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史子杨 丁文文
婚姻是双向奔赴的爱情。
日前,民政部给出了关于2020年31省的结婚离婚数据。2020年结婚登记813.1万对,比上年下降12.2%;离婚登记373.3万对,同比下降7.7%。其中,海南2020年结婚61218对;离婚19721对。
不知从何时起,婚姻变成了这般模样。
《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64.1%的女性受访者表示“婚姻不是必选项”,其次是占比43.5%的“担心因结婚而降低生活质量”。
如果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为什么还有人在亲密关系里找到幸福?是什么原因让现代人不再信奉婚姻,纷纷逃离这座围城呢?难道小时候电视里那些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爱情故事,已经成为了都市传说?关于婚姻,今天来听听她们的故事。
阳光海南遇上浪漫法国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悄然肆虐全国。这一年对章章来说是个重要年头,疫情之下的她,在海南开了一家法国餐厅。一面奔向了新工作,一面周末打理餐厅,章章忙得脚不沾地。
很能“造”,很能折腾,章章这样形容自己,爱栽种花花草草,爱研究法餐菜系烘焙。“尝试另一种可能吧。”她痴迷法国文化,喜欢浪漫风情,各种花草布满餐厅庭院,吸引了很多网友打卡。
“这家店,很不同,披萨要一分一秒地烤,花草要每天浇水施肥,咖啡要精心过滤,让人暖心踏实。”在某平台上浏览店铺评价时看到这一句,便让人想起了章章。
因为章章说过:婚姻无非是过日子,要慢慢过。
章章的丈夫查理是法国人,四年前查理认识了为他担任海南向导的章章,中间一年半时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俩人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回海南,似乎一切都是写好的。
“天意!”章章说,和查理的跨国恋是一个必然。她太爱法国了,年轻时就笃定了结婚时要到法国度一个浪漫的蜜月,这种期待从很多年前开始了。她好多次设想过在法国长期生活的种种模样,哪怕每年只是去暂住一个月光景。但凡听到关于法国的只言片语,内心都会涌上一股子期待。
你的一切我都好奇像秘密,安全带系好带你去旅行,穿过风和雨,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
当阳光海南遇上浪漫法国,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章章四年前遇到丈夫那刻,是梦想具象的开始。结婚使她的浪漫法国梦变成了具象的、可触摸到的。如今,她的梦想里也包含承载着查理的梦想,在海南传播法国文化,以及在法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墅。
生活中,很多朋友原以为章章和查理会为文化差异、饮食、生活琐事争吵,实际上,俩人在这些方面习惯都高度契合。
关于婚姻,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去年,章章为了女儿的入园跑断了腿,又为看店没了周末,有那么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了……“婚姻是一件令人黯然神伤的事情。”谈及与丈夫之间的跨国恋,章章用“枯燥”一词来形容他俩的现状。“我们很少吵架,一些我认为是吵架的‘架’,他只会觉得是正常交流。”查理曾对章章的教育理念产生不满,也曾对她工作需要面对的酒桌文化表示不理解。虽然大大小小的琐事令她沮丧,但是章章也承认,查理是婚姻中偏向理性的一方。
“如果再来一次,我不会结婚生孩子。”章章使劲摇了摇头。
“那你想?”
“就谈恋爱好了。”
幸而有他
“我不是个喜欢早婚的人,只不过遇到了可以一起的人。”陈静再三强调,从不鼓励身边的朋友早早结婚。
陈静是1992年生人,周围人认同的“人生赢家”:有事业、有家庭、有钱。由于刚毕业就和“70后”结婚生子,使得她和身边的朋友有些不同。
“钱没赚到几个的时候,过早地投入家庭不是一种正确的做法。”陈静也称,下定决心要结婚的想法很幼稚。一次买到很丑的衣服,试穿时他的一句:女人们都被你秒杀了。那一刻,她觉得眼前这个人眼里只有她,她被俘获了。
《霍乱时期的爱情》里说:“任何年龄的爱情都是合情合理的。”“90后”和“70后”的结合,陈静做好了心理准备。
陈静去民政局领证的时候,工作人员问她:怎么会和“70后”结婚,你家人不反对呀?陈静一下就意识到了话中的意味,“有被冒犯到!”“不是没有做过心理建设,但时间久了内心已经强大到坚硬不催。”
陈静很难形容丈夫在婚姻生活里的定位,“优秀丈夫”、“好父亲”、“家长”、“挚友”、“良师”?这些标签她觉得都不太恰当,陈静更愿意称她丈夫为“火光”。
“2015年,我下定决心要从公司辞去工作,加入创业大潮中。那时候海南创业的女性太少了,我像个‘神经病’一样跑去卖电器。” 身边太多的好奇和疑问,让她打了一次又一次的退堂鼓。
这时的丈夫默默行动支持着她,把车卖掉租了一个小仓库给陈静。“我会给你换新车。”她当即就给了丈夫一个爱的承诺。
“幸而有他!”如今陈静回想,在这六年里的每个重要时刻,丈夫一直都在。
很幸运,创业两年后,陈静拿着赚的20万买了文昌铺前买了一小片地,现在这块地价值飞涨。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陈静那时想,如果创业不成功,她就再也不折腾了。“创业是我人生中经历过最多挣扎和考量的决定,代价太大,以至于当初把自己的难处和丈夫说时,难为情到无地自容。” 也正因为如此,她在创业这场浪潮中感受到丈夫的支持与陪伴至关重要。
“现在还会有同样的感觉吗?”
“会!”陈静很笃定,不管是哪一种爱情,都属于一种社会关系,即使丈夫再强大,女人也要有自己安身立命的天地,这无关婚姻。
“结婚也好,离婚也罢,其实都是选择。”在陈静眼里,婚姻还是应景莎士比亚那句话“To be, or not to be”。但对她而言,陪伴才重要。
不被定义
一个女生一定要结婚吗?
或许,某电视剧的这句经典台词给出了答案:“打扰一下,这位先生,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过了适婚年龄,就一定要结婚呢?照您的说法,是不是过了平均寿命,人就该去死了呢?”
简单、粗暴。
女生什么时候最美?“不被定义的时刻”。
“我,不婚主义。”对于感情,刚过完32岁生日的春很清晰知道自己要什么。
“准确地说,我甚至有点厌恶婚姻。”率真的春道出了内心,“对于婚姻最初的印象,源于形同陌路的父母关系。”诚然,春很清楚父母的关系只是个例,这世上也有很多如电视剧《父母爱情》里那种“中国式温暖”的爱。
春坦陈,年少时也曾想过谈一次恋爱就结婚。但,想法毕竟只是想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学生时代,春也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那些年,温暖而明媚。”
……
后来,为了避免一切的结束,春几乎拒绝了所有的开始。正如钱钟书说的:“我觉得不必让恋爱在人生中占据那么重要的地位,许多人没有恋爱,也一样生活。”
一头扎进工作、旅行的春这些年一直在路上,看想看的风景、见想见的人,从未停歇。
“都30岁了,你怎么还不结婚。”有些人摇头。“你自由自在,真羡慕死我们了。”有些人点头。这些年,早习惯了饱受非议。
“完全是看法,他们怎么想,于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喜欢你的人肯定会喜欢你,不喜欢你的人,没必要花时间去解释让他们喜欢你,因为人们只愿意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
“路很长,看不到尽头,但我不介意,因为行走,是我的生命。我不是一个勇士,但我也不是逃兵,我只是遵从了内心,行使着自己的使命。这一路,有暗夜的迷茫,有难熬的时光,有幸福的花香,一步一景。”这就是生性爱自由的春。
关于不婚,最糟心的莫过于父母这道坎儿。这些年,不管用什么方法,春都无法处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甚至让早早就独立的春感觉最舒适的状态便是远离父母,这也是春从2011年工作就搬出来住的原因之一。
“从开始的无法理解、极力反对、无情讥讽‘你是不是心理有病?’到如今无言以对、无奈沉默……毕竟让作为军人和教师的父亲、母亲来接受自己的观念,需要时间。”这些,春知晓。
“我的女儿啊,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了。”电影《你好,李焕英》这句话令春动容,也是最期许的母女关系。
关于父母,“每个父母爱孩子的方式不同。我还是由衷地感谢父母,感谢他们让我做了自己。”2020年,春翻山越岭离开家乡,漂洋过海成为了“新海南人”。
关于自己,不被定义,春一直在做自己的路上。
关于理想,春说,理想,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关于以后,春说,都在这些话语里:
All the girls,请相信自己是很美好的存在,不用怀疑这是宇宙独一无二的色彩,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心中撷满爱,卸下所有防备自由自在。
愿你穿过四季看遍风景,依然保持初心,高山海洋森林,不虚此行。
愿你感知冷暖通透性情,依然保持初心,勇敢健康独立,观照生命,do what you gonna do。
回到最初的问题,那一组“亮眼”的结婚离婚数据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有人前赴后继涌入婚姻?为什么有人义无反顾逃离婚姻?
或许,钱钟书在《围城》里已道出答案:“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或许,婚姻不是公式,不能套用所有人。对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晚婚、不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这其中,社会包容度也在提高,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人们最想要的状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