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呼吁多时的深圳水官高速路的回购,在2015年首次获得官方回应后,可望于2016年实现回购。
近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官网发布《关于水官、清平一期、清平二期调整收费及东部过境高速改变投资方式财务咨询单一来源采购的公告》。该公告显示,深圳将回购三条高速公路,并以投资方式调整的方式将一条在建高速公路免费。
“根据调研情况,取消水官高速收费迫在眉睫。上下高速都要大排长队,更重要的是,由于高速公路与城市路网只能通过收费站进行‘点’的衔接,导致水官高速公路沿线土地资源开发困难。”早在去年5月举行的深圳市“两会”上,毛玉勤等36名市人大代表联名递交《关于尽快取消水官高速公路收费的建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水官高速编号S28,收费线路长20.14公里,是龙岗前往福田、南山的主要枢纽。由于需求量大,设计日通行能力仅2.5万—5万辆,而实际每天车流量都在十几万辆,由于收费岗亭的存在,导致水官高速转南坪快速的收费口拥堵已成为一种常态,每逢上下班高峰,前往市区及龙岗的双向车流堵塞绵延达数公里。
关于水官高速免费的热议,几年来,不仅民间呼声极高,不少市人大、政协代表亦为此奔走。早在2008年,就有曾子达等35位代表呼吁取消水官高速收费。2013年深圳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邱新成等22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认为,水官收费推高龙岗区企业运营成本,已成为龙岗发展的障碍。
深圳四次回购高速公路
深圳市人大代表毛玉勤表示,水官高速收费,导致龙岗交通出行成本高,已经成为制约龙岗区缩小与原特区内差距、实现特区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希望市政府尽快给市民送来高速免费的“民生大礼包”。
据了解,水官高速公路是由深圳华昱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于2001年12月30日建成通车,其收费年限为25年,至2025年12月止。
清平高速公路分两期建设,其中清平高速公路一期于2005年7月通车,收费经营权截至2025年12月止;清平高速二期于2013年9月才正式通车,而目前高速公路收费经营权一般为25年。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深圳财政实力的高涨、财政盘活资金的增多,这已经是深圳市在两年第四次回购多条高速公路。
龙大高速
南光高速
盐排高速
盐坝高速
2014年1月,深圳市用27亿元回购了梅观高速梅林至观澜段约13.8公里路剩余13年的经营权,使之免费通行;2015年2月,深圳市政府又以1.68亿元回购了盐田坳隧道剩余6年多的收费权益;2016年10月,深圳市一次性安排130亿元用于市内高速公路回购资金,直接回购四条高速公路,这四条高速公路为:龙大高速深圳段以及南光、盐排、盐坝高速公路将实行免费通行。
2016年,四大高速取消后分别节省多少费用?龙大:最多省50元!南光:最多省62元!盐排:最多省33元!盐坝:最多省50元!根据公开资料计算,这意味着,深圳市民和企业年均可节省路费开支11亿元。
总回购成本或不到50亿元
数据显示,深圳已建成通车的收费高速公路共计有13条,约350公里;已开工建设外环高速、东部过境高速2个项目,约113公里。目前深圳仍让收费的高速公路还有:广深高速、水官高速、清平高速、机荷高速、惠盐高速深圳段、深汕高速深圳段和沿江高速深圳段。
水官高速回收成本要花多少?从网上公开的数据可了解到水官高速的建设成本:水官高速于1995年初正式开工建设,2001年12月30日建成通车。总投资9.8亿元;水官高速改扩建工程于2009年3月开工,2011年7月完工,总投资12亿元,光从建设成本上看,接近22亿元。
根据不同路段,水官高速的收费在5-15元区间。据业内人士曾测算过,以不断剧增的车流量算,水官高速的成本早已收回。
作为原先的龙岗二通道,水官高速主要由华昱机构出资,而华昱机构为民营企业并已在香港上市,这使得相对于深圳前三次回购难度回大。以11月份的回购为例,该次回购主要是深高速,而后者同样为国企。
好消息是,10月31日,深高速公告宣布,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2.8亿元收购水官高速项目公司10%股权,交易完成后,深高速将直接及间接持有水官高速项目公司50%股权。
以2.8亿元对应10%股权计算,水官高速的估值为28亿元,这对于深圳财政并非一个巨大压力;而深高速已为水官高速的最大股东,大股东地位的变换,使得水官高速的尽早回购充满想象空间。
另一方面,清平高速两期全长20.43公里,总投资28亿元。参照此前收购几大高速公路的成本,加之清平高速部分路段已经通车10年之久,或总回购费用不会超过30亿元。
两者合加,总回购费用或约为40-60亿元区间。
业内人士认为,取消水官高速收费,能有效改善水官高速各收费节点拥堵问题,直接造福龙岗、龙城、南湾、横岗、布吉等水官高速周边区域的近300万市民,降低沿线居民的出行成本,进一步紧密龙岗与原特区内各区域的联系,极大地促进龙岗加快特区一体化的进程,真正成为特区一体化的示范。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前海金融城邮报(微信号:weqianhai)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