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唐俊
自去年8月以来,疫情造成全球物流效率下降,海运集装箱紧缺问题凸显,市场上“一箱难求”,运费随之水涨船高。
而从去年11月开始,海上集装箱运费更像是坐上了火箭,成倍地上涨,尤其是中国至欧洲航线。
近期的数据显示,中国至欧美航线的运费有小幅下跌,但行业预计短期内集装箱短缺的问题仍将存在。
欧洲、南美航线涨幅最高
受疫情影响,海外港口作业效率严重下滑,大量集装箱滞留在海外港口,导致从中国出发的货船短缺集装箱。以出口到美国为例,原则上空柜3-7天的时间就要回运,但是现在平均已经到了21天,一些南欧国家甚至到了30天。
事实上,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集装箱短缺的情况就已经出现。第三季度,中国至北美的航线运费开始逐渐上涨;第四季度,中国至欧洲、南美航线运费暴涨。
自去年3月后,中国疫情整体上得到控制,海上集装箱运费的变化与海外疫情发展密切相关。中国至欧洲的运费暴涨,正是伴随着去年底欧洲的第二波疫情爆发。
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整体上而言,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去年上半年逐步上涨,第三季度较为平稳,第四季度陡然上升。
数据显示,仅最近两个半月,上海至欧洲航线的运费就从1100美元/TEU涨到4413美元/TEU,整整涨了4倍。而与去年3月份相比,上海至欧洲航线的集装箱运费涨了5.54倍。
上海至南美的运费涨幅同样惊人,去年3月时上海至南美仅1358美元/TEU,现在已经接近9000美元/TEU,涨了6.56倍。上海至北美、波斯湾、澳新等地区航线的运费,也涨了2至3倍。
深圳一家灯具制造厂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他们的产品主要出口欧洲,但近几个月很难订到货柜,已经出现交货延迟,高昂的运费也让他们压力很大。
国际物流在线服务平台运去哪CEO周诗豪对界面新闻表示, 由于运费飞涨,很多货物已经运不起了,目前仍在运输的主要是消费品,以及光伏、太阳能设备组件、汽车零部件等跟制造业相关的有严格交期要求的货物。“而消费品方面,绝大部分都是成品,半成品也很少了。”他说。
相较于欧美,日本和韩国疫情控制较好,中国至日韩航线的运费相对平稳,其中上海至日本航线运价指数一年间只上涨了14%,远低于其他地区的涨幅。
集装箱运价水平暴涨,相关运输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1月发布的《中国航运景指数》显示,中国集装箱运输企业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持续上升且达到历史最高值,显示出企业家们对行业总体发展信心充足。
另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8.2万家企业经营范围包含“集装箱”,其中2020年新注册企业数量同比增幅高达40.4%。从行业分布上看,67.4%的集装箱相关企业分布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运费波动,缺箱问题仍将持续
2月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2884.61点,较上周上涨0.8%。不过1月22日和1月29日的数据显示,指数分别小幅下跌0.6%和0.3%。
整体上而言,上海出发的集装箱近期价格处于小幅波动状态,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1月份比较平稳。全国的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仍处于上涨状态,但涨幅较小。
运去哪CEO周诗豪对界面新闻分析,近期运价有小幅降低,一方面是春节假期临近工厂放假,导致出货量有所减少,需求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相较于去年底,欧美疫情近期有所缓解,码头操作效率有所提升,空箱回流加快。
此外,集装箱生产能力依然在高位运行,欧美许多国家开始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一些国家的疫情会有所控制,港口和物流运营将所恢复,集装箱周转速度将得到提升。
周诗豪预计,鉴于上述因素,运价上涨趋势将放缓,甚至出现小幅下降,但第一季度市场整体运价仍将持续在高位徘徊,第二、三季度开始则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大幅下跌,缺舱、缺柜情况也会逐步好转,但具体仍要看疫情在全球的控制情况。
《中国航运景气指数》1月的调查也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集装箱企业中,超九成企业认为缺箱问题将会持续三个月及以上,集装箱短缺问题短期内依然存在,市场运价将持续受到影响。
由于中国极度短缺集装箱,甚至一些运输企业返回中国时不装货,直接运送空箱回国,以提高集装箱周转率。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运输企业在现有集装箱基础上,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空箱调控。其中近三成的集装箱运输企业,即使以较高代价,也要优先调回空箱来加快集装箱流转速度,进而缓解集装箱极度短缺的现象。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副会长李牧原在2月2日发布的文章中称,在未来半年内,集装箱“一箱难求”的情况会比去年四季度时期的紧缺状况有所放缓,甚至有较大改善。
“我们已经从业内的一些信息看到这一苗头。就集装箱生产企业而言,目前客户采购新箱的订单有一些不再要求急于交付,交付时间后延到5月份左右。” 李牧原写道。
周诗豪认为,此次集装箱运费暴涨也反应出国际物流市场的两大问题——缺乏弹性和冗余性,同时也缺乏即时需求响应的组织,未来应该建立相应的机制应对。
李牧原认表示,未来是否还会产生某些地区、某些港口、某些航线在某个时段上“一箱难求”局面,这种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需要做好各种应对准备。
“我们需要建立准确监测和快速反应机制,紧盯集装箱市场供需变化的晴雨表,及时分析判断后疫情时代市场竞合关系的变化,政府、企业和协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畅通的信息和及时反应能力,以此更加从容应对未来。” 李牧原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