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与沃尔沃合并,吉利能够抗衡比亚迪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与沃尔沃合并,吉利能够抗衡比亚迪吗?

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吉利又该怎样如何把握趋势?

文|松果财经 宁缺

新能源汽车行业又有了新突破。

2月24日晚,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宣称双方达成最佳合并方案,在各自保持现有独立公司架构的情况下,在包括电气化和智能化在内的汽车新四化方面展开深化合作,强化科技优势,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合并之后,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与沃尔沃并肩作战,能让吉利战胜比亚迪吗?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吉利又该怎样如何把握趋势?

拯救新能源汽车业务 吉利沃尔沃深度整合

早在去年2月,吉利汽车曾发布公告称正与沃尔沃汽车探讨重组的可能性,但受吉利汽车回归A股影响,该计划一度被搁置。

时隔一年,这次合作才真正落实下来。具体而言,吉利与沃尔沃将以股权合并形式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同时双方将共同开发、使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以及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从本质上看,与其说是吉利沃尔沃合并,倒不如说是两者部分业务的深度整合协同。而此次深度整合最重要的原因是吉利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失利。

虽然吉利在燃油车领域一路狂奔,成为国内燃油车巨头。但在新能源领域,吉利却没有那么深厚的积淀。而且,即便此次与沃尔沃再携手,吉利冲出重围的可能性依然很小,毕竟负负无法得正。

2020年,吉利仅卖出6.8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全年新车销量中仅占比5.2%;沃尔沃方面,直到2020年11月,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XC40 RECHARGE才在广州车展上正式上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姗姗来迟。

如今,双方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合并,也是想合力争夺新能源市场。而且,从全球化趋势来看,不少车企都通过公司合并加强市场竞争,比如雷诺-日产-三菱、PSA和FCA的合并亦或是丰田控股斯巴鲁等,吉利和沃尔沃再携手,能够加强协同效应。

但需要清楚的是,此时双方已经不像十年前的强强联手,更像是抱团取暖

十年之后再携手 吉利沃尔沃能力拼比亚迪吗?

十年前,相比于沃尔沃,吉利还是个默默无名的小玩家。当时,吉利以18亿美元价格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外界将此次收购行为称为“蛇吞象”。

但这次收购,却让吉利开启了高歌猛进的十年,可以说,沃尔沃的技术让吉利造车入了门。同时,吉利也帮助沃尔沃打开了市场渠道,两者互相需求、互相帮扶,在燃油车领域占得了一席之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吉利在“造车上”很乐于“拉帮结派”,善于取别人之长来快速弥补自己的短项。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不止是沃尔沃,吉利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正开展着广泛的合纵连横。

进入2021年,吉利先后宣布与百度、富士康两大巨头分别组建合资公司。并且与美国共享智能出行生态系统公司Faraday Future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展开合作。

吉利汽车选择合作的企业不仅数量多,在范围上也涉猎较广:科技巨头、代工厂、智能造车企业都成了吉利抵御风险的合作伙伴。

和吉利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另一巨头比亚迪。相比于吉利来说,比亚迪相当“自主”,在汽车供应链上,比亚迪已经拥有完整的“三电”制造能力(电池、电机、电控),完整的供应链布局加强了比亚迪的成本控制和风险应对能力,在去年一跃成为中国市值第一车企。

那么,同为国内同梯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的比亚迪相比,吉利实力到底如何呢?笔者从销量和技术优势以及资本估值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在销量上,吉利落后于比亚迪三倍。2020年,在吉利的新能源车版图中,几何A、几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产品2020年总销量仅为6.81万辆,在总销量中仅占5.16%。相比之下,比亚迪去年共卖出19万辆新能源车,相当于吉利新能源车销量的三倍。

往期数据相比,比亚迪优势更大。自2015年开始,比亚迪已经连续完成了全球新能源市场销量的四连冠,而在2019年全球销量市场上也仅次于特斯拉。根据乘联会2020年1-8月数据,无论是纯电动市场还是插电混动市场,比亚迪均排名前二,综合市场占有率约12%。

除了现有的销量外,即便是技术上,吉利也难占优势。目前吉利的技术多依赖于百度,腾讯等科技巨头,但比亚迪却相继推出“王炸”技术,从刀片电池到DM-i超级混动超低能耗技术的发布,比亚迪让资本市场对其有了更高期待。

在资本市场上,吉利的火热程度也不敌比亚迪。按照吉利先前公布的信息,在A股上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投资总额为204.25亿元,其中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200亿元。

而上个月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已完成超299亿港元新增配股发行。比亚迪此次配股获超200家投资机构抢购。这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近日,高瓴资本又斥资2亿美元参与了比亚迪最新一轮定向增发股票的购买。

生产汽车可以说是现代制造业的巅峰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如果资金出现问题,很可能半途而废。那么,在新能源汽车深受资本追逐的风口,吉利该如何把握新能源趋势?

时运不济,巨头环伺 吉利该如何把握新能源趋势?

今年1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近2.5倍。中国汽车产业在面临深刻变革,智能化、电动化浪潮是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赛道。再加上资本市场热捧,这让传统车企吉利加速科技转型、强攻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意愿更加强烈。

但是,吉利在新能源汽车上却频频失意。距离2015年吉利提出“蓝色吉利行动”战略已经过去6个年头了,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却只有个位数,距离计划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蓝色吉利行动已然失败,而现在的吉利,不仅错过了国内新能源补贴的窗口期,还要面对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全面爆发,那么,吉利该怎么把握趋势呢?

目前,新能源汽车品牌大多盘旋在低端市场,但是在中高端市场上却表现不佳,比亚迪旗下旗舰车型仅比亚迪“汉”成功入围高端轿车市场,而吉利与沃尔沃在新能源市场上实力都不强,尽管拥有领克、几何、极星、沃尔沃等多个中高端品牌,但没有一款品牌可以称之为成功。

吉利想要突破重围,要做的就是改变消费者对品牌中低端定位的刻板印象,在高端市场上有所建树。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出海也是不错的选择。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有222855辆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到海外,其中72677辆出口到欧洲地区,同比增长211%。占比为32.6% ,由此可见,欧洲市场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

而澳洲和北欧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欢迎度也显著增高。比亚迪将与挪威经销商合作,在今年向挪威用户交付比亚迪唐EV纯电动SUV。此外,还将在澳大利亚推出国内大火的汉EV,计划售价区间在5.9万至9.9万美元之间。

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广阔,IHS Markit预计,2024年全球汽车总销量大约为9230万辆,其中电动汽车占比将占10.2%。BNEF(彭博新能源财经)也预测,到 2040 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将超过全球乘用车销量的 50%。

在资本狂欢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事故频发,也是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每次自燃事故之后,都是股市的狂跌。在内外形势千变万化的新能源市场中,如何站稳脚跟,如何打造出足够安全、可靠、接受度高的产品,是吉利需要面对的真正问题。

尽管政策利好,但吉利尚未拥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笑到最后,在新能源汽车上,吉利与比亚迪仍有不小的差距。未来,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不断寻找新机会的吉利,对新能源汽车的野心未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与沃尔沃合并,吉利能够抗衡比亚迪吗?

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吉利又该怎样如何把握趋势?

文|松果财经 宁缺

新能源汽车行业又有了新突破。

2月24日晚,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宣称双方达成最佳合并方案,在各自保持现有独立公司架构的情况下,在包括电气化和智能化在内的汽车新四化方面展开深化合作,强化科技优势,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合并之后,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与沃尔沃并肩作战,能让吉利战胜比亚迪吗?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吉利又该怎样如何把握趋势?

拯救新能源汽车业务 吉利沃尔沃深度整合

早在去年2月,吉利汽车曾发布公告称正与沃尔沃汽车探讨重组的可能性,但受吉利汽车回归A股影响,该计划一度被搁置。

时隔一年,这次合作才真正落实下来。具体而言,吉利与沃尔沃将以股权合并形式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同时双方将共同开发、使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以及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从本质上看,与其说是吉利沃尔沃合并,倒不如说是两者部分业务的深度整合协同。而此次深度整合最重要的原因是吉利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失利。

虽然吉利在燃油车领域一路狂奔,成为国内燃油车巨头。但在新能源领域,吉利却没有那么深厚的积淀。而且,即便此次与沃尔沃再携手,吉利冲出重围的可能性依然很小,毕竟负负无法得正。

2020年,吉利仅卖出6.8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全年新车销量中仅占比5.2%;沃尔沃方面,直到2020年11月,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XC40 RECHARGE才在广州车展上正式上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姗姗来迟。

如今,双方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合并,也是想合力争夺新能源市场。而且,从全球化趋势来看,不少车企都通过公司合并加强市场竞争,比如雷诺-日产-三菱、PSA和FCA的合并亦或是丰田控股斯巴鲁等,吉利和沃尔沃再携手,能够加强协同效应。

但需要清楚的是,此时双方已经不像十年前的强强联手,更像是抱团取暖

十年之后再携手 吉利沃尔沃能力拼比亚迪吗?

十年前,相比于沃尔沃,吉利还是个默默无名的小玩家。当时,吉利以18亿美元价格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外界将此次收购行为称为“蛇吞象”。

但这次收购,却让吉利开启了高歌猛进的十年,可以说,沃尔沃的技术让吉利造车入了门。同时,吉利也帮助沃尔沃打开了市场渠道,两者互相需求、互相帮扶,在燃油车领域占得了一席之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吉利在“造车上”很乐于“拉帮结派”,善于取别人之长来快速弥补自己的短项。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不止是沃尔沃,吉利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正开展着广泛的合纵连横。

进入2021年,吉利先后宣布与百度、富士康两大巨头分别组建合资公司。并且与美国共享智能出行生态系统公司Faraday Future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展开合作。

吉利汽车选择合作的企业不仅数量多,在范围上也涉猎较广:科技巨头、代工厂、智能造车企业都成了吉利抵御风险的合作伙伴。

和吉利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另一巨头比亚迪。相比于吉利来说,比亚迪相当“自主”,在汽车供应链上,比亚迪已经拥有完整的“三电”制造能力(电池、电机、电控),完整的供应链布局加强了比亚迪的成本控制和风险应对能力,在去年一跃成为中国市值第一车企。

那么,同为国内同梯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的比亚迪相比,吉利实力到底如何呢?笔者从销量和技术优势以及资本估值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在销量上,吉利落后于比亚迪三倍。2020年,在吉利的新能源车版图中,几何A、几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产品2020年总销量仅为6.81万辆,在总销量中仅占5.16%。相比之下,比亚迪去年共卖出19万辆新能源车,相当于吉利新能源车销量的三倍。

往期数据相比,比亚迪优势更大。自2015年开始,比亚迪已经连续完成了全球新能源市场销量的四连冠,而在2019年全球销量市场上也仅次于特斯拉。根据乘联会2020年1-8月数据,无论是纯电动市场还是插电混动市场,比亚迪均排名前二,综合市场占有率约12%。

除了现有的销量外,即便是技术上,吉利也难占优势。目前吉利的技术多依赖于百度,腾讯等科技巨头,但比亚迪却相继推出“王炸”技术,从刀片电池到DM-i超级混动超低能耗技术的发布,比亚迪让资本市场对其有了更高期待。

在资本市场上,吉利的火热程度也不敌比亚迪。按照吉利先前公布的信息,在A股上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投资总额为204.25亿元,其中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200亿元。

而上个月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已完成超299亿港元新增配股发行。比亚迪此次配股获超200家投资机构抢购。这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近日,高瓴资本又斥资2亿美元参与了比亚迪最新一轮定向增发股票的购买。

生产汽车可以说是现代制造业的巅峰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如果资金出现问题,很可能半途而废。那么,在新能源汽车深受资本追逐的风口,吉利该如何把握新能源趋势?

时运不济,巨头环伺 吉利该如何把握新能源趋势?

今年1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近2.5倍。中国汽车产业在面临深刻变革,智能化、电动化浪潮是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赛道。再加上资本市场热捧,这让传统车企吉利加速科技转型、强攻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意愿更加强烈。

但是,吉利在新能源汽车上却频频失意。距离2015年吉利提出“蓝色吉利行动”战略已经过去6个年头了,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却只有个位数,距离计划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蓝色吉利行动已然失败,而现在的吉利,不仅错过了国内新能源补贴的窗口期,还要面对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全面爆发,那么,吉利该怎么把握趋势呢?

目前,新能源汽车品牌大多盘旋在低端市场,但是在中高端市场上却表现不佳,比亚迪旗下旗舰车型仅比亚迪“汉”成功入围高端轿车市场,而吉利与沃尔沃在新能源市场上实力都不强,尽管拥有领克、几何、极星、沃尔沃等多个中高端品牌,但没有一款品牌可以称之为成功。

吉利想要突破重围,要做的就是改变消费者对品牌中低端定位的刻板印象,在高端市场上有所建树。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出海也是不错的选择。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有222855辆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到海外,其中72677辆出口到欧洲地区,同比增长211%。占比为32.6% ,由此可见,欧洲市场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

而澳洲和北欧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欢迎度也显著增高。比亚迪将与挪威经销商合作,在今年向挪威用户交付比亚迪唐EV纯电动SUV。此外,还将在澳大利亚推出国内大火的汉EV,计划售价区间在5.9万至9.9万美元之间。

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广阔,IHS Markit预计,2024年全球汽车总销量大约为9230万辆,其中电动汽车占比将占10.2%。BNEF(彭博新能源财经)也预测,到 2040 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将超过全球乘用车销量的 50%。

在资本狂欢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事故频发,也是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每次自燃事故之后,都是股市的狂跌。在内外形势千变万化的新能源市场中,如何站稳脚跟,如何打造出足够安全、可靠、接受度高的产品,是吉利需要面对的真正问题。

尽管政策利好,但吉利尚未拥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笑到最后,在新能源汽车上,吉利与比亚迪仍有不小的差距。未来,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不断寻找新机会的吉利,对新能源汽车的野心未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