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又去海外“扫货”了。17日晚间,海航集团下属子公司天津天海投资与全球最大的IT分销商——美国英迈(Ingram Micro)签署了交易总额达60亿美元的并购协议。近来,海航的并购胃口越来越大,并购标的也从一些中小型企业升级到全球领先的巨头级企业。去年8月,海航以175亿人民币收购了全球最大航空地面服务与货运服务供应商Swissport,而这次英迈的来头可以说有过之而不及。那么海航巨资收购英迈究竟有何居心?我们这就为您送上评述。
国际IT大牌的御用分销商英迈(Ingram Micro)成立于1979年,是全球最大的技术产品和供应链服务供应商,也是全球领先的技术销售、营销和物流公司。通俗的说,英迈的核心业务就是从负责制造的厂商进货,再将货卖给下游的渠道经销商。作为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桥梁,英迈通过其产品线整合分销、市场支持活动、外包储运服务、技术支持和资金周转服务等途径,为厂商和分销商创造商机和利润空间。英迈的产品线非常之大,几乎涵盖所有技术领域,小到电脑软件、SIM卡、闪存条和各类配件耗材,大到平板、路由器、显示屏和打印机,你能想到的数码IT设备,它差不多都卖。
而这些产品的厂商多数都是国际大牌,苹果、思科、惠普、联想、三星等等。目前,英迈在全球38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1700多家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并为世界范围内近200,000家经销商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庞大的经销商网络使英迈的年销售额相当恐怖,2014年达到近465亿美元,如此巨大销售额源于其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这也是让英迈领先于全球同类公司的原因。
英迈在2014年《财富》全球500强第256位,美国500强第69位。不甘只做物流 海航意在全球供应链收购英迈显然将对海航的物流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升级,使海航现有的管理更科学、更高效。另一方面,英迈在北美和欧洲的业务布局也将增强海航在海外业务网络的扩张,尤其是美国。英迈2014年在北美的业务占其总收入的43%,而中国公司向来在美国市场难以打开局面,并购英迈将成为海航抢滩美国市场的前哨。
另外,众所周知,海航集团旗下共有五大行业板块,分别是航空、实业、金融、旅游和物流。然而,从这笔交易看,海航的野心似乎远不止物流,甚至说未来的海航也许就没有物流板块了,而取而代之的是供应链板块。海航近年来收购了数家国外航空公司,包括法国、巴西、南非等等。去年又收购了全球最大航空地面服务与货运服务供应商Swissport,旨在构建强大的全球物流体系。同时,海航在全国也已拥有全面的货运渠道和仓库,可谓物流网络成熟。但是,物流终究只是贸易中的一环,海航坐拥多板块的雄厚资源,单纯的物流显然不能满足海航的野心。
海航要做的是把国际贸易中的整条供应链包下来。为此,海航已经创立了自己的国际贸易公司。以下是来自海航国际贸易公司官网的介绍:海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依托于海航自有的国际物流、国内跨境电商保税仓储及高效的通关能力等优势,通过全球采购网络在欧、美、日、韩、澳进行货源地直采,重点打造跨境商品采销与国际运输相结合的供应链服务能力, 旨在为国内电商企业提供综合的跨境电商解决方案。在货源服务方面,集中在母婴、个护、保健、时尚用品4大品类,拥有5,000余个国际品牌供应商资源,SKU储备量超过150,000个。可根据合作伙伴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如此,海航收购英迈获得的好处远不止在物流领域的补强,而是为了以英迈为模板,将一只手伸向了货源,另一只手伸向了下游的经销商,再借助自身的全球货运网络,承包整条外贸供应链。
当然,这些货源和经销商都是全球级别的。通过延伸产业链,海航不仅将触及利润更高的分销业务,还可以将整条供应链进行整合优化,提供各种桥梁式服务,比如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支持,开展物流金融。而这些服务都可以借鉴英迈目前的业务体系。从英迈的财务数据看,英迈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都比较良好,近年来也并购了多家海外企业以扩充自身的业务和地域影响力。而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市场一直是英迈的软肋,2014年只占了总收入的21%(北美和欧洲总占比为74%),因此英迈非常希望能打开潜力最大的中国市场。另外,这宗收购能否成功还要看近来出镜率极高的美国监管机构CFIUS。
如果这宗并购最终因CFIUS搁浅,海航还将支付英迈4亿美元(约为收购价的6.7%)的高额分手费。对此Northcoast Research的分析师Keith Housum称:“我不认为这宗交易会引起CFIUS的安全考虑,因为英迈是一家设备分销商,而其绝大多数产品都不是卖给涉及高度安全问题的客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