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香港,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旺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香港,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旺角

香港是世界上最适合城市摄影的几个城市之一,而我认为旺角就是香港最适合城市摄影的地方。

撰文:香港中文大学 张樾

1 (2)_副本.jpg

香港的气氛近来依然有些微妙的紧张。从世界杯陆港大战的喧哗,各个高校民主墙上愈发密匝的黑白大字,到《文汇报》和《苹果日报》左右映衬的发声,还有Facebook上一刻不停的骂战,都让置身其中的寄居者为这个城市的未来暗暗揪心。

令人痛心的是,在最该是一团和气的年关里,星火从中环烧到了旺角。彼时精英的场子,尚是一脸决绝的和平占领;如今来到大俗的旺角,干脆撕下文明的面具,变成“本土民主前线”。我不去评估所谓“本土”理念本身,只觉得再合理的诉求也不能成为暴力和不理性行为的护身符,而打着幌子的这种“暴力合理化”倾向,着实让人心惊。

旺角,旺角,多么富有烟火气的名字。

2 (2)_副本.jpg
《旺角卡门》剧照

最早对它的认识大概就是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了,义字当头而死的古惑仔,留下一段遗憾的爱情,现在看已然有是些烂俗的故事。但低眉顺眼又不失桀骜的张曼玉,还有背景里的迷人旺角,让人盯着刘伟强拍出的一帧帧画面欲罢不能。女人街上用塑胶布和铁棍搭出的简陋的小商品摊子,钻过摊子缝隙后云吞面叉烧饭咖喱鱼蛋的铺子和穿着背心躺着汗的男人,穿梭的白人黑人印度人东南亚人,这部1988年的电影中的画面,时隔二十几年竟仍能寻见端倪,潮湿的热气隔着萤幕呼之欲出。

3 (2)_副本.jpg
《旺角卡门》剧照,小食档里的麻将桌

旺角位于九龙油尖旺区,沿海货运码头从前是柴米油盐衣物等的集散地,因此成为了黑社会派系必争的”油水区”,三山五岳,各路人马均众集于此,建立他们的小王国。毒品交易,黑市买卖,赌场妓院应运而生。直至今日还能见到满街的“麻雀城”和巷子里香艳的明码标价,不知那些不起眼灰扑扑的巷子里又隐藏着多少秘密。

4_副本.jpg
旺角街头

“MK”,旺角(Mong Kok)的简称,却又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与西门町或原宿类似,它是一种流行文化的象征。黑社会之中的一些年轻人,常常喜欢著与众不同的造型以标榜自己的身份,他们参照欧美或日本的动向,再加入一点自由发挥,成为别树一帜的潮流形象,被称作“MK人”。 然而,有些年轻人对时尚不太熟悉却想标新立异,于是便模仿街上那些所谓”型人”的穿戴,因此亦被归入为”MK人”一类。 “MK仔啊你!” 同学之间常常互相戏谑,讽刺对方杀马特的造型。

5_副本.jpg
旺角街头

在香港,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旺角,我喜欢它的白天它的黑夜,喜欢满街的华灯,猎奇的商品,喜欢在它赤裸裸的物欲里那全港都难得一嗅的人情;我喜欢朗豪坊仿佛直通天际的电梯和蓝色天空下的酒吧,也喜欢门外几步街巷里鸡蛋仔的香气,喜欢波鞋街密密匝匝的折扣,喜欢种种身怀奇巧的街头艺人,喜欢敏捷地躲开脚手架上滴下的空调水,喜欢在满溢的人流中闭上眼感受肩头的冲撞。

6_副本.jpg
朗豪坊四层
7_副本.jpg
卖果汁的阿嫲

毫无疑问香港是世界上最适合城市摄影的几个城市之一,而我认为旺角就是香港最适合城市摄影的地方。脚步不停,一路走一路拍,随手就是带着温暖,带着落寞,触动人心的画面。

8_副本.jpg

所以抛开对错,我真诚地希望旺角能一切都好,变回那个平静的繁华的絮絮叨叨的地道的MK。香港的经济地位会怎样,它会不会失去金融中心的地位,都还是遥远而不确切的事情。但对于旺角嘈杂中的和谐,对于搅乱这中和谐的人,只能送他们句歌王的名言了:

9_副本.jpg

因为生活,只有生活是我们最大的公约数。

放下争执,重新思考,再出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香港,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旺角

香港是世界上最适合城市摄影的几个城市之一,而我认为旺角就是香港最适合城市摄影的地方。

撰文:香港中文大学 张樾

1 (2)_副本.jpg

香港的气氛近来依然有些微妙的紧张。从世界杯陆港大战的喧哗,各个高校民主墙上愈发密匝的黑白大字,到《文汇报》和《苹果日报》左右映衬的发声,还有Facebook上一刻不停的骂战,都让置身其中的寄居者为这个城市的未来暗暗揪心。

令人痛心的是,在最该是一团和气的年关里,星火从中环烧到了旺角。彼时精英的场子,尚是一脸决绝的和平占领;如今来到大俗的旺角,干脆撕下文明的面具,变成“本土民主前线”。我不去评估所谓“本土”理念本身,只觉得再合理的诉求也不能成为暴力和不理性行为的护身符,而打着幌子的这种“暴力合理化”倾向,着实让人心惊。

旺角,旺角,多么富有烟火气的名字。

2 (2)_副本.jpg
《旺角卡门》剧照

最早对它的认识大概就是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了,义字当头而死的古惑仔,留下一段遗憾的爱情,现在看已然有是些烂俗的故事。但低眉顺眼又不失桀骜的张曼玉,还有背景里的迷人旺角,让人盯着刘伟强拍出的一帧帧画面欲罢不能。女人街上用塑胶布和铁棍搭出的简陋的小商品摊子,钻过摊子缝隙后云吞面叉烧饭咖喱鱼蛋的铺子和穿着背心躺着汗的男人,穿梭的白人黑人印度人东南亚人,这部1988年的电影中的画面,时隔二十几年竟仍能寻见端倪,潮湿的热气隔着萤幕呼之欲出。

3 (2)_副本.jpg
《旺角卡门》剧照,小食档里的麻将桌

旺角位于九龙油尖旺区,沿海货运码头从前是柴米油盐衣物等的集散地,因此成为了黑社会派系必争的”油水区”,三山五岳,各路人马均众集于此,建立他们的小王国。毒品交易,黑市买卖,赌场妓院应运而生。直至今日还能见到满街的“麻雀城”和巷子里香艳的明码标价,不知那些不起眼灰扑扑的巷子里又隐藏着多少秘密。

4_副本.jpg
旺角街头

“MK”,旺角(Mong Kok)的简称,却又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与西门町或原宿类似,它是一种流行文化的象征。黑社会之中的一些年轻人,常常喜欢著与众不同的造型以标榜自己的身份,他们参照欧美或日本的动向,再加入一点自由发挥,成为别树一帜的潮流形象,被称作“MK人”。 然而,有些年轻人对时尚不太熟悉却想标新立异,于是便模仿街上那些所谓”型人”的穿戴,因此亦被归入为”MK人”一类。 “MK仔啊你!” 同学之间常常互相戏谑,讽刺对方杀马特的造型。

5_副本.jpg
旺角街头

在香港,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旺角,我喜欢它的白天它的黑夜,喜欢满街的华灯,猎奇的商品,喜欢在它赤裸裸的物欲里那全港都难得一嗅的人情;我喜欢朗豪坊仿佛直通天际的电梯和蓝色天空下的酒吧,也喜欢门外几步街巷里鸡蛋仔的香气,喜欢波鞋街密密匝匝的折扣,喜欢种种身怀奇巧的街头艺人,喜欢敏捷地躲开脚手架上滴下的空调水,喜欢在满溢的人流中闭上眼感受肩头的冲撞。

6_副本.jpg
朗豪坊四层
7_副本.jpg
卖果汁的阿嫲

毫无疑问香港是世界上最适合城市摄影的几个城市之一,而我认为旺角就是香港最适合城市摄影的地方。脚步不停,一路走一路拍,随手就是带着温暖,带着落寞,触动人心的画面。

8_副本.jpg

所以抛开对错,我真诚地希望旺角能一切都好,变回那个平静的繁华的絮絮叨叨的地道的MK。香港的经济地位会怎样,它会不会失去金融中心的地位,都还是遥远而不确切的事情。但对于旺角嘈杂中的和谐,对于搅乱这中和谐的人,只能送他们句歌王的名言了:

9_副本.jpg

因为生活,只有生活是我们最大的公约数。

放下争执,重新思考,再出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