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提现手续费能让微信支付以时间赢得时间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提现手续费能让微信支付以时间赢得时间吗?

微信给用户提现设置障碍,既减少了因为用户提现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也可以让用户的资金留在微信里。

微信零钱提现要收费了,而“收费”在互联网行业一直是个敏感词。或许银行收取的手续费确实给腾讯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向用户征收0.1%的手续费对缓解这种压力能产生多大作用,实在值得商榷。希望通过手续费阻止用户提现,更像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延长资金在微信停留的时间,让微信有时间去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和增加更多的支付场景,或许才是这0.1%的目的所在。

0.1%的手续费,不太可能成为提现门槛

自媒体人罗超在一篇文章中透露,微信支付已经统计过,大部分用户现在零钱金额都小于1000。也就是说,收费政策在短期内并不会影响到大多数用户。

至于零钱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小部分”用户,他们可能是微信的深度用户、或者微信支付的深度用户、或者土豪。能够成为“少数派”,说明他们对提现并没有特别迫切的需求或者习惯,0.1%的手续费自然不会影响到他们。

即使要提现,这个费率也不至于成为障碍。相比银行收取的跨行转账手续费,0.1%的费率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如果提现是刚需的话,增加0.1%的成本也不是不能接受。你花1000块买东西的时候,肯定不会因为商家不肯便宜1块钱就放弃吧。

0.1%的手续费,腾讯真的为了让盈利增加6%?

按照葛甲老师的假设,微信支付每个月产生的手续费大概是1.92亿元。我们姑且按2亿来计算,相当于每个季度6亿元。去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腾讯当季营收为人民币265.94亿。这6亿元可以让腾讯的季度收入增加2%。

过去三个季度里,腾讯营收的增长分别是22%、19%和30%。如果只有这2%的增幅,或许腾讯并不至于做出收费的决策。但这笔收入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银行征收的手续费,因此腾讯的盈利也会相应增加。按去年三季度财报来算,6亿元可以让腾讯增加6%左右的盈利。这显然是个诱惑。

腾讯真的是盯上了这笔钱吗?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从宣布这个消息的时机来看,经过春节,用户的零钱余额正处在高点。这时候宣布提现要收取手续费,又留下了10多天的缓冲期,搞不好会刺激用户提前提现。腾讯怎么会干这种傻事。

把钱留住,用时间争取时间

大部分用户的零钱金额不到1000元,说明这笔钱在用户的日常消费中不会占太大比重。换言之,这笔钱是否提现有很强的随机性。企鹅智酷公布的数据表明,近30%的用户有提现操作,也就是说大多数用户并没有提现的习惯。有了这里两个前提,这笔手续费的象征意义显然大于实际意义。

0.1%的手续费对微信支付而言,最大的价值可能在于减少用户不必要的提现。让用户的钱停留的时间尽量长,这对微信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微信支付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支付的步骤和体验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在支付场景的构建上,商超等线下场景、外卖打车等O2O场景、城市服务等,两家几乎也是齐头并进。甚至被认为已经是“腾讯系”的新美大、滴滴,也没有排斥支付宝。只是在电商消费场景下,淘宝和天猫对支付宝的支持,远大于京东对微信支付的支持。

所以,场景只是微信支付面临的问题之一,而更大的问题或许在于用户的支付习惯。构建支付场景需要时间,培养用户习惯更需要时间。毕竟微信首先是个社交工具,支付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支付相关的场景不可能在微信里获得特别好的入口。在微信和支付宝里使用滴滴出行,后者就要方便的多。这就使微信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所以微信要给用户提现设置障碍。这样既减少了因为用户提现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也可以让用户的资金留在微信里。同时这个障碍又不能影响对用户产生实质性影响。0.1%的手续费实际上没有多少,但大部分人会觉得,为什么要增加一笔无谓的支出呢?于是钱就顺理成章的留在了微信支付里。

这样,腾讯就可以获得更多时间。现在微信支付已经成为用户支付的选项之一,用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优惠程度和商家的引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这都是用钱和时间可以解决的。

至于有人说微信“雁过拔毛”,扯得有点远了。你不停地从企鹅身上拔毛,还不许人家从别的地方找补一点吗?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再说了腾讯是企业,多赚点钱有错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提现手续费能让微信支付以时间赢得时间吗?

微信给用户提现设置障碍,既减少了因为用户提现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也可以让用户的资金留在微信里。

微信零钱提现要收费了,而“收费”在互联网行业一直是个敏感词。或许银行收取的手续费确实给腾讯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向用户征收0.1%的手续费对缓解这种压力能产生多大作用,实在值得商榷。希望通过手续费阻止用户提现,更像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延长资金在微信停留的时间,让微信有时间去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和增加更多的支付场景,或许才是这0.1%的目的所在。

0.1%的手续费,不太可能成为提现门槛

自媒体人罗超在一篇文章中透露,微信支付已经统计过,大部分用户现在零钱金额都小于1000。也就是说,收费政策在短期内并不会影响到大多数用户。

至于零钱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小部分”用户,他们可能是微信的深度用户、或者微信支付的深度用户、或者土豪。能够成为“少数派”,说明他们对提现并没有特别迫切的需求或者习惯,0.1%的手续费自然不会影响到他们。

即使要提现,这个费率也不至于成为障碍。相比银行收取的跨行转账手续费,0.1%的费率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如果提现是刚需的话,增加0.1%的成本也不是不能接受。你花1000块买东西的时候,肯定不会因为商家不肯便宜1块钱就放弃吧。

0.1%的手续费,腾讯真的为了让盈利增加6%?

按照葛甲老师的假设,微信支付每个月产生的手续费大概是1.92亿元。我们姑且按2亿来计算,相当于每个季度6亿元。去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腾讯当季营收为人民币265.94亿。这6亿元可以让腾讯的季度收入增加2%。

过去三个季度里,腾讯营收的增长分别是22%、19%和30%。如果只有这2%的增幅,或许腾讯并不至于做出收费的决策。但这笔收入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银行征收的手续费,因此腾讯的盈利也会相应增加。按去年三季度财报来算,6亿元可以让腾讯增加6%左右的盈利。这显然是个诱惑。

腾讯真的是盯上了这笔钱吗?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从宣布这个消息的时机来看,经过春节,用户的零钱余额正处在高点。这时候宣布提现要收取手续费,又留下了10多天的缓冲期,搞不好会刺激用户提前提现。腾讯怎么会干这种傻事。

把钱留住,用时间争取时间

大部分用户的零钱金额不到1000元,说明这笔钱在用户的日常消费中不会占太大比重。换言之,这笔钱是否提现有很强的随机性。企鹅智酷公布的数据表明,近30%的用户有提现操作,也就是说大多数用户并没有提现的习惯。有了这里两个前提,这笔手续费的象征意义显然大于实际意义。

0.1%的手续费对微信支付而言,最大的价值可能在于减少用户不必要的提现。让用户的钱停留的时间尽量长,这对微信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微信支付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支付的步骤和体验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在支付场景的构建上,商超等线下场景、外卖打车等O2O场景、城市服务等,两家几乎也是齐头并进。甚至被认为已经是“腾讯系”的新美大、滴滴,也没有排斥支付宝。只是在电商消费场景下,淘宝和天猫对支付宝的支持,远大于京东对微信支付的支持。

所以,场景只是微信支付面临的问题之一,而更大的问题或许在于用户的支付习惯。构建支付场景需要时间,培养用户习惯更需要时间。毕竟微信首先是个社交工具,支付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支付相关的场景不可能在微信里获得特别好的入口。在微信和支付宝里使用滴滴出行,后者就要方便的多。这就使微信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所以微信要给用户提现设置障碍。这样既减少了因为用户提现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也可以让用户的资金留在微信里。同时这个障碍又不能影响对用户产生实质性影响。0.1%的手续费实际上没有多少,但大部分人会觉得,为什么要增加一笔无谓的支出呢?于是钱就顺理成章的留在了微信支付里。

这样,腾讯就可以获得更多时间。现在微信支付已经成为用户支付的选项之一,用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优惠程度和商家的引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这都是用钱和时间可以解决的。

至于有人说微信“雁过拔毛”,扯得有点远了。你不停地从企鹅身上拔毛,还不许人家从别的地方找补一点吗?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再说了腾讯是企业,多赚点钱有错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