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今年消费将出现50年来首次负增长,需求侧改革怎么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今年消费将出现50年来首次负增长,需求侧改革怎么改?

分析师认为,需求侧改革从政策思路上看是更加注重国内需求结构的均衡优化,要从此前依靠基建和房产投资拉动需求转向提振居民消费。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8%。其中,11月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按照这一趋势,2020年社消负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这自1969年以来还是首次。

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经济学家认为,需求侧改革的基点是扩大内需,需求包括投资、出口,消费三大块,从政策思路上看应该是更注重需求结构的均衡优化,要从此前依靠投资尤其是基建和房产投资转向提振居民消费,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需求侧改革”的提出令人侧目。他指出,今年“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出口远超预期,中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全年预计在16%左右,这是历史罕见的高比例,二战之后几乎没有国家达到过。但国内消费却逐年下降,今年更不行,虽然这与疫情有关,但仍然偏弱。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的研究,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0.68%,这比去年同期“正常时期”的环比增速(0.8-0.9%)还要低。也就是说,疫情之后,不仅迟迟没有看到“补偿性消费”,而且在消费水平还没有回归正常增长之时,消费的边际改善幅度就已经下降到了正常时期以下。

内需对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今年以来,中央多次释放扩大内需的信号。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5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10月,十九大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扩大内需的提法已经存在很多年,分析师认为,除了提高居民收入外,扩大内需还得依靠缩小收入差距,这将有赖于未来的收入分配机制改革。

李迅雷就指出,今年国内豪华车、奢侈品及豪宅的销量大幅增加,预计全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占全球的比重将达到4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实际上,我们与很多主要经济体一样,内循环的难度大于外循环。”他说。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李奇霖表示,要促进消费,既要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规模,也要挤泡沫、压租金,降低生产和消费的成本。“前者重点是解决好收入分配环节的问题,尤其是资产价格泡沫导致的两极分化,后者需要压降流通环节的成本,但同时得注意其与挤泡沫之间的平衡。”

在收入分配方面,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未来政府将通过完善社保、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机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分析师还强调,做好需求侧改革,不能只从需求方面发力,也得从供给上行动。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对界面新闻表示,在市场经济下,供给和需求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绝不是供给侧或需求侧单方面的,而是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相对不足,同时供需结构出现错配。从这个角度看,仅单方面强调供给侧改革或者需求侧改革,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并相互配合。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也表示,供给侧与需求侧并非完全割裂,现实中二者往往相互影响。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居民对“无人经济”的需求高涨,直接助推了无人配送、线上影院等新型产业模式的发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今年消费将出现50年来首次负增长,需求侧改革怎么改?

分析师认为,需求侧改革从政策思路上看是更加注重国内需求结构的均衡优化,要从此前依靠基建和房产投资拉动需求转向提振居民消费。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8%。其中,11月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按照这一趋势,2020年社消负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这自1969年以来还是首次。

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经济学家认为,需求侧改革的基点是扩大内需,需求包括投资、出口,消费三大块,从政策思路上看应该是更注重需求结构的均衡优化,要从此前依靠投资尤其是基建和房产投资转向提振居民消费,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需求侧改革”的提出令人侧目。他指出,今年“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出口远超预期,中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全年预计在16%左右,这是历史罕见的高比例,二战之后几乎没有国家达到过。但国内消费却逐年下降,今年更不行,虽然这与疫情有关,但仍然偏弱。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的研究,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0.68%,这比去年同期“正常时期”的环比增速(0.8-0.9%)还要低。也就是说,疫情之后,不仅迟迟没有看到“补偿性消费”,而且在消费水平还没有回归正常增长之时,消费的边际改善幅度就已经下降到了正常时期以下。

内需对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今年以来,中央多次释放扩大内需的信号。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5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10月,十九大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扩大内需的提法已经存在很多年,分析师认为,除了提高居民收入外,扩大内需还得依靠缩小收入差距,这将有赖于未来的收入分配机制改革。

李迅雷就指出,今年国内豪华车、奢侈品及豪宅的销量大幅增加,预计全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占全球的比重将达到4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实际上,我们与很多主要经济体一样,内循环的难度大于外循环。”他说。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李奇霖表示,要促进消费,既要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规模,也要挤泡沫、压租金,降低生产和消费的成本。“前者重点是解决好收入分配环节的问题,尤其是资产价格泡沫导致的两极分化,后者需要压降流通环节的成本,但同时得注意其与挤泡沫之间的平衡。”

在收入分配方面,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未来政府将通过完善社保、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机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分析师还强调,做好需求侧改革,不能只从需求方面发力,也得从供给上行动。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对界面新闻表示,在市场经济下,供给和需求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绝不是供给侧或需求侧单方面的,而是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相对不足,同时供需结构出现错配。从这个角度看,仅单方面强调供给侧改革或者需求侧改革,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并相互配合。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也表示,供给侧与需求侧并非完全割裂,现实中二者往往相互影响。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居民对“无人经济”的需求高涨,直接助推了无人配送、线上影院等新型产业模式的发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