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思想界 | 是什么样的畸形审美将成年女性塞进了优衣库童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思想界 | 是什么样的畸形审美将成年女性塞进了优衣库童装?

本周『思想界』,我们关注成人试穿优衣库童装引发的争议以及政协委员建议取消中小学阶段英语主课地位。

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赵蕴娴

编辑 | 林子人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思想界』,我们关注成人试穿优衣库童装引发的争议以及政协委员建议取消中小学阶段英语主课地位。

成人试穿优衣库童装:“BM”如何从时尚风格变成了小码迷恋?

最近,优衣库与三丽鸥联名推出了系列童装。小红书上的一些穿搭博主纷纷到店试穿打卡,并在平台上发布“种草”帖,声称优衣库童装新系列可以穿出“BM”风,掀起了一股成人试童装的风潮。《新京报》探访五家北京优衣库门店后发现,一些小码童装蹭到了化妆品,甚至被成人顾客撑坏。

该现象很快在微博上引起热议。优衣库回应道,建议消费者挑选“适合尺码”进行试穿,“保持服装的卫生和完整性”,小红书也迅速做出公关,在“优衣库童装”搜索结果中插入“穿衣风格有喜好,穿衣搭配讲文明”的置顶文案。但正如公众号“Vogue Business”所指出的,这些回应仅仅把焦点放在了衣物保护上,而社会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单一以及由此导致的身材焦虑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BM”风源自意大利服装品牌“Brandy Melville”。这家快时尚品牌以露脐短上衣、JK制服裙为主打,色调清新,价格亲民,明确地将自己的受众定位为20岁左右的女性。不过,让许多人对BM趋之若鹜的是它只卖0号服装(相当于XS到S号)。据《第一财经》杂志报道,BM的制服裙腰围大致在56cm到62cm之间,而淘宝上的制服裙腰围则要宽松得多,最大可以到76cm,统一小尺码策略帮助BM降低了生产与管理成本,但这也无异于告诉它的消费者“要么瘦,要么转身离开”。

某平台上的优衣库童装“种草”贴(图片来源:小红书)

在欧美,许多身形较小的女性很难买到合身的衣服,BM正是通过小码精准地定位了它的客户群,从而获得成功。然而,BM及其忠实客户也在此过程中建立了一种排他性的文化,尺码较大的女性被排除在BM所代表的甜美复古风格之外。网上流传的一张“BM女孩身高体重表”更是直接将BM风等同于消瘦的体型。按照这张表格的标准,身高165cm的女性只有不超过47kg才能加入“BM女孩之列”,而按照国际通用的健康体重标准计算,165cm的女性应该在56kg左右。

BM的支持者认为,小码只是品牌的营销策略和风格,它并没有挤压其他服装市场,也没有公开地主张“唯白幼瘦才是美”的论调,穿搭博主李思就曾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市面上存在一些专门为大码顾客准备的服装,小个子的人不会感到不平衡,那么反过来也一样。但《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文章指出,部分时尚业内人士认为,品牌的商业成功不是它在道德层面免责的借口,尤其是当该品牌“对青少年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塑造作用”的时候。

在Instagram、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试衣间自拍为身材不够“完美”的女性提供了向标准靠拢的机会,一些人开始以“能够穿进BM衣服”为炫耀的资本,在同性之间激起外貌竞争。公众号“Vogue Business”认为,以瘦为美的主流审美刺激了部分女性消费者对小码服装的迷恋。美国的一些时尚品牌发现女性平均体重上升后,开始将自己品牌的码数越做越小,给顾客造成一种自己很瘦的错觉,被媒体称为“虚荣码”。而中国的情况是,一批女性消费者发现成人小码还不足以凸显其瘦,于是便自发地走向更小的童装。

与推崇审美多元化与包容性的理想相比,现实似乎背道而驰,就像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旨在破除年龄焦虑,呈现真实的中年女性状态,但大部分姐姐们在镜头前展示的还是“白幼瘦”的审美,BM风不过是在传统的性感之上批了一层甜美的外纱,将女性推入保守、单调的审美标准里。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羽在播客节目“随机波动”上坦言,中国的审美环境对女性不够友好,许多女性无法化解自己对身材和外貌的焦虑。作为一名医生,她在医院里看到许多女性深受畸形审美的困扰,为了追求极瘦体态,导致“闭经、雌激素不分泌、衰老、甚至器官衰竭”等问题。

许多女性深受畸形审美的困扰,为了追求极瘦体态,导致“闭经、雌激素不分泌、衰老、甚至器官衰竭”等问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批评BM风,并不等于要抵制BM的时尚风格。我们需要警惕的是BM风格是否成为了美的唯一标准,并在女性间形成一条身材鄙视链。同时,简单地苛责部分追求极瘦体态的女性,让她们转变心态,从而消除畸形审美也是不现实的。媒体人李思磐曾在接受“谷雨实验室”采访时说道,男性凝视与女性对这种凝视的内化、劳动力市场的限制使得保持身材成了女性的刚需,除非我们能够努力开启一种能“让女孩强大的文化”,至少从舆论上保持对身材羞辱的批判,否则很难通过单个个体的觉悟去对抗单一的审美文化。

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课地位:学习外语为什么重要?

“为了学英语,学生和家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英语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全国政协委员许进在两会上建议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的学科地位时说道。许进建议,英语等外语科目不应当再设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课和高考必考科目,该阶段的学生也不应该参加非官方举办的各种外语考试。

许进认为,英语课的教学时间占学生总课时的10%,但中国“只有少数人能用到英语”,全民学英语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是“不合理”的状况。他还表示,自己通过调查发现,机器翻译可以覆盖“衣食住行等领域”,技术“十分成熟”,运用智能手机上的翻译软件就可以满足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目标。降低英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地位,有利于解决音乐、体育、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缺乏课时的问题。

要求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的建议早在十年前就出现了,“学英语会降低母语水平”、“英语在国内不实用”等说法已经被反复讨论多次。许进这次的建议将矛头对准了素质教育问题,认为英语既不实用,又耽误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学家熊丙奇在文章《“取消英语必修课地位”,会按下葫芦起了瓢》中反驳道,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被边缘化不是因为英语抢占了资源,而是由高考的总分录取模式与单一的学习评价体系造成的。他指出,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中,纳入考试的科目就会得到重视,其他的则被边缘化,如果取消英语主科地位,所带来的结果也不过是让英语变成和音乐、体育一样的边缘学科。“在按中高考科目总分进行录取的评价体系之下,增减科目,都会‘按下葫芦起了瓢’。”熊丙奇写道。

“如果只有一种信息渠道,只可以通过一种语言了解信息,就很难有一个比较接近真相的认知。”蔡基刚说道。来源:视觉中国

比起英语有碍素质教育,更令人迷惑的是许进反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英语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蔡基刚直接批评道:“这样的建议无异于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脱钩,与西方科技经济脱钩,重新回到闭关自守的年代。”与许进的认知相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全球化密不可分,信息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英语依旧是世界主流语言的情况下,放弃英语就如同“给自己蒙上了眼睛”,使得中国在商业、学术、政治等领域对外交流的能力大大下降。蔡基刚同时强调,语言学习不能单纯地以“有用无用”来衡量,学习外语是“完善个人素养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上的其他文化,培养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许多误解,隔阂,夜郎自大都和信息不通畅有关。真相是来自不同信息的比较……如果只有一种信息渠道,只可以通过一种语言了解信息,就很难有一个比较接近真相的认知。”蔡基刚说道。

按照许进的想法,对外学术交流、商业合作都是尖端人才的业务,那么英语只需要这部分人单独去学即可,从事“普通”职业的人可以不需要了解。然而,这种带有极强精英主义色彩的做法是否切断了中下层民众向上晋升的渠道,同时也限制了个体追求自身发展的可能呢?即使不出国门,掌握外语依旧是职场和阶层晋升的一道门槛,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英语等外语的主课地位,教育不平等、阶层固化等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熊丙奇认为,如果取消了英语的必修地位,一些农村地区学校很可能为了节省办学经费而忽视英语老师的配备,城乡儿童的外语学习环境差距将越拉越大。

借助机器翻译我们就能免于外语学习了吗?目前,机器翻译仍然缺乏准确性。《新京报书评周刊》曾援引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教授朱迪斯·伍兹沃斯的观点指出,机器翻译依旧需要人工译员来完成大量工作,而在文学领域,翻译涉及了译者对文本的个人化理解,更不能被人工智能替代。此外,英国翻译家大卫·贝洛斯在《你耳朵里有鱼吗?》一书中阐明,机器翻译会强化英语的世界性霸权地位,因为机器翻译如果想在许多此前毫无联系的语言之间建立关系,必然要借助作为枢纽的中介性语言,而在现有的电子文库中能承担这种角色的主要是英语。可见,智能翻译非但不能使各种语言成为平等的实用工具,相反,它强化了当前世界的语言秩序。

不过,在批评之余,熊丙奇和蔡基刚也认为,当下的英语教育确实存在不问需求的“一刀切”问题。他们建议,应当在保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主课地位的情况下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真正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比如让大学按专业需求进行自主招生,对英语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大学阶段取消强制性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时间的分配。

参考资料:

《协和张羽:最佳育龄?生育之痛?女性要过无怨无悔的生活》

https://mp.weixin.qq.com/s/PFD-dCZaD5iwDOiUg4GvzA

《露腰BM风,怎么又火起来了?》

https://mp.weixin.qq.com/s/dJXHGNKs9NNBQi-2QisFzA

《无法满足 BM 女孩需求的优衣库,被推上了热搜》

https://mp.weixin.qq.com/s/pE40n5oKfQ3EYBkCBID0Wg

《强调性感的维密和AA都不好过的时代,BM风的意外走红和隐患》

https://mp.weixin.qq.com/s/wiwS-hG24NnkcKuleAFDxQ

BM女孩的身材焦虑:谁给她们定义了瘦才是美?

https://mp.weixin.qq.com/s/dPEqo8lBuackEyWmqH4qKA

《博导蔡基刚:取消英语主课地位,无异于重新回到闭关自守年代》

https://new.qq.com/omn/20210305/20210305A06NP300.html

《熊丙奇:“取消英语必修课地位”,会按下葫芦起了瓢》

http://xiongbingqi.blog.caixin.com/archives/242972

《翻译的过去与未来:机器翻译会取代人工翻译吗?》

http://www.bjnews.com.cn/culture/2019/10/11/634890.html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迅销集团

3.8k
  • 创始人称优衣库不使用新疆棉,外交部:望有关企业排除政治压力和不良干扰
  • 优衣库柳井正:不会放弃中国生产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思想界 | 是什么样的畸形审美将成年女性塞进了优衣库童装?

本周『思想界』,我们关注成人试穿优衣库童装引发的争议以及政协委员建议取消中小学阶段英语主课地位。

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赵蕴娴

编辑 | 林子人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思想界』,我们关注成人试穿优衣库童装引发的争议以及政协委员建议取消中小学阶段英语主课地位。

成人试穿优衣库童装:“BM”如何从时尚风格变成了小码迷恋?

最近,优衣库与三丽鸥联名推出了系列童装。小红书上的一些穿搭博主纷纷到店试穿打卡,并在平台上发布“种草”帖,声称优衣库童装新系列可以穿出“BM”风,掀起了一股成人试童装的风潮。《新京报》探访五家北京优衣库门店后发现,一些小码童装蹭到了化妆品,甚至被成人顾客撑坏。

该现象很快在微博上引起热议。优衣库回应道,建议消费者挑选“适合尺码”进行试穿,“保持服装的卫生和完整性”,小红书也迅速做出公关,在“优衣库童装”搜索结果中插入“穿衣风格有喜好,穿衣搭配讲文明”的置顶文案。但正如公众号“Vogue Business”所指出的,这些回应仅仅把焦点放在了衣物保护上,而社会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单一以及由此导致的身材焦虑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BM”风源自意大利服装品牌“Brandy Melville”。这家快时尚品牌以露脐短上衣、JK制服裙为主打,色调清新,价格亲民,明确地将自己的受众定位为20岁左右的女性。不过,让许多人对BM趋之若鹜的是它只卖0号服装(相当于XS到S号)。据《第一财经》杂志报道,BM的制服裙腰围大致在56cm到62cm之间,而淘宝上的制服裙腰围则要宽松得多,最大可以到76cm,统一小尺码策略帮助BM降低了生产与管理成本,但这也无异于告诉它的消费者“要么瘦,要么转身离开”。

某平台上的优衣库童装“种草”贴(图片来源:小红书)

在欧美,许多身形较小的女性很难买到合身的衣服,BM正是通过小码精准地定位了它的客户群,从而获得成功。然而,BM及其忠实客户也在此过程中建立了一种排他性的文化,尺码较大的女性被排除在BM所代表的甜美复古风格之外。网上流传的一张“BM女孩身高体重表”更是直接将BM风等同于消瘦的体型。按照这张表格的标准,身高165cm的女性只有不超过47kg才能加入“BM女孩之列”,而按照国际通用的健康体重标准计算,165cm的女性应该在56kg左右。

BM的支持者认为,小码只是品牌的营销策略和风格,它并没有挤压其他服装市场,也没有公开地主张“唯白幼瘦才是美”的论调,穿搭博主李思就曾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市面上存在一些专门为大码顾客准备的服装,小个子的人不会感到不平衡,那么反过来也一样。但《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文章指出,部分时尚业内人士认为,品牌的商业成功不是它在道德层面免责的借口,尤其是当该品牌“对青少年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塑造作用”的时候。

在Instagram、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试衣间自拍为身材不够“完美”的女性提供了向标准靠拢的机会,一些人开始以“能够穿进BM衣服”为炫耀的资本,在同性之间激起外貌竞争。公众号“Vogue Business”认为,以瘦为美的主流审美刺激了部分女性消费者对小码服装的迷恋。美国的一些时尚品牌发现女性平均体重上升后,开始将自己品牌的码数越做越小,给顾客造成一种自己很瘦的错觉,被媒体称为“虚荣码”。而中国的情况是,一批女性消费者发现成人小码还不足以凸显其瘦,于是便自发地走向更小的童装。

与推崇审美多元化与包容性的理想相比,现实似乎背道而驰,就像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旨在破除年龄焦虑,呈现真实的中年女性状态,但大部分姐姐们在镜头前展示的还是“白幼瘦”的审美,BM风不过是在传统的性感之上批了一层甜美的外纱,将女性推入保守、单调的审美标准里。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羽在播客节目“随机波动”上坦言,中国的审美环境对女性不够友好,许多女性无法化解自己对身材和外貌的焦虑。作为一名医生,她在医院里看到许多女性深受畸形审美的困扰,为了追求极瘦体态,导致“闭经、雌激素不分泌、衰老、甚至器官衰竭”等问题。

许多女性深受畸形审美的困扰,为了追求极瘦体态,导致“闭经、雌激素不分泌、衰老、甚至器官衰竭”等问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批评BM风,并不等于要抵制BM的时尚风格。我们需要警惕的是BM风格是否成为了美的唯一标准,并在女性间形成一条身材鄙视链。同时,简单地苛责部分追求极瘦体态的女性,让她们转变心态,从而消除畸形审美也是不现实的。媒体人李思磐曾在接受“谷雨实验室”采访时说道,男性凝视与女性对这种凝视的内化、劳动力市场的限制使得保持身材成了女性的刚需,除非我们能够努力开启一种能“让女孩强大的文化”,至少从舆论上保持对身材羞辱的批判,否则很难通过单个个体的觉悟去对抗单一的审美文化。

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课地位:学习外语为什么重要?

“为了学英语,学生和家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英语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全国政协委员许进在两会上建议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的学科地位时说道。许进建议,英语等外语科目不应当再设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课和高考必考科目,该阶段的学生也不应该参加非官方举办的各种外语考试。

许进认为,英语课的教学时间占学生总课时的10%,但中国“只有少数人能用到英语”,全民学英语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是“不合理”的状况。他还表示,自己通过调查发现,机器翻译可以覆盖“衣食住行等领域”,技术“十分成熟”,运用智能手机上的翻译软件就可以满足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目标。降低英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地位,有利于解决音乐、体育、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缺乏课时的问题。

要求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的建议早在十年前就出现了,“学英语会降低母语水平”、“英语在国内不实用”等说法已经被反复讨论多次。许进这次的建议将矛头对准了素质教育问题,认为英语既不实用,又耽误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学家熊丙奇在文章《“取消英语必修课地位”,会按下葫芦起了瓢》中反驳道,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被边缘化不是因为英语抢占了资源,而是由高考的总分录取模式与单一的学习评价体系造成的。他指出,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中,纳入考试的科目就会得到重视,其他的则被边缘化,如果取消英语主科地位,所带来的结果也不过是让英语变成和音乐、体育一样的边缘学科。“在按中高考科目总分进行录取的评价体系之下,增减科目,都会‘按下葫芦起了瓢’。”熊丙奇写道。

“如果只有一种信息渠道,只可以通过一种语言了解信息,就很难有一个比较接近真相的认知。”蔡基刚说道。来源:视觉中国

比起英语有碍素质教育,更令人迷惑的是许进反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英语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蔡基刚直接批评道:“这样的建议无异于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脱钩,与西方科技经济脱钩,重新回到闭关自守的年代。”与许进的认知相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全球化密不可分,信息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英语依旧是世界主流语言的情况下,放弃英语就如同“给自己蒙上了眼睛”,使得中国在商业、学术、政治等领域对外交流的能力大大下降。蔡基刚同时强调,语言学习不能单纯地以“有用无用”来衡量,学习外语是“完善个人素养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上的其他文化,培养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许多误解,隔阂,夜郎自大都和信息不通畅有关。真相是来自不同信息的比较……如果只有一种信息渠道,只可以通过一种语言了解信息,就很难有一个比较接近真相的认知。”蔡基刚说道。

按照许进的想法,对外学术交流、商业合作都是尖端人才的业务,那么英语只需要这部分人单独去学即可,从事“普通”职业的人可以不需要了解。然而,这种带有极强精英主义色彩的做法是否切断了中下层民众向上晋升的渠道,同时也限制了个体追求自身发展的可能呢?即使不出国门,掌握外语依旧是职场和阶层晋升的一道门槛,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英语等外语的主课地位,教育不平等、阶层固化等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熊丙奇认为,如果取消了英语的必修地位,一些农村地区学校很可能为了节省办学经费而忽视英语老师的配备,城乡儿童的外语学习环境差距将越拉越大。

借助机器翻译我们就能免于外语学习了吗?目前,机器翻译仍然缺乏准确性。《新京报书评周刊》曾援引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教授朱迪斯·伍兹沃斯的观点指出,机器翻译依旧需要人工译员来完成大量工作,而在文学领域,翻译涉及了译者对文本的个人化理解,更不能被人工智能替代。此外,英国翻译家大卫·贝洛斯在《你耳朵里有鱼吗?》一书中阐明,机器翻译会强化英语的世界性霸权地位,因为机器翻译如果想在许多此前毫无联系的语言之间建立关系,必然要借助作为枢纽的中介性语言,而在现有的电子文库中能承担这种角色的主要是英语。可见,智能翻译非但不能使各种语言成为平等的实用工具,相反,它强化了当前世界的语言秩序。

不过,在批评之余,熊丙奇和蔡基刚也认为,当下的英语教育确实存在不问需求的“一刀切”问题。他们建议,应当在保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主课地位的情况下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真正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比如让大学按专业需求进行自主招生,对英语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大学阶段取消强制性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时间的分配。

参考资料:

《协和张羽:最佳育龄?生育之痛?女性要过无怨无悔的生活》

https://mp.weixin.qq.com/s/PFD-dCZaD5iwDOiUg4GvzA

《露腰BM风,怎么又火起来了?》

https://mp.weixin.qq.com/s/dJXHGNKs9NNBQi-2QisFzA

《无法满足 BM 女孩需求的优衣库,被推上了热搜》

https://mp.weixin.qq.com/s/pE40n5oKfQ3EYBkCBID0Wg

《强调性感的维密和AA都不好过的时代,BM风的意外走红和隐患》

https://mp.weixin.qq.com/s/wiwS-hG24NnkcKuleAFDxQ

BM女孩的身材焦虑:谁给她们定义了瘦才是美?

https://mp.weixin.qq.com/s/dPEqo8lBuackEyWmqH4qKA

《博导蔡基刚:取消英语主课地位,无异于重新回到闭关自守年代》

https://new.qq.com/omn/20210305/20210305A06NP300.html

《熊丙奇:“取消英语必修课地位”,会按下葫芦起了瓢》

http://xiongbingqi.blog.caixin.com/archives/242972

《翻译的过去与未来:机器翻译会取代人工翻译吗?》

http://www.bjnews.com.cn/culture/2019/10/11/634890.html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