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市场雪崩的三星离开了中国,还能再见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市场雪崩的三星离开了中国,还能再见吗?

往昔的韩国三星实力不容小觑,今日的中国市场对此买不买账?

文|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 陈雯

编辑|赵涵

iPhone12、Mate40,苹果和华为在半个月内先后发布两大系列产品。但是,今年第三季度的出货量冠军是卖出了8082万部手机的三星,其后依次是华为和小米,然后才是苹果和OPPO。

三星在韩国,是最大的企业;三星在越南,是最大的投资商。2019年搬离中国以后,越南成为三星的全球生产基地。Note10系列后,我们手上大部分三星手机都是“越南制造”。10月又有消息称,三星Note系列出道10周年后或将画下句点。

往昔的韩国三星实力不容小觑,今日的中国市场对此买不买账?

4年了,消费者原谅三星手机了吗?

如果不是4年前电池问题引发的手机爆炸,中国消费者换新机时,有多大的可能会选择三星?

1992年,三星来中国投资。2002年,三星手机正式亮相中国市场。这段时间正是诺基亚功能机一统全球的全盛时期,虽然当时三星在销量上也有不俗的表现,但更多地是以“塑料壳”的廉价标签活跃在人们的评价中。直到Galaxy S6和Galaxy S6 Edge起,塑料壳变成了金属边框和够硬不怕摔的康宁大猩猩4代玻璃面板。

2016上半年的S7系列拥有逆天的电池续航能力,可以说是三星的梦幻开局。2016下半年的Note7一经上市,更获殊荣厚爱。前一代的Note5口碑崩盘,又卡又烫,按键还不灵敏,而Note7具备双曲面屏、IP68防水、虹膜识别,以及全新升级的S Pen,堪称机皇。光是那支Note标配、压感一流的触控笔,就让众多有手写和手绘需求的用户心向往之。还值得一提的是,Note7的电池容量从早先的3000mAh增加到了3500mAh,消费者纷纷喜大普奔。对比隔壁外形设计基本原地踏步的iPhone7,大家都为苹果捏了把冷汗。

可是首发夜才过去不到一周,韩国的一位三星Note7用户就上网晒图痛斥新机自燃。于是,Note7化名Boom7,拉开爆炸门序幕。

后来的三星用尽了各种公关的办法,勉强平息了整个事件,但三星手机在中国的销量就此一蹶不振,沦为“其他”品类,明年的Note系列能不能接续,目前还是一个问号。

这并不是中国市场总爱揪着别人一点点小事不放,而是在这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中国消费者确实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2016年9月1日,三星正式宣布全球召回Note7,而中国市场不在此召回之列。对此,三星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自燃是手机电池缺陷导致,而在中国销售的Note7手机电池由另一家电池供应商生产,暂时不存在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岂容儿戏?没过几天,三星就被约谈了。在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施加的压力下,三星在中国召回1858部手机。即使是这样,也与三星在世界范围除中国外召回的250万部形成鲜明对比。

三星给出的理由差强人意,而且很快就被中国国内连续两起爆炸的事实给推翻了。两名消费者惊魂未定,还没来得及状告三星,三星倒是先扬言要与此二人法庭上见,威胁理由是两名中国“主张虚伪爆炸”,恶意把手机放进微波炉加热以索要赔偿。

10月5日,三星“已经修理好”“可以安全使用”的Note7,在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滑行时冒烟起火,引发西方舆论的集体恐慌和震怒。当月,在石家庄的三星中国订货会上,又流出中国员工被三星高管强摁下跪的照片。自此,Note7也就此成为了近年来各大厂商中最短命的旗舰。

从“区别对待”到“对簿公堂”,再到“强迫下跪”,三星引发的不满今犹在,从其近年来中国市场的惨淡表现即可看出。但我们仍想追问,爆炸事件是三星手机在中国没落的根本原因吗?

一方面,事故影响相当恶劣,折射出三星对中国市场的漠然。

企业冗长的层级机制,渠道难以下沉等顽疾自不必说,三星对Note7爆炸事件发生后的种种处理,都可以作为反面教材写进企业管理教科书。同时,尽管三星的各种业务经营得风生水起,但是三星手机本身潜藏着与中国市场不适配的硬伤,人们戏称三星是“机不离手,温暖整个冬天”。尤其是系统和应用方面的本土化,三星并没太动过心思,而攻破这一点,正是后来诸如OPPO等品牌的国产手机销量高歌猛进的原因。

另一方面,肇事者是Note7的电池,也确实是由于三星在电池技术上的革新。而这次,技术失败了。同样失败的技术攻关还有三星的Tizen操作系统。软硬件的无缝融合是当时手机硬件厂商的头等大事,iOS、安卓、塞班、黑莓,群雄逐鹿,另有微软的Windows Phone、Palm的webOS以及Mozilla的火狐加入混战。其中,三星是安卓阵营的最大受益者,却也最想摆脱安卓控制。只可惜Tizen关注者寥寥,而后,三星也只能用100美元以内的廉价Tizen手机探寻新兴市场。

企业管理和经营策略的不当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技术的研发又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难怪消费者不买单。三星家大业大,相关领域的其他产业既是支撑,也是负累。此前存储芯片暴涨让三星维持了几年滋润,近两年,在LC领域,三星的成绩也败给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国产液晶屏,只有默默缩减流水线,而就OLED屏幕生产而言,国产厂商也颇有超越三星的潜质。

转身去越南,三星留给中国的是怎样的背影?

2018年,三星陆续关闭了位于深圳和天津的手机制造厂。2019年,三星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家手机工厂,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三星溃败在中国,转身就去了越南。越南劳动力廉价,地理位置也蛮优渥。越南有多欢迎三星?越南政府专门为外商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关于将生产线从境外转到境内的政策也是相当开放。2008年起的10年,三星对越南投资总额从6.3亿美元增至173亿美元,在越南各地,共设8家工厂和1个研发中心。据统计,越南手机和相关零部件出口大部分来自三星。三星越南有限公司近两年的出口总额逾600亿美元,占越南出口总额近四分之一。2019年前8个月,越南电子产品出口增长5.6%,创汇333.9亿美元,可以说,是三星带动了整个越南制造业的崛起。

三星计划重点发展东南亚市场。那边,越南于11月15日正式加入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目前已经成为三星发展战略中的关键;这边,竞争的失利、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则让三星彻底关停了中国的工厂。

那么,越南制造会替代中国制造吗?

投资者的一个抱怨是,劳动力廉价归廉价,但短缺是个大问题。工人们倾向于把“去工厂打工”作为进军服务行业或者金融部门的跳板。因此,尽管报酬优厚,但他们拒绝加班。

工人的工作懈怠只是表象,根本问题在于,越南并没有这样靠人口红利就能包揽制造业产业链的深厚土壤。越南的生产制造其实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商,按当地汽车制造商的说法:“在越南,精密制造是零,如果不去邻国采购,我们甚至找不到便宜的优质螺栓。”

越南发展的瓶颈何在?没有重工业。历史限制了越南重工业的想象力,工业的落后导致其连原材料都要进口,更别提重工设备。终究,越南只是承担国际组装车间的角色。换句话说,三星手机,并不会因为越南制造而降低工艺水准,也当然不会因为越南制造就分越南一碗高新技术的汤。虽然我们认知的产业链更多地是以产业配套网络的身份存在,但它是必要的基础建设,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人力物力的低成本。尤其对于越南产业建设的进度而言,产业链的“链”,正是连接“轻”与“重”的桥,重工业是起点,是越南首先得攻克的一大难点,然后一砖一瓦搭这道桥。待有朝一日,越南有能力铺就中国式、韩国式或日本式的全产业链,才有可能完备本国生产技术,自主升级之类的蓝图才有可能梦想成真。

梦想还是要有的,但我们不得不说,时间窗口已经不在,今日越南并没有30年前中国拥有的好机会。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30年前是最好的时代?我们还是回到三星的故事。

10月25日,三星会长李健熙因病去世。震动和惋惜之际,人们回顾了三星如何从几家小店铺蔓延成一代帝国,回顾了三星是如何能够影响到多数韩国人的一生。33年前,李健熙从父亲手里接下三星的家业。这个三儿子做决策的时候,说是“偏执狂”也不为过。早在三星还只能生产不合格的黑白电视机时,李健熙就为半导体部门的培育下足了功夫。收购韩国半导体一事,遭到了包括父亲在内的全三星高管的反对,最后是李健熙自掏腰包死磕到底,而当时,他还没有接任三星会长。

今天的三星,已经是全球量产芯片行业的重要力量,同时带动形成内存产业集群,整个韩国的经济都跟着起飞。三星的内存、闪存、显示器几乎是所有高端手机的标配。虽然三星手机在中国卖不出去,但你现在手指划过的,很有可能就是由三星芯片点亮的三星手机屏。身处商界的阴暗处,李健熙曾经历两次判刑、两次豁免,而作为手机市场的军火商,李健熙掌门的三星把控关键部件供应,在商业竞争中则是无所不用其极。

在HTC还是安卓明星手机的时候,即便供应商三星的良品率不太行,HTC也保持着友好态度与之合作。但当良率上来了,三星打算推出自己的新手机,就立刻以“产能不足”的理由,掐断对HTC AMOLED屏幕的供应。HTC曾公开谴责三星将零件供应作为武器,利用上游配件供应优势打压HTC。谴责又有什么用呢,后来,我们再也买不到HTC了。国产之光小米的记忆里也有同样的遭遇。2016年小米5发布前,三星故技重施,将小米AMOLED屏幕的供应链一刀砍断。

三星在竞争中无所顾忌、在市场上叱咤风云,背后的原因是,对比中国最知名的国产手机品牌,三星所处的国际环境实在是宽容自由得多,当然这里面也有三星超过半数的股份并不为韩国人自己所持有的缘故。

这几年,三星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失败,在海外市场也正在重演。而曲面屏,这股由三星带起的“颜值即正义”的风潮,正在国产机中被迅速跟进。京东方、舜宇光学、欧菲光,中国这样的业界龙头已经越来越多,并且不再满足于低端和廉价,所复制的正是韩国电子工业曾经的崛起路径。

三星树立的标杆,在于其市场预判和垂直整合全产业链的非凡实力。三星称霸的领域,是中国人被扼住的咽喉。无论再见与否,三星走过的路,会是中国企业值得参考的方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三星

5.6k
  • 续约30年,苏州三星电子延长合作期限
  • 国际首个,我国成功构建地月空间三星星座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市场雪崩的三星离开了中国,还能再见吗?

往昔的韩国三星实力不容小觑,今日的中国市场对此买不买账?

文|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 陈雯

编辑|赵涵

iPhone12、Mate40,苹果和华为在半个月内先后发布两大系列产品。但是,今年第三季度的出货量冠军是卖出了8082万部手机的三星,其后依次是华为和小米,然后才是苹果和OPPO。

三星在韩国,是最大的企业;三星在越南,是最大的投资商。2019年搬离中国以后,越南成为三星的全球生产基地。Note10系列后,我们手上大部分三星手机都是“越南制造”。10月又有消息称,三星Note系列出道10周年后或将画下句点。

往昔的韩国三星实力不容小觑,今日的中国市场对此买不买账?

4年了,消费者原谅三星手机了吗?

如果不是4年前电池问题引发的手机爆炸,中国消费者换新机时,有多大的可能会选择三星?

1992年,三星来中国投资。2002年,三星手机正式亮相中国市场。这段时间正是诺基亚功能机一统全球的全盛时期,虽然当时三星在销量上也有不俗的表现,但更多地是以“塑料壳”的廉价标签活跃在人们的评价中。直到Galaxy S6和Galaxy S6 Edge起,塑料壳变成了金属边框和够硬不怕摔的康宁大猩猩4代玻璃面板。

2016上半年的S7系列拥有逆天的电池续航能力,可以说是三星的梦幻开局。2016下半年的Note7一经上市,更获殊荣厚爱。前一代的Note5口碑崩盘,又卡又烫,按键还不灵敏,而Note7具备双曲面屏、IP68防水、虹膜识别,以及全新升级的S Pen,堪称机皇。光是那支Note标配、压感一流的触控笔,就让众多有手写和手绘需求的用户心向往之。还值得一提的是,Note7的电池容量从早先的3000mAh增加到了3500mAh,消费者纷纷喜大普奔。对比隔壁外形设计基本原地踏步的iPhone7,大家都为苹果捏了把冷汗。

可是首发夜才过去不到一周,韩国的一位三星Note7用户就上网晒图痛斥新机自燃。于是,Note7化名Boom7,拉开爆炸门序幕。

后来的三星用尽了各种公关的办法,勉强平息了整个事件,但三星手机在中国的销量就此一蹶不振,沦为“其他”品类,明年的Note系列能不能接续,目前还是一个问号。

这并不是中国市场总爱揪着别人一点点小事不放,而是在这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中国消费者确实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2016年9月1日,三星正式宣布全球召回Note7,而中国市场不在此召回之列。对此,三星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自燃是手机电池缺陷导致,而在中国销售的Note7手机电池由另一家电池供应商生产,暂时不存在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岂容儿戏?没过几天,三星就被约谈了。在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施加的压力下,三星在中国召回1858部手机。即使是这样,也与三星在世界范围除中国外召回的250万部形成鲜明对比。

三星给出的理由差强人意,而且很快就被中国国内连续两起爆炸的事实给推翻了。两名消费者惊魂未定,还没来得及状告三星,三星倒是先扬言要与此二人法庭上见,威胁理由是两名中国“主张虚伪爆炸”,恶意把手机放进微波炉加热以索要赔偿。

10月5日,三星“已经修理好”“可以安全使用”的Note7,在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滑行时冒烟起火,引发西方舆论的集体恐慌和震怒。当月,在石家庄的三星中国订货会上,又流出中国员工被三星高管强摁下跪的照片。自此,Note7也就此成为了近年来各大厂商中最短命的旗舰。

从“区别对待”到“对簿公堂”,再到“强迫下跪”,三星引发的不满今犹在,从其近年来中国市场的惨淡表现即可看出。但我们仍想追问,爆炸事件是三星手机在中国没落的根本原因吗?

一方面,事故影响相当恶劣,折射出三星对中国市场的漠然。

企业冗长的层级机制,渠道难以下沉等顽疾自不必说,三星对Note7爆炸事件发生后的种种处理,都可以作为反面教材写进企业管理教科书。同时,尽管三星的各种业务经营得风生水起,但是三星手机本身潜藏着与中国市场不适配的硬伤,人们戏称三星是“机不离手,温暖整个冬天”。尤其是系统和应用方面的本土化,三星并没太动过心思,而攻破这一点,正是后来诸如OPPO等品牌的国产手机销量高歌猛进的原因。

另一方面,肇事者是Note7的电池,也确实是由于三星在电池技术上的革新。而这次,技术失败了。同样失败的技术攻关还有三星的Tizen操作系统。软硬件的无缝融合是当时手机硬件厂商的头等大事,iOS、安卓、塞班、黑莓,群雄逐鹿,另有微软的Windows Phone、Palm的webOS以及Mozilla的火狐加入混战。其中,三星是安卓阵营的最大受益者,却也最想摆脱安卓控制。只可惜Tizen关注者寥寥,而后,三星也只能用100美元以内的廉价Tizen手机探寻新兴市场。

企业管理和经营策略的不当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技术的研发又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难怪消费者不买单。三星家大业大,相关领域的其他产业既是支撑,也是负累。此前存储芯片暴涨让三星维持了几年滋润,近两年,在LC领域,三星的成绩也败给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国产液晶屏,只有默默缩减流水线,而就OLED屏幕生产而言,国产厂商也颇有超越三星的潜质。

转身去越南,三星留给中国的是怎样的背影?

2018年,三星陆续关闭了位于深圳和天津的手机制造厂。2019年,三星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家手机工厂,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三星溃败在中国,转身就去了越南。越南劳动力廉价,地理位置也蛮优渥。越南有多欢迎三星?越南政府专门为外商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关于将生产线从境外转到境内的政策也是相当开放。2008年起的10年,三星对越南投资总额从6.3亿美元增至173亿美元,在越南各地,共设8家工厂和1个研发中心。据统计,越南手机和相关零部件出口大部分来自三星。三星越南有限公司近两年的出口总额逾600亿美元,占越南出口总额近四分之一。2019年前8个月,越南电子产品出口增长5.6%,创汇333.9亿美元,可以说,是三星带动了整个越南制造业的崛起。

三星计划重点发展东南亚市场。那边,越南于11月15日正式加入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目前已经成为三星发展战略中的关键;这边,竞争的失利、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则让三星彻底关停了中国的工厂。

那么,越南制造会替代中国制造吗?

投资者的一个抱怨是,劳动力廉价归廉价,但短缺是个大问题。工人们倾向于把“去工厂打工”作为进军服务行业或者金融部门的跳板。因此,尽管报酬优厚,但他们拒绝加班。

工人的工作懈怠只是表象,根本问题在于,越南并没有这样靠人口红利就能包揽制造业产业链的深厚土壤。越南的生产制造其实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商,按当地汽车制造商的说法:“在越南,精密制造是零,如果不去邻国采购,我们甚至找不到便宜的优质螺栓。”

越南发展的瓶颈何在?没有重工业。历史限制了越南重工业的想象力,工业的落后导致其连原材料都要进口,更别提重工设备。终究,越南只是承担国际组装车间的角色。换句话说,三星手机,并不会因为越南制造而降低工艺水准,也当然不会因为越南制造就分越南一碗高新技术的汤。虽然我们认知的产业链更多地是以产业配套网络的身份存在,但它是必要的基础建设,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人力物力的低成本。尤其对于越南产业建设的进度而言,产业链的“链”,正是连接“轻”与“重”的桥,重工业是起点,是越南首先得攻克的一大难点,然后一砖一瓦搭这道桥。待有朝一日,越南有能力铺就中国式、韩国式或日本式的全产业链,才有可能完备本国生产技术,自主升级之类的蓝图才有可能梦想成真。

梦想还是要有的,但我们不得不说,时间窗口已经不在,今日越南并没有30年前中国拥有的好机会。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30年前是最好的时代?我们还是回到三星的故事。

10月25日,三星会长李健熙因病去世。震动和惋惜之际,人们回顾了三星如何从几家小店铺蔓延成一代帝国,回顾了三星是如何能够影响到多数韩国人的一生。33年前,李健熙从父亲手里接下三星的家业。这个三儿子做决策的时候,说是“偏执狂”也不为过。早在三星还只能生产不合格的黑白电视机时,李健熙就为半导体部门的培育下足了功夫。收购韩国半导体一事,遭到了包括父亲在内的全三星高管的反对,最后是李健熙自掏腰包死磕到底,而当时,他还没有接任三星会长。

今天的三星,已经是全球量产芯片行业的重要力量,同时带动形成内存产业集群,整个韩国的经济都跟着起飞。三星的内存、闪存、显示器几乎是所有高端手机的标配。虽然三星手机在中国卖不出去,但你现在手指划过的,很有可能就是由三星芯片点亮的三星手机屏。身处商界的阴暗处,李健熙曾经历两次判刑、两次豁免,而作为手机市场的军火商,李健熙掌门的三星把控关键部件供应,在商业竞争中则是无所不用其极。

在HTC还是安卓明星手机的时候,即便供应商三星的良品率不太行,HTC也保持着友好态度与之合作。但当良率上来了,三星打算推出自己的新手机,就立刻以“产能不足”的理由,掐断对HTC AMOLED屏幕的供应。HTC曾公开谴责三星将零件供应作为武器,利用上游配件供应优势打压HTC。谴责又有什么用呢,后来,我们再也买不到HTC了。国产之光小米的记忆里也有同样的遭遇。2016年小米5发布前,三星故技重施,将小米AMOLED屏幕的供应链一刀砍断。

三星在竞争中无所顾忌、在市场上叱咤风云,背后的原因是,对比中国最知名的国产手机品牌,三星所处的国际环境实在是宽容自由得多,当然这里面也有三星超过半数的股份并不为韩国人自己所持有的缘故。

这几年,三星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失败,在海外市场也正在重演。而曲面屏,这股由三星带起的“颜值即正义”的风潮,正在国产机中被迅速跟进。京东方、舜宇光学、欧菲光,中国这样的业界龙头已经越来越多,并且不再满足于低端和廉价,所复制的正是韩国电子工业曾经的崛起路径。

三星树立的标杆,在于其市场预判和垂直整合全产业链的非凡实力。三星称霸的领域,是中国人被扼住的咽喉。无论再见与否,三星走过的路,会是中国企业值得参考的方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