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欧莱雅都跟风的“水光针”到底是个什么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欧莱雅都跟风的“水光针”到底是个什么鬼?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涂抹式水光针95%都来自于化学合成的玻尿酸,原料的价格不超过70元/公斤。

无论是“一支水光针,从张馨予逆袭到范冰冰”的炒作,还是“一针水光针相当于8000张面膜?”的质疑,都让水光针成为2015年突然蹿红的美容话题。

水光针到底有多火,问问度娘就知道了。

截止11月13日,在百度搜索“水光针”显示有38万个结果,搜索“明星水光针”显示有270万个结果。而无论是“一支水光针,从张馨予逆袭到范冰冰”的炒作,还是“一针水光针相当于8000张面膜?”的质疑,都让水光针成为2015年突然蹿红的美容话题。就在刚刚结束的双11,将水光针概念“偷梁换柱”以规避风险的巴黎欧莱雅,于天猫全球首发“复颜玻尿酸水光充盈导入精华”不到一个小时,1000支限量款就被一抢而空。

事实上,对于美容院线的从业者和消费者来说,“水光”这个概念已成为2015年最火爆的美容项目。而对于那些爱关注明星八卦的人来说,也不陌生,因为明星靠水光针保养皮肤早就是网络搜索热词。而根据网络流传的一份2013-2014年整形美容行业调查显示,目前95%的艺人都会定期对肌肤进行水光注射的保养,以保证自己的肌肤时刻达到最佳状态。那么,这种听起来极具逼格的“水光”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真的能走出美容院而成为引领大众领域的护肤潮流么?

通俗地来讲,水光针护肤其实就是利用玻尿酸护肤。而玻尿酸这个概念,并不陌生。玻尿酸学名为透明质酸,外观是透明、具黏性的胶状物质,193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教授Meyer等人首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该物质。玻尿酸大量存在于人体的结缔组织和真皮层中,不仅有保持皮肤弹性的功能,还能锁住大量水分子,对组织具有保湿润滑的作用,使肌肤饱满年轻有弹性。但一旦随着人体的老化及年龄的增长,玻尿酸流失速度比生长速度快时,肌肤也将渐渐变得缺乏水分,失去光泽弹性,长久下来便出现皱纹等老化现象。

玻尿酸又分为交联型玻尿酸和非交联型玻尿酸,交联型玻尿酸是通过注射进皮肤的真皮层达到使用效果。而非交联型玻尿酸则是直接涂抹于皮肤的表层,其分子结构松弛,较容易吸收。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玻尿酸都能够涂抹,例如添加过抗氧化剂、激素以及生产工艺不达标的玻尿酸都不能够涂抹。所以,通常所说的水光针也相应地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射用的水光针,主要用于医疗美容,一般需到正规的美容机构注射;而另一种则是涂抹型的水光针,消费者在线上渠道或实体店也能直接购买,为了保证产品的卫生状况,用注射器包装以达到只出不进的真空状态,所以某种程度上“水光针”只是其营销手段。

不过,在一些普通的化妆品包装盒上面,也常见“三重玻尿酸补水”、“四重玻尿酸补水”等字样。然而如果不弄明白玻尿酸的本质、类别和来源,一味地迷信三重或者四重玻尿酸显然是盲目的。以下,是通行的玻尿酸提取三种方式:

动物组织提取法

主要原料是鸡冠和牛眼玻璃体等。用丙酮或乙醇将原料脱脂、脱水,用蒸馏水浸泡、过滤,然后以氧化钠水溶液和氧仿溶液处理,之后加入胰蛋白酶保湿后得到混合液,最后用离子交换剂进行处理、纯化得到精制的玻尿酸。

这种方法提取的玻尿酸虽然生物饱和度高,但提取率极低,仅在1%左右,生物排异性也很强,分离过程十分复杂,那以保证其纯度,致使玻尿酸价格昂贵,高达5000美元/公斤,因此限制了其在化妆品中的大量使用。

化学合成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采用天然酶聚合反应,首先使用多糖类聚合物合成透明质酸氧氮复杂环戍烯衍生物,然后添加水分解酶,制造出衍生物和酶的复合体,最后在90度摄氏反应中清除其中的酶,就合成了玻尿酸。

由于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合成,同时又可以大大降低透明质酸的制造成本,目前国内大部分化妆品工厂都使用这种原料。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为什么保湿类化妆品中几乎都宣称自己使用了玻尿酸的原因。

而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方法提取的玻尿酸纯度只有65%左右,杂含量偏高,由于无法检测其具体成分,所以配比不当会有过敏反应,同时,它也不能用于注射。

生物发酵法

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发酵液,在培养基中发酵48小时,发酵结束后,过滤除去菌丝体和杂质,然后用醇沉淀法等简单操作即得到高纯度的产物。

采用这种方法制造的玻尿酸能按商品设计来设定分子量大小,是全世界公认的纯度最高、成本可控、无生物反应的玻尿酸。不过,发酵法的关键还是在于菌种的选择,目前,多选用链球菌、乳酸球菌类等。而菌株的培养对技术要求极高,全世界也仅有13家工厂有生产或研发菌株的能力,中国目前有5家,分别分布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北京。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涂抹式水光针95%都来自于化学合成的玻尿酸,其原料的价格不超过70元/公斤,而使用生物发酵的玻尿酸原料则高达5000元/公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欧莱雅都跟风的“水光针”到底是个什么鬼?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涂抹式水光针95%都来自于化学合成的玻尿酸,原料的价格不超过70元/公斤。

无论是“一支水光针,从张馨予逆袭到范冰冰”的炒作,还是“一针水光针相当于8000张面膜?”的质疑,都让水光针成为2015年突然蹿红的美容话题。

水光针到底有多火,问问度娘就知道了。

截止11月13日,在百度搜索“水光针”显示有38万个结果,搜索“明星水光针”显示有270万个结果。而无论是“一支水光针,从张馨予逆袭到范冰冰”的炒作,还是“一针水光针相当于8000张面膜?”的质疑,都让水光针成为2015年突然蹿红的美容话题。就在刚刚结束的双11,将水光针概念“偷梁换柱”以规避风险的巴黎欧莱雅,于天猫全球首发“复颜玻尿酸水光充盈导入精华”不到一个小时,1000支限量款就被一抢而空。

事实上,对于美容院线的从业者和消费者来说,“水光”这个概念已成为2015年最火爆的美容项目。而对于那些爱关注明星八卦的人来说,也不陌生,因为明星靠水光针保养皮肤早就是网络搜索热词。而根据网络流传的一份2013-2014年整形美容行业调查显示,目前95%的艺人都会定期对肌肤进行水光注射的保养,以保证自己的肌肤时刻达到最佳状态。那么,这种听起来极具逼格的“水光”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真的能走出美容院而成为引领大众领域的护肤潮流么?

通俗地来讲,水光针护肤其实就是利用玻尿酸护肤。而玻尿酸这个概念,并不陌生。玻尿酸学名为透明质酸,外观是透明、具黏性的胶状物质,193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教授Meyer等人首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该物质。玻尿酸大量存在于人体的结缔组织和真皮层中,不仅有保持皮肤弹性的功能,还能锁住大量水分子,对组织具有保湿润滑的作用,使肌肤饱满年轻有弹性。但一旦随着人体的老化及年龄的增长,玻尿酸流失速度比生长速度快时,肌肤也将渐渐变得缺乏水分,失去光泽弹性,长久下来便出现皱纹等老化现象。

玻尿酸又分为交联型玻尿酸和非交联型玻尿酸,交联型玻尿酸是通过注射进皮肤的真皮层达到使用效果。而非交联型玻尿酸则是直接涂抹于皮肤的表层,其分子结构松弛,较容易吸收。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玻尿酸都能够涂抹,例如添加过抗氧化剂、激素以及生产工艺不达标的玻尿酸都不能够涂抹。所以,通常所说的水光针也相应地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射用的水光针,主要用于医疗美容,一般需到正规的美容机构注射;而另一种则是涂抹型的水光针,消费者在线上渠道或实体店也能直接购买,为了保证产品的卫生状况,用注射器包装以达到只出不进的真空状态,所以某种程度上“水光针”只是其营销手段。

不过,在一些普通的化妆品包装盒上面,也常见“三重玻尿酸补水”、“四重玻尿酸补水”等字样。然而如果不弄明白玻尿酸的本质、类别和来源,一味地迷信三重或者四重玻尿酸显然是盲目的。以下,是通行的玻尿酸提取三种方式:

动物组织提取法

主要原料是鸡冠和牛眼玻璃体等。用丙酮或乙醇将原料脱脂、脱水,用蒸馏水浸泡、过滤,然后以氧化钠水溶液和氧仿溶液处理,之后加入胰蛋白酶保湿后得到混合液,最后用离子交换剂进行处理、纯化得到精制的玻尿酸。

这种方法提取的玻尿酸虽然生物饱和度高,但提取率极低,仅在1%左右,生物排异性也很强,分离过程十分复杂,那以保证其纯度,致使玻尿酸价格昂贵,高达5000美元/公斤,因此限制了其在化妆品中的大量使用。

化学合成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采用天然酶聚合反应,首先使用多糖类聚合物合成透明质酸氧氮复杂环戍烯衍生物,然后添加水分解酶,制造出衍生物和酶的复合体,最后在90度摄氏反应中清除其中的酶,就合成了玻尿酸。

由于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合成,同时又可以大大降低透明质酸的制造成本,目前国内大部分化妆品工厂都使用这种原料。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为什么保湿类化妆品中几乎都宣称自己使用了玻尿酸的原因。

而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方法提取的玻尿酸纯度只有65%左右,杂含量偏高,由于无法检测其具体成分,所以配比不当会有过敏反应,同时,它也不能用于注射。

生物发酵法

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发酵液,在培养基中发酵48小时,发酵结束后,过滤除去菌丝体和杂质,然后用醇沉淀法等简单操作即得到高纯度的产物。

采用这种方法制造的玻尿酸能按商品设计来设定分子量大小,是全世界公认的纯度最高、成本可控、无生物反应的玻尿酸。不过,发酵法的关键还是在于菌种的选择,目前,多选用链球菌、乳酸球菌类等。而菌株的培养对技术要求极高,全世界也仅有13家工厂有生产或研发菌株的能力,中国目前有5家,分别分布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北京。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涂抹式水光针95%都来自于化学合成的玻尿酸,其原料的价格不超过70元/公斤,而使用生物发酵的玻尿酸原料则高达5000元/公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