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卓然
在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1000多米长的岸线泊位上停满了集装箱船,码头上,无人值守的桥吊、轨道吊、无人驾驶车都在自动运转,一个个集装箱便被准确地锁定、迅速装船。
近日,上港集团对外透露,2020年10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以420万标准箱刷新月度历史纪录,同比增长15.7%。今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突破4000万标箱。这是自2017年在全球首度突破4000万标箱后,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连续第四次突破4000万标箱大关。
这说明贸易已经复苏。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4330.3万标箱,同比增长3.1%,连续十年世界第一。其中,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980.8万标箱,占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攀升至45.7%。
今年疫情较为严重的2月份,入出境(港)船舶仅为580艘次,同比下降10.7%,入出境(港)人员跌至1.3万余人,同比下降约13.3%,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更是跌至109.6万标箱,同比下降14.22%,环比下降32.4%。
为了让“箱子”运转起来,在今年上半年,上海港正式推出“七项”集装箱增长专项措施,通过落实国际中转装卸费优惠、国际中转箱堆存减免期延长、海铁联运清关箱优惠等项目,努力实现促增量、稳存量。
同时,上港集团设立了洋山、外港、内贸三大集装箱片区,以片区为工作单元推动集装箱业务发展,努力实现统筹、集聚效应。
在疫情面前,洋山边检站建立完善不同风险等级船舶和登离轮人员分类管理措施,将驶离境外港口不足14天以及14天内在境外港口换船员的船舶列为疫情重点船舶,实施针对性检查监管措施。
不仅如此,今年洋山港提升“公改水”服务能级,打通水路转运堵点,一二期码头水水中转比例最高提升至73.56%;优化外贸箱提货模式,采取了减免客户库场使用费用、降低外贸进口冷箱库场使用费、豁免船舶滞期费等诸多实质性举措;在全国率先落地实施有关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等专项费用减免政策,为企业节约营运成本。
在一系列措施的帮助下,今年3月份以后,我国海运货物数量稳步增长,尤其是进入三季度以后涨幅加快,海内外市场的货物需求量进一步增大,进出口箱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3月当月,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迅速恢复至163万标箱,达到去年同期95.3%。外输能力由目前每小时104万立方米提升至214万立方米,可保障全上海市一年的用气量。
12月7日,在上海建造的第三艘2.3万标箱级新一代超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达飞巴黎皇宫”号,在洋山边检等口岸查验单位的保障下,完成了下水运营后在洋山港的首次装卸作业任务,缓缓驶离。
洋山边检站副站长王志斌表示,从今年年初至11月,上海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840多万标箱,同比增长约0.48%,预计全年将逆势上扬首次超2000万标箱。
这意味着,202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将指日可待。
今年以来,20多艘2.3万标箱以上的新船陆续交付。现代商船年内下水了12艘目前世界上最大的2.4万标箱级的集装箱新船;法国达飞公司瞄准绿色航运,委托上海造船企业建造9艘2.3万标箱级的LNG动力集装箱轮;中远海运旗下东方海外则一口气订造了12艘2.3万标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轮。
随着国内经济的恢复,从中国出口到国外的“货箱”变得越来越多,出港货轮几乎满载而去。但由于境外的疫情愈发严重,从海外运回的空箱子却越来越少,相比去年,上海港码头目前空箱堆存下降了5成。
“‘一箱难求’的情况是贸易和运输的不平衡失调,制造了一种短期集装箱的紧张。”上海港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已经考虑调动承运人的积极性,给予船舶公司装卸费等优惠措施,鼓励他们从境外的港口,把整船的空箱调运回上海港。”
为了解决“一箱难求”的情况,目前,上海港就推出了空箱商务计划,以鼓励船公司加大在上海港的空箱调运力度,为国内企业货物出口打通海运服务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