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在普遍以“特效”、“阵容”作为卖点之一的春节档电影中,《你好,李焕英》在体量上似乎显得有些单薄,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春节档期间口碑最好的电影。从故事的角度来说,《你好,李焕英》完成度高,并且在并不新颖的母本设定中实现了创新。尽管作为新人导演,贾玲在画面转场和叙事的衔接上略有些生涩,但这部电影足够真挚的情感表达几乎能掩盖那些导演技法上的不足。
《你好,李焕英》的故事设定屡见不鲜,甚至和2020年口碑最好的网剧之一《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相似:女儿意外穿越回母亲的少女时代,与年轻的母亲成为好朋友,并试图改变母亲的命运。如果说以亲情、救赎为名的“穿越”是一个陈旧的瓶子,那么贾玲确实在“旧瓶”中装了“新酒”。
《你好,李焕英》的影片结构比其它喜剧电影更为巧妙。女儿贾晓玲在母亲遭遇车祸后回想起与母亲有关的种种,意识到“我当你一回女儿,让你高兴一回都没做过”,这是贾晓玲的遗憾,也是电影中意外回到1981年遇到还没有成为母亲的李焕英之后,贾晓玲全部行为的动机。“让李焕英高兴”是人物动机与剧情线索的互文,片中的包袱和笑点都穿插在贾晓玲为了“让李焕英高兴”而做的所有事中。“让李焕英高兴”的设定让喜剧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入剧情中,也让沈腾饰演的沈光林演“二人转”等为了搞笑而设置的桥段显得合情合理。可以说,“高兴”勾连起了电影的喜剧元素和情感内核。
《你好,李焕英》的两重叙事视角也让电影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惊喜。无论是现实中的升学宴、车祸,还是回到1981年的抢全厂第一台电视机、排球赛、帮沈光林追求李焕英,电影从一开始就以女儿贾晓玲的视角展开。旁白和行为都表达贾晓玲的情感,也呼应影片开头“反正打我有记忆起,我妈就是一个中年妇女的样子”。这是影片情感表达的第一层:妈妈在成为母亲和“中年妇女”之前,都曾是青春美丽的少女。电影没有以上帝视角来旁观整个故事而以贾晓玲的视角切入叙事,个人与事件全部角度的信息差给结尾处的反转和煽情留下了空间,这种视角转换也升华了剧情。如果电影的剧情背景仅仅是穿越或是母亲病床旁女儿的一场梦,那《你好,李焕英》的情感表达仅仅停留在第一层,它也仅仅会是一部有笑点也有泪点的合家欢电影。但电影结尾告诉我们,电影中的李焕英一直是48岁的李焕英。当电影转换到李焕英视角时,我们才意识到,电影中“穿越后”的所有事件都不仅仅是女儿单方面的情感投入,其实是母女之间情感的相互回馈。这也使影片的情感表达深入到第二层:妈妈什么都知道,但还是选择让你也高兴。
除了对故事设定的创新,《你好,李焕英》的亮点还在于包裹着故事的喜剧外壳经得起推敲。《你好,李焕英》的笑点是接地气的,影片中包袱融合在“80年代”的氛围和中国式伦理情境中,是令观众心照不宣的好笑。贾玲、张小斐、沈腾等成熟喜剧演员对于“搞笑”的舞台经验的积累,也让角色的言行自然却精准击中观众的笑点。
在故事和喜剧元素之外,导演贾玲呈现在电影中的“真挚”是电影触动人心最关键的要素。人物内心的描摹首先是真挚的,无论是影片之初贾晓玲对于母亲这一形象“中年妇女”的认知,还是随着影片发展贾晓玲对母亲的愧疚与下定决心的牺牲,都从一个子女的角度充分调动起观众作为子女的共鸣:希望能回馈父母的爱。而影片末尾,作为女儿的贾玲真实地表达对母亲李焕英的遗憾,是作为创作者的真挚。电影情感表达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故事情节,更在于剧情是否能够让观众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而真挚的情感让《你好,李焕英》的泪点超越了电影本身。
电影的魅力在于,创作者和观众都能通过一场几小时的梦境来完成现实中的救赎,《你好,李焕英》做到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