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 四月
2016年1月,与央视体育频道联合全景直播某颁奖礼,让完美幻境见诸报端;2015年11月,正式推出专业级全景相机Eyesir,获得英特尔天使轮投资;据现赵博透露,现已获得上亿元订单,完成千万元A轮融资。
“当然,也可以选择在深圳设个办事处盯进度,或者北深两地来回跑,但那样都不痛快!最痛快的方式就是搬到深圳,吃喝拉撒睡都守在工厂旁边,这样你总不可能比我更快了吧?”
谈到为何要将团队从北京整体迁往深圳时,赵博用了“痛快”二字概括,此时,眼前这位东北八尺硬汉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果绝。“从项目的全局考虑,进度哪怕领先对手一天差别都是巨大的”,他补充道。
校友六人组地下室创业 获小米英特尔青睐
谈起近段时间的工作,赵博说最近两周都在忙员工南迁深圳的动员,累坏了。
完美幻境,最初由包括赵博在内的六名哈工大校友联合创办,其前身为地下室捣腾电子产品的皮包公司,在2014年初推出分辨率达到2K的VR头盔,随后转向全景摄相机领域。
赵博回忆,创业始于2009年,在华为做了两年的基站工程师后,来北京转做国企销售,年销售指标大概三四个月就能完成,空余时间都用来兼职创业了。
至2015年11月拿到第一份融资,在此之前,团队成员都是自掏腰包。那时大家的钱都往我卡里打,几百万的金额,也没签啥协议,全凭十几年的交情与信任,赵博回忆道。
尽管依靠成员经济基础,项目得以维系,但在资金链紧张时,赵博也曾经历过捉襟见肘的窘迫,“那时,3块5一袋的担担面我都能分成好几天吃”。
然而,顽强的生命力为团队等来了曙光。2015年中旬,Eyesir产品陆续放出,众多投资机构抛出了橄榄枝,在拿到包括小米在内的11份Offer后,完美幻境却最终握住了第12家英特尔的手。
经朋友引荐,赵博认识了英特尔投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张宁宇。据其所述,她在上午10点看过我们的产品和团队后,下午4点便注资了100万元。这份魄力和信任打动了团队,同时,考虑到英特尔将部分开放其技术资源的条件,完美幻境最终选择了英特尔作为合作伙伴。
从最初的3C产品代理商,到VR头盔研发公司,再转做360度全景摄像机,团队经历了三次创业转型;人数也从最初六人帮扩充至36人,这其中仍以校友关系为主的技术研发人员居多;赵博也在2014年初,由兼职转至全职创业。
2010年开始倒腾VR头盔 三年后转做全景相机
2010年前后,团队以代理商的身份开始接触一些室内仿真器设备,硬件与现在的VR头盔类似,内容以射击、高尔夫球等运动类游戏为主,多为美、韩等国进口产品,价格在20-30万不等。
喜欢折腾的成员在四个月后便攒出了一台原型机,相比复杂的系统底层,VR头盔的整体架构仍比较简单;另一方面,国内高昂的售价预示着其中的商机。随后Oculus的发布也让团队相信大势所趋。
2013年底,完美幻境推出2K画质的VR头盔,产品却遇到了难以落地变现的难题,“国内相应的内容源太少,为数不多的Demo演示也效果一般”,赵博总结道。在2014年推出几款改进版后,VR头盔项目被搁置。
受到VR缺少有效内容源的启发,硬件出身的团队开始琢磨转做全景视频。通过考查市面常用的全景视频拍摄方案,赵博团队发现,大多都采用多台GoPro组合方式,却存在其基座模型成本过高(如,六个GoPro的组合基座在5千至数万元不等)、稳定度不佳、内容拼接繁琐等痛点。
吸取VR头盔缺乏市场的教训,全景相机项目在设立之初便锁定在了需求更为清晰的专业级领域。
拥有漂亮的参数 还需更快抢占先机
谈起眼前的这款Eyesir,赵博引以为傲地介绍起它漂亮的参数:360°x360°全景拍摄、4K/2K画质切换、实测30帧/秒、实时内拼接,直接输出MP4格式内容,可以通过手机、VR头显、平板电脑、PC等进行观看。
同时,他补充道,在1月份结束的CES展会上,Eyesir是唯一一家千元级4K30帧、机器实时内部拼接的产品。但有关于其产品具体配置与架构,赵博并不愿透露,他表示,产品的方案选型很关键也很耗时,这样的参数标准是我们在产品定义之时就确立的目标。
对于大多数视频与内容产出平台而言,能够实现实时内拼接,直接输出可用视频格式确是一次有效的创新。在此之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全景视频内容都需要特定软件进行格式转换与拼接,不仅在产出效率方面大打折扣,同时也将损耗一定的画面质量。
针对Eyesir的用户群体,赵博介绍道,主要集中在广电传媒、视频门户网站、婚庆、旅游、房产等领域;不止于为VR提供内容素材,全景视频相较普通视频,能够采集到更全面的信息点,全景视频正在被更多地普及。
由于Eyesir主打专业级用户需求,现阶段主要通过线下代理方式销售,售价为6900元,现已获得上亿元订单(折合约14万余台),产品未通过线上及电商进行宣传销售。同时,赵博透露,将在今年推出一款价格更亲民消费级全景相机。
从千至万级的批次跨越 必须扎根深圳
至1月正式量产销售,现已完成百量级批次,前期通过与北京汉王进行合作代工。在由千量级至万级批次跨越时,赵博团队选择了转移至深圳。
回顾近5年的智能硬件创业历程,赵博坦言,做硬件必须要跨过两道坎,一是产品存在刚需,这是立命之本;二是把控供应链,实现量产规模。现在完美幻境走到了关键的第二步,我们定下了可行性目标,剩下的就是执行力的事。
“在深圳离供应链更近,产业资源更丰富,有利于实现更好、更快的产品”,赵博补充。
话虽如此,但让三十几号的人创业团队,拖家带口从北京迁至深圳也不是一件易事,赵博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动员团队,现在基本已确定搬迁方案。他解释道,这主要还是基于团队相互信任与支持的文化,并且成员小孩都未面临上学问题,手续不会太繁琐。
纵观完美幻境的发展,从2010年开始研发VR头盔,到2014年转做全景相机,虽然中间也出现了对市场的预判失误,但不可否认,团队的理念与方向仍是十分超前的。在坚持冒险主义风格的同时,也为产品抢占先机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中国做硬件产品,其硬件本身实际上并未存在太多技术壁垒,一套方案只要有人实现,通过拆机与组装,相同的方案很容易被复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正如赵博而言,“进度哪怕比对手领先一天差别也是巨大的”。有能力做出优秀的产品,也理应拿出魄力与时间赛跑。
身处尼康、三星、理光等传统实力厂商已经入驻的全景相机市场,完美幻境望借助“不断追求创新的技术团队”实现以除旧布新,表现值得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