一步降低车身高度,这种做法一旦预设好数值后就无法在行走状态进行调节。鉴于国内的道路情况,只想说一句:有考虑到油底壳的感受吗?不过对某部分玩家而言,这就是“坚持”和“态度”的最佳表现。而气动避震就是在将避震器的弹簧部分改为用气囊支撑车身的避震系统。气囊的密闭气室内通过充气和泄气的过程完成车高的调节,因为气体是随时可以进行充气和放气的,只需要增加一套微机电脑加以控制就可以在行走状态下实时地、任意地改变车身高度,即使是遇见HellaFlush杀手——减速带,同样无压力飘过。在考虑到平时使用的环境和路况后,车主还是理性的选择了气动避震,并找到资深的改装店家Feel's Auto帮忙定制一套专属的气动避震,最终这台万人眼中的小众车成功趴下来(此处应该有掌声,啪啪啪啪...)

图:车主为了顾及日常使用和油底壳的感受,决定加上一套气动避震来负责车高的升降。

没有木地板、没有红酒、没有落叶!有的只是赤裸裸的“AIR Beetle的气罐”。

图:与车身颜色相对应的内饰配色,让黑色沉闷的车内布局,瞬间Young起来。

编辑点评:笔者还未从事汽车相关工作时,曾观摩过多次的HellaFlush聚会,过后的心得往往就是“日系、德系、美系样样齐,为何迟迟不见中字头”。正是因为这样的大环境下,导致自主品牌的车主即使有改装的想法,却苦于寻找改件而取消这一念头。但本文的车主一度坚持“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真理,为此不惜使用上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定制改件装身,这一态度的确令人佩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产车也能“趴” 长安逸动恐高症

近年来,长安汽车的表现可谓骁勇善战,原创设计的外观造型、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和车架底盘深得国人的追捧,而全球大热的HellaFlush改装风格,因为其“趴”到极致的车身高度和夸张的

近年来,长安汽车的表现可谓骁勇善战,原创设计的外观造型、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和车架底盘深得国人的追捧,而全球大热的HellaFlush改装风格,因为其“趴”到极致的车身高度和夸张的负外倾角设定,吸引上一大波慕名前来的玩家。这两大明星焦点一旦发生交集,那吸睛量可以说是天文数字的算法。

用大众脸、毫无线条美感的设计造型、孱弱且老旧的动力总成和极高的故障率来形容早期的国产自主车型也不失为过,但近几年来,自主品牌像是换了转速表解除封印,奋起直追。尤其是长安旗下的车型单从外观的造型上,也足以吸引上像笔者这种闷骚屌丝。其中,长安逸动的外观设计虽然不能称之为“惊艳”,但足以追上主流的审美,也让不少国内车迷自愿的掏腰包买账。不知长安旗下的车型是不是有足够多的预算在韩国做一次车架整容手术;也不知道是不是有足够详细的项目计划在日本做一次钣金美容化妆,笔者只知道这款长安逸动系列真是:????、美しいです(来自Google大神的翻译:太美丽了)。

在这一点上似乎也得到车主的认同,为此一台1.6升自吸版本的逸动,如约而至。既然原本就是一副美人坯的料,岂有不尽情释放之理。因此车主选择后续的改装来将这一优势发扬光大,经过多方的考虑和理性的判断,最终敲定与HellaFlush情定终生。

但逸动XT这款车型想要玩出HellaFlush风格也不是那么容易(小众车,无改件是一大问题),因为目前玩低趴风格的车型大多数是日系、德系和美系,导致各大改装厂商也只能“看菜食饭”。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相信大家都会明白,没有改件可用?我定制;没办法Low低?我定制,因此这台逸动的大部分改件(除轮圈外)都是车主委托专业人士定制而来的(对于这种满满可敬的态度,笔者表示赞喔)。

图:虽然说“一低”可以“遮百丑”,但颜值这东西并不是百丑就能够搞定的。相比于其他气动玩家亲吻大地的做法,车主在车高选择方面明显理性很多。

图:外观套件方面,车主并没有大刀阔斧式改装大包围,而是采用定制的外加扰流套件,以衬托原厂外形为主,看上去内敛斯文,也是现在HF的主流玩法之一,至于空气动力学表现就不是设计初衷了。(一个字:帅;两个字:超帅;三个字:长安逸动XT厂商指导价:7.xx万,买买买)。

图:长安考虑到制造成本问题,在全系的逸动XT都运用上卤素大灯。通过升级透镜和更换上灯光颜色,能为车主带来更好的吸晴量。

图:下唇改件因为是专门订造的关系,与原厂包围有着超高的融合度。

图:后包围同样也是手工打造的产品,而后扩散器的造型,貌似是没有什么用的。

图:对于这台1.6NA(自然吸气)小排量引擎来说,主要用于日常代步,那在排气的改装上就一定要谨慎和理性。如果只为了追求大吵大闹的排气声浪而一味地盲目增大管径,那只会带来低扭上的丧失。车主在这方面并没有盲目升级,现场的排气声浪也颇斯文。而为了配合手工后包围的造型选择了双边单出燕子鼓的式样。

 

 

图:原厂配上的小尾翼效果似乎令车主不满意,那就加加、叠叠,双层尾翼达成!双层尾翼可以产生出两倍的下压力(F1赛车和拉力赛车上均可见到),但在车主更希望将两倍的下压力转化成两倍的吸引力。

除了将车身高降低外,还需要做到“齐平”(Flush的本意)。何为齐平?就是将车身翼子板与轮圈凸缘处呈对齐、平直状态,让整车看起来有不错的视觉效果,就要对轮圈进行升级改装。为此车主升级上一套经典BBS款的抛边轮圈来完成向HellaFlush的看齐。

在车轮倾角的设定上,出于车主以日常代步为主和轮胎偏磨程度的考虑,只是简单地在前轮做出细微的负外倾角参数,而后轮由于采用的是扭力梁非独立悬挂,在调节幅度会有所限制。

图:在车辆倾角的设定上,有可能是考虑到日常驾驶的感受和轮胎成本(夸张的外倾角能带来夸张的吸睛量之外,还会造成夸张的偏磨现象),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外八”造型。

图:原车轮圈上的ET值通常为较大的正值,难以做到轮圈与翼子板的齐平状态,因此车主更换上一套抛边轮圈来完成向HellaFlush看齐。

 

图:车辆设定方面,因为逸动XT的后悬挂设计是这类紧凑型前驱房车较为常用的扭力梁形式,倾角需要额外使用带角度的转接桥码才能为完成。而车主并没有选择加大倾角,所以车辆在降至最低时,车轮并没有藏进轮眉内。

要想在HellaFlush界内出人头地,首先要坚信三个观点:低、低、低。为此有两种悬挂改件可供车主选择,一种是绞牙避震;另一种是气动避震。

绞牙避震是通过调节支撑底座的高度来压缩弹簧,从而进一步降低车身高度,这种做法一旦预设好数值后就无法在行走状态进行调节。鉴于国内的道路情况,只想说一句:有考虑到油底壳的感受吗?不过对某部分玩家而言,这就是“坚持”和“态度”的最佳表现。而气动避震就是在将避震器的弹簧部分改为用气囊支撑车身的避震系统。气囊的密闭气室内通过充气和泄气的过程完成车高的调节,因为气体是随时可以进行充气和放气的,只需要增加一套微机电脑加以控制就可以在行走状态下实时地、任意地改变车身高度,即使是遇见HellaFlush杀手——减速带,同样无压力飘过。在考虑到平时使用的环境和路况后,车主还是理性的选择了气动避震,并找到资深的改装店家Feel's Auto帮忙定制一套专属的气动避震,最终这台万人眼中的小众车成功趴下来(此处应该有掌声,啪啪啪啪...)

图:车主为了顾及日常使用和油底壳的感受,决定加上一套气动避震来负责车高的升降。

没有木地板、没有红酒、没有落叶!有的只是赤裸裸的“AIR Beetle的气罐”。

图:与车身颜色相对应的内饰配色,让黑色沉闷的车内布局,瞬间Young起来。

编辑点评:笔者还未从事汽车相关工作时,曾观摩过多次的HellaFlush聚会,过后的心得往往就是“日系、德系、美系样样齐,为何迟迟不见中字头”。正是因为这样的大环境下,导致自主品牌的车主即使有改装的想法,却苦于寻找改件而取消这一念头。但本文的车主一度坚持“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真理,为此不惜使用上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定制改件装身,这一态度的确令人佩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