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市场规模达2600亿的地热能,为何发展如此缓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市场规模达2600亿的地热能,为何发展如此缓慢?

国殿斌认为,如果把供暖作为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主要思路,将成为开启地热能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侯瑞宁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日前公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地热能发展基调作出如上表述。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目前,中国地热能主要包括地热发电和地热直接利用(供暖)两大途径,与清洁供暖和“双碳”目标高度契合。

地热能产业曾被寄予厚望。作为中国首个地热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7年发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下称地热“十三五”规划)预计,2016-2020年,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2200亿元,地热发电可拉动投资约400 亿元,合计约为2600亿元。

上述规划提出目标,“十三五”时期,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 500兆瓦。到2020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6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530兆瓦。

现实却很骨感。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曾撰文称,“十三五”期间,国内地热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8.08兆瓦,占到“十三五”规划的3.6%;全国在运地热发电总装机量为44.56兆瓦,占到规划装机容量的8%左右。

郑克棪认为,地热发电没有完成规划任务,主要原因是地热没有享受《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分摊管理办法》的补贴。

以西藏羊易地热电站为例,该电站2018年并网发电,2019年上网,目前上网电价为0.25元/千瓦时,没有任何补贴,电厂运行艰难。

同样是可再生能源的风能和太阳能,均享受到了相关补贴,并在近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此外,根据2020年9月1日施行的《资源税法》,将地热纳入了能源矿产类别税目,税率从价计征1%-20%或者从量计征每立方1-30元。这进一步遏制了地热在可再生能源中的竞争性,也抑制了资本大规模进入的积极性。

在地热直接利用领域,中国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但与“十三五”规划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19》显示,当年中国浅层地热能利用位居世界第一,地源热泵供暖(制冷)建筑面积约8.41亿平方米;北方中深层地热供暖面积累积2.82亿平方米。两者合计完成“十三五”规划的70%。

中国是地热资源大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调查评价结果,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全国水热型地热资源量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19亿吨标准煤;埋深在3000-10000米的干热岩资源量折合856万亿吨标准煤。

地热能从资源种类划分,包括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和干热岩地热。其中,水热型地热又分为高温和中低温地热。

据国家地热能中心办公室主任国殿斌介绍,目前,适合发电的高温地热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高温地热资源占全国高温地热总量的80%。中低温发电的技术成本比较高,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干热岩发电尚属空白。

国殿斌对界面新闻表示,中低温地热非常适合供暖。如果把供暖作为地热能开发利用主要思路,将成为开启地热能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国殿斌认为,按照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沿黄、沿江地区乡村建设中,开展城镇地区地热供暖、地热养殖等开发利用,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产业增长点。

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星石油)是全球最大的地热供暖企业。2012年,国家能源局依托新星石油成立国家地热中心。

国殿斌称,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石化的地热供暖面积累积8000万平方米。其中,新星石油的供暖面积为6000万平方米。在河北雄县,新星石油建成了中国首个地热供暖“无烟城”。

国殿斌表示,地热能源属于本土能源,输出负荷稳定,不需要进口、储存、调峰,有利于持续稳定供暖,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而且在运营成本方面,地热能比煤炭和天然气供热更具优势。

界面新闻从中国石化获悉的一份资料显示,以河北为例,如果用地热供暖,普通住户冬季供暖电费200-400元,冷热双供电费600-1000元。

这远低于天然气供暖费用。界面新闻曾走访河北廊坊“煤改气”用户获悉,四个月的采暖季天然气费用约为4400元;如果使用散煤,供暖季需要4吨-5吨的使用量,按照每吨价格700元左右计算,总价约3000元。

但地热能的初期投资、初装费高于煤炭和天然气。中国石化上述资料显示,假设燃煤锅炉房初投资为1,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初投资约为1.25-2.8;地源热泵的初装费将近万元。

这成为制约地热能供暖(制冷)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殿斌认为,制约地热能直接利用的因素,还包括地下资源勘查评价不充分;各省市资源禀赋和投资回报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缺乏系统而明确的政策支持等。

国殿斌建议,“十四五”期间地热要取得进一步发展,首先政府要有统一的管理部门,采取一站式管理,避免出现缺位管理、多头管理和重复管理的现象。

其次,在统一政策支持下,营造清洁能源充分竞争,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对于具备回灌能力、开发企业信誉良好的地热供暖项目给予补贴支持。

此外,应明确地热能供暖可享受煤改电、煤改气的“双替代”相关补贴政策,使地热供暖企业与煤改电、煤改气等开发企业同台公平竞争。

郑克棪表示,要改变地热发电“十三五”规划落空的窘境,当务之急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制定实施《地热法》,并对地热发电实行上网电价补贴,废除《资源税法》对地热的收税政策。 

目前,除了新星石油外,中石油、中煤矿业集团、延长石油、山西燃气等企业在地热能领域均有涉猎。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市场规模达2600亿的地热能,为何发展如此缓慢?

国殿斌认为,如果把供暖作为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主要思路,将成为开启地热能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侯瑞宁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日前公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地热能发展基调作出如上表述。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目前,中国地热能主要包括地热发电和地热直接利用(供暖)两大途径,与清洁供暖和“双碳”目标高度契合。

地热能产业曾被寄予厚望。作为中国首个地热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7年发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下称地热“十三五”规划)预计,2016-2020年,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2200亿元,地热发电可拉动投资约400 亿元,合计约为2600亿元。

上述规划提出目标,“十三五”时期,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 500兆瓦。到2020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6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530兆瓦。

现实却很骨感。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曾撰文称,“十三五”期间,国内地热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8.08兆瓦,占到“十三五”规划的3.6%;全国在运地热发电总装机量为44.56兆瓦,占到规划装机容量的8%左右。

郑克棪认为,地热发电没有完成规划任务,主要原因是地热没有享受《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分摊管理办法》的补贴。

以西藏羊易地热电站为例,该电站2018年并网发电,2019年上网,目前上网电价为0.25元/千瓦时,没有任何补贴,电厂运行艰难。

同样是可再生能源的风能和太阳能,均享受到了相关补贴,并在近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此外,根据2020年9月1日施行的《资源税法》,将地热纳入了能源矿产类别税目,税率从价计征1%-20%或者从量计征每立方1-30元。这进一步遏制了地热在可再生能源中的竞争性,也抑制了资本大规模进入的积极性。

在地热直接利用领域,中国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但与“十三五”规划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19》显示,当年中国浅层地热能利用位居世界第一,地源热泵供暖(制冷)建筑面积约8.41亿平方米;北方中深层地热供暖面积累积2.82亿平方米。两者合计完成“十三五”规划的70%。

中国是地热资源大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调查评价结果,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全国水热型地热资源量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19亿吨标准煤;埋深在3000-10000米的干热岩资源量折合856万亿吨标准煤。

地热能从资源种类划分,包括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和干热岩地热。其中,水热型地热又分为高温和中低温地热。

据国家地热能中心办公室主任国殿斌介绍,目前,适合发电的高温地热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高温地热资源占全国高温地热总量的80%。中低温发电的技术成本比较高,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干热岩发电尚属空白。

国殿斌对界面新闻表示,中低温地热非常适合供暖。如果把供暖作为地热能开发利用主要思路,将成为开启地热能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国殿斌认为,按照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沿黄、沿江地区乡村建设中,开展城镇地区地热供暖、地热养殖等开发利用,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产业增长点。

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星石油)是全球最大的地热供暖企业。2012年,国家能源局依托新星石油成立国家地热中心。

国殿斌称,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石化的地热供暖面积累积8000万平方米。其中,新星石油的供暖面积为6000万平方米。在河北雄县,新星石油建成了中国首个地热供暖“无烟城”。

国殿斌表示,地热能源属于本土能源,输出负荷稳定,不需要进口、储存、调峰,有利于持续稳定供暖,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而且在运营成本方面,地热能比煤炭和天然气供热更具优势。

界面新闻从中国石化获悉的一份资料显示,以河北为例,如果用地热供暖,普通住户冬季供暖电费200-400元,冷热双供电费600-1000元。

这远低于天然气供暖费用。界面新闻曾走访河北廊坊“煤改气”用户获悉,四个月的采暖季天然气费用约为4400元;如果使用散煤,供暖季需要4吨-5吨的使用量,按照每吨价格700元左右计算,总价约3000元。

但地热能的初期投资、初装费高于煤炭和天然气。中国石化上述资料显示,假设燃煤锅炉房初投资为1,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初投资约为1.25-2.8;地源热泵的初装费将近万元。

这成为制约地热能供暖(制冷)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殿斌认为,制约地热能直接利用的因素,还包括地下资源勘查评价不充分;各省市资源禀赋和投资回报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缺乏系统而明确的政策支持等。

国殿斌建议,“十四五”期间地热要取得进一步发展,首先政府要有统一的管理部门,采取一站式管理,避免出现缺位管理、多头管理和重复管理的现象。

其次,在统一政策支持下,营造清洁能源充分竞争,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对于具备回灌能力、开发企业信誉良好的地热供暖项目给予补贴支持。

此外,应明确地热能供暖可享受煤改电、煤改气的“双替代”相关补贴政策,使地热供暖企业与煤改电、煤改气等开发企业同台公平竞争。

郑克棪表示,要改变地热发电“十三五”规划落空的窘境,当务之急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制定实施《地热法》,并对地热发电实行上网电价补贴,废除《资源税法》对地热的收税政策。 

目前,除了新星石油外,中石油、中煤矿业集团、延长石油、山西燃气等企业在地热能领域均有涉猎。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