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黄志远:罕见的诗书画三栖艺术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黄志远:罕见的诗书画三栖艺术家

黄志远的书法,善于取百家之长而不拘泥于章法,深入一家但终不落俗套。从采撷到萃取,由蜕变到升华,力求达到跳出窠臼,不与人同,博采众长,避免僵化。

《中访网》全媒体记者 张琦 向建明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其散文名篇《捕蛇者说》中开篇写道:“永州之野产异蛇”,不错,在湖南永州这块充满神奇与魔幻的土地,千百年来,从来都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汇聚造化之灵气,更不乏涌现怪杰与尤物。著名书画家黄志远可谓是永州这块神奇土地上诞生的又一国宝级“尤物”。

从古至今,在浩瀚的中国艺术界,丹青高手灿若繁星,流派和门类异彩纷呈。“乱花渐欲迷人眼”, 仰望灿烂的艺术星河,我们在惊叹中华民族人才辈出的同时,直视当今纷扰浮躁的艺坛现状,“大师”“鸿儒”满天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难免会生出某种难以名状的审美疲劳和倦意。直到遇见这位多才多艺的诗书画“三栖”艺术家黄志远老师,我们的眼睛才又为之一亮,不仅为他高超的技艺,更为他高洁的人品和非凡的毅力。

(著名书画家黄志远)

黄志远,号高粱居士,1948年12月出生,湖南永州人。这位有着32年教龄的高级教师,市劳动模范,是伴随着共和国成长起来的瑶族艺术家。黄志远在业界绝对称得上是一位才高八斗的大杂家。他年轻时就聪明过人,无师自通,会木工、砌工,还会雕梁画栋,装修房屋。他的阅历丰富,人生坎坷,曾经做过银行会计,农业局技术员,还当过农村基层干部。年近70的黄老师,一直酷爱篮球、音乐、摄影和旅游。然而,真正让他孜孜以求的,还是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他不无风趣地说,书画艺术就是他的第二个爱人,至今仍让他衣带渐宽终不悔。

(黄志远书法作品)

说起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黄老师从事艺术竟然是半路出道。尽管现在他已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但他依然谦卑低调。似乎他从来也不曾接受媒体的采访,对于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家,人们有时也只有从百度“书画家黄志远”关键词中才能了解他的部分作品,除了作品图片,而对于他个人的文字介绍则少之又少。作为业余书画家,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成就,是要付出比常人多么大的代价啊,他的非凡故事令人惊叹!对于这位像谜一样神秘的少数民族书画家,近日,《中访网》记者有幸与黄志远老师结缘,也才逐渐为大家撩开这位著名艺术家的神秘面纱。

他毕生的追求就是“诗书画”三绝

黄志远之所以在艺术上有如此高的造诣,完全得益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他从事过的多种行当,加上他30多年的语文教学,使得他能够在书画创作上技艺超群,灵气动人,左右逢源,纵横驰骋。

(黄志远书法作品)

黄老师从教育界退休后,由于天赋和兴趣使然,他更加刻意锻造自己的艺术功力。在潜心创作的同时,他遍访祖国名山大川,在自然中陶冶情操,升华自己的艺术灵性。他在诗歌《轻装南下》中写道:净水一瓶潇洒走/诗书半筪逛九州/暂居闹市学商贾/且看盈亏喜与忧。他从云南丽江款款行吟着走来,一路留下诸多画作和诗句。在广东东莞小住,恰好与记者相识相知。他的一首《自励》诗,正是他此时的境遇和生活踪迹的真实写照:遍访名山眼界高/饱览经典气自豪/诗出肺腑惊日月/笔点青山涌春潮。人到暮年,他依然仙风道骨,游走江湖,身在市井,却超然物外。吸纳自然造化之灵性,孕育巧夺天工之佳作。他的山水画运墨自然,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寻幽探微,唯美且灵秀。一幅幅国画,一帧帧山水,总能直抵灵魂深处,让人肃然起敬。于无声处听惊雷,抑或小桥流水有人家。像这样摄人魂魄的传世佳作,如果没有鸟瞰上下五千年,展翅九万里的坦荡胸怀和深邃目光,是断不能创作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灿烂画卷的。

(黄志远绘画作品)

黄志远的书法,善于取百家之长而不拘泥于章法,深入一家但终不落俗套。从采撷到萃取,由蜕变到升华,力求达到跳出窠臼,不与人同,博采众长,避免僵化。他的书法意在笔先,字走龙蛇。中国书协主席、著名书法家张海如此评价黄志远的书法:“民间艺术家,以此人之功力深厚也,但缺少书法味。”这其实正是张海对黄志远书法的肯定与褒奖。黄志远就像一位痴迷于中国功夫的侠客,发愤苦修基本功,力求扎实,从不贪恋那些花拳绣腿,华而不实的东西,更不会去哗众取宠,迎合大众。

黄志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业余练习书法和绘画。他用三年时间参加河南省书法函授中心的学习,受到导师李刚田的指导和教诲。他从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等艺术名家作品汲取营养,30年来临摹不辍,逐渐精通了篆、隶、楷、行、草等各体书法技法。事实上黄志远在追求书法与绘画的过程中,完全是双管齐下,相得益彰,丝毫没有偏颇。他自学国画山水技法,通过攻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广电大学以及空中老年大学等,善取百家之精华。华东师大艺术系教授苏春生的山水画,上海交大艺术系教授詹仁左的花鸟画,都对他日后的国画创作有着很深的启蒙和影响。《芥子园画谱》、《八大山人画集》、《中国历代山水名家经典画集》等都是他曾经临摹和借鉴的范本。

(黄志远书法作品)

长长的荣誉见证了他曾经挥洒的汗水和心血

多年来,黄志远先后四次应邀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人事部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举办的“全国高级书画人才研修会”,作品获得银奖;书画作品先后荣获第一届、第二届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大赛优秀奖。先后30多次荣获全国和国际书画大赛各类等级奖,作品和传记被编入《世界艺术百科全书•中国人物卷》、《世界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家真迹博览大全》、《世界传世名画书法鉴赏》、《国际最具影响力艺术大师风范集》、《国宝档案》、《中国书画五大名家》、《民族国粹•20名顶级艺术大师》、《全国书画作品最具收藏价值30名艺术家》、《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等20多部大型艺术典籍之中。

(黄志远绘画作品)

由此,他也先后被中外艺术组织或文化单位授予“世界书画艺术名人”,“国际银奖艺术家”,“国际最具影响力艺术大师”,“国宝级艺术家”,“世界非遗传承人”,“美丽中国•最受全国人民欢迎艺术家”,“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著名红色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曾经获得世界教科文组织“特殊贡献专家金质奖章”,英格兰皇家艺术基金会银质奖章,世界文化艺术金像奖,国学研究最高成就奖,“兰亭•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国际艺术金马奖等。

他还曾经受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创作研究员,国家人事部书画人才研修中心特聘研究员,文化部艺术市场发展中心特聘画家。

现任北京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中韩艺术专家委员,世界文化艺术组织联合协会荣誉主席,中国国际艺术网终身艺术顾问,英格兰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学术顾问,日本国艺书道院客座教师,新华网络美术院副院长,中国国家文艺网终身艺术顾问,中国民族文艺家联合会荣誉主席,中国国家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务。

才华横溢更要谦卑低调

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黄志远毕生勤奋好学,如今可谓人书俱老。尽管人到暮年,他仍然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追求,对世界发生的新生事物有着异乎寻常的渴望和探询。在一首《网络》诗中他这样形象地描述道:天边不过眨眨眼/指尖撮合今生缘/世界攥在我手中/盘古网络又开天。他努力学习网络知识,并通过电脑和微信了解世界,他的QQ空间总是不断更新着他的创作感悟或心灵独白。

(记者采访书画家黄志远)

记者:黄老师,您在文学艺术各领域都有所建树,取得了辉煌成就。可惜人们却很少通过媒体或网络看到您的相关报道,您是否太低调了?

黄老师:其实作品的优劣或成功与否,并不是靠书画创作者本人去“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好的作品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检验,才会显示其真正的价值和生命力。只要努力了用心了,我就会很享受,问心无愧。作品就在那里,能否得到社会和世人的认可,并不是我最关心的事。

记者: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您是半路学艺,作品却登堂入室,形神兼备,天人合一,雅俗共赏。您难道有什么秘诀吗?

黄老师:(笑)所谓的秘诀,首先,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兴趣爱好,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你才会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困难去达到你所设定的目标;其次,毅力必不可少。有了非凡的毅力,哪怕你山穷水尽,一无所有,你心中还会有个信念:有心人,天不负,一切皆有可能。再一个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方法对头了,无论干什么,都会少走许多弯路。

记者:您家庭幸福,衣食无忧,儿孙满堂,像您这样的年纪,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为什么还要东奔西走呢?

黄老师:我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人生在世,总要有更高的追求。有了追求,才会有动力。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向世界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你才活得充实有意义,也才会感觉越活越年轻。同时,好作品来源于生活,唯有如此,在创作时我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灵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黄志远:罕见的诗书画三栖艺术家

黄志远的书法,善于取百家之长而不拘泥于章法,深入一家但终不落俗套。从采撷到萃取,由蜕变到升华,力求达到跳出窠臼,不与人同,博采众长,避免僵化。

《中访网》全媒体记者 张琦 向建明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其散文名篇《捕蛇者说》中开篇写道:“永州之野产异蛇”,不错,在湖南永州这块充满神奇与魔幻的土地,千百年来,从来都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汇聚造化之灵气,更不乏涌现怪杰与尤物。著名书画家黄志远可谓是永州这块神奇土地上诞生的又一国宝级“尤物”。

从古至今,在浩瀚的中国艺术界,丹青高手灿若繁星,流派和门类异彩纷呈。“乱花渐欲迷人眼”, 仰望灿烂的艺术星河,我们在惊叹中华民族人才辈出的同时,直视当今纷扰浮躁的艺坛现状,“大师”“鸿儒”满天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难免会生出某种难以名状的审美疲劳和倦意。直到遇见这位多才多艺的诗书画“三栖”艺术家黄志远老师,我们的眼睛才又为之一亮,不仅为他高超的技艺,更为他高洁的人品和非凡的毅力。

(著名书画家黄志远)

黄志远,号高粱居士,1948年12月出生,湖南永州人。这位有着32年教龄的高级教师,市劳动模范,是伴随着共和国成长起来的瑶族艺术家。黄志远在业界绝对称得上是一位才高八斗的大杂家。他年轻时就聪明过人,无师自通,会木工、砌工,还会雕梁画栋,装修房屋。他的阅历丰富,人生坎坷,曾经做过银行会计,农业局技术员,还当过农村基层干部。年近70的黄老师,一直酷爱篮球、音乐、摄影和旅游。然而,真正让他孜孜以求的,还是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他不无风趣地说,书画艺术就是他的第二个爱人,至今仍让他衣带渐宽终不悔。

(黄志远书法作品)

说起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黄老师从事艺术竟然是半路出道。尽管现在他已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但他依然谦卑低调。似乎他从来也不曾接受媒体的采访,对于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家,人们有时也只有从百度“书画家黄志远”关键词中才能了解他的部分作品,除了作品图片,而对于他个人的文字介绍则少之又少。作为业余书画家,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成就,是要付出比常人多么大的代价啊,他的非凡故事令人惊叹!对于这位像谜一样神秘的少数民族书画家,近日,《中访网》记者有幸与黄志远老师结缘,也才逐渐为大家撩开这位著名艺术家的神秘面纱。

他毕生的追求就是“诗书画”三绝

黄志远之所以在艺术上有如此高的造诣,完全得益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他从事过的多种行当,加上他30多年的语文教学,使得他能够在书画创作上技艺超群,灵气动人,左右逢源,纵横驰骋。

(黄志远书法作品)

黄老师从教育界退休后,由于天赋和兴趣使然,他更加刻意锻造自己的艺术功力。在潜心创作的同时,他遍访祖国名山大川,在自然中陶冶情操,升华自己的艺术灵性。他在诗歌《轻装南下》中写道:净水一瓶潇洒走/诗书半筪逛九州/暂居闹市学商贾/且看盈亏喜与忧。他从云南丽江款款行吟着走来,一路留下诸多画作和诗句。在广东东莞小住,恰好与记者相识相知。他的一首《自励》诗,正是他此时的境遇和生活踪迹的真实写照:遍访名山眼界高/饱览经典气自豪/诗出肺腑惊日月/笔点青山涌春潮。人到暮年,他依然仙风道骨,游走江湖,身在市井,却超然物外。吸纳自然造化之灵性,孕育巧夺天工之佳作。他的山水画运墨自然,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寻幽探微,唯美且灵秀。一幅幅国画,一帧帧山水,总能直抵灵魂深处,让人肃然起敬。于无声处听惊雷,抑或小桥流水有人家。像这样摄人魂魄的传世佳作,如果没有鸟瞰上下五千年,展翅九万里的坦荡胸怀和深邃目光,是断不能创作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灿烂画卷的。

(黄志远绘画作品)

黄志远的书法,善于取百家之长而不拘泥于章法,深入一家但终不落俗套。从采撷到萃取,由蜕变到升华,力求达到跳出窠臼,不与人同,博采众长,避免僵化。他的书法意在笔先,字走龙蛇。中国书协主席、著名书法家张海如此评价黄志远的书法:“民间艺术家,以此人之功力深厚也,但缺少书法味。”这其实正是张海对黄志远书法的肯定与褒奖。黄志远就像一位痴迷于中国功夫的侠客,发愤苦修基本功,力求扎实,从不贪恋那些花拳绣腿,华而不实的东西,更不会去哗众取宠,迎合大众。

黄志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业余练习书法和绘画。他用三年时间参加河南省书法函授中心的学习,受到导师李刚田的指导和教诲。他从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等艺术名家作品汲取营养,30年来临摹不辍,逐渐精通了篆、隶、楷、行、草等各体书法技法。事实上黄志远在追求书法与绘画的过程中,完全是双管齐下,相得益彰,丝毫没有偏颇。他自学国画山水技法,通过攻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广电大学以及空中老年大学等,善取百家之精华。华东师大艺术系教授苏春生的山水画,上海交大艺术系教授詹仁左的花鸟画,都对他日后的国画创作有着很深的启蒙和影响。《芥子园画谱》、《八大山人画集》、《中国历代山水名家经典画集》等都是他曾经临摹和借鉴的范本。

(黄志远书法作品)

长长的荣誉见证了他曾经挥洒的汗水和心血

多年来,黄志远先后四次应邀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人事部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举办的“全国高级书画人才研修会”,作品获得银奖;书画作品先后荣获第一届、第二届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大赛优秀奖。先后30多次荣获全国和国际书画大赛各类等级奖,作品和传记被编入《世界艺术百科全书•中国人物卷》、《世界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家真迹博览大全》、《世界传世名画书法鉴赏》、《国际最具影响力艺术大师风范集》、《国宝档案》、《中国书画五大名家》、《民族国粹•20名顶级艺术大师》、《全国书画作品最具收藏价值30名艺术家》、《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等20多部大型艺术典籍之中。

(黄志远绘画作品)

由此,他也先后被中外艺术组织或文化单位授予“世界书画艺术名人”,“国际银奖艺术家”,“国际最具影响力艺术大师”,“国宝级艺术家”,“世界非遗传承人”,“美丽中国•最受全国人民欢迎艺术家”,“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著名红色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曾经获得世界教科文组织“特殊贡献专家金质奖章”,英格兰皇家艺术基金会银质奖章,世界文化艺术金像奖,国学研究最高成就奖,“兰亭•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国际艺术金马奖等。

他还曾经受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创作研究员,国家人事部书画人才研修中心特聘研究员,文化部艺术市场发展中心特聘画家。

现任北京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中韩艺术专家委员,世界文化艺术组织联合协会荣誉主席,中国国际艺术网终身艺术顾问,英格兰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学术顾问,日本国艺书道院客座教师,新华网络美术院副院长,中国国家文艺网终身艺术顾问,中国民族文艺家联合会荣誉主席,中国国家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务。

才华横溢更要谦卑低调

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黄志远毕生勤奋好学,如今可谓人书俱老。尽管人到暮年,他仍然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追求,对世界发生的新生事物有着异乎寻常的渴望和探询。在一首《网络》诗中他这样形象地描述道:天边不过眨眨眼/指尖撮合今生缘/世界攥在我手中/盘古网络又开天。他努力学习网络知识,并通过电脑和微信了解世界,他的QQ空间总是不断更新着他的创作感悟或心灵独白。

(记者采访书画家黄志远)

记者:黄老师,您在文学艺术各领域都有所建树,取得了辉煌成就。可惜人们却很少通过媒体或网络看到您的相关报道,您是否太低调了?

黄老师:其实作品的优劣或成功与否,并不是靠书画创作者本人去“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好的作品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检验,才会显示其真正的价值和生命力。只要努力了用心了,我就会很享受,问心无愧。作品就在那里,能否得到社会和世人的认可,并不是我最关心的事。

记者: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您是半路学艺,作品却登堂入室,形神兼备,天人合一,雅俗共赏。您难道有什么秘诀吗?

黄老师:(笑)所谓的秘诀,首先,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兴趣爱好,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你才会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困难去达到你所设定的目标;其次,毅力必不可少。有了非凡的毅力,哪怕你山穷水尽,一无所有,你心中还会有个信念:有心人,天不负,一切皆有可能。再一个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方法对头了,无论干什么,都会少走许多弯路。

记者:您家庭幸福,衣食无忧,儿孙满堂,像您这样的年纪,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为什么还要东奔西走呢?

黄老师:我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人生在世,总要有更高的追求。有了追求,才会有动力。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向世界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你才活得充实有意义,也才会感觉越活越年轻。同时,好作品来源于生活,唯有如此,在创作时我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灵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