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构建15分钟健身圈 四大措施推进全运惠民工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构建15分钟健身圈 四大措施推进全运惠民工程

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覆盖全市

相约西安

筑梦全运

3月25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西安市全运惠民工程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全运惠民工程推进情况。

构建15分钟健身圈

营造全民健身浓厚氛围

西安全力推进

全运惠民工程建设

进展如何?

请看

全市全运惠民工程推进情况:

一是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覆盖全市。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280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2200个、多功能运动场63个、室内健身房20个,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园区28个,实现全市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

二是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围绕“迎全运、惠民生”主题,年均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超过600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全市总人口的50%。

三是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建成市、区县(开发区)、街镇三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全市29个国民体质监测站(点)、179个体育社会团体,1902个体育晨晚练活动站点,27004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方面作用发挥明显。

市体育局副局长邵芳表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运之年。我市将围绕“全民全运、全运惠民”从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全运惠民工作。

健身设施惠民。打造全民健身示范社区,从2021年开始,每年打造示范社区不少于3个,到2025年全市示范社区总数达到20个,到2030年实现全市187个街办都至少拥有1个示范社区。

赛事活动惠民。唱响“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相约西安、筑梦全运”“我要上全运”主题,广泛开展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活动。同时,持续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营造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处处有健身的“十四运”良好氛围。

组织服务惠民。加强群众身边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全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000名。同时,选拔优秀指导员进行“再培训”,进一步提升理论和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健身。同时,扶持群众身边体育组织。采取“菜单式定制”服务、“定向培训”体育骨干,“一对一”帮建等形式,加大扶持指导力度,为城市社区、公园广场培养社区健身活动站、公园健身俱乐部等基层组织,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

智慧平台惠民。利用“西安体育大管家”智慧平台,为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健身服务。今年5月1日前该平台将正式上线。平台集赛事活动、健身场地、体育组织、科学指导、体育宣传、个性化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对全市体育资源、体育信息精细化分类和动态实时管理,将有效解决群众“去哪健身、和谁健身、如何健身”的问题。

服务群众体育

促进全民健身

发布会上,莲湖区、未央区的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辖区内全运惠民工程的建设情况。

莲湖区

近年来,莲湖区以建设“体育强区”、打造“健康莲湖”为目标,大力实施全运惠民工程。推进全民健身设施社区全覆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为全区9个街办、131个社区安装健身器材570余套、7154件,建成1个体育场、1个运动广场、1个社区健身中心和1个击剑运动中心,“15分钟健身圈”基本成型。

莲湖区副区长缪宝辉介绍称,下一步,莲湖区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抢抓十四运契机,大力实施“迎全运·惠民生”工程。在现有12块社会足球场地的基础上,2021年再新建社会足球场3块以上,推动足球示范区创建。同时,推动运动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产业落地实施、惠民惠企;加强劳动公园和环大唐西市建设2条智能健身步道,将现代科技、健身运动和文化熏陶相结合,让群众在健身锻炼的同时感受莲湖文化魅力。

未央区

未央区始终以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为目标,全力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持续完善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截至目前,一是实现了全区行政社区室外全民健身设施和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90%的社区已设置室内健身活动室。社区全民健身设施累计数量达到402套,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5套,覆盖率均达到100%。二是陆续建成十一人制足球场地5块,五人制笼式足球场地10块,七(八)人制足球场地7块,均已定时面向周边群众免费开放。三是每年定期更换和维修报废或损坏的健身设施,确保群众健身安全和健身成效,让全运惠民工程更加深入人心。

未央区副区长程希文介绍称,为了引导群众科学健身,为群众提供行之有效的健身指导服务,未央区重点从组织服务、科学指导等方面不断优化全民健身体系。一是区、街、社区(行政村)三级全民健身组织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日益健全。共有各类体育协会12个,全民健身站点231个,全区全年参加体育锻炼人口60余万人。二是每年培训并新增公益类社会体育指导员180名,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累计达到 2464 人,每千人拥有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三是国民体质监测经费保障充足有力,监测人次逐年提高,通过抽样监测,为不同类别、不同年龄的群众提供了富有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受到一致好评。

来源:西安发布

原标题:构建15分钟健身圈 四大措施推进全运惠民工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构建15分钟健身圈 四大措施推进全运惠民工程

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覆盖全市

相约西安

筑梦全运

3月25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西安市全运惠民工程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全运惠民工程推进情况。

构建15分钟健身圈

营造全民健身浓厚氛围

西安全力推进

全运惠民工程建设

进展如何?

请看

全市全运惠民工程推进情况:

一是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覆盖全市。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280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2200个、多功能运动场63个、室内健身房20个,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园区28个,实现全市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

二是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围绕“迎全运、惠民生”主题,年均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超过600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全市总人口的50%。

三是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建成市、区县(开发区)、街镇三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全市29个国民体质监测站(点)、179个体育社会团体,1902个体育晨晚练活动站点,27004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方面作用发挥明显。

市体育局副局长邵芳表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运之年。我市将围绕“全民全运、全运惠民”从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全运惠民工作。

健身设施惠民。打造全民健身示范社区,从2021年开始,每年打造示范社区不少于3个,到2025年全市示范社区总数达到20个,到2030年实现全市187个街办都至少拥有1个示范社区。

赛事活动惠民。唱响“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相约西安、筑梦全运”“我要上全运”主题,广泛开展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活动。同时,持续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营造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处处有健身的“十四运”良好氛围。

组织服务惠民。加强群众身边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全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000名。同时,选拔优秀指导员进行“再培训”,进一步提升理论和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健身。同时,扶持群众身边体育组织。采取“菜单式定制”服务、“定向培训”体育骨干,“一对一”帮建等形式,加大扶持指导力度,为城市社区、公园广场培养社区健身活动站、公园健身俱乐部等基层组织,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

智慧平台惠民。利用“西安体育大管家”智慧平台,为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健身服务。今年5月1日前该平台将正式上线。平台集赛事活动、健身场地、体育组织、科学指导、体育宣传、个性化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对全市体育资源、体育信息精细化分类和动态实时管理,将有效解决群众“去哪健身、和谁健身、如何健身”的问题。

服务群众体育

促进全民健身

发布会上,莲湖区、未央区的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辖区内全运惠民工程的建设情况。

莲湖区

近年来,莲湖区以建设“体育强区”、打造“健康莲湖”为目标,大力实施全运惠民工程。推进全民健身设施社区全覆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为全区9个街办、131个社区安装健身器材570余套、7154件,建成1个体育场、1个运动广场、1个社区健身中心和1个击剑运动中心,“15分钟健身圈”基本成型。

莲湖区副区长缪宝辉介绍称,下一步,莲湖区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抢抓十四运契机,大力实施“迎全运·惠民生”工程。在现有12块社会足球场地的基础上,2021年再新建社会足球场3块以上,推动足球示范区创建。同时,推动运动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产业落地实施、惠民惠企;加强劳动公园和环大唐西市建设2条智能健身步道,将现代科技、健身运动和文化熏陶相结合,让群众在健身锻炼的同时感受莲湖文化魅力。

未央区

未央区始终以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为目标,全力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持续完善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截至目前,一是实现了全区行政社区室外全民健身设施和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90%的社区已设置室内健身活动室。社区全民健身设施累计数量达到402套,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5套,覆盖率均达到100%。二是陆续建成十一人制足球场地5块,五人制笼式足球场地10块,七(八)人制足球场地7块,均已定时面向周边群众免费开放。三是每年定期更换和维修报废或损坏的健身设施,确保群众健身安全和健身成效,让全运惠民工程更加深入人心。

未央区副区长程希文介绍称,为了引导群众科学健身,为群众提供行之有效的健身指导服务,未央区重点从组织服务、科学指导等方面不断优化全民健身体系。一是区、街、社区(行政村)三级全民健身组织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日益健全。共有各类体育协会12个,全民健身站点231个,全区全年参加体育锻炼人口60余万人。二是每年培训并新增公益类社会体育指导员180名,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累计达到 2464 人,每千人拥有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三是国民体质监测经费保障充足有力,监测人次逐年提高,通过抽样监测,为不同类别、不同年龄的群众提供了富有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受到一致好评。

来源:西安发布

原标题:构建15分钟健身圈 四大措施推进全运惠民工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