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方卓然
2021年3月16日,上海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临港新片区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临港新片区要打造包括教育改革开放先行区、高品质健康服务引领区、世界级文体旅游目的地、家门口服务样板间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标杆在内的“五大名片”。
临港新片区在教育和医疗这两大领域,将会实施哪些重大项目和重大任务?
对此,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武伟表示,今年,临港新片区将全力推进上海中学东校高中部、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多所公建配套学校建设,预计2023年建成投用;计划新开若干公建配套学校建设。
同时,临港还将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我们与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密切合作,积极洽谈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开办附属基础教育学校,计划3月底前完成框架协议签署。”武伟说,为解决外籍人员子女入学需求,2021年9月份,临港新片区还将新开上海中学国际部办学点。
临港新片区还将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2021年1月6日,临港新片区作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正式揭牌。
“目前我们正会同市发改委、市教委联合发文《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方案》,并同步制定产教融合相关政策。”武伟透露,比如,目前临港新片区正在推动优质德国职业院校在新片区办学,也在积极推进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相关企业、学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规划》明确,临港要打造教育改革开放先行区,临港新片区将具体在哪些方面先行先试?
2021年1月,《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核心区—临港新片区方案》正式对外发布。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表示,上海市教育部门将支持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创新发展,通过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产教融合,为临港新片区发展提供新动能。
具体来说,临港新片区将聚焦重点发展产业与领域,打造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主体;支持建设服务临港新片区主导产业、人才急需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培养知识型、技能型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支持本科院校建立一批现代产业学院,与临港新片区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导师双聘、职业培训等领域深度合作;支持培育新型的产业大学,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打造集“职业培训+学历教育+开放平台”于一体的融合型载体;支持引入优质境外教育资源载体,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打造以服务临港新片区产业导向的应用科技大学。
同时,上海将推动临港新片区产业与教育深度合作,打造新片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推动临港新片区的高校与企业,积极探索机制创新,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培育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载体,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等。
如今,上海高校与临港新片区正在联合打造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着力将这些基地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影响和国际知名度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移孵化、多层次人才培养和高端国际合作的产学研合作基地。
近期,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建桥学院五所高校与上海汽车、晋飞碳纤科技、特斯拉、蓝戈智能科技、南麟集成电路等企业已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一批研究生、本科生联合培养基地。毛丽娟表示,“我们也将同市发改委,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培育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上海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产业能级,支持临港新片区高校开展本科-专业硕士贯通人才培养改革;依托产教融合基地,培养主体由原来的高校主体向企业、高校双主体转变,研究生招生计划直接投放到基地,按照目标导向,企业导师根据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实际需要招收研究生,相关高校承担前段的专业基础培养,双方共同指导研究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此外,上海将支持临港新片区龙头企业率先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在教学标准、课程资源、师资队伍方面加强合作;在技术类专业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式培养;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融合,鼓励本科和职业院校开放各类实训资源等。
在医疗卫生方面,未来临港新城也将迎来重大改变。
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从医疗卫生资源来看,临港新片区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临港新片区有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1家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所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是6.56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1.93人和2.51人。
赵丹丹说:“看上去床位不少,但大部分是护理床位,治疗性的床位每千常住人口只有1.81张,与全市平均数差距较为明显,床位数与现有注册护士、医师数不匹配。此外,也缺乏区域性医疗中心、中医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2021年3月3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城医疗卫生资源规划配置的方案》,对新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新片区基本包含南汇新城范围)。
“我们坚持高标准配套,按照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标准,适度超前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坚持健康需求导向,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与结构,加快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向新城扩容下沉;坚持科学规划配置,根据新片区功能定位和人口规划,注重资源集约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赵丹丹表示。
“十四五”期间,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方面,上海将提升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能级,推进二期医疗综合楼项目建设,适度增加床位规模,提升学科水平和诊疗能力,满足新片区居民医疗服务需求。
同时,上海将在临港新片区布局建设区属区域性医疗中心,主要考虑新片区人口分布情况以及医疗资源短板,提升区域性医疗中心的服务能力,为居民们打造“家门口的好医院”;布局一所区属的中医医院,同时加强市级中医医院对新片区的支持和辐射;
此外,上海将在新片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迁建项目,利用市级医疗机构的优势、借助互联网医疗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新建新片区公共卫生中心,推进急救站点补点建设,弥补新片区专业公共卫生资源短板,提高新片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不仅如此,赵丹丹透露:“我们还将积极争取相关国家政策,在新片区先行先试,支持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武伟则表示,未来,一方面,临港新片区将加快推进医疗项目建设,推进市六医院临港院区改扩建,推动万祥、申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明年建成投入使用,启动临港公共卫生中心以及书院、四团平安社区卫生中心迁建项目前期工作。
同时,临港将做强做大优质医疗资源。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已经启动与市六医院的全面战略合作,支持市六医院临港院区国际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市六医院-临港新片区新型紧密型健康医疗联合体建设,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以及健康医疗服务整体效率;管委会正在积极引进若干优质民办医疗资源。
武伟透露,目前,临港新片区正在研究制定医疗卫生服务扩大开放实施办法,持续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制度创新和若干重点项目的突破。
除了教育和卫生方面,《规划》明确提到临港新片区要打造成世界级文体旅游目的地。
对此,上海市文旅局副局长张旗表示,新片区世界级文体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年接待旅游者数量预计可达到 1500 万人次,以“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独立综合性现代化海滨节点城市为发展目标,建成近悦远来的创新文化之城、汇集顶级体育新业态的体育时尚之城、品质一流的休闲旅游之城。
张旗说,临港新片区将创建高水平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以滴水湖核心区为重点的滨水游,以上海最长海岸线为资源的滨海游,联动海昌海洋公园、冰雪之星、星空之境等的乐园游,依托航海博物馆、上海天文馆、临港大学城等的科普游,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海洋装备、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工业游,以及时尚游、夜间游、郊野游、康养游等特色旅游休闲项目。
同时,新片区还将定期举办跨年音乐会、新年烟花秀、临港迎新跑、北岛音乐节、暑期欢乐露营、夏日光影聚会等高品质文体旅游活动。
“我们也热诚欢迎本市市民、国内外游客、以及文化旅游企业,共同汇聚临港新片区。”张旗表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