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互助养老“肥乡模式”遇多重困境 农村空巢养老亟需政府担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互助养老“肥乡模式”遇多重困境 农村空巢养老亟需政府担责

我国老龄化加速,农村空巢何以老有所依?曾在全国引发仿效的农村养老“肥乡模式”遭遇身份模糊、资金匮乏、普惠性弱、发展疲态多重困境。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随着两会临近,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也逐渐浮出水面。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养老问题作为前两年热门话题,今年两会上有望再度受关注。

曾在全国引发仿效的农村养老“肥乡模式”步入第十年,如今却遭遇瓶颈,出现身份模糊、资金匮乏、普惠性弱、发展疲态等多重困境。昨日由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农村空巢养老两会提案研讨会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以“肥乡模式”为例,探讨中国当下农村空巢养老之路。这些建议将被全国人大代表闫光华、李小亭和全国政协委员李蓝整合进议案、提案,在今日开幕的全国两会上提交。

据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单身老人户”加上“只有一对老夫妇”的家庭户累计统计,全国空巢老人家庭占总户数的比例已达32.64%。而在乡村人口统计中,全国乡村空巢老人家庭比例为30.77%。在城乡分化的背景下,农村空巢养老成为重中之重,并引发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

“空巢老人这个群体他的特殊性在于空巢,空巢状态会带来很多复杂的综合影响。当然最重要的需要政府形成一种专业化的系统化的思路,明确政府在农村空巢老人支持系统中的职责,以及他的角色定位。”河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林顺利表示,他参与的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正是此次将提交两会的议案、提案的蓝本基础。

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前屯村一位独居老人死于家中数日无人知晓,该事情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该县同年创设互助养老院。2008年由前屯村集体出资打造成正式的“互助幸福院”。年龄在60岁以上身边无子女照顾、配偶的老年人签协议免费入住,但吃饭,穿衣、医疗等仍由子女出资,老人之间自我管理、互助服务,没有专门服务员。

“这种模式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也能够契合老年的需求。”河北大学原人口所所长、河北省社会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吕红平指出:“农村过去都是家庭养老,近几年河北省也普遍有了养老院,一般都在县。农村老百姓都有一个乡村情结,不愿意离开他生活的环境。幸福院的模式能当村解决养老,老人们一起生活,相互照料、扶持。”

肥乡县的“互助幸福院”从最初尝试至今已逾十年。综合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三种主流养老模式以及优势的“肥乡模式”逐渐成为全国养老的一个范本。但是与此同时,发展问题也逐渐凸显:身份模糊,无法获得相应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有限,满足不了基本设施的改善;普惠性弱,无法惠及更需要照料的老人;发展后劲疲软,缺乏政策支持的连续性。这些瓶颈亟待解决。

截至2016年初,在肥乡县民政部门推动下,肥乡县已建成互助养老院240家(包括联建25家),实现265村全覆盖。然而数量庞大的互助养老院仅能以村民自治组织的形式存在,“没有法定代表人,无证无资格。”导致养老院无法以正式身份参与社会活动、接受社会捐助、享受政府相应的政策扶持。

“互助幸福院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又不是养老院,也不是普通的公寓,你要想使他在农村真正发展,名正言顺得到支持,要有发展蓝图,要有定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不仅仅是农村的幸福院,我们现在社区城市里面的照料中心也拿不到执照,定位也是存在问题的。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去探索的。”

“河北省绝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得到来自政府的针对空巢老人家庭的帮扶,更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实际上是针对全部老年人的。”林顺利表示:“和城市相比,农村老年人的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相对不足。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帮扶,实际上空巢这个问题,从政策层面并没有得到针对的、系统的、科学的设计。”

这些“肥乡模式”发展难题,被河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闫光华、李小亭和全国政协委员李蓝写进了两会议案和提案。首要建议为完善农村政策及法规,形成农村养老问题进行顶层制度设计。中央、省、市政府应在农村互助养老供给中发挥主要作用,并承担政策制定和财政供给的责任。

2015年10月,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为百年奋斗目标。议案、提案蓝本指出要重点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投入重点放在农村。杜鹏表示:“如果我们希望5年之后,老年人能够逐步步入小康社会,获得基本养老服务,那就要从现在‘十三五’着手来做。”

此外,对于互助养老院的身份问题,蓝本建议可参照同样是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在当地民政系统登记注册,使互助养老院成为名正言顺的社会组织,具有法人主体地位。

此外,议案和提案在“实现农村老人全覆盖”,“发展‘医养结合’模式”方面都予以建议。吕红平对此表示,目前互助养老院的普惠性尚弱:“肥乡模式的最大弱点在于现在只是一个互助,一定是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才能去。有配偶的、身体状况不佳的、失能失智的一些排除出去了。事实上这些人他更需要照料、互助。医养结合可以把他们结合起来,能够在里面享受精神生活,又能够把小病解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互助养老“肥乡模式”遇多重困境 农村空巢养老亟需政府担责

我国老龄化加速,农村空巢何以老有所依?曾在全国引发仿效的农村养老“肥乡模式”遭遇身份模糊、资金匮乏、普惠性弱、发展疲态多重困境。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随着两会临近,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也逐渐浮出水面。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养老问题作为前两年热门话题,今年两会上有望再度受关注。

曾在全国引发仿效的农村养老“肥乡模式”步入第十年,如今却遭遇瓶颈,出现身份模糊、资金匮乏、普惠性弱、发展疲态等多重困境。昨日由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农村空巢养老两会提案研讨会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以“肥乡模式”为例,探讨中国当下农村空巢养老之路。这些建议将被全国人大代表闫光华、李小亭和全国政协委员李蓝整合进议案、提案,在今日开幕的全国两会上提交。

据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单身老人户”加上“只有一对老夫妇”的家庭户累计统计,全国空巢老人家庭占总户数的比例已达32.64%。而在乡村人口统计中,全国乡村空巢老人家庭比例为30.77%。在城乡分化的背景下,农村空巢养老成为重中之重,并引发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

“空巢老人这个群体他的特殊性在于空巢,空巢状态会带来很多复杂的综合影响。当然最重要的需要政府形成一种专业化的系统化的思路,明确政府在农村空巢老人支持系统中的职责,以及他的角色定位。”河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林顺利表示,他参与的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正是此次将提交两会的议案、提案的蓝本基础。

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前屯村一位独居老人死于家中数日无人知晓,该事情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该县同年创设互助养老院。2008年由前屯村集体出资打造成正式的“互助幸福院”。年龄在60岁以上身边无子女照顾、配偶的老年人签协议免费入住,但吃饭,穿衣、医疗等仍由子女出资,老人之间自我管理、互助服务,没有专门服务员。

“这种模式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也能够契合老年的需求。”河北大学原人口所所长、河北省社会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吕红平指出:“农村过去都是家庭养老,近几年河北省也普遍有了养老院,一般都在县。农村老百姓都有一个乡村情结,不愿意离开他生活的环境。幸福院的模式能当村解决养老,老人们一起生活,相互照料、扶持。”

肥乡县的“互助幸福院”从最初尝试至今已逾十年。综合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三种主流养老模式以及优势的“肥乡模式”逐渐成为全国养老的一个范本。但是与此同时,发展问题也逐渐凸显:身份模糊,无法获得相应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有限,满足不了基本设施的改善;普惠性弱,无法惠及更需要照料的老人;发展后劲疲软,缺乏政策支持的连续性。这些瓶颈亟待解决。

截至2016年初,在肥乡县民政部门推动下,肥乡县已建成互助养老院240家(包括联建25家),实现265村全覆盖。然而数量庞大的互助养老院仅能以村民自治组织的形式存在,“没有法定代表人,无证无资格。”导致养老院无法以正式身份参与社会活动、接受社会捐助、享受政府相应的政策扶持。

“互助幸福院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又不是养老院,也不是普通的公寓,你要想使他在农村真正发展,名正言顺得到支持,要有发展蓝图,要有定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不仅仅是农村的幸福院,我们现在社区城市里面的照料中心也拿不到执照,定位也是存在问题的。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去探索的。”

“河北省绝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得到来自政府的针对空巢老人家庭的帮扶,更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实际上是针对全部老年人的。”林顺利表示:“和城市相比,农村老年人的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相对不足。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帮扶,实际上空巢这个问题,从政策层面并没有得到针对的、系统的、科学的设计。”

这些“肥乡模式”发展难题,被河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闫光华、李小亭和全国政协委员李蓝写进了两会议案和提案。首要建议为完善农村政策及法规,形成农村养老问题进行顶层制度设计。中央、省、市政府应在农村互助养老供给中发挥主要作用,并承担政策制定和财政供给的责任。

2015年10月,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为百年奋斗目标。议案、提案蓝本指出要重点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投入重点放在农村。杜鹏表示:“如果我们希望5年之后,老年人能够逐步步入小康社会,获得基本养老服务,那就要从现在‘十三五’着手来做。”

此外,对于互助养老院的身份问题,蓝本建议可参照同样是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在当地民政系统登记注册,使互助养老院成为名正言顺的社会组织,具有法人主体地位。

此外,议案和提案在“实现农村老人全覆盖”,“发展‘医养结合’模式”方面都予以建议。吕红平对此表示,目前互助养老院的普惠性尚弱:“肥乡模式的最大弱点在于现在只是一个互助,一定是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才能去。有配偶的、身体状况不佳的、失能失智的一些排除出去了。事实上这些人他更需要照料、互助。医养结合可以把他们结合起来,能够在里面享受精神生活,又能够把小病解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