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坐在被煤烟熏黑的的古寺拱廊下,守护着圣火——用于火化死者的永恒之火。在印度这片男性主导的王国,她的存在向社会注入了一种母性的安全感。她结实的手腕上戴着两个金手镯。雪白的纱丽与她所归属的幽灵般的黑暗世界——印度教中的旃陀罗、负责火化尸体的贱民——似乎很不相符。
萨兰加·戴维(Saranga Devi)是一个强硬且神秘的老太太,闪烁的深蓝色眼眸像两颗宝石,点缀在她丰腴而布滿皱纹的脸上。她的话很少,甚至常常沉默,但却很有权威。她常常从河边的高台上,居高临下,凌厉的目光沿着雄伟的石阶延伸,直望向恒河。
萨兰加·戴维嫁给“旃陀罗之王”凯拉什·乔杜里(Kailash Chowdhury)时,只有十五岁。当时,她并没有立即去丈夫经营的玛尼卡尼卡(Manikarnika)火葬场工作。他们有七个孩子,她留在火葬场旁的豪华房子里,负责照看他们的大家庭。
几乎每个瓦拉纳西人都认得旃陀罗之王的房子。那是一栋色彩斑斓的三层小楼,小楼阳台上小型的罗摩-西塔寺模型和两只俗气的老虎雕像凝视着恒河。
丈夫过世26年后,萨兰加决定接过他的工作,而不是遵照传统,让儿子继承。自此,她开始掌管永恒之火,成为了事实上的旃陀罗之王,或者说,旃陀罗女王。她的故事笼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也包含了很多广为人知的旃陀罗传说——一个通常是农民、纺织工人或火化业者的低种姓阶层。据说,他们曾属于印度高等婆罗门,只是后来堕落了。
在印度神话中,马塔·娑提(Mata Sati)女神因一场有关丈夫声誉的家庭纠纷而投火自尽。她的身体燃烧时,一只耳环掉到了地上,一名同族的家庭成员捡到了这只耳环并据为己有。娑提的丈夫湿婆神(the god Shiva)因此恼羞成怒,诅咒娑提家族,把他们贬为最低等的贱民——旃陀罗。在族人的乞求下,湿婆神赋予了他们照看火化死者的永恒之火的任务。
如今,据传言,得益于日益繁荣的火化业务,旃陀罗变得富有起来,成为了百万富翁。瓦拉纳西是每个印度教徒理想的“死亡圣地”,在这里死去可以挣脱转世轮回,寻求开悟,获得真正的解脱。死在这
里,就意味着走出死亡与重生的循环,最终获得涅槃。因此印度生病的人、垂老的人们,都不远万里赶到这里,希望在印度圣城结束生命。也是因此,很多印度人把过世者的尸体带到这里火化。
瓦拉纳西的老城区坐落在恒河的西岸,城中混杂着古代王公的宫殿、寺庙、穹顶、旗杆以及小巷两旁的清真寺,一排宽阔的石阶通向那条神圣的河流。每当日升日落时,恒河的沐浴仪式吸引着成千上万寻求净化的信徒。在离玛尼卡尼卡旁边,正在进行火葬仪式。瓦拉纳西已经存在了3500多年,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城市之一。多少年来,瓦拉纳西吸引了来自印度各地的朝圣者,来到恒河岸边沐浴圣水。“这个永恒之城就像是印度教的圣地。”贝拿勒斯大学(Benares University)的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Ayurveda)研究员达南杰·特里帕蒂(Dhananjay Tripathi)解释道。望着恒河水平静地流过,特里帕蒂脸上闪过一丝骄傲的笑容。他说:“这里的房子尚可计数,寺庙却多得数不清!”
载着尸体的人力车和吉普车从印度的各个角落向这里驶来,尸体常常裹在华丽的布料内,绑在车顶。火葬场总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但是玛尼卡尼卡和哈里什昌德拉(Harishchandra),这两个河畔火葬场却有些许不同。这里的喧嚣似乎也遵循着自己的秩序,体现着对神圣的尊重。通往玛尼卡尼卡的小巷里回响着“真理是上帝的名字(Ram naam satya hai)!真理是上帝的名字”的呼喊声。随着人们沿着石阶慢慢靠近恒河河岸,这些祈祷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强烈。一群男人用竹制担架运送尸体,尸体被裹在白布中,上面撒满了鲜花和彩色粉末。
逝者的亲属中,通常只有男性能参加葬礼,而女性则不应出现在火葬途中。因为“女性的心灵太过脆弱,她们的泪水将会滞留逝者的灵魂。”喀什·巴巴(Kashi Baba)解释道。他在玛尼卡尼卡是一个常客,目光闪烁,脸上带着海洛因成瘾而留下的印记。他成天在玛尼卡尼卡闲逛,向不知情的游客乞讨,骗他们说,自己要火葬那些穷人。实际上,这种只属于男性的行为,是担心女性会在葬礼上跳进火堆为丈夫殉情。这样的事情过去常常发生,这种传统被称为娑提,来自于为丈夫而自焚的马塔·娑提女神,现在已经被取缔了。因此,现在印度教的火葬仪式都由丈夫、兄长或儿子来主持。
一个三十多岁、目光忧郁、衣着简朴的男人,正朝着亮蓝色的拱廊走去。与一个大腹便便、留着卷曲长胡子的理发师一番交涉后,帕迪克(Prateek)坐在木凳上,开始接受削发仪式——剃头。不一会儿,他的头变得又光又滑,只有后颈上还留了一小簇黑色的头发,随后他系上了一条洁白的缠腰布,白色是丧服的颜色。完成所有仪式后,他朝着旃陀罗们走去,就葬礼所需的木材和圣火与萨兰加·戴维讲起价来。
在收取费用时,不论是钱财还是实物,萨兰加几乎不看买方,她高傲地坐在永恒之火旁边,一脸的冷漠。轻轻一瞥,这位旃陀罗之王就可以洞悉并估算出逝者家庭的经济水平;接着,基于刚刚的判断,她再开出圣火的价格。她的意志从来都是不容置疑的,尽管她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妇女,但是她在印度河边火葬场的地位绝对不容质疑。
萨兰加站在一群忠诚的旃陀罗中间,轻点了一下头,向一位手中拿着几根稻草的年轻旃陀罗暗示了一下。仅仅是头部或手部的细微动作,已经足以展现萨兰加的权威。接着,这位年轻的旃陀罗点燃稻草的两端,把它递给了逝者的亲属。帕迪克拿着稻草走向柴堆,其他的男性亲属都已站在柴堆附近,等候葬礼开始。顺时针绕着柴堆走了五圈,尸体就可以火化了。紧接着,柴堆旺盛地燃烧起来,风吹过大片的火葬场,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旃陀罗们拿着长长的竹竿,拨动柴堆,让火苗不断地向上窜,直到尸体完全燃烧。在火葬仪式的最后,逝者的尸体“只会剩下很小的一部分:男人的躯干和女人的臀部,”一位世代在这里工作、名叫阿肖克·库马(Ashok Kumar)的旃陀罗说道,“最后一部分会交给亲属,抛洒在恒河之中。”
即使是最高种姓婆罗门家族——传统上避免与低种姓接触的富裕阶级,想在这里火葬也要先与旃陀罗商议。旃陀罗是唯一有权掌管永恒之火、触摸逝者、在火化时用竹竿触碰尸体的人。因此,当逝者家人需要他们的服务时,会对他们致以尊敬。而在其他时候,他们则成了弃儿,一个“贱民”阶层。他们很难找到其他可维持生计的工作。送走逝者是他们的职责,更是他们的信仰。
“我们当中有很多人嗜酒,那样就更容易忍受尸体的味道和终日接触尸体接触这件事。” 阿肖克·库马低着头,紧盯着脚趾坦白道,“我们常靠开玩笑来忘记手头的工作。”他转过身,向古老的建筑和柴堆走去,那里是旃陀罗的世界,属于他的地方。“生死本是一种循环,”他从远处补充道,眼中划过出一丝狡黠的目光,“任谁都逃脱不了。”
——END——
Andrea de Franciscis,教育学博士,自由摄影师,目前在新德里工作生活。
Maria Tavernini是一名意大利自由职业记者、水手,目前在新德里居住。
译者:刘倩 校订:郭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