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体育产业生态圈 黄梦婷
编辑 | 殷豪男
因为官宣退出BCI(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组织,安踏在3月24日晚,快速登上了微博热搜。
不过,在安踏集团备受称赞的公关反应速度之外外,今天安踏集团发布的年度财报数据,同样值得行业密切关注。
安踏——这家国产运动品牌龙头,凭着坚持「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发展战略,已经登上了全球运动品牌的第一梯队,如今市值3025亿港元的安踏集团,印证着中国品牌的崛起。
依照财报数据,尽管经历了2020疫情之年,但安踏集团的年度财报依旧取得较高增速:整体营收突破355.1亿元,比2019年339亿元上升了4.7%,经营溢利增长5.3%至91.5亿元,经营溢利率同比上升0.2%至25.8%。毛利增加10.7%至206.5亿元,毛利率也同比上升3.2%至58.2%,位居行业首位。
截图来自安踏官方财报
与此同时,安踏集团也有充足的现金流来抵御未知风险。截止报告期末,集团现金流持续强劲,资金储备充足,自由现金流为66.3亿元,持有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各种存款达203亿元。
与2020年半年报类似,像安踏、李宁等头部国产运动品牌,正处于小步快跑之列,2020全年度的财报数据都比较亮眼。例如李宁2020年整体营收为144.57亿元,同比增长约4.2%,净利润同比增长34.2%至16.98亿元,整体毛利率保持在49.1%,与上年持平。
国内运动品牌整体运转良好,和国内下半年疫情得到大幅度控制,以及国内消费者逐渐加大对运动装备的投入有关。另外,「直播+电商」业务取得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也带动了国内运动品牌的业绩,例如2020年安踏集团电商业务就同比增长超过50%,收益在2020年突破了90亿元。
再仔细看安踏2020年度的营业业务,主品牌业务营下降9.7%至157亿元,占集团整体营收的44.3%;FILA则继续表现良好,营收保持双位数增长,同比增幅18.1%至174亿元,集团营业占比为49.1%;以迪桑特、可隆体育(KOLON SPORT)业务所带动的其他品牌收益,同比增长35.4%至23亿元。
截图来自安踏官方财报
由此可以看出,安踏集团已经形成了三条增长曲线,多品牌业务发展日渐成熟。
1、以安踏为代表,定位于大众专业运动的「创新增长曲线」;
2、以FILA为代表,定位于时尚专业运动的「高品质 高增长曲线」;
3、以迪桑特、可隆体育、亚玛芬旗下的始祖鸟、萨洛蒙、威尔胜等品牌为代表,定位于高端消费的「高潜力增长曲线」。
以上三条品牌矩阵,满足了不同运动场景下的消费者需求,形成了强大的集团化竞争优势。
在众多品牌中,早在2020财年上半年的时候,FILA的营收就已经超过安踏主品牌。因此,本次FILA贡献年度财报的半壁江山,并不令人惊讶。而关于安踏主品牌业务下降的原因,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主动取消批发客户的订单,以及在2020下半年采用DTC模式 (Direct To Consumer,即直接面对消费者)带来的退货的短暂阵痛。」
2020年下半年,安踏集团宣布主品牌采用DTC战略,从去年9月份开始就全资收购11家经销商分公司,接近3500家店铺回归到安踏集团的直接经营当中。在这3500家门店里,60%是安踏集团自营,剩下40%是安踏品牌管理团队的加盟商。
在大环境普遍低迷的情况下,DTC战略有其明显的优势。例如FILA就凭借DTC战略,拥有了高达70%的毛利率。氪体运动品牌专栏作者Ricki也曾引用耐克的案例,如此评价过DTC的作用:「耐克(财报)之所以拿出这样好的表现,原因固然有很多,开源和节流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要说最重要的原因,归结起来无非是一句话:直营渠道优先。」
因此,能够快速回笼现金流、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及利于整体品牌建设,都是DTC的强大魔力所在。
但是,对于安踏主品牌来说,多年的「批发+零售」经营模式尚不能一蹴而就,目前还在推进之中。在采访中,安踏集团执行董事、集团总裁郑捷告知氪体记者,「关于整个DTC的进程,预计在2021年第一季度末全面完成。」
如今,安踏集团市值已达到3025亿港元,不断创新历史新高。但在快速增长之外,安踏也有自己的忧虑。例如,安踏和FILA已经到了品牌的相对成熟期,在这之外如何再挖掘到下一个提振集团的新增长引擎,变得更为重要。
2019年,安踏集团以46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亚玛芬集团(AMER SPORTS),也获得了其旗下的一系列体育品牌。在亚玛芬这边,像FILA、安踏主品牌那样「能打」的品牌还有三个,分别是始祖鸟Arc'teryx、萨洛蒙Salomon和威尔胜Wilson。
亚玛芬品牌矩阵 截图来自亚玛芬英文官网
疫情之后,运动装备行业正迎来一波伴随着爆发期的份额重配。除了强身健体的需求之外,大众消费者潜在也会对休闲、舒适的运动服有更大需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