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王宁宁想过今年受疫情影响找工作可能会很难,但没有想到自己的秋招会这么不顺利。2020年只剩最后一个月,她一份工作录用都还没有拿到。
11月中午,王宁宁赶去参加某家国有银行的面试。路上她收到了来自父母的红包,预祝她面试顺利,那一刻,她的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掉。这几个月来,她在全国各地东奔西跑,花费了不少钱但是始终没能听到一句期待中的“恭喜”。
“爸妈好像我的天使投资人,我就是在不停烧钱的初创公司,折腾了很久也没什么水花。他们越安慰我不要着急,我越是止不住眼泪。”
王宁宁的学历并不低。作为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国内知名财经类“211”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她是外人眼中“别人的孩子”。
我们所熟知的“211工程”高校,在全国仅有115所;再加上39所重点建设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985工程”大学,我国能称作顶尖的高校也不过154所。即使2019年教育部废除了“211”“985”高校的说法,但这一百多所高校的学生仍是公认的名校生。
但近些年来,像王宁宁这样的名校生遭遇就业困境的不在少数。他们寒窗苦读12载,成为了凤毛麟角,最后却在重要的就业关头,只能不甘心地承认,自己只是个普通人。
从“小镇做题家”到“985废物引进计划”:名校生的失败与迷茫
今年七月,“小镇做题家”这个词突然火了起来。它代指的是“出身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这些高校学子在自己家乡是最优秀的一批人,通过努力考入了一线城市的名校,但由于文化冲击和视野受限,陷入自我怀疑和迷茫。
王宁宁虽然出身于地级市,家庭条件相比“小镇做题家”更优渥,但她也面临相似的困境。她向界面职场透露,自己同样缺少开阔的视野,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清晰的规划,导致她从找工作以来就倍感艰难。
“过去我只被教育好好学习就行,考上好大学了就肯定能找到好工作,但是没有人会关心到底什么才是好工作,这个好工作能不能找到。”
王宁宁的困惑在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找到了抒发之地,“小镇做题家”这个词也是来源于此。在这个小组,一群常人看来是天之骄子的名校生,却甘愿称自己是“five”(小组对“废物”一词的代指),在组内发帖吐槽自己读大学以来在学习和工作上的失败,讨论如何才能脱离困境。
这个小组就像是现实外的孤岛,收纳名校生们不被世人理解的困惑与苦恼。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1万人加入这个小组,形成了庞大的规模。
王宁宁偶尔会在组内发帖,和小组成员互相安慰,抱团取暖。虽然自称是废物,但他们仍在寻找未来的出路。正如这个小组注册的初衷,“希望大家能在这里互相分享故事,交流信息,一起学习考公(公务员)考研打卡。能从中获得共鸣,减少迷茫,重拾对未来的信心。”
现在正值秋招即将结束,组内有不少帖子都在讨论秋招的不顺。王宁宁更是自嘲是“秋招0offer选手”。九月以来,她陆陆续续投递了超过80封简历,但有回音的不多,而她的同学,更是有多投到两三百家。
“大家在求职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王宁宁说,“由于现在这种竞争环境,大家不敢说就专注于自己心仪的方向去投,都还会想要能够海投一份工作能够保底。”
王宁宁的室友今年秋招也不尽如人意。她发现曾经隔壁初中的同学,二本本科毕业后,现在每个月到手也能有八千多的工资。而自己明明有一个含金量更高的“211”名校硕士学位,最后却混得毕业就等于失业。
“有时候忍不住想我们这么努力学习,从小镇高中考到‘211’又读研,最后还不如二本同学工作找得好。”王宁宁告诉界面职场。“你会发现这些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投入无法通过从‘好的教育’到高薪工作这个途径变现了,我们感到难过又有一丝迷茫。”
刘沫对此也深有体会。她的两个高中同学当年高考的时候在班级排名最末,去了沈阳的二本院校,但是在毕业后都工作清闲,加上拉私活每个月都能有一万出头甚至更多,而许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还在为了一份月薪六千的工作在激烈竞争。
“整个就业市场就很离谱。”刘沫感叹,“行业选得好,大专赛北大;就业时间早,二本胜清华。”
“落差感”是王宁宁们最大的感受。他们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脱颖而出,期待的是优质学历能够带来的高薪工作和圈层的突破,但现实是争得头破血流的工作岗位薪资待遇不高,即使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同事的学历可能还远远不如自己。
有小组成员发帖感叹,自己从“985”高校毕业后成功在银行谋到一份工作,但是同事只是普通一本生。成员林柯燃在这条帖子下回复,她同样也是“985”高校本科,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海外名校硕士,但跟她一起签约的是一个二本本科生,没有实习经历,没有过四级。
“心态要放平,当时我挺惊讶的,后来想了想也没啥,毕竟我除了有个文凭什么也不是。”林柯燃回复称。
这种现实的落差,也让不少天之骄子难以接受。张建鹏来自广东一所985高校,他向珠三角地区某轨道公司的设备维护部门投递了简历,但一面结束后他被通知要调剂到车务部。张建鹏同意并进行了第二轮面试,这时他才意识到,这个调剂是要他到地铁的最基层,做一名站务员。
“请问这需要请一个‘985’吗?随便中专大专都能上吧?并且待遇也是最底层,年薪撑死七八万。”
张建鹏透露,这家公司并不是他自己想要去投的,而是公司工作人员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他父母的联系方式,打电话给他的母亲要他去面试。
“多大的脸啊,亲自找‘985’的学生来当站务员。即使是设备维护类也没多好,也是要通宵夜班。”他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信息工程还可以算是大势专业,“也不至于沦落到站务员这么惨吧。”
张建鹏自然没有接受这份工作,他告诉界面职场,现阶段他正在准备广东选调生考试。在没有目标和选择的情况下,体制内的安稳和体面成为“985”废物最普遍的就业选择。
梦想与现实的割裂,名校生的无法适从
每一个考入“985”“211”高校的学生,在进大学之初或许都曾想过自己毕业后,能顺利扎根在一线大城市,手握高薪,实现阶级和身份的跳跃。但是这种跃升的美梦被“内卷化”的现实无情地敲碎。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消息,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而在1949年,这个数字仅仅为2.1万人。
高校的扩张最直接的反应是学历的贬值。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潘懋元早在2009年曾发言称,“在精英教育时期,受高等教育是特权;在大众化教育时期,受高等教育是权利;如果到普及教育时期,受高等教育就是义务。但是许多学校、家长、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如今,社会、家长和学生秉持的观念仍是名校毕业的学生,就应当成长为精英。他们一起涌入互联网大厂、投行、券商、快消公司等知名企业,或者选择公务员、国企等体制内赢得一份体面,于是他们在这些有限的领域内狭路相逢,用今年的流行词来说,就是在遭遇“内卷化”。
这个社会学的词汇在今天被代指为非理性的内部竞争,而名校生们正在陷入这种过度的竞争中。某互联网公司HR向界面职场透露,他们每年招收的简历基本都是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一个岗位的竞争比非常高。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只有师范生会选择的教师岗如今也被各大高校学生竞争。在深圳市南山区外国语学校公布的2020年拟应聘应届毕业生名单里,招聘老师的学历均是硕士研究生,毕业院校也是清华北大或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
无独有偶,银行的竞争同样激烈。根据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统计,我国六大行2020年上半年职工人均收入全体出现下滑。49.7%的金融从业人员每周工作时间为46到55个小时,12%的金融从业人员每周工作超过65个小时。
尽管如此,还是有无数的应届生,挤破了头想进入银行。王宁宁向界面职场透露,和她一起参加银行考试的应届生,都是“985”“211”高校的学生,即使本科是双非出身,研究生也至少是“985”学历。
据国家开发银行2020年度接收毕业生公示名单显示,招收人员全部都是来自“985”“211”名校的硕博生,其中录取的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超过了30人之多,像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的录取人员也都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等名校。
另外,一些一线城市为吸引人才到基层工作,为当地公务员提供了优渥待遇,同样吸引了不少名校生的目光。
此前一张2018年浙江杭州余杭区招聘公示的截图曾在当地朋友圈引发热烈讨论。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其中有八名被招录进余杭区的各个街道办事处。
虽然有网友质疑“清北生”到街道办工作,是否太屈才,但余杭区回应称“并非大材小用,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余杭区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自清华北大的考生可以拿高达38万的年薪,免费提供三年人才公寓等。基层优厚的公务员待遇也让以往作为最末就业选择的体制内工作成为了名校生竞争激烈的“香饽饽”。
这些名校生就业领域的倾向也在“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的帖子表现明显。计算机行业、金融、公务员和老师都是组员讨论话题集中度较高的几大类,互联网带来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时代,就业的方向应更加多样化,但是名校生的路却在越走越窄。
似乎只有这几大领域能够让天之骄子们继续留在一线城市,算得上是体面工作,符合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期待。
在这种期待下长大的“小镇做题家”,坚信的是上了好大学,就能有好工作。可是一旦这种期待得不到回应,压力和焦虑会蜂拥而至,感到自己是一个废物。
小组成员李子骞认为老一辈的观念在过去不算错,不停地有成功案例在前,这块大饼让人眼红心热。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阶级的固化,没有家庭的帮助下,通过教育跨越阶级,是一件越来越不可能的事情了。
“从我们上学这12年的基础教育里面,现状全部都是考上好大学,你就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突然面对这种现实,大家会无所适从。”李子骞告诉界面职场,“偏偏从没想到,从小到大画了多少年的大饼,最后一口饼,我们吃不到了。”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副主任、总督导徐凯文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看起来他们痛苦的来源是高薪、好工作的目标没达成,可普通人没有这些东西也很开心。真实的原因是,他们在追求功利社会里互相攀比塑造出来的东西,而没有在做自己真正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徐凯文说。
今年高考生钟芳蓉以高分考入北大考古系,引发了舆论热烈关注。不少网友表示,她应该选择金融,毕业出来才能赚更多的钱,考古作为一个冷门的专业,没有什么出路。钟芳蓉在老师建议下,也曾思考过经管方向,但她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心灵的归处”。
钟芳蓉的选择如果放在“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可能也会被列为不好就业的“天坑专业”,但兴趣和爱好是她唯一出发点。
小组成员常常自嘲,花费12年构建学生时代的骄傲,然后只是认清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李子骞却在想,“学校生活的首要目的本应是学会如何作为一个人快乐地活着,花费12年塑造的不是虚假的优越感,以及不断往上爬的紧张感,而是学会做个开心的人。”
(应采访者需求,王宁宁、刘沫、林柯燃、张建鹏、李子骞均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