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独家】水滴公司将在三个月内赴美IPO,估值或达百亿美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独家】水滴公司将在三个月内赴美IPO,估值或达百亿美金

水滴公司在天使轮融资阶段的估值据报道为3亿元人民币,如果百亿美金估值属实,该公司近五年时间估值膨胀超过200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伍洋宇

2月18日,界面新闻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互联网保险平台水滴公司上市事宜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当中,将在未来一个季度内赴美IPO,最新估值已达百亿美金。

对此,水滴公司回应界面新闻称不予置评。

公开资料显示,水滴公司此前已有5轮融资,总额约为32亿元人民币。

具体而言,水滴在2016年获50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2017年获1.6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2019年前后获约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及10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最近一轮为2020年8月所获超2.3亿美元D轮融资,瑞士再保险集团和腾讯联合领投,IDG资本、点亮全球基金、高榕资本等老股东跟投。

据报道,水滴公司在天使轮融资阶段的估值约为3亿元人民币,如果百亿美金估值属实,该公司近五年时间估值膨胀超过200倍。

此前,市场上已有多轮关于水滴公司赴美上市的消息流出。去年7月23日,彭博曾报道称,水滴公司最快2020年年底之前完成上市,IPO估值预计为40亿美元至60亿美元,并正以20亿美元的估值在一级市场中融资2亿美元。

水滴公司当时的回应为,“没有明确的IPO计划,但会保持探索资本市场各种可能性。”随后不久,水滴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已完成2.3亿美元D轮融资。

去年10月,IPO早知道发布消息称,水滴公司计划2021年第一季度正式赴美IPO,募资规模预计为5亿美元左右,高盛、美银等将担任联席主承销商。彼时,水滴公司回应界面新闻称,目前不予置评。看上去,在这个时间点,水滴内部已经将上市相关事宜正式提上日程。

相较此前彭博的消息,水滴公司的估值又增长了近40亿美金。就撑起公司估值的核心要素而言,水滴公司目前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水滴筹、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险商城。其中,前两项业务对公司营收的贡献主要在拉新和用户转化上,水滴保险商城是公司目前最重要的创收引擎。

据官方数据,2019年水滴保险商城新单年化保费达6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接近600%;2020年7月,水滴保险商城表示2020年原定签单保费目标为110亿元,但上半年已完成近60亿,接近2019年全年保费,7月又再完成15亿元。水滴保险商城总经理杨光表示,2020年实收保费有望实现同比300%的增长。

此外,截至2020年6月底,全平台(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险)独立付费用户数近3.3亿人,其中保险业务累计保障用户数超1亿,保障家庭数近6000万。

业务数据只是一方面,可供参考水滴公司估值的还有已经上市的互联网保险第一股众安在线。众安保险成立于2013年,于2017年9月于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59.7港元/股。上市后,众安在线股价短期内一度涨至97.8港元/股,后总体呈下行态势。

2020年,众安在线股价开始回升,并在2021年股价涨幅超过100%。今年2月16日港股开盘后,众安在线一度涨超32%,市值突破千亿港元。这样的态势在随后两日仍得到了保持。截至发稿,众安在线股价报72.25港元/股,下跌8.31%。

据了解,众安保险此次股价回升主要受财报消息利好。此前,众安保险发布公告,公司预期2020年度扭亏为盈,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归属该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少于人民币5亿元。公司对此解释称,表现改善乃主要由于公司在实现总保费稳健增长的同时,综合成本率进一步改善,承保亏损相应大幅收窄。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4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中,众安在线2020年预期扭亏为盈,泰康在线净亏损6.5亿元,安心财险净亏损5.35亿元,易安财险则被银保监会监管,目前尚未披露相关业绩信息。

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去年7月曾表示,水滴公司目前仍不以盈利为目的,其在指标上的优先级顺序被明确为用户规模、保费规模、盈利。公司上市后是否会对优先级顺序做出调整暂且不得而知,不过,截至2020年7月,该公司表示自当年4月以来已连续盈利,实现单月净利润为正。

此外,众安保险乃至整个互联网保险行业还受到一正向推动力,即新冠疫情对于消费者在保险意识上的教育。2020年多方消息显示,保费在疫情下呈现逆势增长,与此同时,疫情防控也间接加速了保险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总体而言,互联网保险的潜在用户和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有分析报告认为,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2.5万亿人民币,复合增速达25%。

不过,水滴公司似乎并不想将自己局限于“保险”的标签中。在去年7月的采访中,沈鹏曾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并不会过多考虑自己在行业中的定位,但已经树立了联合健康和凯撒医疗两大标杆,而“保险+医疗”模式虽然还很难在国内跑通,但或许是该公司在当前阶段希望突破的业务难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独家】水滴公司将在三个月内赴美IPO,估值或达百亿美金

水滴公司在天使轮融资阶段的估值据报道为3亿元人民币,如果百亿美金估值属实,该公司近五年时间估值膨胀超过200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伍洋宇

2月18日,界面新闻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互联网保险平台水滴公司上市事宜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当中,将在未来一个季度内赴美IPO,最新估值已达百亿美金。

对此,水滴公司回应界面新闻称不予置评。

公开资料显示,水滴公司此前已有5轮融资,总额约为32亿元人民币。

具体而言,水滴在2016年获50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2017年获1.6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2019年前后获约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及10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最近一轮为2020年8月所获超2.3亿美元D轮融资,瑞士再保险集团和腾讯联合领投,IDG资本、点亮全球基金、高榕资本等老股东跟投。

据报道,水滴公司在天使轮融资阶段的估值约为3亿元人民币,如果百亿美金估值属实,该公司近五年时间估值膨胀超过200倍。

此前,市场上已有多轮关于水滴公司赴美上市的消息流出。去年7月23日,彭博曾报道称,水滴公司最快2020年年底之前完成上市,IPO估值预计为40亿美元至60亿美元,并正以20亿美元的估值在一级市场中融资2亿美元。

水滴公司当时的回应为,“没有明确的IPO计划,但会保持探索资本市场各种可能性。”随后不久,水滴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已完成2.3亿美元D轮融资。

去年10月,IPO早知道发布消息称,水滴公司计划2021年第一季度正式赴美IPO,募资规模预计为5亿美元左右,高盛、美银等将担任联席主承销商。彼时,水滴公司回应界面新闻称,目前不予置评。看上去,在这个时间点,水滴内部已经将上市相关事宜正式提上日程。

相较此前彭博的消息,水滴公司的估值又增长了近40亿美金。就撑起公司估值的核心要素而言,水滴公司目前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水滴筹、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险商城。其中,前两项业务对公司营收的贡献主要在拉新和用户转化上,水滴保险商城是公司目前最重要的创收引擎。

据官方数据,2019年水滴保险商城新单年化保费达6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接近600%;2020年7月,水滴保险商城表示2020年原定签单保费目标为110亿元,但上半年已完成近60亿,接近2019年全年保费,7月又再完成15亿元。水滴保险商城总经理杨光表示,2020年实收保费有望实现同比300%的增长。

此外,截至2020年6月底,全平台(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险)独立付费用户数近3.3亿人,其中保险业务累计保障用户数超1亿,保障家庭数近6000万。

业务数据只是一方面,可供参考水滴公司估值的还有已经上市的互联网保险第一股众安在线。众安保险成立于2013年,于2017年9月于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59.7港元/股。上市后,众安在线股价短期内一度涨至97.8港元/股,后总体呈下行态势。

2020年,众安在线股价开始回升,并在2021年股价涨幅超过100%。今年2月16日港股开盘后,众安在线一度涨超32%,市值突破千亿港元。这样的态势在随后两日仍得到了保持。截至发稿,众安在线股价报72.25港元/股,下跌8.31%。

据了解,众安保险此次股价回升主要受财报消息利好。此前,众安保险发布公告,公司预期2020年度扭亏为盈,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归属该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少于人民币5亿元。公司对此解释称,表现改善乃主要由于公司在实现总保费稳健增长的同时,综合成本率进一步改善,承保亏损相应大幅收窄。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4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中,众安在线2020年预期扭亏为盈,泰康在线净亏损6.5亿元,安心财险净亏损5.35亿元,易安财险则被银保监会监管,目前尚未披露相关业绩信息。

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去年7月曾表示,水滴公司目前仍不以盈利为目的,其在指标上的优先级顺序被明确为用户规模、保费规模、盈利。公司上市后是否会对优先级顺序做出调整暂且不得而知,不过,截至2020年7月,该公司表示自当年4月以来已连续盈利,实现单月净利润为正。

此外,众安保险乃至整个互联网保险行业还受到一正向推动力,即新冠疫情对于消费者在保险意识上的教育。2020年多方消息显示,保费在疫情下呈现逆势增长,与此同时,疫情防控也间接加速了保险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总体而言,互联网保险的潜在用户和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有分析报告认为,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2.5万亿人民币,复合增速达25%。

不过,水滴公司似乎并不想将自己局限于“保险”的标签中。在去年7月的采访中,沈鹏曾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并不会过多考虑自己在行业中的定位,但已经树立了联合健康和凯撒医疗两大标杆,而“保险+医疗”模式虽然还很难在国内跑通,但或许是该公司在当前阶段希望突破的业务难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