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此完美的叶问为何总是讨人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此完美的叶问为何总是讨人厌?

有人说,正是一个个“反派”的存在,才成就了英雄。但是在我看来,成就“反派”的,又何尝不是“英雄”呢?感谢反派们让英雄成长,也感谢英雄让我们爱上那些让人百感交集的反派。

每部《叶问》里,都有那么几个看叶问不顺眼的“大反派”。

在电影里,叶问待人平和而谦逊,切磋点到为止,对街坊邻里则是能帮就帮。这样近乎完美的人格为什么总会遭到一些“本性并不坏”的中立人物的反感呢?

先说说金山爪

话说金山爪这个人,早年出道时的境遇像极了一个怀才不遇带着难兄难弟来讨生活的北漂。他明明已经打遍了半个佛山的武馆,却因为举手投足的屌丝气息不被这座城市所容纳。

“佛山做能打的当然是叶问啊,不然是我吗?”练摊老伯的一句话无疑戳中了金山爪的软肋。而这句话也给了金山爪一个错误的信号:打败叶问自己就能在佛山立足!结果大家都知道,金山爪惨败。

在金山爪和叶问的初次切磋中,打坏家具的他总是不忘说一句“我赔”,我相信,至少这个人到现在这个境地,心底还有起码的道德准则,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而后,金山爪在佛山人民的“欢送”下灰溜溜的走掉了,至此开始堕落为劫匪。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点:金山爪如果赢了叶问,他就能在佛山立足吗?

非也。

1、佛山武术界容不下他

一个谈吐如乡野村夫般的武者,如何能被佛山武术界接纳呢?我实在想象不出金山爪这样的人可以温文尔雅的和诸位师傅坐在一起喝茶交流的场景。拥有不同的境遇,不同文化素养和人生的金山爪完全无法融入这个圈子。所以说,从一开始金山爪就注定成为一个悲剧,而这个悲剧的结局跟他是否挑战叶问一点关系也没有。

2、舆论使然

即使他能打败叶问,也抵不过这座城市的舆论。叶问取胜就是大快人心,金山爪若是胜了,必然就是胜之不武,这是显而易见的。显然,这样的设定显得不近人情,却又非常好理解:好比两个不同班级游戏大神1V1 solo后,双方粉丝团截然相反的反应。

自始至终,金山爪就找错了起点,而叶问不过是他对命运之神的调戏忍无可忍后的宣泄口,他也一直天真的认为,叶问是阻挡自己走向事业巅峰的唯一障碍,带着这样的谬误金山爪在歧路上越走越远。诚然,当金山爪从这个谬误中走出来以后,他才真正活了过来。

再来是洪震南

在《叶问2》里,这个老伙计一出场就是吊吊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冷酷无情的“黑帮话事人”。但是随着剧情发展,很快我们就看到了他为人仗义的一面。主动分钱给徒弟、与洋人据理力争的他为何就容不下一个叶问呢?

因为叶问破坏了这里的规矩。不交“保护费”就开武馆,无疑是对香港武术界权威洪震南的挑衅。而叶问那一句“我不会为了你的一己私欲而交钱”更是彻底激怒了这个老者。诚然,叶问的道德水平应该是电影中最高的。但是这样的叶问真的做到了生活中的滴水不漏吗?

为了和武术界交流切磋常常很晚回家,家务和教育更是无心顾及,到最后结发妻子癌症晚期自己还是后知后觉。不过,最后与张天志对决前,叶问也算是大彻大悟,终于领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么看来《叶问2》中的洪震南与小叶发飙也就不难理解了:洪震南收钱是为了维持自己、家人、兄弟的生活,为了让这帮人可以在香港生存下去免受洋鬼子的侵扰,可以说洪震南自己是问心无愧的。而初来乍到的叶问劈头盖脸就狠戳老洪的脊梁骨,这就导致了两套“大义”的碰撞。

“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是侮辱中国武术我不能忍!”带着这句话,洪老大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想,也许是叶问护下他幼子时那句:“你觉得是陪家人吃饭重要还是比武切磋重要?”拉近了两个人的心理距离。但实事求是的说,这个时候叶问口中“家人胜于比武”这个观点还只是停留在他人生中的理论环节。

最后说说张天志

比起金山爪,这个哥们才是真正的怀才不遇。一身武功却沦落成一枚“骆驼祥子”;见义勇为却被群众无视,反而得罪了自己的财神爷;二度良心发现帮叶问雪中送炭又被警察当坏人抓了。这桩桩件件的无奈与悲催,搁谁谁能忍?而且在张天志看来,自己和叶问功夫应该在伯仲之间,当然,这里张天志犯了一个低级问题,就是把叶问“点到为止”的武学造诣错估计为他的真实实力,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同是咏春,为何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张天志不服+不甘心+嫉妒的混合心理彻底被激活,叶问无疑再次躺枪,成为倒霉蛋。

在我看来,张天志是个矛盾综合体。从他的摇摆不定、妥协再到最后的倒戈一击,无一不再映射出他的无奈和挣扎。身处这样的环境下,也就不难理解他对叶问没来由的敌意了。在张天志看来,叶问一生顺风顺水,是幸运女神的宠儿,而自己则在颠沛流离中被污水所淹没。

但是我们都知道,叶问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也受到了许多不公正待遇与挫折,只不过简单纯粹的他没有怨天尤人,一步一步成为了一代宗师。而叶问与张天志最后一战中,叶问在危机中以“咏春听桥”化险为夷的最后一击才是他武学造诣上的巅峰所在:高手过招,过的早已经不是招,而是心,不管双方的招式多么俊俏,能够区分武学造诣的还就是生死之间的那一念。张天志不是输在招式上,而是输在了那颗摇摆不定的心。

有人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无疑,叶问就是已经过河的那类人,而洪振南和张天志则还在河中央徘徊。我们这里说的河流,并不是武学上的造诣,而是他们对人生,对武学之道的理解。

我相信,洪震南也好张天志也罢,他们都从叶问身上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他们也曾经想仗剑江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侠之大者。只是在面对生活时,他们的境遇让自己不得不妥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在这个时候,他们心中那个“本我”已经被冰封雪藏了。而叶问的出现,无疑唤醒了他们心底曾经的追求和理想,当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相悖时,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扼杀掉过去的自己。但是事实证明,他们的“本我”还是赢得了这场自我博弈。在这场唤醒“本我”的游戏中,他们是幸运的,却又是不幸的。

也有人说,正是一个个“反派”的存在,才成就了英雄。但是在我看来,成就“反派”的,又何尝不是“英雄”呢?感谢反派们让英雄成长,也感谢英雄让我们爱上那些让人百感交集的反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此完美的叶问为何总是讨人厌?

有人说,正是一个个“反派”的存在,才成就了英雄。但是在我看来,成就“反派”的,又何尝不是“英雄”呢?感谢反派们让英雄成长,也感谢英雄让我们爱上那些让人百感交集的反派。

每部《叶问》里,都有那么几个看叶问不顺眼的“大反派”。

在电影里,叶问待人平和而谦逊,切磋点到为止,对街坊邻里则是能帮就帮。这样近乎完美的人格为什么总会遭到一些“本性并不坏”的中立人物的反感呢?

先说说金山爪

话说金山爪这个人,早年出道时的境遇像极了一个怀才不遇带着难兄难弟来讨生活的北漂。他明明已经打遍了半个佛山的武馆,却因为举手投足的屌丝气息不被这座城市所容纳。

“佛山做能打的当然是叶问啊,不然是我吗?”练摊老伯的一句话无疑戳中了金山爪的软肋。而这句话也给了金山爪一个错误的信号:打败叶问自己就能在佛山立足!结果大家都知道,金山爪惨败。

在金山爪和叶问的初次切磋中,打坏家具的他总是不忘说一句“我赔”,我相信,至少这个人到现在这个境地,心底还有起码的道德准则,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而后,金山爪在佛山人民的“欢送”下灰溜溜的走掉了,至此开始堕落为劫匪。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点:金山爪如果赢了叶问,他就能在佛山立足吗?

非也。

1、佛山武术界容不下他

一个谈吐如乡野村夫般的武者,如何能被佛山武术界接纳呢?我实在想象不出金山爪这样的人可以温文尔雅的和诸位师傅坐在一起喝茶交流的场景。拥有不同的境遇,不同文化素养和人生的金山爪完全无法融入这个圈子。所以说,从一开始金山爪就注定成为一个悲剧,而这个悲剧的结局跟他是否挑战叶问一点关系也没有。

2、舆论使然

即使他能打败叶问,也抵不过这座城市的舆论。叶问取胜就是大快人心,金山爪若是胜了,必然就是胜之不武,这是显而易见的。显然,这样的设定显得不近人情,却又非常好理解:好比两个不同班级游戏大神1V1 solo后,双方粉丝团截然相反的反应。

自始至终,金山爪就找错了起点,而叶问不过是他对命运之神的调戏忍无可忍后的宣泄口,他也一直天真的认为,叶问是阻挡自己走向事业巅峰的唯一障碍,带着这样的谬误金山爪在歧路上越走越远。诚然,当金山爪从这个谬误中走出来以后,他才真正活了过来。

再来是洪震南

在《叶问2》里,这个老伙计一出场就是吊吊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冷酷无情的“黑帮话事人”。但是随着剧情发展,很快我们就看到了他为人仗义的一面。主动分钱给徒弟、与洋人据理力争的他为何就容不下一个叶问呢?

因为叶问破坏了这里的规矩。不交“保护费”就开武馆,无疑是对香港武术界权威洪震南的挑衅。而叶问那一句“我不会为了你的一己私欲而交钱”更是彻底激怒了这个老者。诚然,叶问的道德水平应该是电影中最高的。但是这样的叶问真的做到了生活中的滴水不漏吗?

为了和武术界交流切磋常常很晚回家,家务和教育更是无心顾及,到最后结发妻子癌症晚期自己还是后知后觉。不过,最后与张天志对决前,叶问也算是大彻大悟,终于领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么看来《叶问2》中的洪震南与小叶发飙也就不难理解了:洪震南收钱是为了维持自己、家人、兄弟的生活,为了让这帮人可以在香港生存下去免受洋鬼子的侵扰,可以说洪震南自己是问心无愧的。而初来乍到的叶问劈头盖脸就狠戳老洪的脊梁骨,这就导致了两套“大义”的碰撞。

“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是侮辱中国武术我不能忍!”带着这句话,洪老大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想,也许是叶问护下他幼子时那句:“你觉得是陪家人吃饭重要还是比武切磋重要?”拉近了两个人的心理距离。但实事求是的说,这个时候叶问口中“家人胜于比武”这个观点还只是停留在他人生中的理论环节。

最后说说张天志

比起金山爪,这个哥们才是真正的怀才不遇。一身武功却沦落成一枚“骆驼祥子”;见义勇为却被群众无视,反而得罪了自己的财神爷;二度良心发现帮叶问雪中送炭又被警察当坏人抓了。这桩桩件件的无奈与悲催,搁谁谁能忍?而且在张天志看来,自己和叶问功夫应该在伯仲之间,当然,这里张天志犯了一个低级问题,就是把叶问“点到为止”的武学造诣错估计为他的真实实力,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同是咏春,为何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张天志不服+不甘心+嫉妒的混合心理彻底被激活,叶问无疑再次躺枪,成为倒霉蛋。

在我看来,张天志是个矛盾综合体。从他的摇摆不定、妥协再到最后的倒戈一击,无一不再映射出他的无奈和挣扎。身处这样的环境下,也就不难理解他对叶问没来由的敌意了。在张天志看来,叶问一生顺风顺水,是幸运女神的宠儿,而自己则在颠沛流离中被污水所淹没。

但是我们都知道,叶问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也受到了许多不公正待遇与挫折,只不过简单纯粹的他没有怨天尤人,一步一步成为了一代宗师。而叶问与张天志最后一战中,叶问在危机中以“咏春听桥”化险为夷的最后一击才是他武学造诣上的巅峰所在:高手过招,过的早已经不是招,而是心,不管双方的招式多么俊俏,能够区分武学造诣的还就是生死之间的那一念。张天志不是输在招式上,而是输在了那颗摇摆不定的心。

有人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无疑,叶问就是已经过河的那类人,而洪振南和张天志则还在河中央徘徊。我们这里说的河流,并不是武学上的造诣,而是他们对人生,对武学之道的理解。

我相信,洪震南也好张天志也罢,他们都从叶问身上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他们也曾经想仗剑江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侠之大者。只是在面对生活时,他们的境遇让自己不得不妥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在这个时候,他们心中那个“本我”已经被冰封雪藏了。而叶问的出现,无疑唤醒了他们心底曾经的追求和理想,当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相悖时,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扼杀掉过去的自己。但是事实证明,他们的“本我”还是赢得了这场自我博弈。在这场唤醒“本我”的游戏中,他们是幸运的,却又是不幸的。

也有人说,正是一个个“反派”的存在,才成就了英雄。但是在我看来,成就“反派”的,又何尝不是“英雄”呢?感谢反派们让英雄成长,也感谢英雄让我们爱上那些让人百感交集的反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