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刘素楠
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配铜环,门框围米黄色石条,门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饰……位于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是建造于1920年的一栋典型石库门建筑。1921年7月23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始发地。
为了能够迎接更多的观众和游客,来更好地、更长久地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故事,自2020年11月17日起,中共一大会址暂停对外开放,这栋有着百年历史的文物建筑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

“中共一大会址是重点文物保护区域,对建筑的高度、外观等都有较高要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说,“因此我们在修缮的时候依旧保持石库门样式,门头门楣都体现石库门元素。我们不会破坏文化保护区的肌理,要反映建党时期的风貌,百年石库门老建筑将以新的‘修旧如旧’面貌拥抱建党百年。”
赵为华是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一大项目修缮项目副经理,负责开展修缮一大会址的工作。为了“修旧如旧”,项目一开始,他和团队就从上海各处搜集老旧瓦片、望板砖等,以替换一大会址破碎的瓦片、砖块。
“找老式的瓦片并不容易,我们从浦东川沙拆除的老建筑中收集购买相同年代、款式的瓦片、檐口瓦、砖望板,收集到旧砖后,还要继续对砖瓦进行逐片修补,修补后再统一替换原来的瓦片。”赵为华告诉界面新闻。
近日,记者看到,在一大会址屋顶,工人们正在将原本破碎的瓦片拆除,并将新收集来的旧瓦码齐,重新铺在一大会址的屋顶。

除了使用老式瓦片,一大会址屋顶上原有的瓦当很有特色,每一片瓦当均为白底,下侧有两个黑色圆圈。赵为华说,这叫做"熊猫眼",原本的瓦当上就有这个,所以在修复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在瓦当上刷好外墙涂料,再把“熊猫眼”画出来,复原会址百年前的建造风貌。
“‘熊猫眼’建筑上叫画龙点睛,这也是一大非常有特色的瓦当,我们做了那么多老建筑,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个还是比较有特色的。”有着40年修复文物建筑经历的赵为华感慨道。

除了瓦片、瓦当采用了老材料,在修复屋顶的过程中,修复的工人也都用了传统的老工艺。
为了让瓦片经过风吹日晒,不易开裂,赵为华的团队选择动手制作一种独特粘合剂。“我们用纸筋石灰与黄沙,以一比六的比例调制瓦片粘合剂,其中的纸筋石灰是将稻草掺合在石灰中,等待三到六个月,稻草自然分解后再使用。”
赵为华告诉界面新闻,这种传统修复工艺已经传承了上千年,很多古建筑都采用这种技术来修建屋面。
上海石库门住宅多以清水砖墙砌筑,以清水砖墙为代表砖建材料不仅仅用于实现建筑的功能,也是装饰美学的表现手段。因此清水砖墙的修复成功与否决定了整个历史建筑修缮的成败,因为建筑外观给人的印象是直观而深刻的。
所谓清水砖墙,就是砌筑后不抹灰、不贴面,以表现砌体本身质感的墙体。
一大会址建筑原本的外墙就是清水墙,颜色都是统一的灰黑色,然而经过百年风雨,其外立面砖墙因受潮风化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破损,很多砖块已经缺乏天然砖头的立体感。

为了这次修复,赵为华和他的团队根据设计要求,将老红砖、青砖在加工厂打成粉,再带到现场,用水拌和后,制作出修补砂浆,再通过平色处理,将砂浆补充在原有的砖块上。
但仅仅把砂浆单单补充在外立面是远远不够的,赵为华的团队还会把外立面修出有深有浅的斑驳质感,让每一个砖块看上去即像一块“新”砖,又有一些历史的沧桑感。
砖墙修复好仅仅是第一步,清水墙主要是通过砖的排列和砖缝的形式来表现出砖墙的美丽。
因此,在清水墙的红砖的砖缝间隙,每一处勾缝均以圆形呈现,赵为华告诉界面新闻,一般勾缝工艺分为元宝缝和平缝两种,这种缝隙间有圆形凸起的砖缝,又名为“元宝缝”。

此外,在整个一大会址内还有两千多平米的木质建筑结构,包括木门、木床、木扶梯、外墙木裙板、木地板等等,由于岁月侵蚀,也成为此次修缮的重点。
修缮团队不仅用老木头,对损坏的木结构进行修复,赵为华还采用了古老的广漆工艺。在北方,广漆工艺也叫做大漆,尽管名字不尽相同,但修补的工艺却为之相似。
广漆并不是现代化学合成的油漆,而是有机漆。漆原料从漆树上割下来后,再添加桐油熬制而成,这种漆一般主要用于制作精美的工艺美术漆器。
而这一次,广漆工艺将用于会址内的几乎所有木质结构。

据赵为华介绍,想要在木质建筑上涂上广漆,需要先把之前的漆剥离木制品,去漆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化学方法,即用化学试剂将其溶解;另一种是物理方法,即让工人用外力将原有漆铲掉或刨掉。
随后,修缮团队还要将一种叫做夏布的天然材料贴在木头表面,这种天然材料由植物的筋脉,编织而成。
之所以再贴一层夏布,是为了增加木头的强度,防止开裂。“在过去,木质建筑都是由一块一块的木头拼接而成,尤其是外墙木裙板,拼缝痕迹比较严重,日晒雨淋久了,很容易再次开裂。”赵为华说。

只有当木制品完全修复至平整后,才能在木头表面上色、涂底漆、涂面漆。赵为华表示,广漆这种传统老工艺,从底到外一共有12道工序。“这种工艺在我国有很长历史了,一些庙宇、古建上在修复的时候,也曾用过广漆工艺。”赵为华补充道。
徐明向界面新闻透露,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项目之一,与中共一大会址隔街相望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建设项目已完成结构封顶,进入装修阶段。
为避免破坏中共一大会址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和城市肌理,新馆的门头门楣保留石库门元素。新馆建筑采用庄严的拱形石雕门设计和青红色砖瓦相结合的外墙,呈现典型石库门式样。

这两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参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每年有百万游客参观游览,但囿于客观条件,展陈方式有限,一大会址只能尽全力接待。
新馆建成后,展览将综合采用文物实物、图片图表、动态视频、油画雕塑、实景还原、多媒体声像等多种展示手段,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聚焦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上海的革命实践,各类展品超过1000件,其中实物展品达600余件。
徐明介绍道,在展陈方面,新的纪念馆将在基本陈列展厅内布置“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览。该展览以“初心使命”贯穿全篇,共分为序厅、“前仆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和尾厅7个板块。
“新展馆将有更敞亮的空间,更丰富的展品,更现代的设施,更完备的功能,更加全面系统地展示建党历程。”徐明说,“这些都为我们广大观众游客来了解,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从上海石库门里走出来,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徐明表示,一大会址纪念馆新馆项目将于2021年完成基本建设,恢复百年前的历史原貌,在建党百年之时开门“迎客”。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