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少帅的女人:演对"角色"才精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少帅的女人:演对"角色"才精彩

一个贤妻之表率,一个追爱之先锋,在这出命运为脚本,历史为导演,世人为影评的大戏中,她们成功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成为了多少痴男怨女心心念念的传奇。

张学良被软禁时和赵四小姐用居家早餐,面包黄油,鸡蛋是自养的鸡下的。 资料图片

文| 亚太日报特约记者 刘莉莉

近代历史舞台上,有这样一个角色。戏一开场,他说了一句台词,技惊四座,之后,他又磕磕巴巴地念了一句,然后就退缩到一个角落里,看着他人粉墨登场……再之后,就消失了。

这个角色,就是少帅张学良。

然而,正是这个小配角,捧红了两位“女主角”。一个是于凤至,大度收留情敌,为保丈夫性命主动退出这段三角恋,远在异国不忘遥祝;一个是赵四小姐,为爱情与家族脱离关系,并耗费半个世纪的时间,陪伴一个遭幽禁的男人。

一个贤妻之表率,一个追爱之先锋,在这出命运为脚本,历史为导演,世人为影评的大戏中,她们成功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成为了多少痴男怨女心心念念的传奇。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表演如此完美,但,内心戏也到位吗?

“只要对汉卿有好处,叫我死我就死”

“汉卿的事情,我都是无条件支持的,只要对汉卿有好处,叫我死我就死。”

说这话的女人,叫于凤至,儿时被算命瞎子批为“福禄深厚,乃是凤命”。也正因为此,自负的奉天老帅张作霖认定,这“凤命千金”必然和自己的“将门虎子”天造地设……

于是,18岁那年,于凤至嫁给了15岁的张学良,成了他的“大姐”。旧时代,婚姻中女大男小,丈夫便可以叫妻子“姐姐”,这似乎无可厚非,但总觉得尊敬有余,甜蜜不足。

于凤至18岁那年嫁给了15岁的张学良。 资料图片

若不是有个沾花惹草的丈夫,于凤至的生活便堪称完美了。她是旷世才女,其文采连笔墨上乘的张学良也要敬让三分;她是东北名媛,认了宋家老太太为干妈,与第一夫人宋美龄称姐道妹;她是帅府红人,后院那么多女人,唯有她得到了上上下下的敬重,甚至张作霖发脾气,她上前柔声一劝,老帅立马气消……

作为妻子,于凤至也是仁至义尽。张学良“平生无缺憾,唯一好女人”,对此,凤至一不恼,二不妒,眼不见,心不烦,安心尽媳妇本分,打理好这个家。

当然,于凤至放纵丈夫,也不是没有原因,她在生第四个孩子的时候,得了很重的病,差不多是不治之症,于是家中长辈就让张学良娶她的娘家侄女,少帅却说,“那我不就是这边结婚,那边催她死吗?那叫她心里多难过?”

后来,于凤至奇迹般地痊愈了,自然感动不已,对少帅更加放纵。以至于,当赵四小姐,那个中学都没读完的女孩,跪在帅府,只求给少帅当秘书,她心软了,不顾周围人反对,把女孩留了下来,还告诉会计给“秘书”工资从优,并自己出钱盖住处……完全没有想到,三十多年后,赵四会取代她的位置。

年轻时身着洋装的赵四。 资料图片

一直以为,女人一生幸福与否,与其外貌、性格、学识、出身息息相关,而于凤至的故事告诉我们,也许能不能获得幸福是件太凭运气的事。于是,端庄优雅、知书达理如于凤至,安稳日子也就过到了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软禁,头几年,她陪在身边,每天看着沙场虎将唱“四郎探母”,“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飞”……

1940年,于凤至积郁成疾,罹患乳腺癌,不得已赴美就医。在美国,她历经多次大手术,头发掉光,瘦得皮包骨头,却幸运地保住了性命,却从此与少帅天各一方……

有多少幸福甜蜜,就有多少眼泪无奈?

当一段生活,简单到极致,没有亲人,也没有好友,没有职场搏杀,也没有市井烟火,没有物质要求,也没有财富诱惑……只是守着最爱的人,没人跟你争风,没人和你吃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会感到崩溃,还是会觉得幸福?

赵四小姐就觉得幸福。

赵四小姐亲手缝衣。 资料图片

若非如此,她怎么会放弃香港富足的生活,将不满十岁的幼子托付美国亲友抚养,只身赶去贵州,陪伴深陷囵圄的张学良,这一伴,就是半个世纪。

赵四小姐是豪门千金,父亲赵庆华是当时北洋政府的交通部次长。她本名叫赵绮霞,传说她出生时,天空出现一道霞光,因此得名。

如果说,二十世纪上半叶,战争之外还有八卦,那么张学良和赵绮霞的结合,就是最吸引眼球的一段。在这个融合了为情私奔、与家族断绝关系、跪在原配面前求收留、不要名分只愿“在一起”等桥段的言情戏中,赵四的勇气,令人瞠目结舌。

不过,若不是西安事变,赵绮霞充其量落得个“赵四风流朱五狂”的鄙夷之名。她成为传奇,是用数十年的凄苦幽禁所换来的,昔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贪玩大小姐,如今蓝衣布鞋,为少帅量体裁衣、洗手做羹汤……赵四小姐的人生,似乎在28岁那年终止了,从此只剩下一件事,用全部力量给予少帅照顾与宽慰……

幽禁期间,张学良和赵四如两只笼中鸟,任何事都由不得自己。上世纪60年代,于凤至在美国为张学良的自由积极奔走,蒋介石担心张学良去美国,便给于凤至发去一纸离婚协议书,同时威胁道:“汉卿如果擅自行动想离开,离开之时,就是他死亡之时。”

张学良(左)与蒋介石。 资料图片

张学良对于凤至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还是我们。”凤至哭了,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1964年7月,一个阶下囚徒,一个白发新娘,终于在基督十字架下结为夫妻。只不过,这场好似一桩政治阴谋产物的婚礼,有多少幸福甜蜜,又有多少眼泪无奈呢?

“你别揭开,就是仁义道德”

对于男女之爱,自称“从不追女人,都是女人倒追”的张少帅,曾发表过一番颇有哲学意味的评论:“男女这个事情,就是一张纸蒙住了脸,千万别把那张纸揭开,你要揭开了,那幕后就不一定是怎么回事了,你别揭开,就是仁义道德。”

其实,对于历史,对于传奇,也是如此,不管是大风起,云飞扬,英雄史诗;还是风吹沙,蝶恋花,千古佳话……不过是一叶障目,别拿开那片叶,就是仁义道德。

张学良戎装照。 资料图片

只不过,世人皆有八卦心和探究欲,而那层薄薄的窗户纸,又怎么抵挡得住千捅万戳……其实,有些事也不必深挖细掘,人食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自然不会时刻保周详,氛围有了,情绪到了,便会透出点“内心戏”了。

正如同,很多年以后,于凤至垂垂老矣,依然惦念着前夫的好,“汉卿这人好啊,很热情厚道,极有正义感,一生从不负人。我们夫妻感情一直是很好的。”

然而,她肯定不会意料到,她的汉卿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却说,“我不喜欢我的太太,我们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我跟我太太说,你嫁错了人,你是贤妻良母呀,可是张学良不要这个贤妻良母。”

这也如同,张学良曾经说:“中外都算上,白人、中国人,那个嫖的不算,花钱买的、卖淫的不算,我有十一个女朋友、情妇。”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张少帅的生活只到了36岁,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没有西安事变,还指不定会有什么经验呢。”

对此,赵四小姐深表认同。她曾跟张学良说:“如果不是西安事变,咱俩也早完了,我早不跟你在一块了,你这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也受不了。”

于是,我们糊涂了,于凤至九死一生,一生大度、不争,在美国学外语,学炒股,还不忘给少帅和赵四买别墅,到底是大义夫人的一往情深,还是痴情女子的一厢情愿?

我们又糊涂了。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终得相濡以沫,到底是“若为爱情故,生命、自由皆可抛”的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是用半个世纪的与世隔绝,换取了男人下半生的忠诚?

也许,两者都是吧。

1964年7月,张学良与赵四终于举行了婚礼。 资料图片

但我们依然会感叹,张少帅是幸运的,得到了两位杰出女子最深沉的爱。只不过,他的爱,有所保留,这正好比,我们总会忽略、伤害、辜负最亲近的人,因为我们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伤害她们的代价是最小的。

男人的世界是世界,女人的世界是男人。相比而言,女人更容易被辜负……在这个世界上,女人还是可怜。

只是,热心观众也被辜负了,原来,一出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竟可以化整为零成无数个无滋无味的生活记录,而那些在历史中展览百年的世纪老人,最羡慕的却是平常百姓家绵绵不绝的烟火气。

不过,被辜负又如何?英雄秃顶后,还有新的英雄,美人白头后,还有新的美人,神话被戳穿后,还会有新的神话……张少帅给历史留下重重一笔,即使是“重重地”,也只是“一笔”。

作者简介:

刘莉莉,80后北京女孩,跟所有北京人一样,心里装着地球。父母都是外交官,自小跟着大人走世界、看天下。从外交学院毕业后进入新华社,从事的是国际新闻报导,用另一种方式来关联天下。

转眼“入行”已是第九个年头,自认为未虚掷光阴,忠实地履行着新闻记录者、历史见证者和故事倾听者的职责。2010年9月作为记者被派往墨西哥新华社拉美总分社,踏上了《百年孤独》作者玛尔克斯笔下那片古老而神奇的大陆。

在拉美工作和生活期间,有机会到15个国家采访、游历,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曾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联合气候大会等国际会议和高端访谈中采访总统,也曾在毒枭出没的墨西哥城贫民窟与当地居民话家常,曾坐在地板上与环保主义者谈天说地,也曾到当地华侨家中做客,体味海外游子的冷暖……

丰富的采访经历使她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驻外两年,除了完成日常报道外,还为《环球》、《国际先驱导报》、《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等报刊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稿,将一个多姿多彩的拉美展现在读者面前。

2012年底结束任期回国,但心里依然眷恋着拉美的山山水水,工作之余,也为报刊撰写特稿和专栏,并为央广“中国之声”担任特约评论员。如今在《亚太日报》开设专栏《山外青山》,希望利用这个新媒体聚合平台传递拉美及其他区域的文化讯息,讲述那些值得称道的历史和传奇,用自己的感悟,与读者构建心灵的共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少帅的女人:演对"角色"才精彩

一个贤妻之表率,一个追爱之先锋,在这出命运为脚本,历史为导演,世人为影评的大戏中,她们成功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成为了多少痴男怨女心心念念的传奇。

张学良被软禁时和赵四小姐用居家早餐,面包黄油,鸡蛋是自养的鸡下的。 资料图片

文| 亚太日报特约记者 刘莉莉

近代历史舞台上,有这样一个角色。戏一开场,他说了一句台词,技惊四座,之后,他又磕磕巴巴地念了一句,然后就退缩到一个角落里,看着他人粉墨登场……再之后,就消失了。

这个角色,就是少帅张学良。

然而,正是这个小配角,捧红了两位“女主角”。一个是于凤至,大度收留情敌,为保丈夫性命主动退出这段三角恋,远在异国不忘遥祝;一个是赵四小姐,为爱情与家族脱离关系,并耗费半个世纪的时间,陪伴一个遭幽禁的男人。

一个贤妻之表率,一个追爱之先锋,在这出命运为脚本,历史为导演,世人为影评的大戏中,她们成功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成为了多少痴男怨女心心念念的传奇。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表演如此完美,但,内心戏也到位吗?

“只要对汉卿有好处,叫我死我就死”

“汉卿的事情,我都是无条件支持的,只要对汉卿有好处,叫我死我就死。”

说这话的女人,叫于凤至,儿时被算命瞎子批为“福禄深厚,乃是凤命”。也正因为此,自负的奉天老帅张作霖认定,这“凤命千金”必然和自己的“将门虎子”天造地设……

于是,18岁那年,于凤至嫁给了15岁的张学良,成了他的“大姐”。旧时代,婚姻中女大男小,丈夫便可以叫妻子“姐姐”,这似乎无可厚非,但总觉得尊敬有余,甜蜜不足。

于凤至18岁那年嫁给了15岁的张学良。 资料图片

若不是有个沾花惹草的丈夫,于凤至的生活便堪称完美了。她是旷世才女,其文采连笔墨上乘的张学良也要敬让三分;她是东北名媛,认了宋家老太太为干妈,与第一夫人宋美龄称姐道妹;她是帅府红人,后院那么多女人,唯有她得到了上上下下的敬重,甚至张作霖发脾气,她上前柔声一劝,老帅立马气消……

作为妻子,于凤至也是仁至义尽。张学良“平生无缺憾,唯一好女人”,对此,凤至一不恼,二不妒,眼不见,心不烦,安心尽媳妇本分,打理好这个家。

当然,于凤至放纵丈夫,也不是没有原因,她在生第四个孩子的时候,得了很重的病,差不多是不治之症,于是家中长辈就让张学良娶她的娘家侄女,少帅却说,“那我不就是这边结婚,那边催她死吗?那叫她心里多难过?”

后来,于凤至奇迹般地痊愈了,自然感动不已,对少帅更加放纵。以至于,当赵四小姐,那个中学都没读完的女孩,跪在帅府,只求给少帅当秘书,她心软了,不顾周围人反对,把女孩留了下来,还告诉会计给“秘书”工资从优,并自己出钱盖住处……完全没有想到,三十多年后,赵四会取代她的位置。

年轻时身着洋装的赵四。 资料图片

一直以为,女人一生幸福与否,与其外貌、性格、学识、出身息息相关,而于凤至的故事告诉我们,也许能不能获得幸福是件太凭运气的事。于是,端庄优雅、知书达理如于凤至,安稳日子也就过到了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软禁,头几年,她陪在身边,每天看着沙场虎将唱“四郎探母”,“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飞”……

1940年,于凤至积郁成疾,罹患乳腺癌,不得已赴美就医。在美国,她历经多次大手术,头发掉光,瘦得皮包骨头,却幸运地保住了性命,却从此与少帅天各一方……

有多少幸福甜蜜,就有多少眼泪无奈?

当一段生活,简单到极致,没有亲人,也没有好友,没有职场搏杀,也没有市井烟火,没有物质要求,也没有财富诱惑……只是守着最爱的人,没人跟你争风,没人和你吃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会感到崩溃,还是会觉得幸福?

赵四小姐就觉得幸福。

赵四小姐亲手缝衣。 资料图片

若非如此,她怎么会放弃香港富足的生活,将不满十岁的幼子托付美国亲友抚养,只身赶去贵州,陪伴深陷囵圄的张学良,这一伴,就是半个世纪。

赵四小姐是豪门千金,父亲赵庆华是当时北洋政府的交通部次长。她本名叫赵绮霞,传说她出生时,天空出现一道霞光,因此得名。

如果说,二十世纪上半叶,战争之外还有八卦,那么张学良和赵绮霞的结合,就是最吸引眼球的一段。在这个融合了为情私奔、与家族断绝关系、跪在原配面前求收留、不要名分只愿“在一起”等桥段的言情戏中,赵四的勇气,令人瞠目结舌。

不过,若不是西安事变,赵绮霞充其量落得个“赵四风流朱五狂”的鄙夷之名。她成为传奇,是用数十年的凄苦幽禁所换来的,昔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贪玩大小姐,如今蓝衣布鞋,为少帅量体裁衣、洗手做羹汤……赵四小姐的人生,似乎在28岁那年终止了,从此只剩下一件事,用全部力量给予少帅照顾与宽慰……

幽禁期间,张学良和赵四如两只笼中鸟,任何事都由不得自己。上世纪60年代,于凤至在美国为张学良的自由积极奔走,蒋介石担心张学良去美国,便给于凤至发去一纸离婚协议书,同时威胁道:“汉卿如果擅自行动想离开,离开之时,就是他死亡之时。”

张学良(左)与蒋介石。 资料图片

张学良对于凤至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还是我们。”凤至哭了,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1964年7月,一个阶下囚徒,一个白发新娘,终于在基督十字架下结为夫妻。只不过,这场好似一桩政治阴谋产物的婚礼,有多少幸福甜蜜,又有多少眼泪无奈呢?

“你别揭开,就是仁义道德”

对于男女之爱,自称“从不追女人,都是女人倒追”的张少帅,曾发表过一番颇有哲学意味的评论:“男女这个事情,就是一张纸蒙住了脸,千万别把那张纸揭开,你要揭开了,那幕后就不一定是怎么回事了,你别揭开,就是仁义道德。”

其实,对于历史,对于传奇,也是如此,不管是大风起,云飞扬,英雄史诗;还是风吹沙,蝶恋花,千古佳话……不过是一叶障目,别拿开那片叶,就是仁义道德。

张学良戎装照。 资料图片

只不过,世人皆有八卦心和探究欲,而那层薄薄的窗户纸,又怎么抵挡得住千捅万戳……其实,有些事也不必深挖细掘,人食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自然不会时刻保周详,氛围有了,情绪到了,便会透出点“内心戏”了。

正如同,很多年以后,于凤至垂垂老矣,依然惦念着前夫的好,“汉卿这人好啊,很热情厚道,极有正义感,一生从不负人。我们夫妻感情一直是很好的。”

然而,她肯定不会意料到,她的汉卿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却说,“我不喜欢我的太太,我们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我跟我太太说,你嫁错了人,你是贤妻良母呀,可是张学良不要这个贤妻良母。”

这也如同,张学良曾经说:“中外都算上,白人、中国人,那个嫖的不算,花钱买的、卖淫的不算,我有十一个女朋友、情妇。”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张少帅的生活只到了36岁,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没有西安事变,还指不定会有什么经验呢。”

对此,赵四小姐深表认同。她曾跟张学良说:“如果不是西安事变,咱俩也早完了,我早不跟你在一块了,你这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也受不了。”

于是,我们糊涂了,于凤至九死一生,一生大度、不争,在美国学外语,学炒股,还不忘给少帅和赵四买别墅,到底是大义夫人的一往情深,还是痴情女子的一厢情愿?

我们又糊涂了。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终得相濡以沫,到底是“若为爱情故,生命、自由皆可抛”的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是用半个世纪的与世隔绝,换取了男人下半生的忠诚?

也许,两者都是吧。

1964年7月,张学良与赵四终于举行了婚礼。 资料图片

但我们依然会感叹,张少帅是幸运的,得到了两位杰出女子最深沉的爱。只不过,他的爱,有所保留,这正好比,我们总会忽略、伤害、辜负最亲近的人,因为我们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伤害她们的代价是最小的。

男人的世界是世界,女人的世界是男人。相比而言,女人更容易被辜负……在这个世界上,女人还是可怜。

只是,热心观众也被辜负了,原来,一出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竟可以化整为零成无数个无滋无味的生活记录,而那些在历史中展览百年的世纪老人,最羡慕的却是平常百姓家绵绵不绝的烟火气。

不过,被辜负又如何?英雄秃顶后,还有新的英雄,美人白头后,还有新的美人,神话被戳穿后,还会有新的神话……张少帅给历史留下重重一笔,即使是“重重地”,也只是“一笔”。

作者简介:

刘莉莉,80后北京女孩,跟所有北京人一样,心里装着地球。父母都是外交官,自小跟着大人走世界、看天下。从外交学院毕业后进入新华社,从事的是国际新闻报导,用另一种方式来关联天下。

转眼“入行”已是第九个年头,自认为未虚掷光阴,忠实地履行着新闻记录者、历史见证者和故事倾听者的职责。2010年9月作为记者被派往墨西哥新华社拉美总分社,踏上了《百年孤独》作者玛尔克斯笔下那片古老而神奇的大陆。

在拉美工作和生活期间,有机会到15个国家采访、游历,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曾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联合气候大会等国际会议和高端访谈中采访总统,也曾在毒枭出没的墨西哥城贫民窟与当地居民话家常,曾坐在地板上与环保主义者谈天说地,也曾到当地华侨家中做客,体味海外游子的冷暖……

丰富的采访经历使她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驻外两年,除了完成日常报道外,还为《环球》、《国际先驱导报》、《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等报刊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稿,将一个多姿多彩的拉美展现在读者面前。

2012年底结束任期回国,但心里依然眷恋着拉美的山山水水,工作之余,也为报刊撰写特稿和专栏,并为央广“中国之声”担任特约评论员。如今在《亚太日报》开设专栏《山外青山》,希望利用这个新媒体聚合平台传递拉美及其他区域的文化讯息,讲述那些值得称道的历史和传奇,用自己的感悟,与读者构建心灵的共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