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殊途同归与大相径庭:中国证监会与美国SEC的同与不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殊途同归与大相径庭:中国证监会与美国SEC的同与不同

中国证监会一再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关键词,而在美国,同作为市场监管主体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却似乎从未扮演过美国资本舞台的主角,委员会主席也从未成为如中国证监会主席这般家喻户晓,主席交替更不会对股市涨跌造成直接影响。

刘士余接棒肖钢成为证监会自成立以来的第八任主席,再次将证监会推向舆论风口。

中国证监会一再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关键词,而在美国,同作为市场监管主体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却似乎从未扮演过美国资本舞台的主角,委员会主席也从未成为如中国证监会主席这般家喻户晓,主席交替更不会对股市涨跌造成直接影响。在“换帅”余波未定之时,不妨可以比照下中美两大机构间的同与不同。

管理定位殊途同归:

1.同属证券市场监管主体

中国证监会和美国SEC同属政府主导型监管体制,同为证券市场监管主体。中国证券会是国务院直属机构,是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是经国会授权的执行美国联邦证券法体系的独立机构,也是美国证券监管的最高机构,两家 机构今年在其授权范围内,行使管理职能,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合法运行。

2.组织结构和工作目标相同

中国证监会和美国SEC均以市场监管目的为主,以及拥有起草相关法案、规章的权利。两家机构的成员结构也很相似:一名主席,五位副主席(委员)。虽然各自文字表述方式有所不同,但两个机构基本工作目标都是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有效,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3.主席任期时间短

两个机构的主席职位似乎都同样是“烫手的山芋”,交替更换频繁发生。中国证监会自1992年10月成立以来已换届7名主席。与之类似,在美国SEC 81年的历史上,历任31位主席,平均任期仅为2.6年。

管理手段大相径庭:

1.独立性不同

美国SEC属于经国会授权而成为执行美国联邦证券法体系的独立机构,拥有准司法权、准立法权和独立执法权。而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权力来自于国务院授权,既无法独立于政府,也不能独立于其监管对象。

2.市场期待和角色不同

中国投资者往往片面地希望监管部门对股市的走势负责,每每在股市出现重大波动或股灾状况时,更是期待证监会会扮演“救市主”,维系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经济规律却被一再忽视,而监管部门也常常在这种期待中忙得不亦乐乎。SEC明确无权干预市场主体参与的市场活动与方式, 更不会出台任何可能对证券市场走势产生直接“利好”或“利空”的政策。美国次贷危机的救市不是由作为证券市场监管主管机关的SEC出手“救市”,而是由美国财政部和作为美国中央银行的美联储以采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方式进行。因而,任何市场参与者都不会期待和要求SEC在股市发生波动时颁布任何救市政策。

3.行政处罚金返还机制不同

作为市场监管主体,中国证监会和美国SEC都承担着保护投资者的重要工作,尤其是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是两个机构使用频率最高的行政处罚方式,但二者对罚没所得的处置方式却完全不同。2015年中国证监会对全国767个机构和个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行政处罚,涉及罚没款金额54亿余元,罚没所得全额上缴国库,投资者并不能从证监会的54亿元的处罚中得到任何直接补偿。而在美国,SEC作为具有较高独立性的监管机构,对于投资者保护目标更加直接。SEC将行政罚没款归入专设的公平基金,该基金将负责救济因违法行为而财务受损的投资者,使其受到的损失降到最低。

4.主席背景和影响力不同

中国证监会历任主席大多出自央行与国有四大行。除刘鸿儒和周正庆外,其余6任证监会主席均曾在银行系统担任过一把手。例如周小川在任职证监会主席前为建行行长,尚福林在任职证监会主席前为农业银行行长,刚刚卸任的肖钢在2013年上任前任中国银行董事长,新上任的刘士余是原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 在中国,统帅银行系统的工作经历似乎是挑选证监会主席的硬性标准,美国则不然。从SEC最近5任主席的工作背景来看,在被任命为主席之前,他们有做过高级律所合伙人、投资银行创始人、国务院副国务卿、众议会议员,和区联邦检察长,可谓来自各行各业。另外,值得关注的是SEC主席的任何一次换届都不会对美国股市产生波动,SEC主席也不会发表任何会影响股市涨跌的评论。而在中国,近几届的换帅消息都对股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证监会主席对股市发表的任何评论也会被股民视为决定买入或卖出的金玉良言。成熟的资本环境的标志之一,就是市场监管部门领导的更替与言论不应成为左右股市表现的因素。

起步未久的中国资本市场,承担着为国家宏观经济造血的重任,更需放眼看世界。改善市场不应依靠更换证监会主席,不能左右的是自由市场经济下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能改变的是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的认知和能力。市场参与者理应要抛弃依赖“政策市”的幼稚病,要逐步沉淀下市场契约精神与自我责任意识,真正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损益负责才是正道。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监管转型,证监会任重而道远;规避市场风险、摆正投资心态,股民三思而后行。

作者钮小鹏先生为美国史带战略伙伴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带全球金融集团资深董事总经理、史带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监事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特聘高级研究员,瑞克工作室创始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殊途同归与大相径庭:中国证监会与美国SEC的同与不同

中国证监会一再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关键词,而在美国,同作为市场监管主体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却似乎从未扮演过美国资本舞台的主角,委员会主席也从未成为如中国证监会主席这般家喻户晓,主席交替更不会对股市涨跌造成直接影响。

刘士余接棒肖钢成为证监会自成立以来的第八任主席,再次将证监会推向舆论风口。

中国证监会一再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关键词,而在美国,同作为市场监管主体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却似乎从未扮演过美国资本舞台的主角,委员会主席也从未成为如中国证监会主席这般家喻户晓,主席交替更不会对股市涨跌造成直接影响。在“换帅”余波未定之时,不妨可以比照下中美两大机构间的同与不同。

管理定位殊途同归:

1.同属证券市场监管主体

中国证监会和美国SEC同属政府主导型监管体制,同为证券市场监管主体。中国证券会是国务院直属机构,是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是经国会授权的执行美国联邦证券法体系的独立机构,也是美国证券监管的最高机构,两家 机构今年在其授权范围内,行使管理职能,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合法运行。

2.组织结构和工作目标相同

中国证监会和美国SEC均以市场监管目的为主,以及拥有起草相关法案、规章的权利。两家机构的成员结构也很相似:一名主席,五位副主席(委员)。虽然各自文字表述方式有所不同,但两个机构基本工作目标都是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有效,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3.主席任期时间短

两个机构的主席职位似乎都同样是“烫手的山芋”,交替更换频繁发生。中国证监会自1992年10月成立以来已换届7名主席。与之类似,在美国SEC 81年的历史上,历任31位主席,平均任期仅为2.6年。

管理手段大相径庭:

1.独立性不同

美国SEC属于经国会授权而成为执行美国联邦证券法体系的独立机构,拥有准司法权、准立法权和独立执法权。而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权力来自于国务院授权,既无法独立于政府,也不能独立于其监管对象。

2.市场期待和角色不同

中国投资者往往片面地希望监管部门对股市的走势负责,每每在股市出现重大波动或股灾状况时,更是期待证监会会扮演“救市主”,维系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经济规律却被一再忽视,而监管部门也常常在这种期待中忙得不亦乐乎。SEC明确无权干预市场主体参与的市场活动与方式, 更不会出台任何可能对证券市场走势产生直接“利好”或“利空”的政策。美国次贷危机的救市不是由作为证券市场监管主管机关的SEC出手“救市”,而是由美国财政部和作为美国中央银行的美联储以采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方式进行。因而,任何市场参与者都不会期待和要求SEC在股市发生波动时颁布任何救市政策。

3.行政处罚金返还机制不同

作为市场监管主体,中国证监会和美国SEC都承担着保护投资者的重要工作,尤其是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是两个机构使用频率最高的行政处罚方式,但二者对罚没所得的处置方式却完全不同。2015年中国证监会对全国767个机构和个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行政处罚,涉及罚没款金额54亿余元,罚没所得全额上缴国库,投资者并不能从证监会的54亿元的处罚中得到任何直接补偿。而在美国,SEC作为具有较高独立性的监管机构,对于投资者保护目标更加直接。SEC将行政罚没款归入专设的公平基金,该基金将负责救济因违法行为而财务受损的投资者,使其受到的损失降到最低。

4.主席背景和影响力不同

中国证监会历任主席大多出自央行与国有四大行。除刘鸿儒和周正庆外,其余6任证监会主席均曾在银行系统担任过一把手。例如周小川在任职证监会主席前为建行行长,尚福林在任职证监会主席前为农业银行行长,刚刚卸任的肖钢在2013年上任前任中国银行董事长,新上任的刘士余是原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 在中国,统帅银行系统的工作经历似乎是挑选证监会主席的硬性标准,美国则不然。从SEC最近5任主席的工作背景来看,在被任命为主席之前,他们有做过高级律所合伙人、投资银行创始人、国务院副国务卿、众议会议员,和区联邦检察长,可谓来自各行各业。另外,值得关注的是SEC主席的任何一次换届都不会对美国股市产生波动,SEC主席也不会发表任何会影响股市涨跌的评论。而在中国,近几届的换帅消息都对股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证监会主席对股市发表的任何评论也会被股民视为决定买入或卖出的金玉良言。成熟的资本环境的标志之一,就是市场监管部门领导的更替与言论不应成为左右股市表现的因素。

起步未久的中国资本市场,承担着为国家宏观经济造血的重任,更需放眼看世界。改善市场不应依靠更换证监会主席,不能左右的是自由市场经济下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能改变的是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的认知和能力。市场参与者理应要抛弃依赖“政策市”的幼稚病,要逐步沉淀下市场契约精神与自我责任意识,真正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损益负责才是正道。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监管转型,证监会任重而道远;规避市场风险、摆正投资心态,股民三思而后行。

作者钮小鹏先生为美国史带战略伙伴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带全球金融集团资深董事总经理、史带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监事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特聘高级研究员,瑞克工作室创始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