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未来四年美国对华政策会有哪些变化?中国该如何应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未来四年美国对华政策会有哪些变化?中国该如何应对?

专家普遍认为,在对华经贸关系上,拜登政府将利用特朗普时期的一些政策继续遏制中国,与其前任不同的是,拜登可能会寻求与盟友的合作来抑制中国,尤其是在科技领域。

2020年10月6日,美国马里兰州哈格斯敦,美国前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对媒体讲话。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聂琳

美国新总统约瑟夫·拜登上任一个月来,其对华政策已见雏形。专家普遍认为,在对华经贸关系上,拜登政府将利用特朗普时期的一些政策继续遏制中国,与其前任不同的是,他可能会寻求与盟友的合作来抑制中国,尤其是在科技领域。

2月4日,拜登在其上任后的首次外交政策讲话中将中国称为是“最严峻竞争对手”。他表示,在符合美国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中美两国是能够展开合作的。

另据《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19日的报道,拜登政府在上任第一个月就采取行动,与盟国恢复关系,以便联合起来与中国展开竞争,同时保持美国在前总统特朗普任期内采取的更为强硬的整体立场。

对此,专家认为,一方面中国要继续扩大开放,加强与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尽快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

“拜登政府会利用好特朗普留下的‘武器’,继续在知识产权、技术转移、补贴、产业政策、科技等领域施压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青周三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举办的研讨会上说,“区别在于(拜登)会更重视多边主义、规则与法律、与盟友合作。”

刘青特别指出,拜登治下,美国与盟友协调应对中国的核心不在贸易,而在科技。他预测称,拜登政府可能会逐步取消特朗普时期美国对中国消费品加征的关税,但将继续维持对华科技产业领域的关税。

“拜登政府会警惕中国在高技术方面超过美国,还会制定规则,团结盟友,以管理IC、5G、AI等高技术的全球使用,还会增强美国的科技产业链的可控性。”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拜登政府在技术上对中国的遏制甚至可能会超过其前任,“在一些关键领域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没有商讨余地”。不过,在一些中国供应链有绝对控制权的领域,短期内美国取消关税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未来美国会在这些领域进行产业重构。

刘元春指出,目前来看,拜登政府不是反“特朗普主义”,也不是简单重复奥巴马的策略,其最重要的行为模式是反对不可持续的“特朗普主义”。

“美国的政策并不是短期的政治波动就能改变的。美国的战略只是从特朗普的硬遏制、不可持续的遏制战略,向一种可竞争、可持续的遏制战略转变。这种转变有几个重点,一是在美国自身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基础上展开战略遏制,二是在一些重要领域进行中长期遏制,以替代特朗普时期全方位、全领域的遏制。”他说。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指出,未来一段时间,中美经贸关系主要存在三个潜在风险点。

一是有关中美经常账户失衡、汇率操纵的提法可能会重新浮出水面。“去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创新高,如果今年美国1.9万亿(美元)刺激政策出台,美国今年的经常账户赤字可能进一步扩大,这种情况下,不排除美国部分政客会利用中美经常账户失衡重新做文章,再次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将贸易失衡与中国金融领域开放捆绑讨论。”他说。

二是中美在金融领域的矛盾存在进一步激化的可能性。张明说,最近两年美国政府一直强烈要求中概股从美国退市,尤其是中资国企股,拜登政府可能继续压制中概股。此外,中国对美投资大概率将继续受到严格审查。

第三,张明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主要集中在经贸领域,而拜登政府会“经济牌”、“政治牌”两手打。“当(美国)团结盟友向中国施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怎么应对?我们也要用多边主义应对,用透明度高、市场化强的策略去应对。”张明说。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从拜登上台后的几次关键演说来看,他的套路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因此,他上台后中美对话的机会将增多。

但是,“他跟特朗普一致的是都把中国当成首要竞争对手,会采取更加健全的方式将中国孤立。”李迅雷说,“中国要加强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应该更加开放,对相关的国际惯例也要更深入学习和理解,以期通过国际规则与欧盟等经济体更加紧密合作。”

刘青称,中国要搞好科技,短期在于突破“卡脖子”技术,长期在于教育与市场制度改革。此外,中国应该抓住疫情结束前后这段关键时期,利用好市场这个关键工具,让美国部分理性力量意识到疫后中国市场的价值。此外,要主动出击,塑造引导议程,复活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

“中国可适当主动做出一些符合共同价值观的表态,主动改革开放,主动回应一些与中国利益一致的美国社会的普遍关切,比如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新闻及文化交流等。”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未来四年美国对华政策会有哪些变化?中国该如何应对?

专家普遍认为,在对华经贸关系上,拜登政府将利用特朗普时期的一些政策继续遏制中国,与其前任不同的是,拜登可能会寻求与盟友的合作来抑制中国,尤其是在科技领域。

2020年10月6日,美国马里兰州哈格斯敦,美国前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对媒体讲话。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聂琳

美国新总统约瑟夫·拜登上任一个月来,其对华政策已见雏形。专家普遍认为,在对华经贸关系上,拜登政府将利用特朗普时期的一些政策继续遏制中国,与其前任不同的是,他可能会寻求与盟友的合作来抑制中国,尤其是在科技领域。

2月4日,拜登在其上任后的首次外交政策讲话中将中国称为是“最严峻竞争对手”。他表示,在符合美国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中美两国是能够展开合作的。

另据《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19日的报道,拜登政府在上任第一个月就采取行动,与盟国恢复关系,以便联合起来与中国展开竞争,同时保持美国在前总统特朗普任期内采取的更为强硬的整体立场。

对此,专家认为,一方面中国要继续扩大开放,加强与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尽快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

“拜登政府会利用好特朗普留下的‘武器’,继续在知识产权、技术转移、补贴、产业政策、科技等领域施压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青周三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举办的研讨会上说,“区别在于(拜登)会更重视多边主义、规则与法律、与盟友合作。”

刘青特别指出,拜登治下,美国与盟友协调应对中国的核心不在贸易,而在科技。他预测称,拜登政府可能会逐步取消特朗普时期美国对中国消费品加征的关税,但将继续维持对华科技产业领域的关税。

“拜登政府会警惕中国在高技术方面超过美国,还会制定规则,团结盟友,以管理IC、5G、AI等高技术的全球使用,还会增强美国的科技产业链的可控性。”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拜登政府在技术上对中国的遏制甚至可能会超过其前任,“在一些关键领域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没有商讨余地”。不过,在一些中国供应链有绝对控制权的领域,短期内美国取消关税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未来美国会在这些领域进行产业重构。

刘元春指出,目前来看,拜登政府不是反“特朗普主义”,也不是简单重复奥巴马的策略,其最重要的行为模式是反对不可持续的“特朗普主义”。

“美国的政策并不是短期的政治波动就能改变的。美国的战略只是从特朗普的硬遏制、不可持续的遏制战略,向一种可竞争、可持续的遏制战略转变。这种转变有几个重点,一是在美国自身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基础上展开战略遏制,二是在一些重要领域进行中长期遏制,以替代特朗普时期全方位、全领域的遏制。”他说。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指出,未来一段时间,中美经贸关系主要存在三个潜在风险点。

一是有关中美经常账户失衡、汇率操纵的提法可能会重新浮出水面。“去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创新高,如果今年美国1.9万亿(美元)刺激政策出台,美国今年的经常账户赤字可能进一步扩大,这种情况下,不排除美国部分政客会利用中美经常账户失衡重新做文章,再次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将贸易失衡与中国金融领域开放捆绑讨论。”他说。

二是中美在金融领域的矛盾存在进一步激化的可能性。张明说,最近两年美国政府一直强烈要求中概股从美国退市,尤其是中资国企股,拜登政府可能继续压制中概股。此外,中国对美投资大概率将继续受到严格审查。

第三,张明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主要集中在经贸领域,而拜登政府会“经济牌”、“政治牌”两手打。“当(美国)团结盟友向中国施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怎么应对?我们也要用多边主义应对,用透明度高、市场化强的策略去应对。”张明说。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从拜登上台后的几次关键演说来看,他的套路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因此,他上台后中美对话的机会将增多。

但是,“他跟特朗普一致的是都把中国当成首要竞争对手,会采取更加健全的方式将中国孤立。”李迅雷说,“中国要加强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应该更加开放,对相关的国际惯例也要更深入学习和理解,以期通过国际规则与欧盟等经济体更加紧密合作。”

刘青称,中国要搞好科技,短期在于突破“卡脖子”技术,长期在于教育与市场制度改革。此外,中国应该抓住疫情结束前后这段关键时期,利用好市场这个关键工具,让美国部分理性力量意识到疫后中国市场的价值。此外,要主动出击,塑造引导议程,复活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

“中国可适当主动做出一些符合共同价值观的表态,主动改革开放,主动回应一些与中国利益一致的美国社会的普遍关切,比如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新闻及文化交流等。”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