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迷惘的一代”最终找到的,只是一些别人也找到的东西 | 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迷惘的一代”最终找到的,只是一些别人也找到的东西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乡村故事、女性主义、迷茫的一代、网络视频、后宫生活、巴尔蒂斯、重症监护室……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青霉素》

尹学芸 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21-01

《青霉素》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尹学芸创作的中篇小说集,收入《青霉素》《东山印》《补血草》《灰鸽子》《四月正好》五篇作品。几篇故事都有相似的生活场域,具体而言,它们都发生在罕村或埙城,那里是尹学芸的一亩三分地,其中的元素符号和背景都反映了作家对当地村庄或城市的热爱。她说,“这些氤氲着历史气息的文化和氛围,都让我入迷,然后像栽秧苗一样把故事植入进去,让人物随着自身的节律行走。”

《青霉素》关注市井生活、家庭琐事,通过乡村的世事变迁和人物之间的人情变化,展现普通人的苦乐悲欢。在尹学芸看来,这几篇小说都是写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作用或反作用。人物的紧密或疏离,既有家人的,也有邻里的;既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可以说,这些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就是当代社会现实的缩影,读者可以从中看到当今中国的社会现象与人生百态。

《给贤南哥的信》

赵南柱 / 崔恩荣 / 金异说 / 崔正和 / 孙宝渼 / 具并模 / 金成重 著  简郁璇 译
文治图书 / 花城出版社 2021-03

韩国作家赵南柱曾在《82年生的金智英》和《她的名字是》中以韩国女性的经历为原型,展现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普遍受到的歧视与压力。这部《给贤南哥的信》依旧聚焦女性主义,书中收录了七位韩国文坛代表女作家联袂书写的短篇小说,其中包括赵南柱的《致贤南哥》。

在本书中,七位写作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女性议题,如恋人之间的性别隔阂、婚姻生活双方家庭的博弈、年老后的价值观冲突等。除了这些贴近生活的话题,也有几篇故事明显与日常拉开了距离。在《鸟身女妖与庆典之夜》中,作者借由古希腊女数学家希帕提亚被迫害致死的传说,虚构了一个报复杀戮仪式的历史现场,并扭转了“狩猎者”与“被猎者”的设定——让男性成为受害者,以此重现延续千年的性别压迫。另一篇《火星的孩子》则将场景设置在火星,在人类与非人类、生物与非生物的分界上,展开对女性生育问题的思考。一直以来,女性在叙事中总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或必定有某些理由才能担任主角,这些故事旨在颠覆这一规则,让人们看到更多样、更开放的女性形象。

《流放者归来:1920年代的文学浪游史》

[美] 马尔科姆·考利 著  姜向明 译
浦睿文化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03

1920年代,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等美国作家走出国门,来到巴黎寻找自由的生活和归属感。他们被称为“迷惘的一代”,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几乎切断了他们和任何传统或地域之间的纽带。他们不接受过去的行为规范,但也尚未与新生事物建立起联系。在一种疑惑、不安、反抗的姿态中,他们都因为怀念单纯的童年而得了思乡病。在外流浪多年后,他们最终返回祖国,又像成年的孩子一般在自己的家乡挖掘宝藏。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考利也曾是“迷惘的一代”的成员。在他看来,“迷惘的一代”最终找到的只是一些别人也找到的东西:尽己所能努力工作,抚养家庭,教育子女。冒险生涯结束后,他们再次成为平凡生活的一分子。后来,考利在《流放者归来》中讲述了这一代年轻人自我流放与重新归来的冒险历程。他强调,这本书不是事件的记录,而是思想的陈述,这些几乎是无意识的思想在成为文学之前就与政治、经济的大环境联系在一起,从而指导了他们的行动、生活及写作。因此,这是一本比文学史范围更广的书,它将有助于人们对美国知识分子的认识,了解他们如何挑战自己的生存环境,又是如何不再迷惘。此书的中译本最早在1986年出版,15年前重庆出版社再版了张承谟译本,本次的浦睿版本是另一位译者姜向明新译的。

《云端影像:中国网络视频的产制结构与文化嬗变》

曹书乐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03

近年来,中国网络视频行业规模增长迅猛,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三分之一的手机上网时间都被投入到网络视频之中。网络视频不仅提供娱乐,还在传递意识形态,与此同时,它的发展也势必冲击传统影视业、新闻业、娱乐业等行业。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被送上云端的影像栖身于影视、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碰撞交融的时空中,已经构成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甚至就是我们的数字化存在。

本书综合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和影视文本研究的视角,探究政策、资本与技术如何形塑中国网络视频业及其生产和营收模式,与此同时,作者着重探讨了伴随网络视频兴起的两种代表性的类型剧——玄幻剧与甜宠剧,借此分析网络视频的生产与消费。从中可以看到,如今网络视频从题材到内容再到风格的变化,均折射出当下的社会思潮,这些讨论或可帮助我们了解网络视频带来的文化嬗变。

《天女临凡:从宋到清的后宫生活与帝国政事》

[美] 马克梦 著  辛兆坤 译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1-03

从早年热播的《孝庄秘史》《金枝欲孽》到近年来的《甄嬛传》《延禧攻略》,宫廷剧总是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力。这些展现宫廷中女性情感与欲望的作品,一再引发人们对古代后妃生活的想象,但剧作中难免掺杂着戏说和野史。这本书是西方第一本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皇帝、后妃、男女情人亲密生活的著作。美国历史学者马克梦(Keith McMahon)在书中以丰富的史料和扎实的研究,从正史的角度,讲述了宋朝至清朝历代后妃、宫女的典型经历与事迹。

从朝代建立,到经历复杂的皇位更迭,再到皇室衰落进入下一朝代这个过程中,皇室生活及其内部组织究竟是如何变化的?这是马克梦在撰写本书之初最感兴趣的一点。尽管诸如色欲诱惑、宠幸不均、后妃争宠、继任者无能甚至缺失等问题在皇家一夫多妻制中比比皆是,但历朝历代怎样维持自身存续,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书中,马克梦围绕一夫多妻制度下的后宫关系和女性统治两个焦点,考察不同朝代宫女的选拔及品阶的制定方式、她们的生育与受宠情况、她们与奴婢、娘家的关系等主题,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后妃的真实生活。

《向着少女与光:巴尔蒂斯回忆录》

[法] 巴尔蒂斯 / [法] 阿兰·维尔龚德莱 著  柯梦琦 / 韩波 译
商务印书馆 2021-02

法国画家巴尔蒂斯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巨匠”。他生长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幼时在母亲的情人、德国诗人里尔克的鼓励下作画,后以临摹来锤炼技法。巴尔蒂斯钟情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具有古典主义风格,但在20年代现代绘画的黄金时期,他的画也备受争议,特别是那些展现裸体少女之美的绘画,曾被不少人诟病为淫荡之作,一度成为流言与谈资。

这部回忆录创作于巴尔蒂斯逝世前不久,由画家本人口述,作家阿兰·维尔龚德莱辑录而成。在历时两年的交谈中,巴尔蒂斯吐露了许多以往很少谈及的往事,也回应了围绕在他身边的诸多质疑。同时,他毫不吝啬地分享他的创作理念,点评当代艺术,谈论宗教信仰及其对创作的激励。由于巴尔蒂斯的一生贯穿了整个20世纪,他的经历也见证了20世纪巴黎文化圈的精彩纷呈,毕加索、贾科梅蒂、德朗、阿尔托、夏尔以及加缪等名人悉数登场。但正如巴尔蒂斯所说,他在书中的回忆不是按时间顺序,而是按照相关性排列的,某个事件、某件趣事和另一件事情关联在一起,最终编织出他一生的画卷。

《生命的七种迹象:来自重症监护室的故事》

[英]奥菲·艾比 著  步凯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01

对于普通人而言,重症监护室往往意味着短时间内爆发的巨大悲伤、恐惧与愤怒,最糟糕的情况便是面对所爱之人的死亡。然而,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医生每天都要面对这些感情的负荷,他们该如何看待近在眼前的生与死?在《生命的七种迹象》中,奥菲·艾比(Aoife Abbey)以多年来的亲身经历,探讨医生工作生活中具有情感的一面。通过恐惧、悲伤、快乐、分心、愤怒、厌恶、希望七种不同的情感,读者将从医生的角度思考活着意味着什么,以及关心生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重症监护室,死亡总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伏击出现,这是最令医生们感到失落的瞬间——“病人的死亡提醒我们,我们真正能掌控的东西凤毛麟角。”但这并不意味着悲伤和痛苦就是医生工作的全部。艾比认为,死亡和活着一样,都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有些死亡来得突然、残酷、毫无道理,另一些死亡来得很缓慢、自然而然,更多人的死亡处于两者之间。但无论情况如何,医生都必须明白,死亡是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医生应该像对待幸存者一样,积极地对待那些即将死去的人,并从这种执着的工作中寻找可能出现的快乐。

《别丧!不就是传染病》

[日]石弘之 著  万毅 赵一飞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02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历了三种冠状病毒的大流行,先是2003年的SARS,而后是2012年的MERS,如今新冠病毒来袭,有八成的感染者是无症状和轻症者,其传染性不可低估。在日本环境学家石弘之看来,20世纪是“流感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冠状病毒的世纪”。究其根本,传染病是微生物寄生在人或动物等宿主体内,使宿主被感染而引发的疾病。要想与传染病作斗争,我们就必须了解人类与微生物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共存的历史。

这本书选择从环境史的角度,带领读者去探查一个肉眼看不见而又无处不在的巨大微生物宇宙。石弘之在书中援引大量传染病史料,并将令人生畏的传染病的事件以轻松的笔调叙述出来,让读者可以了解传染病背后深奥的医学遗传学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石弘之在过往的调研中一直倡导“现场主义”,作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开发计划署的高级顾问,他曾去过全球130多个国家(地区),深入传染病流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为此还感染过疟疾、霍乱、登革热、阿米巴痢疾等疾病,可谓以身试险。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也被他记录在书中,使整本书更加可信、易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迷惘的一代”最终找到的,只是一些别人也找到的东西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乡村故事、女性主义、迷茫的一代、网络视频、后宫生活、巴尔蒂斯、重症监护室……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青霉素》

尹学芸 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21-01

《青霉素》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尹学芸创作的中篇小说集,收入《青霉素》《东山印》《补血草》《灰鸽子》《四月正好》五篇作品。几篇故事都有相似的生活场域,具体而言,它们都发生在罕村或埙城,那里是尹学芸的一亩三分地,其中的元素符号和背景都反映了作家对当地村庄或城市的热爱。她说,“这些氤氲着历史气息的文化和氛围,都让我入迷,然后像栽秧苗一样把故事植入进去,让人物随着自身的节律行走。”

《青霉素》关注市井生活、家庭琐事,通过乡村的世事变迁和人物之间的人情变化,展现普通人的苦乐悲欢。在尹学芸看来,这几篇小说都是写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作用或反作用。人物的紧密或疏离,既有家人的,也有邻里的;既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可以说,这些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就是当代社会现实的缩影,读者可以从中看到当今中国的社会现象与人生百态。

《给贤南哥的信》

赵南柱 / 崔恩荣 / 金异说 / 崔正和 / 孙宝渼 / 具并模 / 金成重 著  简郁璇 译
文治图书 / 花城出版社 2021-03

韩国作家赵南柱曾在《82年生的金智英》和《她的名字是》中以韩国女性的经历为原型,展现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普遍受到的歧视与压力。这部《给贤南哥的信》依旧聚焦女性主义,书中收录了七位韩国文坛代表女作家联袂书写的短篇小说,其中包括赵南柱的《致贤南哥》。

在本书中,七位写作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女性议题,如恋人之间的性别隔阂、婚姻生活双方家庭的博弈、年老后的价值观冲突等。除了这些贴近生活的话题,也有几篇故事明显与日常拉开了距离。在《鸟身女妖与庆典之夜》中,作者借由古希腊女数学家希帕提亚被迫害致死的传说,虚构了一个报复杀戮仪式的历史现场,并扭转了“狩猎者”与“被猎者”的设定——让男性成为受害者,以此重现延续千年的性别压迫。另一篇《火星的孩子》则将场景设置在火星,在人类与非人类、生物与非生物的分界上,展开对女性生育问题的思考。一直以来,女性在叙事中总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或必定有某些理由才能担任主角,这些故事旨在颠覆这一规则,让人们看到更多样、更开放的女性形象。

《流放者归来:1920年代的文学浪游史》

[美] 马尔科姆·考利 著  姜向明 译
浦睿文化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03

1920年代,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等美国作家走出国门,来到巴黎寻找自由的生活和归属感。他们被称为“迷惘的一代”,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几乎切断了他们和任何传统或地域之间的纽带。他们不接受过去的行为规范,但也尚未与新生事物建立起联系。在一种疑惑、不安、反抗的姿态中,他们都因为怀念单纯的童年而得了思乡病。在外流浪多年后,他们最终返回祖国,又像成年的孩子一般在自己的家乡挖掘宝藏。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考利也曾是“迷惘的一代”的成员。在他看来,“迷惘的一代”最终找到的只是一些别人也找到的东西:尽己所能努力工作,抚养家庭,教育子女。冒险生涯结束后,他们再次成为平凡生活的一分子。后来,考利在《流放者归来》中讲述了这一代年轻人自我流放与重新归来的冒险历程。他强调,这本书不是事件的记录,而是思想的陈述,这些几乎是无意识的思想在成为文学之前就与政治、经济的大环境联系在一起,从而指导了他们的行动、生活及写作。因此,这是一本比文学史范围更广的书,它将有助于人们对美国知识分子的认识,了解他们如何挑战自己的生存环境,又是如何不再迷惘。此书的中译本最早在1986年出版,15年前重庆出版社再版了张承谟译本,本次的浦睿版本是另一位译者姜向明新译的。

《云端影像:中国网络视频的产制结构与文化嬗变》

曹书乐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03

近年来,中国网络视频行业规模增长迅猛,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三分之一的手机上网时间都被投入到网络视频之中。网络视频不仅提供娱乐,还在传递意识形态,与此同时,它的发展也势必冲击传统影视业、新闻业、娱乐业等行业。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被送上云端的影像栖身于影视、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碰撞交融的时空中,已经构成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甚至就是我们的数字化存在。

本书综合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和影视文本研究的视角,探究政策、资本与技术如何形塑中国网络视频业及其生产和营收模式,与此同时,作者着重探讨了伴随网络视频兴起的两种代表性的类型剧——玄幻剧与甜宠剧,借此分析网络视频的生产与消费。从中可以看到,如今网络视频从题材到内容再到风格的变化,均折射出当下的社会思潮,这些讨论或可帮助我们了解网络视频带来的文化嬗变。

《天女临凡:从宋到清的后宫生活与帝国政事》

[美] 马克梦 著  辛兆坤 译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1-03

从早年热播的《孝庄秘史》《金枝欲孽》到近年来的《甄嬛传》《延禧攻略》,宫廷剧总是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力。这些展现宫廷中女性情感与欲望的作品,一再引发人们对古代后妃生活的想象,但剧作中难免掺杂着戏说和野史。这本书是西方第一本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皇帝、后妃、男女情人亲密生活的著作。美国历史学者马克梦(Keith McMahon)在书中以丰富的史料和扎实的研究,从正史的角度,讲述了宋朝至清朝历代后妃、宫女的典型经历与事迹。

从朝代建立,到经历复杂的皇位更迭,再到皇室衰落进入下一朝代这个过程中,皇室生活及其内部组织究竟是如何变化的?这是马克梦在撰写本书之初最感兴趣的一点。尽管诸如色欲诱惑、宠幸不均、后妃争宠、继任者无能甚至缺失等问题在皇家一夫多妻制中比比皆是,但历朝历代怎样维持自身存续,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书中,马克梦围绕一夫多妻制度下的后宫关系和女性统治两个焦点,考察不同朝代宫女的选拔及品阶的制定方式、她们的生育与受宠情况、她们与奴婢、娘家的关系等主题,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后妃的真实生活。

《向着少女与光:巴尔蒂斯回忆录》

[法] 巴尔蒂斯 / [法] 阿兰·维尔龚德莱 著  柯梦琦 / 韩波 译
商务印书馆 2021-02

法国画家巴尔蒂斯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巨匠”。他生长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幼时在母亲的情人、德国诗人里尔克的鼓励下作画,后以临摹来锤炼技法。巴尔蒂斯钟情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具有古典主义风格,但在20年代现代绘画的黄金时期,他的画也备受争议,特别是那些展现裸体少女之美的绘画,曾被不少人诟病为淫荡之作,一度成为流言与谈资。

这部回忆录创作于巴尔蒂斯逝世前不久,由画家本人口述,作家阿兰·维尔龚德莱辑录而成。在历时两年的交谈中,巴尔蒂斯吐露了许多以往很少谈及的往事,也回应了围绕在他身边的诸多质疑。同时,他毫不吝啬地分享他的创作理念,点评当代艺术,谈论宗教信仰及其对创作的激励。由于巴尔蒂斯的一生贯穿了整个20世纪,他的经历也见证了20世纪巴黎文化圈的精彩纷呈,毕加索、贾科梅蒂、德朗、阿尔托、夏尔以及加缪等名人悉数登场。但正如巴尔蒂斯所说,他在书中的回忆不是按时间顺序,而是按照相关性排列的,某个事件、某件趣事和另一件事情关联在一起,最终编织出他一生的画卷。

《生命的七种迹象:来自重症监护室的故事》

[英]奥菲·艾比 著  步凯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01

对于普通人而言,重症监护室往往意味着短时间内爆发的巨大悲伤、恐惧与愤怒,最糟糕的情况便是面对所爱之人的死亡。然而,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医生每天都要面对这些感情的负荷,他们该如何看待近在眼前的生与死?在《生命的七种迹象》中,奥菲·艾比(Aoife Abbey)以多年来的亲身经历,探讨医生工作生活中具有情感的一面。通过恐惧、悲伤、快乐、分心、愤怒、厌恶、希望七种不同的情感,读者将从医生的角度思考活着意味着什么,以及关心生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重症监护室,死亡总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伏击出现,这是最令医生们感到失落的瞬间——“病人的死亡提醒我们,我们真正能掌控的东西凤毛麟角。”但这并不意味着悲伤和痛苦就是医生工作的全部。艾比认为,死亡和活着一样,都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有些死亡来得突然、残酷、毫无道理,另一些死亡来得很缓慢、自然而然,更多人的死亡处于两者之间。但无论情况如何,医生都必须明白,死亡是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医生应该像对待幸存者一样,积极地对待那些即将死去的人,并从这种执着的工作中寻找可能出现的快乐。

《别丧!不就是传染病》

[日]石弘之 著  万毅 赵一飞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02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历了三种冠状病毒的大流行,先是2003年的SARS,而后是2012年的MERS,如今新冠病毒来袭,有八成的感染者是无症状和轻症者,其传染性不可低估。在日本环境学家石弘之看来,20世纪是“流感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冠状病毒的世纪”。究其根本,传染病是微生物寄生在人或动物等宿主体内,使宿主被感染而引发的疾病。要想与传染病作斗争,我们就必须了解人类与微生物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共存的历史。

这本书选择从环境史的角度,带领读者去探查一个肉眼看不见而又无处不在的巨大微生物宇宙。石弘之在书中援引大量传染病史料,并将令人生畏的传染病的事件以轻松的笔调叙述出来,让读者可以了解传染病背后深奥的医学遗传学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石弘之在过往的调研中一直倡导“现场主义”,作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开发计划署的高级顾问,他曾去过全球130多个国家(地区),深入传染病流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为此还感染过疟疾、霍乱、登革热、阿米巴痢疾等疾病,可谓以身试险。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也被他记录在书中,使整本书更加可信、易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