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前新华社著名记者戴煌逝世 系《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作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前新华社著名记者戴煌逝世 系《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作者

前新华社著名记者、《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一书作者戴煌先生今天(2月19日)在京去世,享年88岁。

图片来源:网络

界面新闻今天获悉,前新华社著名记者、《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一书作者戴煌先生今天(2月19日)16时13分在京去世,享年88岁。

公众所熟知的戴煌,是新华社政治记者、编辑和机动记者,致力于帮助他人平反昭雪,揭露贪官污吏。从另一方面来看,戴煌的一生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缩影。新四军、战地记者、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朝鲜战争、右派、劳改、判刑、入狱、21年……这些关键词构成了戴煌一生。

1928年2月12日, 戴煌出生于江苏阜宁。1944年,16岁的戴煌参加新四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9岁的戴煌调入新华社苏北前线支社做记者。接下来的战地记者生涯中,戴煌随军南征北战,参加了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到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支援越南抗法战争等。

在戴煌从战地一线发回的诸多报道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冰窟窿里舍身救朝鲜少年的事迹。这篇通讯随即被选入中国小学语文课本。戴煌回忆这段战地记者生涯曾感叹:“在朝鲜、在越南经历过几十次枪林弹雨,我能把这条命一直保存在现在,真是不容易,眼前看到的死去的同志那可多了。”

1957年,戴煌被打成右派。在戴煌被判刑流放期间,戴煌当时的妻子选择了离婚,先后带走了两个女儿。1978年,年过五旬的戴煌右派身份去除,名誉恢复,重返新华社。1990年,62岁的戴煌从新华社退休。

对戴煌而言,退休并不等于闲适在家养老。经过多年采访和积累资料,1998年,戴煌所著《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出版。三十多万字中详叙了1977年胡耀邦出任中央组织部长后平反的冤假错案,和几宗曾轰动全国而内情却鲜为人知的大案的平反过程。

2004年,戴煌曾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公共知识分子50人之一。戴煌著有《戴煌通迅报告选》、《宝贝鱼》、《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海岸线上》、《胡志明主席印象记》、《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直面人生》等。

2011年,《南都周刊》在报道中指出,年入耄耋的戴煌每年仍要接待很多找到家里的访民。他替他们转交材料,为他们的不幸奔走,甚至亲自陪着他们去上访,或为他们联系记者、律师,以求申冤,以求公道。

《南都周刊》在这篇报道写道,“戴煌有过反省,自知太耿直,容易得罪人。可直到今天,他也不认为这是什么缺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前新华社著名记者戴煌逝世 系《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作者

前新华社著名记者、《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一书作者戴煌先生今天(2月19日)在京去世,享年88岁。

图片来源:网络

界面新闻今天获悉,前新华社著名记者、《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一书作者戴煌先生今天(2月19日)16时13分在京去世,享年88岁。

公众所熟知的戴煌,是新华社政治记者、编辑和机动记者,致力于帮助他人平反昭雪,揭露贪官污吏。从另一方面来看,戴煌的一生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缩影。新四军、战地记者、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朝鲜战争、右派、劳改、判刑、入狱、21年……这些关键词构成了戴煌一生。

1928年2月12日, 戴煌出生于江苏阜宁。1944年,16岁的戴煌参加新四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9岁的戴煌调入新华社苏北前线支社做记者。接下来的战地记者生涯中,戴煌随军南征北战,参加了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到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支援越南抗法战争等。

在戴煌从战地一线发回的诸多报道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冰窟窿里舍身救朝鲜少年的事迹。这篇通讯随即被选入中国小学语文课本。戴煌回忆这段战地记者生涯曾感叹:“在朝鲜、在越南经历过几十次枪林弹雨,我能把这条命一直保存在现在,真是不容易,眼前看到的死去的同志那可多了。”

1957年,戴煌被打成右派。在戴煌被判刑流放期间,戴煌当时的妻子选择了离婚,先后带走了两个女儿。1978年,年过五旬的戴煌右派身份去除,名誉恢复,重返新华社。1990年,62岁的戴煌从新华社退休。

对戴煌而言,退休并不等于闲适在家养老。经过多年采访和积累资料,1998年,戴煌所著《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出版。三十多万字中详叙了1977年胡耀邦出任中央组织部长后平反的冤假错案,和几宗曾轰动全国而内情却鲜为人知的大案的平反过程。

2004年,戴煌曾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公共知识分子50人之一。戴煌著有《戴煌通迅报告选》、《宝贝鱼》、《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海岸线上》、《胡志明主席印象记》、《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直面人生》等。

2011年,《南都周刊》在报道中指出,年入耄耋的戴煌每年仍要接待很多找到家里的访民。他替他们转交材料,为他们的不幸奔走,甚至亲自陪着他们去上访,或为他们联系记者、律师,以求申冤,以求公道。

《南都周刊》在这篇报道写道,“戴煌有过反省,自知太耿直,容易得罪人。可直到今天,他也不认为这是什么缺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