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圣家堂教堂的三代设计师: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而城市是时间的艺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圣家堂教堂的三代设计师: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而城市是时间的艺术

也许伟大的建筑,能给人不一样的答案。

巴塞罗那的圣家大教堂(La Sagrada Familia)

“ 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安东尼·高迪

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认为,建筑的本质就是空间。时间问题虽然没有得到与空间问题同样程度的重视,但也不乏研究和论述。

不过,从研究的系统性和讨论的深度、广度来看,时间与建筑的关系问题都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关于建筑与时间的关系,在西方建筑理论界已经有一些主要学说;特别是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西方人的宇宙观之后,在广泛的艺术领域,也产生出许多全新的时空观念,这些问题都在对建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包豪斯学院(Bauhaus)

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城市的尺度空前膨胀。时间,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因素成为了决策者不能忽视的问题,也是城市规划中已不能不细细考虑的因素。所以,一战之后,由包豪斯学院(Bauhaus)的创立者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等人倡导的新建筑运动,已经提出要考虑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

包豪斯的创立者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并且,他们提出了“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不过,这种观点主要是基于城市尺度来考虑的,而建筑和城市则是被分别看待的不同话题。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而城市是时间的艺术。”

一座城市能开创一种独特的城市格局,又能代表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潮,那便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巴塞罗那就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幸运之城。

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的设计细节

在巴塞罗那这座地中海沿岸的富庶都会之中,最耀眼的艺术明星非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莫属,以至于它拥有“高迪之城”的美名。

说到巴塞罗那,就要说到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这是一种国际风格的艺术运动,包括建筑和应用艺术,尤其是表现在装饰艺术中,它在1890年到1910年间颇受欢迎。

新艺术风格是对19世纪的学院派艺术的反应,它受到自然形式和结构的启发,特别体现在各种曲线以及植物和花朵的形象运用里。在巴塞罗那,新艺术风格运动产生了自己的分支,有自己的专属名词,称为“加泰罗尼亚现代风格”(Modernismocatalán)。

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的海报作品

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的建筑设计细节

在《黄金时代:西班牙当代建筑全景》的这本书里,作者宋玮以西班牙历史时间为轴线,介绍了不少西班牙的著名建筑师和他们的代表建筑作品。流畅精准的语言描述,以及具有独到见解的建筑观使得这本书血肉丰满,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宋玮《黄金时代:西班牙当代建筑全景》

这本书非常打动我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建筑师路易斯.曼西亚生前的一段文字:“我怀疑,构成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元素并不是空间,而是那些我们无论怎样试图去抓紧,仍依旧会从指缝中溜走的时间。”二是,作者自己在“黄金时代”这章节里描述的,20世纪西班牙建筑发展特点:西班牙建筑发展更像是一组被放慢了的镜头,如同在这里生活的人一样,表现出一种不刻意的“慢”。恰恰就是这种“慢”,带给了他们的建筑一种同建筑属性相矛盾的“柔软”。

巴塞罗那的圣家大教堂(La Sagrada Familia)

如果说世界上最伟大的未完成的作品是什么,那必然是坐落在巴塞罗那的圣家大教堂(La Sagrada Familia)。这座教堂从1883年开始建造,预计2026年才能完工,这个浩荡的世纪工程告诉我们,建筑艺术打破了时空的有限性,极大地拓展了空间的广延性,增强了时间的广延性。

圣家大教堂的外部立面细节

圣家大教堂不仅在空间上有极大的延展性与生命力,在时间的维度上也是如此。因而,对这座建筑而言,过去并未只是过去,它将留存在现在,并且还将流向未来。过去、现在、未来,这三者伴随着几个世纪的文化、信仰与艺术,是交融在一起的,并在过去的建筑基础、美学观点上都有所发展,充满创新。

她的建筑师高迪,曾说过这样的话——“我的客户(上帝)并不着急”。高迪相信上帝拥有世界上所有的时间。因此,直至他本人于73岁时在1926年去世,教堂的建筑仅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建筑生命的停滞或终止。恰恰相反,她的生命才刚开始。

建筑师高迪

从高迪生活的时代和他的成长家庭来看,高迪如同米开朗琪罗,其实更像是朴实的工匠、追求卓越的手工艺人,而不是我们通常所以为的浪漫的“艺术家”。

如果阅读他的传记,你会了解,其艺术成就里与自然的深度连接,来自于高迪儿时的农场生活,还有其祖父辈用以谋生的铜铁工艺手艺。这些经历让高迪的头脑里充满了创造力的泉眼,日益增长成为汩汩流动的生趣。即使死亡、疼痛和孤独,贯穿了他本人的一生,高迪酿出来的艺术品却是充满了活泼生机和爱的晶莹果实。

圣家大教堂的内部细节

毫无疑问,高迪的创作放在他当时的那个年代,这样的建筑是彻底颠覆性的。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先锋艺术”必然是从颠覆传统开始的。而人们对于圣家堂的争议从未停止。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将其称作“世界上最狰狞的建筑之一”。他甚至希望,它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被破坏。

而西班牙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萨尔瓦多·达利则认为,它有一种“令人生畏和可以玩味之美”,他甚至认为,这个建筑应该用玻璃罩保护起来。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格罗皮乌斯则对圣家堂精湛的工艺大加赞叹。就连美国著名建筑师,“摩天大楼之父”,路易斯·沙利文也高度评价了圣家堂,称其为“用石头寓意了精神”。

圣家大教堂的外部立面细节

高迪从1883年开始主持修建圣家堂,至到1926年去世。他留给世人的是一座连“诞生立面”都未完成的庞大工程和无尽遐想。然而,在他逝世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却一直有追随者沿着他的脚步,延续他的华梦,去实践他的伟大蓝图,并通过圣家堂与上帝对话,从未有一刻间断。

“不管我们多么渺小,应觉察到,我们是这世界的一部分,并且带着谦卑的感恩存在于此。” 这成为了高迪的后继者们所秉承的理念。

日本设计师外尾悦郎

在这些人中间,就有日本设计师外尾悦郎。外尾悦郎设计了耶稣诞生立面的大门,他的故事也非常的动人。25岁还在寻找人生意义的外尾悦郎,因为对石雕艺术的执念,他放弃了安稳的大学教学生活,来到了欧洲大陆。当外尾悦郎来到巴塞罗那,看见一处巍巍高耸、正在建设中的教堂时,那时的他还并不知道这就是声名显赫的圣家堂,他只是不由自主地被建筑所吸引。

日本设计师外尾悦郎

他走近,再走近,然后看到一堆散落在地的石群,破败、污损,但似乎孕育着无限的可能。在那一刻,他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在42年间,他雕凿了上百吨的石头,在雕凿的过程中也塑造了自己。

日本设计师外尾悦郎

其实,高迪早已预料到圣家堂不会在自己还在世时完工,因此他在“诞生”、“受难”、“荣耀”三个主立面中,仅选择了“诞生立面”来亲自设计并监督,也为后继者们预设了创造的空间。

圣家大教堂的外部立面细节

外尾悦郎的重要作品之一就是“诞生立面”的花草鸟语大门,它充满了勃勃生机。他通过氧化的方法,为大门展现更接近自然的绿色。大门布满了常春藤,这在加泰罗尼亚地区寓意着婚姻,外尾悦郎想通过常春藤的根相互支撑、相互缠绕的形态,来表达人们在顺应社会的环境下,能够相互扶持、相互关爱。

圣家大教堂的大门布满了常春藤

步入这座教堂,如同身在丛林,灵感从大自然中来。柱子如同森林里枝叶交错的参天大树,将空间撑起,柱子上的“灯”如同树耳,但它不是真的灯,而是光线透进来又发散的光。教堂内的柱形,模仿出参天大树的生灵感觉。中殿柱廊折射光线的节点,其灵感则来自于树木枝干的几何形状。彩色玻璃的排列、色彩经过精心设计,透进来的是自然光。

圣家大教堂的内部光线环境

这座教堂里既看得到悲,也看得到喜。悲是很深沉的悲悯——譬如耶稣受难的雕塑群像,喜则是很深刻的喜悦——大自然、光的变化,疗愈着我们。高迪说,神圣性不一定要通过传统教堂内、黑暗里透进来的光明来表达,也可以是沉浸在光亮的喜悦森林。

圣家堂的整个内部光线,都会随着外界自然光线产生出无限的变化,内部充满彩色玻璃窗的五彩缤纷的光线投射,让参观者宛如在森林之中,一侧为冷色,一侧为暖色。

圣家大教堂的内部光线环境

随着太阳的位置、强度的变化,暖色一侧的玻璃窗所呈现出来的色彩,也在时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让整个室内的模样随之变动。人们进入殿堂里,听见耳机中的解说在说:“你进入的这建筑不仅是一座为他人而造的圣殿,也同时是引导你向内寻得内在的圣堂。”当我至身在圣心堂那参天大树下,仰望那色彩斑斓的宇宙星辰,我突然明白,朝圣就是摒弃你的自我,沉浸在瞬间停格的永恒之中。

外尾悦郎完成的石雕立面

在高迪的设计中,圣家堂必须是明亮的。宗教情感,不止来源于光线刺穿人们对黑暗的恐惧,也升起于光线交汇至和谐的明亮神秘之瞬间,产生在人们感受到光线透过树丛窸窸窣窣的叶子间,投落下来的喜悦之情——那就是圣堂的和睦之光。一切设计都用于突出建筑形式,以透过庭廊内侧,通过象征性的修饰带来视觉的圆满,达到最深刻的灵性的升华。

苏比拉克(Josep Maria Subirachs)

作为高迪另一个谦诚的追随者,苏比拉克(Josep Maria Subirachs)是20世纪先锋派的创导者,是继毕加索、达利和高迪之后,西班牙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1987年,60岁的他承担起完成圣家堂中“受难立面”群雕的重任。为此,他奉献了长达20年的岁月。

苏比拉克为“受难立面”设计所做的草图

苏比拉克的“受难立面”石雕艺术

苏比拉克擅长用不同材料、色彩、纹理的材料去表现对象。在他的创作成熟期,凹凸对比,强调二元性、光学对比反差,成为了他的显著标志。将雕塑与建筑完美融合,形成了苏比拉克独有的语言风格。

苏比拉克的石雕艺术

对于时间而言,也许伟大的圣家堂建筑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答案。我们不必幻想能改变过去、预知未来,在人类彻底改变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之前,这样既定又未知的世界或许才是最完美的。而科技的发展,似乎让我们忘记了心怀感恩,并保持谦卑。

如果我们能拿着前人留下的智慧钥匙,顺着他们的足印,也许就可以找到来时的路。我依旧心怀期待,相信未来拥有着无限的可能。2026年,期待疫情过后,可以再次前往圣家堂,见证它最终完成的样子。

 

来源:布林客

原标题:圣家堂教堂的三代设计师: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而城市是时间的艺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圣家堂教堂的三代设计师: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而城市是时间的艺术

也许伟大的建筑,能给人不一样的答案。

巴塞罗那的圣家大教堂(La Sagrada Familia)

“ 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安东尼·高迪

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认为,建筑的本质就是空间。时间问题虽然没有得到与空间问题同样程度的重视,但也不乏研究和论述。

不过,从研究的系统性和讨论的深度、广度来看,时间与建筑的关系问题都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关于建筑与时间的关系,在西方建筑理论界已经有一些主要学说;特别是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西方人的宇宙观之后,在广泛的艺术领域,也产生出许多全新的时空观念,这些问题都在对建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包豪斯学院(Bauhaus)

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城市的尺度空前膨胀。时间,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因素成为了决策者不能忽视的问题,也是城市规划中已不能不细细考虑的因素。所以,一战之后,由包豪斯学院(Bauhaus)的创立者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等人倡导的新建筑运动,已经提出要考虑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

包豪斯的创立者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并且,他们提出了“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不过,这种观点主要是基于城市尺度来考虑的,而建筑和城市则是被分别看待的不同话题。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而城市是时间的艺术。”

一座城市能开创一种独特的城市格局,又能代表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潮,那便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巴塞罗那就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幸运之城。

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的设计细节

在巴塞罗那这座地中海沿岸的富庶都会之中,最耀眼的艺术明星非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莫属,以至于它拥有“高迪之城”的美名。

说到巴塞罗那,就要说到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这是一种国际风格的艺术运动,包括建筑和应用艺术,尤其是表现在装饰艺术中,它在1890年到1910年间颇受欢迎。

新艺术风格是对19世纪的学院派艺术的反应,它受到自然形式和结构的启发,特别体现在各种曲线以及植物和花朵的形象运用里。在巴塞罗那,新艺术风格运动产生了自己的分支,有自己的专属名词,称为“加泰罗尼亚现代风格”(Modernismocatalán)。

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的海报作品

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的建筑设计细节

在《黄金时代:西班牙当代建筑全景》的这本书里,作者宋玮以西班牙历史时间为轴线,介绍了不少西班牙的著名建筑师和他们的代表建筑作品。流畅精准的语言描述,以及具有独到见解的建筑观使得这本书血肉丰满,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宋玮《黄金时代:西班牙当代建筑全景》

这本书非常打动我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建筑师路易斯.曼西亚生前的一段文字:“我怀疑,构成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元素并不是空间,而是那些我们无论怎样试图去抓紧,仍依旧会从指缝中溜走的时间。”二是,作者自己在“黄金时代”这章节里描述的,20世纪西班牙建筑发展特点:西班牙建筑发展更像是一组被放慢了的镜头,如同在这里生活的人一样,表现出一种不刻意的“慢”。恰恰就是这种“慢”,带给了他们的建筑一种同建筑属性相矛盾的“柔软”。

巴塞罗那的圣家大教堂(La Sagrada Familia)

如果说世界上最伟大的未完成的作品是什么,那必然是坐落在巴塞罗那的圣家大教堂(La Sagrada Familia)。这座教堂从1883年开始建造,预计2026年才能完工,这个浩荡的世纪工程告诉我们,建筑艺术打破了时空的有限性,极大地拓展了空间的广延性,增强了时间的广延性。

圣家大教堂的外部立面细节

圣家大教堂不仅在空间上有极大的延展性与生命力,在时间的维度上也是如此。因而,对这座建筑而言,过去并未只是过去,它将留存在现在,并且还将流向未来。过去、现在、未来,这三者伴随着几个世纪的文化、信仰与艺术,是交融在一起的,并在过去的建筑基础、美学观点上都有所发展,充满创新。

她的建筑师高迪,曾说过这样的话——“我的客户(上帝)并不着急”。高迪相信上帝拥有世界上所有的时间。因此,直至他本人于73岁时在1926年去世,教堂的建筑仅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建筑生命的停滞或终止。恰恰相反,她的生命才刚开始。

建筑师高迪

从高迪生活的时代和他的成长家庭来看,高迪如同米开朗琪罗,其实更像是朴实的工匠、追求卓越的手工艺人,而不是我们通常所以为的浪漫的“艺术家”。

如果阅读他的传记,你会了解,其艺术成就里与自然的深度连接,来自于高迪儿时的农场生活,还有其祖父辈用以谋生的铜铁工艺手艺。这些经历让高迪的头脑里充满了创造力的泉眼,日益增长成为汩汩流动的生趣。即使死亡、疼痛和孤独,贯穿了他本人的一生,高迪酿出来的艺术品却是充满了活泼生机和爱的晶莹果实。

圣家大教堂的内部细节

毫无疑问,高迪的创作放在他当时的那个年代,这样的建筑是彻底颠覆性的。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先锋艺术”必然是从颠覆传统开始的。而人们对于圣家堂的争议从未停止。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将其称作“世界上最狰狞的建筑之一”。他甚至希望,它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被破坏。

而西班牙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萨尔瓦多·达利则认为,它有一种“令人生畏和可以玩味之美”,他甚至认为,这个建筑应该用玻璃罩保护起来。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格罗皮乌斯则对圣家堂精湛的工艺大加赞叹。就连美国著名建筑师,“摩天大楼之父”,路易斯·沙利文也高度评价了圣家堂,称其为“用石头寓意了精神”。

圣家大教堂的外部立面细节

高迪从1883年开始主持修建圣家堂,至到1926年去世。他留给世人的是一座连“诞生立面”都未完成的庞大工程和无尽遐想。然而,在他逝世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却一直有追随者沿着他的脚步,延续他的华梦,去实践他的伟大蓝图,并通过圣家堂与上帝对话,从未有一刻间断。

“不管我们多么渺小,应觉察到,我们是这世界的一部分,并且带着谦卑的感恩存在于此。” 这成为了高迪的后继者们所秉承的理念。

日本设计师外尾悦郎

在这些人中间,就有日本设计师外尾悦郎。外尾悦郎设计了耶稣诞生立面的大门,他的故事也非常的动人。25岁还在寻找人生意义的外尾悦郎,因为对石雕艺术的执念,他放弃了安稳的大学教学生活,来到了欧洲大陆。当外尾悦郎来到巴塞罗那,看见一处巍巍高耸、正在建设中的教堂时,那时的他还并不知道这就是声名显赫的圣家堂,他只是不由自主地被建筑所吸引。

日本设计师外尾悦郎

他走近,再走近,然后看到一堆散落在地的石群,破败、污损,但似乎孕育着无限的可能。在那一刻,他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在42年间,他雕凿了上百吨的石头,在雕凿的过程中也塑造了自己。

日本设计师外尾悦郎

其实,高迪早已预料到圣家堂不会在自己还在世时完工,因此他在“诞生”、“受难”、“荣耀”三个主立面中,仅选择了“诞生立面”来亲自设计并监督,也为后继者们预设了创造的空间。

圣家大教堂的外部立面细节

外尾悦郎的重要作品之一就是“诞生立面”的花草鸟语大门,它充满了勃勃生机。他通过氧化的方法,为大门展现更接近自然的绿色。大门布满了常春藤,这在加泰罗尼亚地区寓意着婚姻,外尾悦郎想通过常春藤的根相互支撑、相互缠绕的形态,来表达人们在顺应社会的环境下,能够相互扶持、相互关爱。

圣家大教堂的大门布满了常春藤

步入这座教堂,如同身在丛林,灵感从大自然中来。柱子如同森林里枝叶交错的参天大树,将空间撑起,柱子上的“灯”如同树耳,但它不是真的灯,而是光线透进来又发散的光。教堂内的柱形,模仿出参天大树的生灵感觉。中殿柱廊折射光线的节点,其灵感则来自于树木枝干的几何形状。彩色玻璃的排列、色彩经过精心设计,透进来的是自然光。

圣家大教堂的内部光线环境

这座教堂里既看得到悲,也看得到喜。悲是很深沉的悲悯——譬如耶稣受难的雕塑群像,喜则是很深刻的喜悦——大自然、光的变化,疗愈着我们。高迪说,神圣性不一定要通过传统教堂内、黑暗里透进来的光明来表达,也可以是沉浸在光亮的喜悦森林。

圣家堂的整个内部光线,都会随着外界自然光线产生出无限的变化,内部充满彩色玻璃窗的五彩缤纷的光线投射,让参观者宛如在森林之中,一侧为冷色,一侧为暖色。

圣家大教堂的内部光线环境

随着太阳的位置、强度的变化,暖色一侧的玻璃窗所呈现出来的色彩,也在时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让整个室内的模样随之变动。人们进入殿堂里,听见耳机中的解说在说:“你进入的这建筑不仅是一座为他人而造的圣殿,也同时是引导你向内寻得内在的圣堂。”当我至身在圣心堂那参天大树下,仰望那色彩斑斓的宇宙星辰,我突然明白,朝圣就是摒弃你的自我,沉浸在瞬间停格的永恒之中。

外尾悦郎完成的石雕立面

在高迪的设计中,圣家堂必须是明亮的。宗教情感,不止来源于光线刺穿人们对黑暗的恐惧,也升起于光线交汇至和谐的明亮神秘之瞬间,产生在人们感受到光线透过树丛窸窸窣窣的叶子间,投落下来的喜悦之情——那就是圣堂的和睦之光。一切设计都用于突出建筑形式,以透过庭廊内侧,通过象征性的修饰带来视觉的圆满,达到最深刻的灵性的升华。

苏比拉克(Josep Maria Subirachs)

作为高迪另一个谦诚的追随者,苏比拉克(Josep Maria Subirachs)是20世纪先锋派的创导者,是继毕加索、达利和高迪之后,西班牙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1987年,60岁的他承担起完成圣家堂中“受难立面”群雕的重任。为此,他奉献了长达20年的岁月。

苏比拉克为“受难立面”设计所做的草图

苏比拉克的“受难立面”石雕艺术

苏比拉克擅长用不同材料、色彩、纹理的材料去表现对象。在他的创作成熟期,凹凸对比,强调二元性、光学对比反差,成为了他的显著标志。将雕塑与建筑完美融合,形成了苏比拉克独有的语言风格。

苏比拉克的石雕艺术

对于时间而言,也许伟大的圣家堂建筑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答案。我们不必幻想能改变过去、预知未来,在人类彻底改变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之前,这样既定又未知的世界或许才是最完美的。而科技的发展,似乎让我们忘记了心怀感恩,并保持谦卑。

如果我们能拿着前人留下的智慧钥匙,顺着他们的足印,也许就可以找到来时的路。我依旧心怀期待,相信未来拥有着无限的可能。2026年,期待疫情过后,可以再次前往圣家堂,见证它最终完成的样子。

 

来源:布林客

原标题:圣家堂教堂的三代设计师: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而城市是时间的艺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