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P2P起家的陆金所,正甩开这顶旧帽子,已经搭建起了3.0版本的“大陆金所”平台。
市场近日有传言,兴业银行行业李仁杰将接替陆金所董事长兼CEO计葵生,对此野马财经向陆金所求证,官方回复称,“李仁杰是陆金所的董事长,计葵生是陆金所CEO,也是陆金所的联席董事长。”
而财新网报道称,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将出任陆金所控股的联合董事长兼CEO。
对于两者之间的职务区别,陆金所并未给出详细解释,只是说,两者分工肯定不同。
陆金所高层变动引发市场联想,考虑到其所在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近年来多家巨头布局。行业格局或在这个巨头的一举一动间,发生变动。
1总经理4年4换
陆金所近期高层频繁变动,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就在本月初,财新报道,陆金所副董事长杨晓军确认离职,并将加盟玖富出任总裁。
而陆金所更为“知名”的人事更替,要属“走马观花”的总经理。查阅相关新闻,陆金所4年里更换了4任总经理。其中,首任总经理为史良洵,其后分别为周廷源、谢泓源和现任总经理叶朋。
可能陆金所也意识到了高层变动太快,于是在201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通过了修改公司章程的议案,其中一条将公司章程第八章第二十七条中的“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总经理担任”修改为“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担任”。
如今,计葵生的董事长职位也发生变动,不得不令人猜想,陆金所的法人是否易主?它到底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之前陆金所回复澎湃新闻时称,目前的商业模式,是中国金融市场和投资理财市场前所未有的新模式,因此陆金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陆金所的业务发生了转型,从成立之初专注于P2P业务,转型为现在的开放平台,陆金所业务模式调整得很快,因此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入。
回顾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陆金所确实处于摸索和快速发展期,而且在新的互金领域走得比较靠前。目前来看,其发展或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在1.0版本中,陆金所主要是由自己开发设计产品自己营销,这期间,主要的模式就是P2P。到了2.0版本,陆金所通过自身以及股东方平安集团的资源,开始打造一个囊括各类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投资交易平台。而从去年以来,陆金所把发展目标设定为实现平台的进一步开放,形成一个完备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在这个可以称为3.0版本陆金所平台中,不仅有资产和产品提供方、投资者,也有支付机构、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各个参与方。
2“大陆金所”雏形已现
中国平安在近日发布的2015年度业绩报告中提到,陆金所在去年就成为了最大的互联网金融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报告称,截至2015年底,陆金所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1,831万,较年初增长257.6%,成为首个突破千万用户的专业互联网金融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有业内人士指出,陆金所的持续转型,某种程度也是基于满足监管的需要。毕竟,相关部门已经明确P2P平台的信息中介定位,为此陆金所已经将P2P产品设计与担保流程剥离至平安普惠部门,努力打造一个集合各类资产交易的信息服务中介平台。
以P2P起家的陆金所,正甩开这顶旧帽子,已经搭建起了3.0版本的“大陆金所”平台。
目前,“大陆金所”平台包括三大板块,分别为平安普惠业务集群、业务调整后的陆金所及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
据了解,平安普惠业务集群包括平安直通贷款业务、原陆金所下的P2P小额信用贷款,及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三部分;调整后的陆金所为纯线上平台,定位于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前海金交所定位于国际双向跨境资产交易平台,即定位于跨平台、跨市场的金融资产综合交易平台。
据深圳商报报道,平安集团首席运行官陈心颖表示,目前陆金所以线上财务管理平台为主要业务方向,不涉及金融从业执照的申请。但会从合法合规的角度出发,申请了相应执照,如目前已经持有基金代销牌照和未来会有的保险代销牌照。
目前所称的陆金所,实为陆金所控股。中国平安年报显示,陆金所控股是其联营公司。
2015年初,中国平安对陆金所控股投资的账面金额为6.83亿元,2015年新增投资13.45亿元,截至2015年底,中国平安对陆金所控股投资的账面金额达到20.28亿元。
3竞争压力不小
此前腾讯科技报道,陆金所2015年预计亏损4.15亿美元,2016年会继续亏损6800万美元。
不过,计葵生对这一数据表示否认,但是他同时表示,“如果2016年要赚钱也不难,我们就不要成长那么快,马上就可以赚了。”
然而,互联网金融业的形势变化太快,陆金所要面对的除了此前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对手外,传统领域的巨头也构成了威胁,如万达金融、恒大金服等也加入了互金厮杀大战。
与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相比,从目前业务布局看,蚂蚁金服已涉足支付、微贷、基金、保险、黄金投资理财、征信等多个业务领域,旗下拥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小贷业务、众安保险等多个品牌,此外,包括网商银行、芝麻信用等新兴互联网业态。
京东金融也已经拿下了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商业保理、小额贷款、支付许可、跨境电商等六大牌照。形成了支付、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保险、证券七大业务板块的架构。还推出服务B端的投融资(网商贷、京保贝、京小贷)、众筹等。在C端,则推出白条(京东白条、京东钢镚)、众筹(产品众筹、股权众筹、轻众筹)、理财等。
与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的发展思路截然不同,陆金所平台纯粹做渠道。它并不像京东金融或蚂蚁金服,可以为金融机构输出资产,而是只负责撮合资产交易。正如计葵生所言,“陆金所本身不做直营,我们自己不创造产品,我们定位就是我们拥有比较强的风控能力,我们有筛选能力,哪些产品可以上到这个平台。”
三者之间的业务不尽相同,但涉及领域多有重合,而且自己开拓业务的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明显比陆金所拥有更多主动权。
而且前两者都有自己倚仗的电商平台和生态环境,陆金所想要推广和扩张,则需要花费更多成本。此前计葵生就透露,目前陆金所正处在快速成长期,因此仍在投入阶段,目前最大成本投入在两个方面,一是旗下平安普惠线下销售成本,二是线上投资端的获客成本。
另外,市场传言,京东金融引入A轮融资后,考虑优先选择A股上市,上市时间预计在2017年,一旦无法满足A股上市条件,不排除赴海外上市可能。而从目前的进展来看,蚂蚁金服上市时间应该不会迟于2017年,甚至会比京东金融更快。而陈心颖表示,中国平安计划下半年筹备陆金所上市进程,届时将实现陆金所控股整体上市,具体的上市地点还未定。
由此可见,陆金所要在冲击上市的道路上,与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展开新一轮的赛跑。
布局庞大的金融帝国能否实现,2016对陆金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频繁变动管理层和发展目标,企业的远景与执行都存在疑问。然而,陆金所背靠中国平安,作为互联网金融第一梯队平台,其表现值得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