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0年深圳上市公司470家,新增52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0年深圳上市公司470家,新增52家

深圳上市公司从最早的“老五股”发展至2020年年底的470家,数量和市值不断壮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戈振伟

3月26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了《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1》的前序篇。

上市公司“科技+金融”特征明显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深圳共有上市公司470家,新增上市公司52家,总市值达到16.33万亿元,相当于2020年深圳GDP(27670.24亿元)的5.9倍,较2019年底增加4.12万亿元或33.74%。

从深圳上市公司分布的行业数量来看,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数量居首,达177家,其次是工业107家和消费行业71家。从2017年至2020年,仅有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出现较为明显的增加,总体占比由2017年底的34.88%增长为37.66%。

从上市公司分布的行业市值来看,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市值为72911.2亿元,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44.67%,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市值为38151.2亿元,占总市值的23.37%,两者合计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比重达到68.04%,其他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均不超过10%。

从行业市值变化来看,信息技术市值增加达到20227.50亿元,约占总体市值增加值的一半,消费、工业等行业紧随其后,房地产、公用事业、能源等行业市值出现下降。从行业市值占比来看,消费、工业、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行业占比有明显提升,金融、房地产、公用事业行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2020年底深圳上市公司行业市值分布 数据来源:Wind;CDI上市公司研究数据库

不难发现,深圳上市公司“科技+金融”的特征明显,深圳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科技+金融”的双轮驱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城市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同时,近年来逐渐崛起的新消费、大健康产业也为深圳带来了新生动力。

非国有企业仍是深圳上市公司的主体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深圳470家上市公司中实控人为国有资本的共有78家,其中实控人是国务院或央企30家,广东省政府2家,深圳各级政府及事业单位30家,其他地方政府16家。实控人为境内外个人的企业304家,无实控人企业88家。无实控人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资本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共有8家,其余80家均为民营资本或外资作为第一大股东。

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央企及国企合计仅占16.60%,而非国有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达到83.40%,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相对国有上市公司有明显的数量优势。

从市值来看,央企总市值为10164.05亿元,广东省属国企241.21亿元,深圳市属国企4260.40亿元,其他地方国企1050.19亿元,各类国企上市公司市值合计为15648.16亿元;境内外民企上市公司96536.38亿元,无实控人企业51040.05亿元,无实控人企业第一大股东(以下简称“重要参股”)为各类国资占的上市公司市值合计为35663.03亿元。

从上市公司市值来看,央企及各级别国企合计仅占9.62%,加上各级国资“重要参股”的公司,两者市值合计占比也仅为31.46%,不足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境内外个人控股上市公司的占比高达59.12%,这说明深圳的非国有企业构成了深圳上市公司的主体。

民企是助推深圳经济成长的中坚力量。2018年,深圳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四个千亿”措施,即减负降成本1000亿元以上、实现新增银行信贷规模1000亿元以上、实现新增民营企业发债1000亿元以上、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深圳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减负”。

“深圳国资系”的家底如何?

近年来,“深圳国资系”在资本市场动作不断,投资了多家A股上市公司,从入股万科终结宝万之争,驰援恒大,接手荣耀,到148亿入股苏宁易购、与中芯国际投资153亿合作建厂等,“深圳国资系”几乎每一次出手都引发市场关注。

目前,“深圳国资系”主要有4大股权投资平台:深创投(综合性投资平台)、深投控(国有资本投资)、深圳资本(国有资本运营)、鲲鹏资本(战略性基金管理平台)。

据《深圳特区报》,截至2020年底,深圳国资国企资产总额突破4.1万亿元,增长12.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956亿元、利润总额1351亿元、在深纳税4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9%、5.3%、6.8%,大幅高于央企和主要地方国企平均增长水平。

在综合开发研究院的报告中,也重点对“深圳国资系”进行了分析解读。从行业数量分布来看,“深圳国资系”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是工业,达到11家,其次是房地产8家,两者合计占比超过一半。此外,信息技术、消费和公用事业的上市公司分别为6家、3家和2家,前5大行业上市公司合计数达到30家,占比达到86.21%。从行业的市值分布来看,房地产、工业、金融业分列前三位,市值分别为3754.84亿元、1627.88亿元和1311.14亿元,合计占比达到83.19%。

 2020年底深圳上市公司中的深圳国企板块列表 数据来源:Wind;CDI上市公司研究数据库

从“深圳国资系”上市公司对城市发挥的功能来看,房地产业、工业、消费、公用事业、能源行业基本都归属“城市建设”或“城市保障”板块,金融业归属“金融投资”板块,信息技术、医疗、材料归属“新兴产业”板块。其中,战略新兴产业板块是“深圳国资系” 未来的潜在爆发点,新增了英飞拓、卫光生物、麦捷科技、力合微、中新赛克等公司。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0年深圳上市公司470家,新增52家

深圳上市公司从最早的“老五股”发展至2020年年底的470家,数量和市值不断壮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戈振伟

3月26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了《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1》的前序篇。

上市公司“科技+金融”特征明显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深圳共有上市公司470家,新增上市公司52家,总市值达到16.33万亿元,相当于2020年深圳GDP(27670.24亿元)的5.9倍,较2019年底增加4.12万亿元或33.74%。

从深圳上市公司分布的行业数量来看,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数量居首,达177家,其次是工业107家和消费行业71家。从2017年至2020年,仅有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出现较为明显的增加,总体占比由2017年底的34.88%增长为37.66%。

从上市公司分布的行业市值来看,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市值为72911.2亿元,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44.67%,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市值为38151.2亿元,占总市值的23.37%,两者合计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比重达到68.04%,其他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均不超过10%。

从行业市值变化来看,信息技术市值增加达到20227.50亿元,约占总体市值增加值的一半,消费、工业等行业紧随其后,房地产、公用事业、能源等行业市值出现下降。从行业市值占比来看,消费、工业、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行业占比有明显提升,金融、房地产、公用事业行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2020年底深圳上市公司行业市值分布 数据来源:Wind;CDI上市公司研究数据库

不难发现,深圳上市公司“科技+金融”的特征明显,深圳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科技+金融”的双轮驱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城市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同时,近年来逐渐崛起的新消费、大健康产业也为深圳带来了新生动力。

非国有企业仍是深圳上市公司的主体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深圳470家上市公司中实控人为国有资本的共有78家,其中实控人是国务院或央企30家,广东省政府2家,深圳各级政府及事业单位30家,其他地方政府16家。实控人为境内外个人的企业304家,无实控人企业88家。无实控人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资本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共有8家,其余80家均为民营资本或外资作为第一大股东。

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央企及国企合计仅占16.60%,而非国有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达到83.40%,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相对国有上市公司有明显的数量优势。

从市值来看,央企总市值为10164.05亿元,广东省属国企241.21亿元,深圳市属国企4260.40亿元,其他地方国企1050.19亿元,各类国企上市公司市值合计为15648.16亿元;境内外民企上市公司96536.38亿元,无实控人企业51040.05亿元,无实控人企业第一大股东(以下简称“重要参股”)为各类国资占的上市公司市值合计为35663.03亿元。

从上市公司市值来看,央企及各级别国企合计仅占9.62%,加上各级国资“重要参股”的公司,两者市值合计占比也仅为31.46%,不足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境内外个人控股上市公司的占比高达59.12%,这说明深圳的非国有企业构成了深圳上市公司的主体。

民企是助推深圳经济成长的中坚力量。2018年,深圳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四个千亿”措施,即减负降成本1000亿元以上、实现新增银行信贷规模1000亿元以上、实现新增民营企业发债1000亿元以上、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深圳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减负”。

“深圳国资系”的家底如何?

近年来,“深圳国资系”在资本市场动作不断,投资了多家A股上市公司,从入股万科终结宝万之争,驰援恒大,接手荣耀,到148亿入股苏宁易购、与中芯国际投资153亿合作建厂等,“深圳国资系”几乎每一次出手都引发市场关注。

目前,“深圳国资系”主要有4大股权投资平台:深创投(综合性投资平台)、深投控(国有资本投资)、深圳资本(国有资本运营)、鲲鹏资本(战略性基金管理平台)。

据《深圳特区报》,截至2020年底,深圳国资国企资产总额突破4.1万亿元,增长12.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956亿元、利润总额1351亿元、在深纳税4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9%、5.3%、6.8%,大幅高于央企和主要地方国企平均增长水平。

在综合开发研究院的报告中,也重点对“深圳国资系”进行了分析解读。从行业数量分布来看,“深圳国资系”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是工业,达到11家,其次是房地产8家,两者合计占比超过一半。此外,信息技术、消费和公用事业的上市公司分别为6家、3家和2家,前5大行业上市公司合计数达到30家,占比达到86.21%。从行业的市值分布来看,房地产、工业、金融业分列前三位,市值分别为3754.84亿元、1627.88亿元和1311.14亿元,合计占比达到83.19%。

 2020年底深圳上市公司中的深圳国企板块列表 数据来源:Wind;CDI上市公司研究数据库

从“深圳国资系”上市公司对城市发挥的功能来看,房地产业、工业、消费、公用事业、能源行业基本都归属“城市建设”或“城市保障”板块,金融业归属“金融投资”板块,信息技术、医疗、材料归属“新兴产业”板块。其中,战略新兴产业板块是“深圳国资系” 未来的潜在爆发点,新增了英飞拓、卫光生物、麦捷科技、力合微、中新赛克等公司。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