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韩国人都买韩国车,我们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韩国人都买韩国车,我们呢?

2015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全年销量超过873万辆,同比增长15%,市场占有率从2014年的38.5%提升至41.3%。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全年销量超过873万辆,同比增长15%,市场占有率从2014年的38.5%提升至41.3%。

不可否认,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4成,值得可喜可贺;要知道放在10年前,2006年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仅为26%。相信看到这里,不少人认为要去深挖数据背后的秘密,然后高呼中国品牌已经受到了市场的肯定。

实在是高兴得太早。

这边还有一组来自韩国的汽车数据,韩国汽车市场目前拥有超过20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其中93.39%是韩国本土生产,(包括韩国通用雪佛兰,雷诺三星),只有6.61%是进口汽车。按照韩国的本土品牌来看,现代汽车的比例就已经为46.89%,其次起亚占据了27.67%,韩国通用11.61%,雷诺三星9.44%,双龙4.13%。

应该来讲,这样的数据背后才是我们要关注的。同样是东亚国家,同样是黄种肤色,并且韩国的汽车市场肯定不如中国的大,早在2002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就已超过了2000万辆,(韩国在2015年初刚刚达到这一水准)。可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像韩国人支持他们的本土品牌一样,选择自主品牌?

汽车发展阶段不同。

抛开社会、经济、收入等问题,就算单纯比较中、韩两国的汽车工业来看,确实二者目前处于不同的汽车发展阶段。韩国汽车工业从起步至今,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仅用不到60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百余年的历程,并成为当今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其成就举世瞩目。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国,第六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品牌快速发展的阶段应该从本世纪初算起,尽管发展突飞猛进,但不少企业都还处于借鉴、拿来主义的阶段,真正属于中国品牌的精品车型甚少,而特别是在国际市场,有影响力的车型更是少之又少。大而不强,也是业界共识。

韩国品牌本土销售更便宜,有更多的政策导向。

目前,韩国汽车市场保有量前五的车型分别是索纳塔、伊兰特、雅尊、SM5以及胜达。这组数据很有意思,韩国市场排名前五的车型并没有类似于中国市场排名靠前的微型车,但是这并完全意味着韩国消费者更倾向选择级别更高、价格更高的车型。

事实上,在韩国,一辆起亚福瑞迪的最低售价只相当于人民币5.5万元,新款现代伊兰特的最低价约合人民币8.4万元,起亚K5最低约合人民币11.1万元,远低于中国市场的售价,而其它中高级汽车的价格仅相当于中国市场的一半甚至更少。

与此同时,在韩国进口车不仅价格非常贵,而且配件和修理费也非常贵。另外,韩国很多对汽车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比如限制建立进口汽车销售网络;禁止在电视和报刊上做广告;对购买外国高级汽车的顾客进行特别税务检查;政府推行反奢侈和“买韩国货”运动;贷款限制,限制进口商一次性大量进口国外汽车等等。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却对国产车实行提供紧缺原材料、长期贴息贷款和出口补贴等支持。

来自售后以及政府等客观层面的引导。

在韩国,现代、起亚、大宇等本土品牌的售后服务一直以来都有良好的口碑,不仅车辆保修期长、维修费用低,车在路上出现状况,立马有维修人员赶过来处理。另外在4S店的建设方面,高尔夫球厅、一字排开的按摩椅、配备免费上网的咖啡厅,更衣的休息室,都是标配。可以说,韩国销售服务,已经成为其对抗外来品牌的利器。

以此同时,在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下,他们官员所用的“官车”都只能使用本土的车型。

近年来中国品牌不断快速发展,可以说正在凭借自身的努力在缩小与外资品牌的差距;从市场占有率上来看,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但相比起我们的邻国韩国来说,市场占有率依然低了不少。因此,车业杂谈认为,2015年中国品牌占有率终于超过4成,但这不仅仅代表阶段性成功,也是一种动力,表明中国品牌也应该能够表现得更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 好的中国品牌都有啥啊????????

  • 我们大多数人在买***车,别人一说还不乐意,要买***车开,就得受的住骂。希望我们国家的车性能更好,外观更漂亮,价格本来就比较公道

车业杂谈
界面财经号
IP属地:重庆
跟踪研究汽车产业,以汽车行业专家的视角,谈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并与汽车爱好者和消费者交流购车、用车等各种关于汽车的资讯!

下载界面新闻

韩国人都买韩国车,我们呢?

2015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全年销量超过873万辆,同比增长15%,市场占有率从2014年的38.5%提升至41.3%。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全年销量超过873万辆,同比增长15%,市场占有率从2014年的38.5%提升至41.3%。

不可否认,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4成,值得可喜可贺;要知道放在10年前,2006年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仅为26%。相信看到这里,不少人认为要去深挖数据背后的秘密,然后高呼中国品牌已经受到了市场的肯定。

实在是高兴得太早。

这边还有一组来自韩国的汽车数据,韩国汽车市场目前拥有超过20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其中93.39%是韩国本土生产,(包括韩国通用雪佛兰,雷诺三星),只有6.61%是进口汽车。按照韩国的本土品牌来看,现代汽车的比例就已经为46.89%,其次起亚占据了27.67%,韩国通用11.61%,雷诺三星9.44%,双龙4.13%。

应该来讲,这样的数据背后才是我们要关注的。同样是东亚国家,同样是黄种肤色,并且韩国的汽车市场肯定不如中国的大,早在2002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就已超过了2000万辆,(韩国在2015年初刚刚达到这一水准)。可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像韩国人支持他们的本土品牌一样,选择自主品牌?

汽车发展阶段不同。

抛开社会、经济、收入等问题,就算单纯比较中、韩两国的汽车工业来看,确实二者目前处于不同的汽车发展阶段。韩国汽车工业从起步至今,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仅用不到60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百余年的历程,并成为当今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其成就举世瞩目。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国,第六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品牌快速发展的阶段应该从本世纪初算起,尽管发展突飞猛进,但不少企业都还处于借鉴、拿来主义的阶段,真正属于中国品牌的精品车型甚少,而特别是在国际市场,有影响力的车型更是少之又少。大而不强,也是业界共识。

韩国品牌本土销售更便宜,有更多的政策导向。

目前,韩国汽车市场保有量前五的车型分别是索纳塔、伊兰特、雅尊、SM5以及胜达。这组数据很有意思,韩国市场排名前五的车型并没有类似于中国市场排名靠前的微型车,但是这并完全意味着韩国消费者更倾向选择级别更高、价格更高的车型。

事实上,在韩国,一辆起亚福瑞迪的最低售价只相当于人民币5.5万元,新款现代伊兰特的最低价约合人民币8.4万元,起亚K5最低约合人民币11.1万元,远低于中国市场的售价,而其它中高级汽车的价格仅相当于中国市场的一半甚至更少。

与此同时,在韩国进口车不仅价格非常贵,而且配件和修理费也非常贵。另外,韩国很多对汽车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比如限制建立进口汽车销售网络;禁止在电视和报刊上做广告;对购买外国高级汽车的顾客进行特别税务检查;政府推行反奢侈和“买韩国货”运动;贷款限制,限制进口商一次性大量进口国外汽车等等。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却对国产车实行提供紧缺原材料、长期贴息贷款和出口补贴等支持。

来自售后以及政府等客观层面的引导。

在韩国,现代、起亚、大宇等本土品牌的售后服务一直以来都有良好的口碑,不仅车辆保修期长、维修费用低,车在路上出现状况,立马有维修人员赶过来处理。另外在4S店的建设方面,高尔夫球厅、一字排开的按摩椅、配备免费上网的咖啡厅,更衣的休息室,都是标配。可以说,韩国销售服务,已经成为其对抗外来品牌的利器。

以此同时,在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下,他们官员所用的“官车”都只能使用本土的车型。

近年来中国品牌不断快速发展,可以说正在凭借自身的努力在缩小与外资品牌的差距;从市场占有率上来看,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但相比起我们的邻国韩国来说,市场占有率依然低了不少。因此,车业杂谈认为,2015年中国品牌占有率终于超过4成,但这不仅仅代表阶段性成功,也是一种动力,表明中国品牌也应该能够表现得更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