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是英国人,四十六岁了。因为看好中国前景,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靠炮制富豪榜单,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外国小子成为中国财经界知名人士并创下数亿身家。期间,关于他和榜单的争议不断,但他和榜单却越做越大,虽一直被认为“不靠谱”,但却始终执着而顽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而本来就是无聊数字游戏的富豪榜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真实与荒诞?
作者:华商韬略 | 华商名人堂 嘉文
2016“胡润富豪榜”新鲜出炉,王健林取代李嘉诚被评为华人新首富,媒体争相转载,众多媒体也又有了“引经据典”的新谈资。
华商韬略无意详谈这张榜单,但却想和您分享这份榜单背后的故事。聊一聊一位英国小伙儿,如何靠着一张座次表,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揽下亿万身家。
【1】要想富,先出名
“胡润富豪榜”,顾名思义,是“胡润”做的富豪榜。
胡润是个英国人,原名Rupert Hoogewerf。大学时,老师给他取了中文名字叫“胡如佩”。Rupert觉得这个名字太老土了,自己改成了胡润。从这一点上看,胡润比他的老师有先见之明,试想如果富豪榜单的名字叫“胡如佩富豪榜”,传播效果可能就会差不少。
胡润是1970年生人,生肖属狗,毕业于英国的伊顿公学。伊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立中学之一,这里的孩子家里非富即贵。所以最开始,国内媒体误以为胡润是一位富二代。
实际上,伊顿虽然大部分名额是孩子出生就预订的,但是它也留了一些位置给好学生。胡润的父亲是一名会计,母亲是家庭主妇,家境并不显赫,胡润是靠成绩进的伊顿。
中学时,胡润在日本当了一年的交换生,期间喜欢上了中国文化。他分析出汉字里男人的“男”字是“田”和“力”组成的,既形象又极富深意,简直是“太牛B”了。于是,胡润立志要研究中文。
1990年,胡润带着远大抱负来了中国。他想:要是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能把中文说溜了,简直忒牛了。在人大,胡润很快实现了“说溜中文”的目标,但是临近毕业,他突然发现:“说溜中文”好像没有什么卵用啊!
那时候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还很少,对于会说中文的老外,大家只会觉得新奇,不会专门设一个年薪百万的职位给你。为了养家糊口,胡润决定继承老爹的本行,进入安达信做会计师。
会计师的待遇不错,但对于胡润而言远远不够。回英国的时候,周围朋友都在聊自己的产业:挣了多少多少银子,搞了一家多厉害的企业。胡润既羡慕又苦恼,回到中国,他打电话给老爸:我这么聪明、中文还说得这么溜,为什么周围的人都比我有钱?
老爸告诉他一番至理名言:要想富,先修路。不对,是要想富,先出名。“你有没有搞明白,在中国,在上海,你是谁?”胡润茅塞顿开,人不出名枉少年,出了名才有机会富。于是,他想着搞一个大新闻出来。
【2】中国第一榜
怎么搞个大新闻?绕着外滩裸奔一圈这类事情显然不符合英国绅士的作风,搞不好还会被驱逐出境。为了这件事,胡润绞尽脑汁。
某一天,他突然灵光一闪:中国最有钱的人是谁?带着这个问题,他问询了周围所有的人,没有人知道。
市场经济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先富”群体中起来了一批人。国人对自己的财富讳莫如深的同时,又都喜欢听“有钱人的故事”。在这个矛盾中,胡润看到了机会:做一张富豪榜单,一定会成为大新闻。于是,1999年,胡润着手做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张富豪榜,共计50人。
从10多亿的茫茫人海中找出最富有的50人,无疑是一项浩瀚的工程。一名会计师,是如何完成这张榜单的?
胡润称当年自己为了这张榜单呕心沥血,光是统计方法就有20多种:包括A股公司,慈善捐赠名录、大学损助者、商业杂志封面故事、高端政治家的会面、军队商人、人物年鉴、红色资本家、娱乐业明星、纳税金额、每个行业最大的前十名公司等等。为此花了几个月的时间。
当然,最开始他不是这么说的。2001年,胡润告诉媒体:自己7月19日着手排榜,8月11日就搞定。当时团队一共两个人,他一个,另外还有一个大学生。前后22天,两个人能搞定这项工程?
另一次采访中,胡润透露了真实方法:主要就是看国内外的报道,哪些人上新闻了,再大致算算他(她)有多少钱。他总结了一个诀窍:和克林顿握过手的,一个都不能落下。
通过这个方式,胡润找到了刚刚拿到第一笔风投回国创办爱特信(搜狐)的张朝阳、红色资本家的代表人物荣毅仁、希望集团的刘永行兄弟、上海滩上有名的(杨百万)杨怀定,以及第一个拥有法拉利的中国人李晓华等。
甚至刘晓庆也上榜了,身家是5000万人民币,这一数据来自推算,没有任何财务报表作为依据。上榜的50个人,当时的胡润一个都没有见过。
对此,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想说:如果胡兄真的研究了A股公司的股份情况,5000万能进入中国当时的前50?
总之,开天辟地的第一张中国富豪榜就这样出炉了,胡润在第一时间将它翻译成了英文。因为“肯定不全面,但是可以给外国人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的途径”。言下之意就是“给中国人看就穿帮啦!但是糊弄糊弄国际友人还是没问题的!”当时,胡润的想法一定是:
9月份,《金融时报》、《泰晤士报》、《财富》、《商业周刊》、《福布斯》等媒体先后收到了胡润发出的传真。“想了解新中国50年历史和最富50人吗?独家资料,欲购从速哦亲。”
以宣扬“名和利”为己任的《福布斯》迅速上钩,他们第二天就和胡润取得联系,告诉他:你的榜单,我承包了。
《福布斯》花3000美元买下榜单,拿来当全球版的封面故事。这份榜单引发了轰动,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纷纷转载。以前,老外认为“红色之下无富豪”,通过榜单才知道“社会主义处处是金矿啊”。
胡润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出名的机会,榜单发布后,他以作者的身份联系了十几家企业、学校做演讲,给外国人介绍中国的发展和富豪。演讲中,胡润发现台下的人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他意识到,依靠榜单博得巨大名声,这条路是走对了。
【3】数据库不够用了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安达信的生意不好,胡润索性辞了工作,安心做榜。发布英文排行榜的同时,他还翻译成中文,投给了《南方周末》。胡润万万没想到,这份榜单在中国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热议。
“先富起来”的群体被曝光,以亿为单位的财富数字犹如闪电般直击普通老百姓脆弱的神经:说好的“万元户”就算发达了,为什么你他喵的有几十亿?
“富人们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成了贯穿2000年全年、中国各个阶层最为激烈的发问。
富豪们也不满。一些上榜的企业家要和胡润对簿公堂,称其身家被“夸大了数十倍”。没上榜的富豪也要讨个说法:我这么富,居然没有我?
财经媒体则质疑《福布斯》是“来搞笑的”,名单的资料不准确、关注范围狭窄、计算方法错误,总之整个榜单漏洞百出。
但不论如何,《福布斯》在中国彻底火了。胡润功不可没,就连“福布斯”这个中文名字都是他给定下来的,“福”字是顺应中国文化、讨个吉利。
不过,胡润从不是《福布斯》的正式员工,实际上,当时《福布斯》在大陆没有正式员工。他只是一个特约撰稿人,每年做一张榜单卖给对方。但在中国人眼里,胡润成了《福布斯》的唯一代言人。后来,胡润干脆在名片上加入了“《福布斯》杂志中国首席调研员”的字样,《福布斯》也默认了他的做法。
2001年,《福布斯》主编劳里-米纳德来华,他和胡润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有了这个大靠山,胡润行事更为方便。顶着福布斯的头衔,胡润得以约见榜单上的部分企业家。一家媒体在2001年描述称:“胡润抽着红双喜,在广州某著名星级酒店会见了一批又一批来客。”
有了资源、专心做榜后,胡润财富榜应该很专业了吧?对于此,前《中国企业家》杂志主编牛文文有话说:
2001年,他翻阅香港《信报》,看到了一份“内地民企指数”榜单,排名前十的名字都很陌生,包括欧亚农业、格林柯尔等。牛文文慌了:作为业内人士,对于内地这些新锐民企居然知之甚少,一点专业素养都没有,以后还怎么混?
没过几天,牛文文接到胡润的电话。对方表示富豪榜还有几天就要出来了,我们这次玩一票大的,50人直接扩充到100人。扩得太猛“数据库”有点吃不消了,还差几个才满100,您给推荐几个人呗?
牛文文随即说了几个自以为很厉害、胡润不知道的名字(就是抄袭自内地民企榜单),电话那头,胡润的反应不是很积极。
《福布斯》的榜单出来后,牛文文发现,他现学现卖的10个名字,不仅全部上榜,更有4人排名前十,其中欧亚农业的杨斌高居第二!也就是说,这份“内地民企指数”,早就被胡润用上了。
可惜好景不长,这份榜单上的新锐明星相继出事。欧亚农业被香港高等法院勒令清盘,董事长、中国“第二富”杨斌被判了18年。排名第三的原华晨集团董事长仰融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捕;格林柯尔的老板顾雏军也被捕,格林柯尔崩溃……
【4】两位“前任”
上榜富豪出了问题,胡润也出了问题——他和《福布斯》“分手”了。
胡润作为特约撰稿人,虽然名头越来越响,但是生活过得并不滋润。每年,他只能从《福布斯》获得一次性的稿酬,最高一次拿了3万美金,这是他全年的收入。
“当时我名气已经很响了,可谁又知道我在上海时还不得不借住在朋友家?你想想看,一个31岁的青年居然沦落到经常睡在朋友家的地板上,这种滋味和挫折感好受吗?”胡润“哭诉”说。
光出名不行,把名声转化为钞票才是硬道理。于是2002年下半年,胡润在香港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亚润智源”,希望可以靠名头搞点事情。可就在这个时候,《福布斯》却送来了“分手信”。
“分手”背后有两个原因:其一是2002年,胡润的靠山劳里-米纳德意外去世。其二是当年11月份,《福布斯》总编史迪夫-福布斯在南京遭遇了媒体的疯狂围堵,他意识到富豪榜在中国已经有了巨大的影响力,是时候收回来自己干了。
导火索则是胡润希望出版一本由《福布斯》授权、关于“中国百富榜”的书,遭到拒绝后,胡润将书名定为《胡润制造》。但“胡润”哪有“福布斯”的号召力,为了销量,发行方仍旧定名《福布斯2002中国百富》。《福布斯》对此恼羞成怒,要求胡润“把已经出版的书都给我烧了”,还对外称“胡润利用富豪榜做了太多的自我宣传”。
“劳燕分飞”后的故事,关注财经新闻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每年都是胡润一张榜单,福布斯一张榜单,两张榜单在富豪排位、资产数额上常有较大出入,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争(si)论(bi)大战。
胡润坚称,自己做中国富豪榜这么多年,拥有全国资源,专业性更强。福布斯则强调:我们从1995年就开始对中国富豪进行财富排名,那时候你还只是一名小会计。
好吧,1995年就开始排名,1999年直接拿胡润的榜单来发表。对此,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只想说:都不(shi)容(hu)易(che),为什么还要互相伤害!
言归正传,对于胡润而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离开了福布斯,胡润又找到了“欧洲货币机构投资”。这是一家伦敦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拥有160多份出版物,旗下的《欧洲货币》正谋求进入中国。
在新东家,胡润扬眉吐气。2003年,他在上海组织了一次企业家峰会,不但请来了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还请到了东方希望刘永行、正大集团谢国民、娃哈哈宗庆后、搜狐张朝阳、万科王石、瑞安罗康瑞等企业界的重量级人物。峰会还拉了6家顶尖的赞助商,包括宾利、维珍航空、瑞士信贷、迈凯轮、第一东方投资和AT科尔尼。
有人问胡润:这次峰会你赚了多少钱?胡润笑眯眯地说:“还可以,还可以。”他还不忘告诉对方:“我要成为一名稳健的企业家。”
在《欧洲货币》,胡润确实赚了钱。对方给他支付了远高于福布斯的现金,胡润称双方的合作十分愉快,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
但是《欧洲货币》并不觉得愉快,两年后,《欧洲货币》决定撤资,原因是其和胡润合作出版的《中国货币》,在两年间亏了太多的钱。这本杂志可能很“惨”,以至于我们搜不到它的任何信息,也找不到任何一张图片。
【5】“润郎”和“严兄”
羽翼渐丰的胡润决定单干,他成立了自己的媒体公司,推出《胡润百富》。一张“百富榜”外,“女富豪”、“白手起家富豪”、“少壮派富豪”等排名相继出现,每一项都很契合中国老百姓的好奇心,引得舆论热议。
“股权集中”可能比“股权分散”更好办事情。2004年,胡润百富榜迎来了第一位冠名商观澜湖,当年的冠名费就高达千万,此后这一数字不断攀升。其他榜单也是捞金利器,比如当年的零售榜和IT榜,分别由宾利和奥迪冠名。帮别人数钱的同时,胡润也开始帮自己数钱。
他又推出了一系列杂志,“教”富豪们买奢侈品、指导富裕家庭孩子的求学之路。这类杂志,每一页广告就得20万,想要成为其中的“教学内容”,恐怕需要付出更多报酬。
胡润还举办各种活动,既有严肃的展览论坛,又有慈善晚宴,还包括纯粹“烧钱”的party。利用这些活动,他拉来赞助商,请关系好的企业家坐镇,也为想要“攀龙附凤”者提供机会。
如此到了2006年,胡润公司的年收入已经达到千万级别。他承认了这一数字,称“还没有到一亿”。当时,其团队总数仅30人。
外界并不关心胡润赚了多少钱,大家更关心的是胡润的榜单到底靠不靠谱,有没有挑战群众的智商底线。
胡润称榜单信息主要来自4个渠道:第一是所有重要的中、外媒体报道;第二是全球股票交易所;第三是实地采访;第四是根据胡润研究院十几年来建立起来的有效信息网络和巨大的数据库。说白了就是一方面靠公开信息,另一方面靠“打听”。
严格意义上说,所谓的年度富豪榜,谁排第几、财富涨跌几成,本就是扯淡的事情。因为每天股票的涨跌都会造成很多富豪几十上百亿的身家波动,更勿论以年为单位的高低起伏。
即便是在扯淡的富豪榜中,胡润富豪榜也堪称最不严谨,甚至充满滑稽精神的一个。胡润自己也承认榜单存在缺陷,只有“60%左右的准确度”。而剩下的40%的空间,制造了大量的争议。
最典型的例子是,2005年,胡润将江苏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严介和列为中国第二富豪,身家125亿。严介和旗下没有上市企业,在此之前,知道他的人很少。而1年前,严介和在榜单上的财富仅为15亿元,其财富在1年内翻了8倍。
这之后,胡润联手严介和在财经界制造了“娱乐级别”的新闻。
胡润说:“严介和的资产存在未来盈利空间,财富的确有这么多,没问题的。”
严介和对《扬子晚报》说:胡润来找我,我不愿意上榜。但是胡润这厮太“顽固”,非说我有100多亿资产,要把我排第一。最后我们谈了“交易”,希望他把我放10名开外,结果还是整成了“榜眼”。
胡润又说:排行榜要将某一个富豪放到什么位置,不会事先征得他们的同意,不管富豪们是否愿意。
严介和紧接着说:我上榜就是为了炒作,让大家知道我,知道我们的公司!
看客们纷纷表示:我勒个去,唱双簧看来也需要一定的智力基础!这你来我往完全对不上号啊!
热闹没多久,严介和就遇到了麻烦。几个月后,媒体爆料其旗下企业因为拖欠银行贷款收到法院传票,抵押的房产正在进行拍卖。国家“第二富”也得卖房子还债,这无疑给天天哭穷的“贫下中农”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然而,胡润顶着巨大的压力,在2006年的“百富榜”上依旧将严介和列在第16位,身家75亿。之后的数年里,其身家一直在100亿左右徘徊。
沉寂了数年后,严介和再次“爆发”。2014年百富榜上,严介和以850亿的身家重回“中国前十”,高居第七。而1年前,其身家仅为180亿。一位旗下没有上市公司、不以投资为主业的实业家,在1年内资产怒涨670亿!如此掘金能力,比尔-盖茨也得瑟瑟发抖。
那再过1年,严介和的身家得涨到多少?如此翘首以盼了1年,我们却没有在2015年榜单上搜索到严介和的名字!就在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感慨“润郎”忘了“严兄”、一个时代正在终结之时,却突然发现严介和的继承者、其子严昊以910亿的身家位列第六位……最新出炉的2016年榜单中,严昊继续稳居第六,身家依旧是910亿……
胡润通过百富榜“捧红”了严介和,后者则迅速依靠“个人能力”成为舆论的新宠,并被冠以“世界第一狂人”的称号。其言论包括:“2016年净利润是李嘉诚净资产总和”、“莫言竟然比我先拿诺贝尔文学奖,我心里难过”……
其旗下产业之一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官网介绍中写道:
你没有看错!上市部分的资产规模市值不低于3万亿元!截至发稿,阿里巴巴的市值是1.094万亿人民币,腾讯1.125万亿人民币,百度3623.4亿人民币。这意味着,严介和“苏太华系”中一家企业的部分市值,已经超过了“BAT”的总和。
这一规模,也大大超过了王健林为万达制定的“2020年,企业资产2000亿美元、市值2000亿美元、收入1000亿美元、利润100亿美元”的宏伟梦想。
太平洋建设真的如此威猛并且前景可期吗?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但就中国目前经济环境下,建筑业乃至整个基础设施的前景来看,答案是“呵呵”。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将择日撰文介绍这位“完爆”李嘉诚的企业家,成天将“马云爸爸”挂在嘴边的同学们,请先做好更名易姓、认祖归宗的准备。
【6】胡润千富
严介和是胡润榜单上受质疑的代表,每年“百富榜”上,都有不少资产、债务不明,从未登陆其他富豪榜单的“胡润专属富豪”。
对此胡润称:非上市公司根据工商资料、媒体报道及其它可靠信息获得公司财务数据,对比同行业同规模上市公司市盈率,得出个人资产数。
通过这一复杂公式,胡润给出了“整齐”的资产数字。比如2015年度的榜单中,第49位到第55位富豪的财富,从280亿到300亿,10亿为1个单位,整齐划一,步调一致。早就有人吐槽称胡润的资产数字就像是随手写的,十余年来,他坚持以5、10亿为单位,100到300之间,常常有十几位富豪的身家一模一样。
在这一公式的支撑下,上榜人越来越多。起初胡润富豪榜只有50人,后来是100人,再后来变成了400人,现在则是庞大的1000人。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子榜。
从“百富”到“千富”,背后牵涉的经济利益不言而喻。任何一张榜单,处于金字塔尖的前10或者100人不会为制榜者带来丰厚的回报,金字塔中下层,才是真正的目标客户。
多年间,坊间传言有企业家用钱“买榜”,胡润回应称绝对没有,如果那么做,早就出事了。不过,他承认有人以送钱送物的行为,希望入榜,被一律拒绝。
【7】“杀猪榜“
这张榜单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成天念叨“老子什么时候能上榜啊”,榜上的很多人却待得不安生。有人希望进榜,出去有面子、有底气,更多企业家则对“富豪榜”避之不及。
曾被推为“首富”的丁磊说胡润“无聊”,黄光裕怪胡润“对中国国情不了解”,更有上榜者称胡润的资料和数据完全是瞎写。福娃集团的一位助理说:将董事长谢松柏列入富豪榜就算了,连集团总部的地址和董事长的出生地都弄错了,这样的榜单谈什么专业?被胡润列为东莞“股神”的袁德宗也说:不知道他这些数据哪里来的,根本不是真的。
这份普罗大众看热闹的榜单,在企业家群体中成了一个复杂的符号。灰色的原始积累和普遍的仇富情节,将荣誉变成了催命符。每次排行榜公布时,便有税务机构去上榜富豪的企业查税,往往一查一个准。一些靠富豪榜出名的企业家,在传媒的高度关注中,成了阶下囚。
从早年的牟其中,到杨斌、仰融,再到黄光裕、汉龙集团的刘汉、华美国际的张克强、金螳螂的朱兴良、实德的徐明、东莞市太子酒店的梁耀辉、成都会展中心的邓鸿……数十位身居榜单高位的企业家,相继入狱或正在接受调查。
胡润百富榜也因此被媒体戏称为“杀猪榜”。从这个角度看,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小伙子,确实为中国做出了很大贡献。
除此之外,出于税收、国有资产流失、员工感受等方方面面考虑,更多企业家坚持“财不外露、树大招风”。因此,有人花钱买“进榜”,就有人花钱买“出榜”。曾有媒体报道,一些不愿意上榜的富豪,可以事先“沟通”,花30万“消灾”。
针对这一传言,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询问了数位常年在榜的企业家,可惜并未得到答案。对于“胡润百富榜”,他们的回答大多是不清楚或是不感兴趣。
胡润曾说,最开始排榜时1个上榜人见不到,2004年之后,榜单上的人“几乎是百分百”见。那么,不以其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胡润,在面见不愿意进入榜单、对排名、资产统计结果不满意的富豪时,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以下为脑补)
A:大兄弟帮帮忙,别弄我上榜。
胡润:不行哦。
A:那也得换个位置,我没你写的那么有钱。
胡润:不行啊。
A:胡润:别别,自己人。
【8】身家过亿
外界争议不断,“榜爷”胡润的制榜事业却愈发坚挺。近年来,他不但各种“花式”制榜,还将制榜和走穴有机结合,开创了一条全球首创的致富新路。
2011年,有媒体总结,胡润在1年多的时间里走穴20楼盘,每到一处都以发布地方富豪榜为名引发舆论关注,并相继推出了《胡润财富报告——南宁》、《川渝富豪榜》、《胡润财富峰会暨浙商发展新趋势论坛》、《2011山东亿万富豪排行榜》、《东北富豪的财富与投资》等榜单。一家楼盘透露,邀请胡润以及举办活动的总花费是200余万元。
可惜“榜爷”不再拥有曾经的公信力,不少人质疑他的地方榜“粗制滥造”。高力实业集团的创始人高仕军曾被胡润评为江苏房地产富豪第一名,高于苏宁环球的张桂平(张近东哥哥、苏宁创始人),听到这个消息时,高仕军“懵”了。
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胡润,也不了解自己35亿的资产是怎么来的。虽然在汽配、家具市场有所建树,但是“江苏一号地产富豪”这个称谓实在是太折煞人了,“被上榜”后,心理压力特别大。
类似的榜单,胡润在2011年一共推出了26个。有人问:这么多榜单,胡润团队得投入多少人力来收集庞大的信息?实际上,是年其公司一共95名员工,其中只有7人负责做榜。这意味着,“7人团队”每2个礼拜就得拿出一份新榜单。
现在,胡润的团队已经扩充到1000人,制榜团队怎么也得有20人了吧。当然,他们现在每年推出的榜单已经多到数不过来了。
在一张接一张榜单间,胡润赚的钱越来越多。按照其2006年透露的营收和之后的发展推断,其身家已经过亿。
胡润的目标或是是成为下一个迈克尔-布隆伯格。这位老兄是全球最富的政治家,不仅是纽约市长,也是彭博新闻公司的老板。有意思的是,布隆伯格从未出现在自家(彭博新闻)发布的富豪榜单上,但《福布斯》却称其身家421亿美元,位列全球第9。
胡润也开始做全球富豪榜,不知道什么时候,胡润能把自己写进榜单里。■
本文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