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风电年新增5000万千瓦的目标实现不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风电年新增5000万千瓦的目标实现不了

去哪里安装和布局,是最大的问题。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席菁华

风电将迎来大发展,但仍有几大问题待解。

3月28日,在《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暨2021风电发展论坛》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风电的未来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的主力军,但仍面临掣肘。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风电新增装机量飙升,达到7167万千瓦,同比大增178%。这一新增装机已超过此前三年装机量之和,也创下历年新增装机纪录。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0月,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期间,需保证风电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

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秦海岩提出,未来每年5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去哪里安装和布局,是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风电不可能实现高速的可持续增长。”

他表示,在三北地区,开发商都在等特高压的建设,希望把电卖到中东南部地区。但中东南部地区愿不愿意接受,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

据界面新闻了解,特高压的建设周期,一般需要2-3年。

秦海岩提出,三北地区的风电价格便宜,在碳中和时代,高耗能的工业企业一定会向拥有低碳、廉价清洁能源的三北地区转移。“三北地区要把零碳便宜的价格洼地,转变成工业企业的价值高地。”他表示。

他还提出,三北地区应提高本地风电消纳率,压减当地火电尤其是自备电厂的发电量。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田庆军也表示,在三北地区,应腾网换电。

他指出,在内蒙和新疆等地,火电的占比很高,应尽可能在当地促进绿色电力的消纳。此外,应腾笼换鸟,将东部和南部高电价地区的部分高耗能产业,向三北地区迁移。

在中东南部地区,掣肘风电发电的是土地资源。目前,受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影响,风电面临生态红线等多重刚性约束。

秦海岩认为,风电建设占地面积很小。他举例称,每台机组占地约100平方米,建设1亿千瓦风电需安装机组2万台,即全部占地200万平方米,这仅相当于两个百万千瓦火电厂的占地面积。

田庆军建议,中东南部地区征地困难,风电场建设需以租代征,充分利用临时资源。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李双成表示,风电企业要积极寻求将风电项目的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工程的立项中。

此外,风电行业存在以投资换资源、以资源换订单的问题,增加了非技术成本。

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奇提出,近期风电资源配置已呈现白热化状态,开发商都在抢资源,导致不少省份政府提出竞争性配置,并强制要求风电配备储能。

此外,还有地方增加附加的投资条件。“这些都加剧了非技术成本,极大地压缩了整体行业的盈利空间。”刘小奇表示。

受平价上网政策的影响,风电整机商已打响了价格战。

金风科技(002202.SZ)总裁曹志刚认为,此次价格战与以往不同,因为风电的长期政策明朗且确定,行业主要比拼的是风机度电成本和长期收益。

田庆军提出,风电机组容量增大后,实现了成本的降低,风机也出现了相应降价。“过度的低价竞争会引起质量问题,但适当的降价对行业是有利的。”

华能河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廖毛雄则认为,希望风机价格慢慢下降,在把控成本的基础上,先提高产品质量。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规部战略管理处处长李鹏在会上提出,当前风电行业需要研究两大战略性事项。

其一,需要明确从现在到2035年,乃至碳中和时期的整个政策着力点。政策脉络不轻易改变,行业才能够进行长期投资。

其二是需要研究风电在未来新型电力系统里的定位,明确其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3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新能源在未来电力系统当中的主体地位。

李鹏提出,未来五年风电行业将呈现两个发展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风电场的产品化。李鹏表示,相对风机而言,风电场的寿命更长、利润率更高。未来风电场会成为整机厂家的产品,“这种资源合作,将成为开发商和风电设备商的一个纽带。”

第二个趋势是风电机组的平台化。李鹏认为,在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下,风电机组不能够只考虑发电,而不考虑调频和对电网波动性的平抑。应该把储能、数字化传感器进行集成,使风电机组变成电网友好的平台化产品。

“要实现这两个趋势,单靠设备厂家很难做到,在‘十四五’、‘十五五’时期,开发企业和设备企业需要形成合力。”李鹏表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风电年新增5000万千瓦的目标实现不了

去哪里安装和布局,是最大的问题。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席菁华

风电将迎来大发展,但仍有几大问题待解。

3月28日,在《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暨2021风电发展论坛》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风电的未来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的主力军,但仍面临掣肘。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风电新增装机量飙升,达到7167万千瓦,同比大增178%。这一新增装机已超过此前三年装机量之和,也创下历年新增装机纪录。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0月,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期间,需保证风电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

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秦海岩提出,未来每年5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去哪里安装和布局,是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风电不可能实现高速的可持续增长。”

他表示,在三北地区,开发商都在等特高压的建设,希望把电卖到中东南部地区。但中东南部地区愿不愿意接受,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

据界面新闻了解,特高压的建设周期,一般需要2-3年。

秦海岩提出,三北地区的风电价格便宜,在碳中和时代,高耗能的工业企业一定会向拥有低碳、廉价清洁能源的三北地区转移。“三北地区要把零碳便宜的价格洼地,转变成工业企业的价值高地。”他表示。

他还提出,三北地区应提高本地风电消纳率,压减当地火电尤其是自备电厂的发电量。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田庆军也表示,在三北地区,应腾网换电。

他指出,在内蒙和新疆等地,火电的占比很高,应尽可能在当地促进绿色电力的消纳。此外,应腾笼换鸟,将东部和南部高电价地区的部分高耗能产业,向三北地区迁移。

在中东南部地区,掣肘风电发电的是土地资源。目前,受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影响,风电面临生态红线等多重刚性约束。

秦海岩认为,风电建设占地面积很小。他举例称,每台机组占地约100平方米,建设1亿千瓦风电需安装机组2万台,即全部占地200万平方米,这仅相当于两个百万千瓦火电厂的占地面积。

田庆军建议,中东南部地区征地困难,风电场建设需以租代征,充分利用临时资源。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李双成表示,风电企业要积极寻求将风电项目的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工程的立项中。

此外,风电行业存在以投资换资源、以资源换订单的问题,增加了非技术成本。

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奇提出,近期风电资源配置已呈现白热化状态,开发商都在抢资源,导致不少省份政府提出竞争性配置,并强制要求风电配备储能。

此外,还有地方增加附加的投资条件。“这些都加剧了非技术成本,极大地压缩了整体行业的盈利空间。”刘小奇表示。

受平价上网政策的影响,风电整机商已打响了价格战。

金风科技(002202.SZ)总裁曹志刚认为,此次价格战与以往不同,因为风电的长期政策明朗且确定,行业主要比拼的是风机度电成本和长期收益。

田庆军提出,风电机组容量增大后,实现了成本的降低,风机也出现了相应降价。“过度的低价竞争会引起质量问题,但适当的降价对行业是有利的。”

华能河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廖毛雄则认为,希望风机价格慢慢下降,在把控成本的基础上,先提高产品质量。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规部战略管理处处长李鹏在会上提出,当前风电行业需要研究两大战略性事项。

其一,需要明确从现在到2035年,乃至碳中和时期的整个政策着力点。政策脉络不轻易改变,行业才能够进行长期投资。

其二是需要研究风电在未来新型电力系统里的定位,明确其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3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新能源在未来电力系统当中的主体地位。

李鹏提出,未来五年风电行业将呈现两个发展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风电场的产品化。李鹏表示,相对风机而言,风电场的寿命更长、利润率更高。未来风电场会成为整机厂家的产品,“这种资源合作,将成为开发商和风电设备商的一个纽带。”

第二个趋势是风电机组的平台化。李鹏认为,在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下,风电机组不能够只考虑发电,而不考虑调频和对电网波动性的平抑。应该把储能、数字化传感器进行集成,使风电机组变成电网友好的平台化产品。

“要实现这两个趋势,单靠设备厂家很难做到,在‘十四五’、‘十五五’时期,开发企业和设备企业需要形成合力。”李鹏表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