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谷歌AlphaGo机器人和李世石的围棋决战开始了 你猜谁能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谷歌AlphaGo机器人和李世石的围棋决战开始了 你猜谁能赢?

这是捍卫人类最后的尊严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时间3月9日12点,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和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在韩国首尔正式开始。

比赛时间分别是3月9日、3月10日、3月12日、3月13日和3月15日。比赛五盘三胜,胜者可获得奖金100万美元。若AlphaGO获胜,奖金捐献给联合国儿童基金和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及围棋相关公益团体。

本次比赛采用中国规则,黑贴3又3/4子(黑贴7目半)。每位棋手各有两个小时布局时间,三次60秒的读秒,每场比赛预计需要大约4-5小时。

这场比赛引起了科技领域和围棋领域的高度关注,因为相比而言,围棋比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知名棋种都更加复杂,对机器人的运算能力和计算容量都有很高的要求。

国际象棋的第一步有28种下法,围棋有361种;国际象棋一局大约是40个回合,而围棋可长达150个回合。在此之前,大多数国际象棋电脑依赖的依然还是穷举法,计算机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计算,这样下去根本连普通选手都下不过。

AlphaGo人工智能程序结合了深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方法和树搜索算法。简单来说,就是先让AlphaGo观察人类下围棋,然后通过将不同决策进行比较来提升技能,这一过程被叫做强化学习。经上百万次重复后,AlphaGo就可以进行对战了。

如果AlphaGO胜出,这将是机器人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其意义不亚于“人类登月”。如果李世石赢的话,则是继续捍卫了人类大脑的统治地位。

针对这场比赛,包括各大科技媒体还有优酷、B站都进行了现场直播,看看网友们都是如何评价这场比赛。

李开复:机器人赢很悬,未来机器人必胜

腾讯科技援引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称,这次机器战胜围棋世界冠军很悬,但未来机器必胜。

围棋的棋盘为19*19=361,棋盘较大,且下棋过程中会出现提子(吃子)情况。因此,围棋复杂度高太多,无法仅靠硬件加速解决,一定要根本性上有更强自我学习方法。

尽管在这场谷歌AlphaGo对阵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较量中,围棋界和科技界存在分歧,即到底是AlphaGo还是李世石赢得胜利,但彼此却有一个共识:未来机器必将战胜人。

谷歌董事长:李世石胜出的可能性为0

新浪科技的报道则称,据谷歌工程师估算,李世石胜出的可能性为0。

谷歌董事长施密特现场说,无论谁胜谁负,实际上都是人类的胜利,正是因为人类的努力,才让机器学习有了现在的进展和突破。

曾经败给AlphaGo的棋手樊麾说,和AlphaGo下棋感觉面前像有一堵墙。李世石则认为,面对AlphaGo,备赛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琢磨对手路数,只能自己和自己下盲棋,凑巧的是,这个方法和AlphaGo的训练如出一辙。

B站网友:AlphaGo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AlphaGo故意输

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也参与了这场焦点之战,虽然吸引了众多用户的互动,但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多少人关注这场对弈的过程。

因为懂棋的人不多,所以并没有多少人对这场比赛作出直接评价,但也有一些经常的弹幕评论。比如,“AlphaGo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AlphaGo故意输”,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完全可以识破人类的所有战略。

AlphaGo戴密斯·哈萨比斯:AlphaGo和李世石实力五五分

AlphaGo戴密斯·哈萨比斯在赛前提到,很难断定谁会赢,应该是50对50。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胜率不会落后,二是棋的内容也不会输于李世石九段。AlphaGo不会疲劳和害怕,经过多次测试还存在没被发现的弱点,希望通过此次比赛暴露出它的弱点。

腾讯网友:即使AlphaGo胜了,也不能代表科技的进步

AlphaGo大战李世石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不是因为它能够代表科技的进步,或是人工智能的未来。而是它占据了电子竞技的版面,造成了超乎预期的关注。AlphaGo其实并不是神秘,也不是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它确切的定义应该是不同机器学习技术的整合。它的核心必须是建立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两个基础上的。不过,那些对人工智能最终取代人类生产力的判断,却有些为时过早。索罗斯的“反身性”原理,背后揭示了一个深刻的规则:人不能跳出“人的视角”去验证人。

Facebook围棋项目负责人田渊东:AlphaGo已经达到凭“感觉”下棋

就智能围棋而言,人工智能运用深度神经网络进行的下棋决策,已经非常接近于人,就是凭“感觉”选择下一步棋的落子。

“中国围棋第一人”柯洁九段:李世石并不适合人机大战

柯洁九段分析称,李世石的强项是后半盘的翻盘能力,布局则是李世石最差的地方,判断力也不是太好,这对于AlphaGo来说是个重大利好,因为计算机一般来说也是强在后半盘。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谷歌AlphaGo机器人和李世石的围棋决战开始了 你猜谁能赢?

这是捍卫人类最后的尊严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时间3月9日12点,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和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在韩国首尔正式开始。

比赛时间分别是3月9日、3月10日、3月12日、3月13日和3月15日。比赛五盘三胜,胜者可获得奖金100万美元。若AlphaGO获胜,奖金捐献给联合国儿童基金和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及围棋相关公益团体。

本次比赛采用中国规则,黑贴3又3/4子(黑贴7目半)。每位棋手各有两个小时布局时间,三次60秒的读秒,每场比赛预计需要大约4-5小时。

这场比赛引起了科技领域和围棋领域的高度关注,因为相比而言,围棋比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知名棋种都更加复杂,对机器人的运算能力和计算容量都有很高的要求。

国际象棋的第一步有28种下法,围棋有361种;国际象棋一局大约是40个回合,而围棋可长达150个回合。在此之前,大多数国际象棋电脑依赖的依然还是穷举法,计算机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计算,这样下去根本连普通选手都下不过。

AlphaGo人工智能程序结合了深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方法和树搜索算法。简单来说,就是先让AlphaGo观察人类下围棋,然后通过将不同决策进行比较来提升技能,这一过程被叫做强化学习。经上百万次重复后,AlphaGo就可以进行对战了。

如果AlphaGO胜出,这将是机器人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其意义不亚于“人类登月”。如果李世石赢的话,则是继续捍卫了人类大脑的统治地位。

针对这场比赛,包括各大科技媒体还有优酷、B站都进行了现场直播,看看网友们都是如何评价这场比赛。

李开复:机器人赢很悬,未来机器人必胜

腾讯科技援引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称,这次机器战胜围棋世界冠军很悬,但未来机器必胜。

围棋的棋盘为19*19=361,棋盘较大,且下棋过程中会出现提子(吃子)情况。因此,围棋复杂度高太多,无法仅靠硬件加速解决,一定要根本性上有更强自我学习方法。

尽管在这场谷歌AlphaGo对阵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较量中,围棋界和科技界存在分歧,即到底是AlphaGo还是李世石赢得胜利,但彼此却有一个共识:未来机器必将战胜人。

谷歌董事长:李世石胜出的可能性为0

新浪科技的报道则称,据谷歌工程师估算,李世石胜出的可能性为0。

谷歌董事长施密特现场说,无论谁胜谁负,实际上都是人类的胜利,正是因为人类的努力,才让机器学习有了现在的进展和突破。

曾经败给AlphaGo的棋手樊麾说,和AlphaGo下棋感觉面前像有一堵墙。李世石则认为,面对AlphaGo,备赛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琢磨对手路数,只能自己和自己下盲棋,凑巧的是,这个方法和AlphaGo的训练如出一辙。

B站网友:AlphaGo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AlphaGo故意输

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也参与了这场焦点之战,虽然吸引了众多用户的互动,但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多少人关注这场对弈的过程。

因为懂棋的人不多,所以并没有多少人对这场比赛作出直接评价,但也有一些经常的弹幕评论。比如,“AlphaGo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AlphaGo故意输”,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完全可以识破人类的所有战略。

AlphaGo戴密斯·哈萨比斯:AlphaGo和李世石实力五五分

AlphaGo戴密斯·哈萨比斯在赛前提到,很难断定谁会赢,应该是50对50。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胜率不会落后,二是棋的内容也不会输于李世石九段。AlphaGo不会疲劳和害怕,经过多次测试还存在没被发现的弱点,希望通过此次比赛暴露出它的弱点。

腾讯网友:即使AlphaGo胜了,也不能代表科技的进步

AlphaGo大战李世石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不是因为它能够代表科技的进步,或是人工智能的未来。而是它占据了电子竞技的版面,造成了超乎预期的关注。AlphaGo其实并不是神秘,也不是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它确切的定义应该是不同机器学习技术的整合。它的核心必须是建立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两个基础上的。不过,那些对人工智能最终取代人类生产力的判断,却有些为时过早。索罗斯的“反身性”原理,背后揭示了一个深刻的规则:人不能跳出“人的视角”去验证人。

Facebook围棋项目负责人田渊东:AlphaGo已经达到凭“感觉”下棋

就智能围棋而言,人工智能运用深度神经网络进行的下棋决策,已经非常接近于人,就是凭“感觉”选择下一步棋的落子。

“中国围棋第一人”柯洁九段:李世石并不适合人机大战

柯洁九段分析称,李世石的强项是后半盘的翻盘能力,布局则是李世石最差的地方,判断力也不是太好,这对于AlphaGo来说是个重大利好,因为计算机一般来说也是强在后半盘。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