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0年全球出生人口大滑坡,今年会大幅反弹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0年全球出生人口大滑坡,今年会大幅反弹吗?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全球生育情况造成了大冲击。但每次大灾大难过后,人口出生率都会迎来一个高峰,这次历史还会重演吗?

2021年1月1日,上海,新年第一天百佳妇产医院第一例剖宫产,第一拍。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韩国的情况更不妙。据韩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韩国新生儿数仅为27.2万人,不仅创历史新低,还是韩国历史上首次新生儿数量低于死亡人数(约30.8万人)。从增速上看,2020年同比下降10.2%,较2019年扩大近3个百分点。

再来看看欧洲的情况。

2020年,近年有欧洲“生育冠军”之称的法国迎来了罕见的“婴儿荒”。法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法国生育率从2019年的每名妇女生育1.86个孩子下降到1.84个,创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值。2020年,法国出生人口为73.5万人,同比下降2.4%,创下阶段新低。

英国尚未公布全年人口出生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英国出生46.4万人,同比下降3.6%,和最近的一次生育高峰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3%。

美国是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报道,2020年12月,也就是新冠疫情在全美暴发九个月后,29个公布数据的州出生人数平均同比下降7.3%。其中,加利福尼亚州出生人数同比下降10.2%,夏威夷州下降30.4%。

回到中国,根据公安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2020年出生并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人,较2019年可比口径下降近15%。

从个别城市来看,温州市健康妇幼指导中心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温州市58家助产机构出生73230人,比2019年同期减少19%;浙江宁波下辖的县级慈溪市,2020年出生6476人,同比下滑12.3%。

2021年出生率大概率继续走低

与很多人预计的由于疫情封锁会带来生育率上升相反,新冠疫情实际上削减了生育动力。除了医疗条件变化可能会对产检、分娩等造成不便,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的不确定、失业以及对结婚生育的意愿降低,是疫情背景下生育走低的主要原因。

2020年一季度是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50个城市2万户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较前一个季度(2019年四季度)骤跌11个百分点至41.6%,创2001年央行开展这项调查以来新低;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较上季降低7.2个百分点至45.9%,亦为历史新低。

工作“饭碗”不保的情况下,生娃意愿自然下降。虽然中国没有这方面的数据,但大洋彼岸的美国古特马赫研究院(Guttmacher Institute)的一项抽样调查为我们提供了佐证。这项调查显示,新冠疫情发生初期,34%的美国女性决定推迟生育计划或减少预期的生育数量。

此外,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的研究发现,疫情之下,出生率与失业率成反比关系。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出生率会下降1个百分点。

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从未超过70万。2020年3月下旬开始,单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飙升至330.7万,随后不断刷新纪录,最高时一周有近687万人首次申请失业。虽然目前每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回落到80万以下,但仍是疫情前的2倍多。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最近一次政策会议上预计,今明两年美国失业率将分别降至4.5%和3.9%,但长远来看,美国失业率可能会维持在4.0%的相对高位。这一数字较2020年2月疫情暴发前3.5%的历史低位高出0.5个百分点。

由于新冠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加上2020年二季度和下半年疫情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将在2021年体现,因此今年全球仍大概率处于生育低潮。

以日本为例,2020年全年,日本出生人数下降2.9%,其中,去年12月出生人数同比降幅达到7.3%。

布鲁金斯学会认为,考虑到经济影响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不确定,预计2021年美国新生儿数量还将减少30万-50万人。

反弹何时来临?

我们回顾了过去一百年里重大灾难时期人口出生情况,从中可以发现,社会稳定、收入预期是决定生育率的重要因素。

以2003年“非典”为例,当年北京市新生儿出生率从上年的5.3‰降至3.9‰,但2004年就回升至4.6‰,2005年再升至5‰左右。

相较于新冠肺炎,“非典”的持续时间较短。从2002年11月广东发现首个病例起,到2003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已经成功控制“非典”,疫情仅持续了8个月左右。无论是蔓延广度还是持续时间,新冠肺炎都远超“非典”,生育率的恢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方面可以参考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重创了居民收入,令生育意愿受到明显抑制,且时间延续较长。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美共出生425万人,较上年减少7万人,结束了2003年以来的递增趋势。随后,美国出生人口连续5年减少直至2013年。6年间,美国出生人口共减少32万人。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内的多项研究指出,此次金融危机对于美国人的家庭收入和就业率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成为生育率连续数年下降的直接和重要原因。直至十余年之后的今天,金融危机对于潜在经济增长的抑制仍然在影响着生育。

再往前回溯,发生在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同样造成了一次生育冲击。据布鲁金斯学会对部分疫情国家进行的统计,在当时的正常情况下,月平均出生率约为24‰,而数次阶段性的疫情波峰都导致该数据降至21‰左右。在度过每个疫情波峰期后,出生率则均出现显著反弹。

因此,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生育低潮还将持续多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何时得以完全控制,以及经济何时恢复。

但是,无论有无疫情,全球生育率的降低可能是大势所趋。社会和科技进步、女性文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参与社会工作的程度加深、养育成本的提高以及家庭观念的改变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趋势。

回溯过去数十年,生育率下降已经成为全球普遍现象,而非人们印象中发达国家的专属。即便是在平均生育率最高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从1990年至2019年,平均每个妇女生育孩子的个数也从6.3个降至4.6个。

同一时间段,北非和西亚的生育率从4.4下降到2.9,中亚和南亚从4.3下降到2.4,东亚和东南亚从2.5下降到1.8,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从3.3下降到2.0,大洋洲(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4.5下降到3.4。

根据联合国在《世界人口展望2019》中的预计,在中性情况下,2050年,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子女个数将从2019年的2.5个下降到2.2个,2100年将进一步下滑至1.9个。

生育率的长期下降将深刻影响世界人口格局。虽然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世界人口规模还将继续膨胀,但增长率已经呈现不断回落的态势。

联合国预计,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2050年达到97亿,2100年达到109亿。

而另一方面,全球人口增长率在1965年-1970年达到顶峰后(平均每年增长2.1%)逐年下滑,2015至2020年平均人口增长率在1.1%左右,到本世纪末,人口增长率可能跌至0。2100年后,世界人口将进入负增长。

联合国指出,2010年至2019年,已有27个国家人口进入负增长。由于持续的低生育率和移民因素,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陷入这一困境。到2050年,人口规模缩小的国家数量或将达到55个。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0年全球出生人口大滑坡,今年会大幅反弹吗?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全球生育情况造成了大冲击。但每次大灾大难过后,人口出生率都会迎来一个高峰,这次历史还会重演吗?

2021年1月1日,上海,新年第一天百佳妇产医院第一例剖宫产,第一拍。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韩国的情况更不妙。据韩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韩国新生儿数仅为27.2万人,不仅创历史新低,还是韩国历史上首次新生儿数量低于死亡人数(约30.8万人)。从增速上看,2020年同比下降10.2%,较2019年扩大近3个百分点。

再来看看欧洲的情况。

2020年,近年有欧洲“生育冠军”之称的法国迎来了罕见的“婴儿荒”。法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法国生育率从2019年的每名妇女生育1.86个孩子下降到1.84个,创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值。2020年,法国出生人口为73.5万人,同比下降2.4%,创下阶段新低。

英国尚未公布全年人口出生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英国出生46.4万人,同比下降3.6%,和最近的一次生育高峰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3%。

美国是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报道,2020年12月,也就是新冠疫情在全美暴发九个月后,29个公布数据的州出生人数平均同比下降7.3%。其中,加利福尼亚州出生人数同比下降10.2%,夏威夷州下降30.4%。

回到中国,根据公安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2020年出生并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人,较2019年可比口径下降近15%。

从个别城市来看,温州市健康妇幼指导中心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温州市58家助产机构出生73230人,比2019年同期减少19%;浙江宁波下辖的县级慈溪市,2020年出生6476人,同比下滑12.3%。

2021年出生率大概率继续走低

与很多人预计的由于疫情封锁会带来生育率上升相反,新冠疫情实际上削减了生育动力。除了医疗条件变化可能会对产检、分娩等造成不便,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的不确定、失业以及对结婚生育的意愿降低,是疫情背景下生育走低的主要原因。

2020年一季度是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50个城市2万户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较前一个季度(2019年四季度)骤跌11个百分点至41.6%,创2001年央行开展这项调查以来新低;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较上季降低7.2个百分点至45.9%,亦为历史新低。

工作“饭碗”不保的情况下,生娃意愿自然下降。虽然中国没有这方面的数据,但大洋彼岸的美国古特马赫研究院(Guttmacher Institute)的一项抽样调查为我们提供了佐证。这项调查显示,新冠疫情发生初期,34%的美国女性决定推迟生育计划或减少预期的生育数量。

此外,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的研究发现,疫情之下,出生率与失业率成反比关系。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出生率会下降1个百分点。

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从未超过70万。2020年3月下旬开始,单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飙升至330.7万,随后不断刷新纪录,最高时一周有近687万人首次申请失业。虽然目前每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回落到80万以下,但仍是疫情前的2倍多。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最近一次政策会议上预计,今明两年美国失业率将分别降至4.5%和3.9%,但长远来看,美国失业率可能会维持在4.0%的相对高位。这一数字较2020年2月疫情暴发前3.5%的历史低位高出0.5个百分点。

由于新冠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加上2020年二季度和下半年疫情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将在2021年体现,因此今年全球仍大概率处于生育低潮。

以日本为例,2020年全年,日本出生人数下降2.9%,其中,去年12月出生人数同比降幅达到7.3%。

布鲁金斯学会认为,考虑到经济影响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不确定,预计2021年美国新生儿数量还将减少30万-50万人。

反弹何时来临?

我们回顾了过去一百年里重大灾难时期人口出生情况,从中可以发现,社会稳定、收入预期是决定生育率的重要因素。

以2003年“非典”为例,当年北京市新生儿出生率从上年的5.3‰降至3.9‰,但2004年就回升至4.6‰,2005年再升至5‰左右。

相较于新冠肺炎,“非典”的持续时间较短。从2002年11月广东发现首个病例起,到2003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已经成功控制“非典”,疫情仅持续了8个月左右。无论是蔓延广度还是持续时间,新冠肺炎都远超“非典”,生育率的恢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方面可以参考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重创了居民收入,令生育意愿受到明显抑制,且时间延续较长。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美共出生425万人,较上年减少7万人,结束了2003年以来的递增趋势。随后,美国出生人口连续5年减少直至2013年。6年间,美国出生人口共减少32万人。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内的多项研究指出,此次金融危机对于美国人的家庭收入和就业率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成为生育率连续数年下降的直接和重要原因。直至十余年之后的今天,金融危机对于潜在经济增长的抑制仍然在影响着生育。

再往前回溯,发生在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同样造成了一次生育冲击。据布鲁金斯学会对部分疫情国家进行的统计,在当时的正常情况下,月平均出生率约为24‰,而数次阶段性的疫情波峰都导致该数据降至21‰左右。在度过每个疫情波峰期后,出生率则均出现显著反弹。

因此,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生育低潮还将持续多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何时得以完全控制,以及经济何时恢复。

但是,无论有无疫情,全球生育率的降低可能是大势所趋。社会和科技进步、女性文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参与社会工作的程度加深、养育成本的提高以及家庭观念的改变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趋势。

回溯过去数十年,生育率下降已经成为全球普遍现象,而非人们印象中发达国家的专属。即便是在平均生育率最高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从1990年至2019年,平均每个妇女生育孩子的个数也从6.3个降至4.6个。

同一时间段,北非和西亚的生育率从4.4下降到2.9,中亚和南亚从4.3下降到2.4,东亚和东南亚从2.5下降到1.8,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从3.3下降到2.0,大洋洲(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4.5下降到3.4。

根据联合国在《世界人口展望2019》中的预计,在中性情况下,2050年,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子女个数将从2019年的2.5个下降到2.2个,2100年将进一步下滑至1.9个。

生育率的长期下降将深刻影响世界人口格局。虽然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世界人口规模还将继续膨胀,但增长率已经呈现不断回落的态势。

联合国预计,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2050年达到97亿,2100年达到109亿。

而另一方面,全球人口增长率在1965年-1970年达到顶峰后(平均每年增长2.1%)逐年下滑,2015至2020年平均人口增长率在1.1%左右,到本世纪末,人口增长率可能跌至0。2100年后,世界人口将进入负增长。

联合国指出,2010年至2019年,已有27个国家人口进入负增长。由于持续的低生育率和移民因素,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陷入这一困境。到2050年,人口规模缩小的国家数量或将达到55个。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