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蔚来ET7的对手是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蔚来ET7的对手是谁?

“期货”蔚来ET7的未来。

文|路由社 张传宇

编辑|路由社

人间烟火气,花重锦官城。

没有了8000万一场活动的大手笔,也没有了火星哥的激情四射,以用户为中心,由汪峰、常石磊助演的NIODAY 2020,即使在成都的寒夜里遇见繁琐的进场手续,也无碍它成为车圈顶流。

对于蔚来汽车和所有蔚来车主而言,这注定是一届不平凡的NIO Day。因为这是第一个由车主自发申请、策划、实施的NIO Day。据悉,本届NIO Day在年初吸引了成都、苏州等10个城市竞争举办权,最终花落蓉城。

据悉,由263位用户组成的顾问团共同策划审核了今年NIO Day的方案策划。活动当天,还有168位志愿者参与了嘉宾接机、现场维持等环节。

为了感谢这些车主和志愿者们的付出,2020 NIO Day在正式开场之前,花了近半个小时时间采访了活动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回顾了活动申请、策划的整个过程,烘托了本届的活动主题——“Always Foerward前行”。当然,烘托主题的还有NIO Bands和常石磊共同演绎的NIO Day主题曲《未来在前行》。

这个在朋友圈刷屏的活动,堪称目前中国汽车市场规模最大、用户参与程度最高的共创活动。或者,换个说法会更形象一些——加入了产品、技术发布的车圈“B站晚会”。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蔚来去年累计交付新车75641台。这一年,蔚来车主累计行驶了10亿公里,而蔚来自首款车型ES8交付以来,所有用户的行驶里程累计也不过14亿公里。可见,2020年,迎来合肥政府投资、股价飞涨的蔚来汽车,走出了势头强劲的一年。

未来已来的2021年,蔚来如何续上发展火力?又给出了怎样的答案?下面不妨来看一看这台车圈“B站晚会”的干货和亮点。

蔚来再次瞄准未来

2020 NIO Day,在用户欢呼声中登场的李斌,俨然已经从“2019年最惨的人”的谷底,重回“造车三剑客”的巅峰时刻,放起了“大招”,秀起了肌肉。

150度固态电池包无疑是李斌给出的开胃菜。

据悉,单体能量密度达360Wh/kg的150度固态电池包,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上市,用户可根据BaaS服务的规则,选择一次性升级或者是自由升级(通过月度付费的模式使用)。

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蔚来会以如此快的速度放出固态电池量产的消息,并给出明确的上市时间表。目前,业界较为统一的共识是,成熟的固态电池产业化量产预计要到2025年之后,甚至到2030年。甚至,丰田、特斯拉等车企基于固态电池的新型电动汽车原型车,还未有明确的量产时间表。

对于电池供应商,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在采访现场三缄其口,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蔚来固态电池供应商为昆山清陶能源。但是,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日前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条留言中表示“清陶无此计划”(指与蔚来的合作)。由此,辉能和宁德时代入选的概率大大提升。

其次,蔚来第二代换电站的亮相,也引发了现场车主们的欢呼。

据悉,蔚来第二代换电站可每日提供312次服务,每站配备13块电池。李斌在台上坦言,此前2021年底实现1000座换电站的规划,难度重重,已不可能。但他同时也表示,至2021年底,蔚来换电站总数将提升至500座。

值得注意的是,蔚来第二代换电站还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车辆自动泊入;车内一键自助换电,用户无需下车的体验提升。

2020 NIO Day的重头戏,自然是此前预热已久的蔚来第一款纯电动轿车——ET7——源于2019年亮相的ET Preview概念车,却又高于概念车的设想。

先看数据。

据悉,蔚来ET7搭载全新150kWh固态电池系统,采用了前180千瓦永磁电机和后300千瓦感应电机,最大功率480千瓦,峰值扭矩850牛米,零到百公里加速3.9秒,百公里到零制动距离为33.5米,风阻系数低至0.23Cd,优于核心竞品Model S(0.24)。

再看标配清单。

蔚来ET7全系标配了23个扬声器、前后排标配座椅加热、通风、按摩系统。此外,空气悬架和4D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智能无框电吸门、 款基于UWB技术的数字钥匙等等舒适性、智能化配置都进入标配清单。这也让很多刚刚提车蔚来EC6、选装配置拉满的用户,在蔚来社区发起了牢骚。

最后看价格和交付。

此前,亮相2019年上海车展的蔚来 ET Preview概念车,曾引发业内很多猜想。彼时,小鹏 P7 、天际 ME-S与ET Preview概念车集中发布,一度让人以为造车新势力的轿跑攻势要来了。但回头望去,天际 ME-S遥遥无期,小鹏P7在25万-35万元的区间刚刚站稳脚跟,蔚来ET7却“不讲武德”,以一个后来者的姿态,瞄准了37.8万-50.6万元的价格区间。

或许,蔚来ET7和小鹏 P7 、天际 ME-S从来都不是核心竞争对手。

毕竟,从车身数据来看,ET7整车长5098毫米,宽1987毫米,高1505毫米,轴距3060毫米,比特斯拉Model S都大了一圈,甚至优于保时捷TAYCAN。

更为重要的是,蔚来ET7还向使用摄像头作为自动驾驶主要解决方案的车企——包括特斯拉在内——说了声拜拜,成为激光雷达的拥趸。

官方表示,蔚来ET7将搭载基于NIO Aquila蔚来超感系统、NIO Adam蔚来超算平台等技术打造的最新自动驾驶技术NAD(NIO Autonomous Driving)。拆解开来看,每个系统和平台都蕴含了超出行业现有水平的超前技术。

比如,蔚来超感系统Aquila配备33个高性能感知硬件,其中包括11个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1个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2个高精度定位单元、1个车路协同感知和1个增强主驾感知,每秒可产生8GB图像数据。

又譬如,NIO Adam蔚来超算平台配备了四颗NVIDIA Drive Orin芯片,让ET7成为全球第一款搭载NVIDIA Drive Orin芯片的量产车。这也使得Nio Adam拥有48个CPU内核,256个矩阵运算单元,8096个浮点运算单元,共计680亿个晶体管,总算力高达1016 TOPS,超过了7个特斯拉FSD的算力总和。

不出意外,这样的算力将是2021年量产车型的头牌。

这样的前沿技术水平和产品定位,注定让蔚来ET7成为2022年第一季度才能交付的“期货”。不过,翻开采用高精技术的新车量产时间表,路由社发现,特斯拉Model 3自发布到量产也经历了2年左右的时间,甚至传统阵营的沃尔沃第二代XC90,也历经了自2013年发布,到2015年最终量产的过程。

从电池包到换电站,再到ET7,虽然2020 NIO Day在筹办过程中波折不断,但无论是温情脉脉的用户关系,还是干货满满的发布会,最终的结果堪称圆满。

可以说,2021年,蔚来赢得了开门红,而所有用户要做的只有等待。

ET7的对手不是特斯拉

蔚来ET7的亮相,对于用户而言是甜蜜的等待,对于产品矩阵类似的特斯拉来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正面对战。只是,这一次情况有所变化,传统豪华品牌不可避免也要加入混战。

简单回溯一下事情的经过。

在蔚来ET7发布之前,有用户在蔚来社区内提问:蔚来ET7将对标BBA的哪个级别?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回应,蔚来ET7对标的车型是宝马7系等大型轿车。但是,蔚来ET7的车身尺寸、价格区间,相比宝马7系事实上还是有很大区别。

表面上看,这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口水之争”。但是,深层的原因想必是两点。

一是蔚来向来喜欢采用错位竞争的策略。

无论是此前ES8的定位,还是蔚来引以为傲的用户服务体系,都是一种错位竞争,最终实现了从纯电动新品牌到高端豪华品牌逆袭的市场手段。ES8是依靠车型的尺寸、价格错位打击豪华品牌在这一细分市场的产品,而无微不至的用户服务体系,则是瞄准了豪华车用户“叫苦不迭”的售后服务环节。

所谓“打蛇打七寸”,蔚来错位打击对手的手法,已经日趋成熟。

二是主动区分赛道,选择性地采用新的卖点挑战和挤压传统对手。

此前,利用车身尺寸、价格区间的优势,让蔚来ES8、ES6得以在中大型SUV市场立足。对于ET7而言,对标7系已经不再从尺寸、品牌方面入手,而是利用自身在自动驾驶、智能化方面的特色,再辅以价格的诚意,展开差异化进攻。

“我觉得蔚来ET7跟BMW 7系最大的区别是7系相比ET7长了十几公分。但是,蔚来ET7有自动驾驶,7系没有。所以,我觉得如果把品牌盖掉,完整地做个跑分表,蔚来ET7应该比BMW7高。”秦力洪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

“当然会有人说你很狂妄,蔚来配不上BMW,这是两个名字之间的区别。所以,定了一个BMW 5系的价格,大家觉得合适就买。”

至此,蔚来的出发点也就不难理解。这也揭示了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改变:新造车企业对智能汽车的定位和规划,已经与传统燃油车区隔开来。而随着用户基数的累积,或许在2-3年内,更多消费者也会形成对于智能汽车日渐成熟且坚实的价值判断。甚至,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算力替代马力也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至此,蔚来的市场意图也十分明确:让蔚来的归蔚来,让豪华品牌的归豪华品牌。

另一边,2021年元旦,特斯拉Model Y上市,再次引燃了蔚来与特斯拉之间的“口水战”。

当很多人仍然纠结于“蔚来会不会跟随Model Y降价”的问题时,李斌在接受采访时坚称,蔚来聚焦的就是宝马、奔驰、奥迪这些主流豪华品牌所在的高端市场,而特斯拉一直是按成本定价的逻辑,成本下降价格就下降。

即便如此,蔚来与特斯拉之间“必有一战”,已经成为很多业内人士的判断。

如果从蔚来ET7这款产品看去,蔚来和特斯拉这两家车企,确实像李斌所强调的,并非完全是“零和博弈”的关系,更像是一种“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首先,无论从售价、还是车型定位来看,特斯拉顶流车型Model 3和Model Y,并非蔚来ET7的直接竞争对手。

可见,秦力洪在蔚来社区的回复,也绝不是一时“手滑”造成的无心之失。而且,秦力洪在接受采访时还明确表示,蔚来不会推出低端车型。

而且,蔚来ET7 的发布,补齐了蔚来ES6、EC6、ES8、EP9之间的产品空缺,同时也嵌入ES6、EC6、ES8交错的价格区间内,以轿车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更为关键的是,2022年底,搭载150度固态电池包的蔚来ET7,很有可能为蔚来品牌支撑60万元“价格天花板”提供更多助力。

相较之下,特斯拉在Model X、Model S等高端车型亟待产品更新换代之时,反倒将“降价”的镰刀磨得更快,快速转向20万-35万元的价格区间。让智能电动汽车加快普及的产品下沉意图十分明显。甚至有媒体报道称,2022年左右,特斯拉还将在上海工厂生产定位低于的Model 3的车型,价格或将在16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蔚来和特斯拉在发展模式上也出现了较大差别。比如,特斯拉在直销基础上更加注重运营效率,以及快充桩的建设;而蔚来的用户服务、BaaS服务已经成为其业务最大的卖点。

综合来看,蔚来的星辰大海是传统豪华品牌所在的容量约为340万辆的高端市场,而特斯拉则走上了一条追赶大众、丰田全球地位的道路。

未来,能否让蔚来的归蔚来,特斯拉的归特斯拉?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不过,所谓英雄惜英雄。换个角度来看,新技术、新服务的发展,也会让蔚来、特斯拉们形成一股推动智能电动汽车普及和业务模式创新的合力。

比如,蔚来ET7提供的NAD自动驾驶系统,已经彻底取消了一次性买断的服务,取而代之的是每月580元的自动驾驶包月服务费。简单来说,以后蔚来的自动驾驶服务,就像使用5G流量一般,使用的时候可以选择包月,不想使用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关停。巧合的是,此前马斯克也在推特上宣布,2021年,特斯拉的FSD功能也将提供订阅服务。

不难发现,即使蔚来和特斯拉在某些产品区间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关系,但是在汽车产业转型的浪潮中,他们又在一些商业模式探索上选择了相似的方向。

一直以来,传统车企转型成为出行服务商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没有历史负担的蔚来和特斯拉已经先行一步,在自动驾驶订阅服务方面做出了选择和表率。

回溯历史,软件利润超过硬件利润的案例,曾在IT行业发生过一次。上世纪80年代初,IT行业最挣钱的业务还是硬件业务。但是到了21世纪初,软件业务的利润已经开始主导整个IT行业。彼时,转型缓慢的美国太阳公司最终沦落到被收购的命运。

未来,IT行业的历史是否会在汽车行业再度重演?也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那时的蔚来和特斯拉,大概率会在新的维度上终有一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蔚来汽车

7.3k
  • 蔚来法务部:打击黑公关和水军,“一键上报”已收到近1500条举报
  • 汽车早报|蔚来李斌预计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占比将超40%;马斯克预计明年下半年将有数百万辆特斯拉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蔚来ET7的对手是谁?

“期货”蔚来ET7的未来。

文|路由社 张传宇

编辑|路由社

人间烟火气,花重锦官城。

没有了8000万一场活动的大手笔,也没有了火星哥的激情四射,以用户为中心,由汪峰、常石磊助演的NIODAY 2020,即使在成都的寒夜里遇见繁琐的进场手续,也无碍它成为车圈顶流。

对于蔚来汽车和所有蔚来车主而言,这注定是一届不平凡的NIO Day。因为这是第一个由车主自发申请、策划、实施的NIO Day。据悉,本届NIO Day在年初吸引了成都、苏州等10个城市竞争举办权,最终花落蓉城。

据悉,由263位用户组成的顾问团共同策划审核了今年NIO Day的方案策划。活动当天,还有168位志愿者参与了嘉宾接机、现场维持等环节。

为了感谢这些车主和志愿者们的付出,2020 NIO Day在正式开场之前,花了近半个小时时间采访了活动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回顾了活动申请、策划的整个过程,烘托了本届的活动主题——“Always Foerward前行”。当然,烘托主题的还有NIO Bands和常石磊共同演绎的NIO Day主题曲《未来在前行》。

这个在朋友圈刷屏的活动,堪称目前中国汽车市场规模最大、用户参与程度最高的共创活动。或者,换个说法会更形象一些——加入了产品、技术发布的车圈“B站晚会”。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蔚来去年累计交付新车75641台。这一年,蔚来车主累计行驶了10亿公里,而蔚来自首款车型ES8交付以来,所有用户的行驶里程累计也不过14亿公里。可见,2020年,迎来合肥政府投资、股价飞涨的蔚来汽车,走出了势头强劲的一年。

未来已来的2021年,蔚来如何续上发展火力?又给出了怎样的答案?下面不妨来看一看这台车圈“B站晚会”的干货和亮点。

蔚来再次瞄准未来

2020 NIO Day,在用户欢呼声中登场的李斌,俨然已经从“2019年最惨的人”的谷底,重回“造车三剑客”的巅峰时刻,放起了“大招”,秀起了肌肉。

150度固态电池包无疑是李斌给出的开胃菜。

据悉,单体能量密度达360Wh/kg的150度固态电池包,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上市,用户可根据BaaS服务的规则,选择一次性升级或者是自由升级(通过月度付费的模式使用)。

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蔚来会以如此快的速度放出固态电池量产的消息,并给出明确的上市时间表。目前,业界较为统一的共识是,成熟的固态电池产业化量产预计要到2025年之后,甚至到2030年。甚至,丰田、特斯拉等车企基于固态电池的新型电动汽车原型车,还未有明确的量产时间表。

对于电池供应商,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在采访现场三缄其口,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蔚来固态电池供应商为昆山清陶能源。但是,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日前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条留言中表示“清陶无此计划”(指与蔚来的合作)。由此,辉能和宁德时代入选的概率大大提升。

其次,蔚来第二代换电站的亮相,也引发了现场车主们的欢呼。

据悉,蔚来第二代换电站可每日提供312次服务,每站配备13块电池。李斌在台上坦言,此前2021年底实现1000座换电站的规划,难度重重,已不可能。但他同时也表示,至2021年底,蔚来换电站总数将提升至500座。

值得注意的是,蔚来第二代换电站还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车辆自动泊入;车内一键自助换电,用户无需下车的体验提升。

2020 NIO Day的重头戏,自然是此前预热已久的蔚来第一款纯电动轿车——ET7——源于2019年亮相的ET Preview概念车,却又高于概念车的设想。

先看数据。

据悉,蔚来ET7搭载全新150kWh固态电池系统,采用了前180千瓦永磁电机和后300千瓦感应电机,最大功率480千瓦,峰值扭矩850牛米,零到百公里加速3.9秒,百公里到零制动距离为33.5米,风阻系数低至0.23Cd,优于核心竞品Model S(0.24)。

再看标配清单。

蔚来ET7全系标配了23个扬声器、前后排标配座椅加热、通风、按摩系统。此外,空气悬架和4D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智能无框电吸门、 款基于UWB技术的数字钥匙等等舒适性、智能化配置都进入标配清单。这也让很多刚刚提车蔚来EC6、选装配置拉满的用户,在蔚来社区发起了牢骚。

最后看价格和交付。

此前,亮相2019年上海车展的蔚来 ET Preview概念车,曾引发业内很多猜想。彼时,小鹏 P7 、天际 ME-S与ET Preview概念车集中发布,一度让人以为造车新势力的轿跑攻势要来了。但回头望去,天际 ME-S遥遥无期,小鹏P7在25万-35万元的区间刚刚站稳脚跟,蔚来ET7却“不讲武德”,以一个后来者的姿态,瞄准了37.8万-50.6万元的价格区间。

或许,蔚来ET7和小鹏 P7 、天际 ME-S从来都不是核心竞争对手。

毕竟,从车身数据来看,ET7整车长5098毫米,宽1987毫米,高1505毫米,轴距3060毫米,比特斯拉Model S都大了一圈,甚至优于保时捷TAYCAN。

更为重要的是,蔚来ET7还向使用摄像头作为自动驾驶主要解决方案的车企——包括特斯拉在内——说了声拜拜,成为激光雷达的拥趸。

官方表示,蔚来ET7将搭载基于NIO Aquila蔚来超感系统、NIO Adam蔚来超算平台等技术打造的最新自动驾驶技术NAD(NIO Autonomous Driving)。拆解开来看,每个系统和平台都蕴含了超出行业现有水平的超前技术。

比如,蔚来超感系统Aquila配备33个高性能感知硬件,其中包括11个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1个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2个高精度定位单元、1个车路协同感知和1个增强主驾感知,每秒可产生8GB图像数据。

又譬如,NIO Adam蔚来超算平台配备了四颗NVIDIA Drive Orin芯片,让ET7成为全球第一款搭载NVIDIA Drive Orin芯片的量产车。这也使得Nio Adam拥有48个CPU内核,256个矩阵运算单元,8096个浮点运算单元,共计680亿个晶体管,总算力高达1016 TOPS,超过了7个特斯拉FSD的算力总和。

不出意外,这样的算力将是2021年量产车型的头牌。

这样的前沿技术水平和产品定位,注定让蔚来ET7成为2022年第一季度才能交付的“期货”。不过,翻开采用高精技术的新车量产时间表,路由社发现,特斯拉Model 3自发布到量产也经历了2年左右的时间,甚至传统阵营的沃尔沃第二代XC90,也历经了自2013年发布,到2015年最终量产的过程。

从电池包到换电站,再到ET7,虽然2020 NIO Day在筹办过程中波折不断,但无论是温情脉脉的用户关系,还是干货满满的发布会,最终的结果堪称圆满。

可以说,2021年,蔚来赢得了开门红,而所有用户要做的只有等待。

ET7的对手不是特斯拉

蔚来ET7的亮相,对于用户而言是甜蜜的等待,对于产品矩阵类似的特斯拉来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正面对战。只是,这一次情况有所变化,传统豪华品牌不可避免也要加入混战。

简单回溯一下事情的经过。

在蔚来ET7发布之前,有用户在蔚来社区内提问:蔚来ET7将对标BBA的哪个级别?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回应,蔚来ET7对标的车型是宝马7系等大型轿车。但是,蔚来ET7的车身尺寸、价格区间,相比宝马7系事实上还是有很大区别。

表面上看,这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口水之争”。但是,深层的原因想必是两点。

一是蔚来向来喜欢采用错位竞争的策略。

无论是此前ES8的定位,还是蔚来引以为傲的用户服务体系,都是一种错位竞争,最终实现了从纯电动新品牌到高端豪华品牌逆袭的市场手段。ES8是依靠车型的尺寸、价格错位打击豪华品牌在这一细分市场的产品,而无微不至的用户服务体系,则是瞄准了豪华车用户“叫苦不迭”的售后服务环节。

所谓“打蛇打七寸”,蔚来错位打击对手的手法,已经日趋成熟。

二是主动区分赛道,选择性地采用新的卖点挑战和挤压传统对手。

此前,利用车身尺寸、价格区间的优势,让蔚来ES8、ES6得以在中大型SUV市场立足。对于ET7而言,对标7系已经不再从尺寸、品牌方面入手,而是利用自身在自动驾驶、智能化方面的特色,再辅以价格的诚意,展开差异化进攻。

“我觉得蔚来ET7跟BMW 7系最大的区别是7系相比ET7长了十几公分。但是,蔚来ET7有自动驾驶,7系没有。所以,我觉得如果把品牌盖掉,完整地做个跑分表,蔚来ET7应该比BMW7高。”秦力洪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

“当然会有人说你很狂妄,蔚来配不上BMW,这是两个名字之间的区别。所以,定了一个BMW 5系的价格,大家觉得合适就买。”

至此,蔚来的出发点也就不难理解。这也揭示了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改变:新造车企业对智能汽车的定位和规划,已经与传统燃油车区隔开来。而随着用户基数的累积,或许在2-3年内,更多消费者也会形成对于智能汽车日渐成熟且坚实的价值判断。甚至,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算力替代马力也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至此,蔚来的市场意图也十分明确:让蔚来的归蔚来,让豪华品牌的归豪华品牌。

另一边,2021年元旦,特斯拉Model Y上市,再次引燃了蔚来与特斯拉之间的“口水战”。

当很多人仍然纠结于“蔚来会不会跟随Model Y降价”的问题时,李斌在接受采访时坚称,蔚来聚焦的就是宝马、奔驰、奥迪这些主流豪华品牌所在的高端市场,而特斯拉一直是按成本定价的逻辑,成本下降价格就下降。

即便如此,蔚来与特斯拉之间“必有一战”,已经成为很多业内人士的判断。

如果从蔚来ET7这款产品看去,蔚来和特斯拉这两家车企,确实像李斌所强调的,并非完全是“零和博弈”的关系,更像是一种“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首先,无论从售价、还是车型定位来看,特斯拉顶流车型Model 3和Model Y,并非蔚来ET7的直接竞争对手。

可见,秦力洪在蔚来社区的回复,也绝不是一时“手滑”造成的无心之失。而且,秦力洪在接受采访时还明确表示,蔚来不会推出低端车型。

而且,蔚来ET7 的发布,补齐了蔚来ES6、EC6、ES8、EP9之间的产品空缺,同时也嵌入ES6、EC6、ES8交错的价格区间内,以轿车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更为关键的是,2022年底,搭载150度固态电池包的蔚来ET7,很有可能为蔚来品牌支撑60万元“价格天花板”提供更多助力。

相较之下,特斯拉在Model X、Model S等高端车型亟待产品更新换代之时,反倒将“降价”的镰刀磨得更快,快速转向20万-35万元的价格区间。让智能电动汽车加快普及的产品下沉意图十分明显。甚至有媒体报道称,2022年左右,特斯拉还将在上海工厂生产定位低于的Model 3的车型,价格或将在16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蔚来和特斯拉在发展模式上也出现了较大差别。比如,特斯拉在直销基础上更加注重运营效率,以及快充桩的建设;而蔚来的用户服务、BaaS服务已经成为其业务最大的卖点。

综合来看,蔚来的星辰大海是传统豪华品牌所在的容量约为340万辆的高端市场,而特斯拉则走上了一条追赶大众、丰田全球地位的道路。

未来,能否让蔚来的归蔚来,特斯拉的归特斯拉?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不过,所谓英雄惜英雄。换个角度来看,新技术、新服务的发展,也会让蔚来、特斯拉们形成一股推动智能电动汽车普及和业务模式创新的合力。

比如,蔚来ET7提供的NAD自动驾驶系统,已经彻底取消了一次性买断的服务,取而代之的是每月580元的自动驾驶包月服务费。简单来说,以后蔚来的自动驾驶服务,就像使用5G流量一般,使用的时候可以选择包月,不想使用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关停。巧合的是,此前马斯克也在推特上宣布,2021年,特斯拉的FSD功能也将提供订阅服务。

不难发现,即使蔚来和特斯拉在某些产品区间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关系,但是在汽车产业转型的浪潮中,他们又在一些商业模式探索上选择了相似的方向。

一直以来,传统车企转型成为出行服务商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没有历史负担的蔚来和特斯拉已经先行一步,在自动驾驶订阅服务方面做出了选择和表率。

回溯历史,软件利润超过硬件利润的案例,曾在IT行业发生过一次。上世纪80年代初,IT行业最挣钱的业务还是硬件业务。但是到了21世纪初,软件业务的利润已经开始主导整个IT行业。彼时,转型缓慢的美国太阳公司最终沦落到被收购的命运。

未来,IT行业的历史是否会在汽车行业再度重演?也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那时的蔚来和特斯拉,大概率会在新的维度上终有一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