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有的人只是教练 而克鲁伊夫是"教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有的人只是教练 而克鲁伊夫是"教父"

在过去的岁月里,涌现出了大批伟大的足坛巨擘,而约翰尼斯·克鲁伊夫就是其中最璀璨的那颗明星。

图片来源:bleacher sport

耶稣之主的灵感如泉水般奔涌,但是他也需要一小部分传教士将他的智慧发扬光大。

这些模范人物改变着这个世界,他们之中包括受人瞩目的中心人物、他们的追随者、以及将他们的思想传递下去的人们。这种改变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则是显而易见的。

举个例子来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他的学生、对手以及他的后来人一起改变了我们对于精神的认知;卡尔·马克思和他的读者们塑造了整个20世纪;而如果没有斯派克·米利甘以及他的仰慕者和继承者们,现代英国超现实主义喜剧也就不会出现。

在生活中是这样,足球界也不例外。在过去的岁月里,涌现出了大批伟大的足坛巨擘,而约翰尼斯·克鲁伊夫就是其中最璀璨的那颗明星。

球员时代的他曾经为阿贾克斯,巴塞罗那和荷兰国家队效力。作为球员,他足以比肩贝利,迭戈·马拉多纳,费伦茨·普斯卡什,莱奥内尔·梅西以及齐内丁·齐达内这样伟大的运动员,与他们一同被载入足球的史册。而作为阿贾克斯和巴塞罗那队的教练,他一手打造了令观者拍案叫绝的伟大球队,培养了数不胜数的天才球员,许多在全世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球队也受到了他的足球哲学的影响。

毫无疑问的是,如果没有克鲁伊夫,那么以哈维和安德雷·伊涅斯塔为核心的那支所向披靡的西拔牙国家队和巴塞罗那队,如今那支出色的拜仁慕尼黑队和德国国家队,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AC米兰队,以及其他许多在历史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冠军球队都不会出现。

克鲁伊夫的哲学是革命性的,并且已经成为了现代足球运动的准则。而他对青年球员的培养模式更是被全世界所借鉴。

克鲁伊夫在1984年结束了自己长达20年的球员生涯,但是直到1996年,他才首次担任足球教练。除此之外,他还转型成为了一名足球专家,慈善家以及评论员,在幕后依然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68岁的他被诊断出肺癌,他因此远离了公众的视线,专心同病魔斗争。在今年2月,他宣布自己的治疗进行得非常顺利。

整个足球界都在祈祷他能够恢复健康,因为克鲁伊夫的信徒和弟子们遍布从圣地巴勒斯坦到南太平洋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也将克鲁伊夫对于这项运动的改造和他的足球理念带到了全世界。

克鲁伊夫的仰慕者们所欣赏的不仅仅是他和他的球队。他的信徒们相信,如果他对于足球的看法可以为每一个人所知,那么整个足球世界也都会变得更好。他们觉得克鲁伊夫式的足球要比其他任何一种风格都更加华丽,更加有趣,也更加激情四溢。

或许,这正是因为克鲁伊夫的整个生涯就是约瑟夫·坎贝尔(美国作家,学者)所提出的“单一神话”的反映。

1947年,克鲁伊夫出生在阿姆斯特丹东南部地区的一个蓝领家庭中。在克鲁伊夫出生的两年之后,坎贝尔在1949年出版了他的著作《千面一人的英雄》。坎贝尔研究了全世界大量的神话和宗教故事,并且注意到这些故事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这些故事都创造了一个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男孩子(通常是男孩),他们都有着名为“行动召唤”的朴素背景。这些年轻的英雄们离开了自己的所处的那个单调的小世界,来到了一个“超自然地区”,并且获得了强大的力量,遇到了许多贵人,还取得了无数胜利。之后,他又会“施恩惠于家乡子民”。

神话故事的结构千篇一律,很多冒险题材的电影也同样如此。以《星球大战》为例,这部电影十分明确地建立在坎贝尔所提到的脉络之上,由乔治·卢卡斯所创造的卢克·天行者就是一位经典的“单一神话式”的英雄。

在体育的世界中,同样有着丰富的象征主义和暗喻的手法。所以我们最喜欢的体育英雄们的故事也遵循着同样的结构。

约翰尼斯·克鲁伊夫的故事就符合坎贝尔的理论。

他的出身低微,而他的天赋注定了他就是为了奇迹而生的。他的足球之路是一条漫长而布满荆棘的旅程,经历了许多磨难——这种磨难不仅仅来自于他那个时期的后卫们。而他也回馈给世界许多“恩惠”,包括14个联赛和杯赛冠军,以及让整个星球的人们都欣赏到了他在1974年世界杯上的精彩表现。

但他的故事的结尾却有一些残酷,那时候已经是1978年。克鲁伊夫在巴塞罗那宣布挂靴,并且同意在阿姆斯特丹踢最后一场告别赛。这场比赛对阵的双方是阿贾克斯队和拜仁慕尼黑队。最终,拜仁以8比0获胜。在比赛结束后,克鲁伊夫被人举在肩膀上,有人还递给了他一捧鲜花,但那个场面看起来却不像是庆祝,倒像是葬礼。

克鲁伊夫(前排中)在1974年效力于巴塞罗那队。图片来源:网络

之后,他远渡重洋,来到了完全陌生的北美足球联赛,先后效力于洛杉矶阿兹特克斯队和华盛顿外交家队,还在西班牙的莱万特队度过了一段短暂的时光。随后,他在一次失败的养猪场投资中赔的血本无归,所以在1981年,他宣布重返绿茵场。

他回归阿贾克斯队的首场比赛的对手是哈勒姆队。那一天,迪美亚球场人满为患,但是也有质疑者们表示克鲁伊夫的年纪太大了。每个人都担心他的魔力已经一去不返。

在上半场比赛开始后不久,克鲁伊夫得球。他躲过了对方球员的两次拦截,随后带球杀到了对方禁区边缘。随后,他右肩一沉,完成了一次最优雅,也是最有摧毁性的射门。守门员只能目送皮球从自己的头顶飞入球门。

克鲁伊夫由完成了三个伟大的赛季,激励了许多新一代的未来巨星,包括马尔科·范巴斯滕,罗纳德·科曼以及丹尼斯·博格坎普。在此之后,他有作为教练缔造了两个更加伟大的足球王国:首先是在阿贾克斯,之后是在巴塞罗那。

难怪在谈及克鲁伊夫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不吝赞美之词。

他效力于阿贾克斯队时候的第一位主教练、英格兰绅士维克·白金汉称他是“上帝赐予足球的礼物”。据媒体Football365的丹尼尔·斯托里撰写的文章,从2008年开始执掌巴塞罗那队的佩普·瓜迪奥拉在解释是怎样建立起自己这支球队的时候说道:“克鲁伊夫建立起了这座教堂,我们的工作只是继续维持它。”荷兰足球作家亚瑟·范德博加德则表示,克鲁伊夫发现了这项运动中“解决形而上学的对策”。

克鲁伊夫说话很少会用比喻,尽管有一次他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也许是不朽的。”

他的荷兰语口音有点奇怪,几乎是另一种语言了。但在那些难以捉摸的话语中,往往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如果你没办法赢球,确保你不会输球。

·每一处缺点里,都隐藏着积极的一面。

·如果你没有刚刚好,那么你不是太早了,就是太晚了。

·如果我希望你更好地理解,那我会解释清楚的。

而在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完全不信宗教的人。在西班牙,他注意到每一名球员都会用手在胸前画十字祈祷。他评论说如果这样做真的有用的话,那每场比赛的结果都会是平局。

有一段黑白视频记录了上世纪50年代末期时的克鲁伊夫。

一个瘦弱的活泼小男孩在阿姆斯特丹市郊的人行道上踢着足球,这个球看上去跟他的个头差不多大。他的穿着十分朴素,穿了一双皮鞋,一件宽大的短裤,还有一件胸前印有白色圆圈的上衣。

我们第一次看到年轻的克鲁伊夫时,他正在用头颠球,之后他又穿裆过掉了一名年纪稍大的朋友,并和他的朋友一起跑出了镜头的拍摄范围。周围很快响起了大人们对他的天赋的称赞:他敏捷的思维,快速的脚步移动,出众的平衡感,还有他紧绷的手臂和大腿的肌肉。

跟许多伟大的球员一样,约翰尼斯的天赋在街头足球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他花了数不清的时间去练习和比赛。

“只有约翰尼斯和足球,”克鲁伊夫儿时的一位伙伴回忆道,“要不就是足球和约翰尼斯。”

视频中的街道场景的拍摄地修建于上世纪20年代,拍摄这段视频的是克鲁伊夫经营着一家小杂货铺的父亲马努斯·克鲁伊夫,他在自己位于Akkerstraat的家中拍下了克鲁伊夫踢球的视频。几年后,他因心脏病去世,这也注定了克鲁伊夫童年的悲剧。

这个城区十分有特色,每一栋小房子都配备有一个小花园。这里还有一个小图书馆和一个教堂。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地区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荷兰语名字:Betondorp,意思是“混凝土建造的村庄”,而阿贾克斯队的体育馆距离克鲁伊夫的家只有400码的距离。

在马努斯去世之后,约翰尼斯的母亲在体育馆里做起了清洁工的工作,而约翰尼斯也经常在里面四处转,俱乐部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认识了他。在他过了自己17岁生日的六个月之后,如他的父亲一般的白金汉给了这个小男孩一线队首秀的机会。

克鲁伊夫改变了足球这项运动。图片来源:Rory Martin for B/R

阿贾克斯队是荷兰最大的俱乐部之一,但是荷兰国家队当时还只是一支三流球队,他们采用的战术和使用的设备还是上世纪30年代的老古董。然而在短短十年间,阿贾克斯俱乐部和荷兰国家队都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受人仰慕的球队。而克鲁伊夫就是让这一切成为现实的人。

有了伟大的主教练里努斯·米歇尔的运筹帷幄,以及克鲁伊夫在球场上摧城拔寨,阿贾克斯队创立并发展了一种名为“全攻全守”的全新足球风格。因为如今的巴塞罗那队正是大范围借鉴了这种战术,因此也有人将当年的阿贾克斯队称作“那个时代的巴萨”。

在1971年至1973年,阿贾克斯队连夺欧冠冠军。在1974年的世界杯上,由克鲁伊夫领衔的荷兰国家队将这一战术发挥到了极致,用无与伦比的华丽进攻在比赛场上掀起了血雨腥风。不过,他们在最终的决赛里输给了西德队,无缘冠军。

荷兰人过分自负是他们功亏一篑的重要原因。在比赛仅仅开始两分钟的时候,荷兰队就通过一次17脚传球的进攻获得了点球的机会,并由克鲁伊夫主罚命中。而在这个进球之前,西德队甚至都还没有碰到过皮球。

在接下来的20分钟时间里,荷兰队没有想着再进一个球彻底杀死比赛,而是开始控球,很不明智地挑衅着对手。勇敢的德国人开始了反击,并且连入两球逆转。尽管荷兰人在下半场竭尽了自己的所能,但是依然没能弥补自己此前犯下的错误。

在克鲁伊夫的整个职业生涯里,输掉世界杯决赛是让他感到最为失望的一次灾难。不过他总是表现得轻描淡写,指出虽然最后赢得冠军奖杯的是德国队,但是荷兰队却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并且为世人所铭记。

1998年世界杯上,荷兰队在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中战胜了阿根廷队,不过他们在接下来一场比赛的点球大战中输给了巴西队。在看过这两场比赛之后,克鲁伊夫说道:“没有任何一块奖牌可以比得上别人对你的比赛风格的称赞。”

在此后的三至四代球员们参加的大型锦标赛中,荷兰队总是拥有着最出色的球员,踢着最令人过目难忘的足球,但是他们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差了一口气——他们经常是倒在点球点上。

但是对于富有创造力和激动人心的足球的追求依然留在了克鲁伊夫的足球理念中。这也让他与那些认为不管比赛踢得好坏,赢球才是最重要的教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用主义常常是丑陋胜利的代名词,而克鲁伊夫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指责。

在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队成为了“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胜利”理念的忠实贯彻者。他们主打4-3-3阵型,意大利队的这一体系就是专注于防守。而克鲁伊夫和他的荷兰队后来者们成为了追求华丽足球的英雄。

在那时,何塞·穆里尼奥是实用主义的信徒。在他于上世纪90年代就职于巴塞罗那俱乐部的时候,他观察了克鲁伊夫式的足球风格,并了解到了荷兰足球的秘密和内幕。他很看不起这样的风格,而且他对于巴塞罗那,阿森纳以及其他传承了克鲁伊夫足球哲学的球队似乎都有一种特殊的蔑视。

克鲁伊夫有着强烈的好胜心。他认为取得比赛的胜利和踢出漂亮的足球是不可分割的。曾经有人为他是否愿意为了赢得联赛的冠军而排出一个防守阵型。他回答说“不”,因为这会让比赛变得十分无聊。想象一下你一整个赛季都要踢着这样丑陋的足球是怎样的情形,更何况你还不一定能得到最后的冠军。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一整个赛季的时间就被白白浪费了。

克鲁伊夫是一名怎样的球员?如果你从来没有看过他的比赛,你可以去YouTube上面找一个名为“约翰·克鲁伊夫是艺术”(Johan Cruijff Is Art)的视频,这是一个由球迷剪辑而成的时长14分钟的视频(14号是克鲁伊夫最为人们熟知的号码)。

他所有的精湛技术都可以在视频里看到:他出神入化的控球,像是鞭子一样的身体灵活性,在场上的冲击力,还有他路线诡异的传球等等。他在场上轻盈而迅捷,而且有着聪慧的头脑。

英格兰的足球作家大卫·米勒称他为“穿着球鞋的毕达哥拉斯”,荷兰作家尼科·舍佩梅克形容他“长了四只脚”,而荷兰的舞蹈指导鲁迪·范丹齐格则表示克鲁伊夫可以成为一个比伟大的鲁道夫·努里耶夫更加出色的舞者。

克鲁伊夫的急停后加速是我们最为欣赏的,很少有防守者能够应对得当。而克鲁伊夫另一个著名的技术则出现在1974年荷兰队同瑞典队的比赛中。在防守者尝试拦截他的时候,他用一个轻盈的转身,像跳舞一样将对手甩在了相反的方向。

他对于头球从来都不是很感兴趣,不过在需要的时候,他也可以将这项技术完成得很好。相比而言,他更愿意展示自己的灵活性和创造力。巴萨球迷依然还记得他在对阵马德里竞技队时攻入的那粒“不可思议的进球”。他像是一名奥运会选手一样腾空而起,身体在半空中有一个旋转,用外脚背将球打进了球门的死角。

在大部分的时候,克鲁伊夫都是对的,尤其是在他的职业生涯末期。克鲁伊夫在比赛中似乎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告诉自己的队友应该怎样在场上移动。如果你可以亲眼所见,你就会发现他关注的不只是自己,而是在掌控整支球队。

1982年效力于阿贾克斯队的克鲁伊夫。图片来源:网络

没有任何一名球员可以像他一样对于整场比赛有着如此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他就像是一名国际象棋大师,俯视着比赛,用自己的智慧打造出球队所向披靡的流畅进攻。

克鲁伊夫将身体和头脑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融合在了一起。

“你不要跑得太多,”克鲁伊夫说,“足球是一项头脑的运动。”

事实上,他和其他的全攻全守风格的球员们跑动的距离并不算少,他们不仅用自己的侵略性而在场上的能量压迫着对手,也用自己的技术和神出鬼没的移动让对手绝望。

所以是克鲁伊夫发明了全攻全守战术吗?不尽然。在这一伟大的战术中,至少有一半的功劳属于米歇尔。他在1965年接过了白金汉手中的教鞭,而正是他引领了这一战术的发展。

但是如果没有克鲁伊夫,全攻全守的足球哲学可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灭亡。在那一时期,大部分信奉全攻全守战术的球员都已经退役,而防守至上的足球理念成为了主流——即使荷兰队也是如此。

在阿贾克斯队,克鲁伊夫让这一战术得以复苏,他还在其中增加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几年之后,他的理念成为了荷兰队新的圣经。他还重新打造了阿贾克斯队的青训体系,让年轻的球员们学习如何用他的风格比赛。而后在巴塞罗那队的重金支持下,他又复制了这一做法。

现在我们认为,西班牙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优雅足球的沃土,而缔造了这一切的正是克鲁伊夫。

他在1973年第一次来到西班牙的时候,巴塞罗那队正经历着冠军荒。而在那个赛季结束之后,他们获得了自己14年以来的第一个冠军。在荷兰,人们都说巴萨球迷因为这一成就而将克鲁伊夫视作“救世主”,尽管这一说法在加泰罗尼亚地区依然存疑。

但是这时,西班牙的足球文化还没有发生改变。这个国家依然被独裁者弗朗西斯科·弗朗哥所统治,足球体现的依然是西班牙国家队的意志。进攻被认为是代价最高昂的手段,而绰号“毕尔巴鄂屠夫”的安东尼·戈伊科利亚这样的球员代表的则是这个国家的足球哲学。

1988年,克鲁伊夫以教练的身份回到巴塞罗那俱乐部,那时候,弗朗哥已经去世13年,西班牙也变成了一个民主国家。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依靠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罗纳德·科曼,罗马里奥以及米歇尔·劳德鲁普这样的外国球员,以及年轻的瓜迪奥拉这样的本土球员建立了辉煌的“梦之队”。这支令对手胆寒的球队在1990-91赛季到1993-94赛季期间,连续四年夺得西甲联赛的冠军,还第一次夺得了欧冠联赛的冠军。一时间,所有的西班牙球队都想像巴萨一样踢球。

我们需要还需要理解的是,全攻全守对于足球运动的早期理念是一次彻底的颠覆。这一点至关重要。

1988年7月,克鲁伊夫在诺坎普球场。图片来源:网络

在19世纪的时候,英格兰人发明了足球,他们采用固定的阵型和直来直去的战术风格;巴西人将足球视作艺术性的平台;意大利人迷恋于战术——尤其是防守战术;德国人则崇尚身体力量,并将团队协作作为取胜的关键。

克鲁伊夫和米歇尔对这一运动重新进行了设想,认为那些有着精湛技术,任何人都可以在场上有限的空间里控制球,并完成配合的球队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他们还不知不觉地发展了荷兰的文化。几个世纪以来,荷兰人一直都在思索如何开拓并控制自己拥挤的环海大陆。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维米尔,珊列丹以及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中看到这一点,也可以从荷兰的建筑中发现一些端倪。而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了足球中。

1999年,我曾经拜访过克鲁伊夫位于Betondorp的曾经的寓所,这让我我开始理解了这一点。克鲁伊夫一家已经搬离这里很长时间了,当时居住在这栋房子里的是一个很秀丽的女子,经营着宠物治疗的业务。从外面来看,这栋房子跟50年代时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不过这位女子解释说,几乎一切都已经发生了改变。

“这里曾经是克鲁伊夫的卧室,不过我们在这里砌了一堵墙。这里以前是厨房,我们把它扩建了,”她说。

就像是荷兰的足球场一样,荷兰的房子里面的空间十分灵活。

全攻全守究竟是行之有效的战术体系还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这一争论在今天依然存在。跟宗教一样,它也在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环境。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米歇尔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就是换位的理念。他的球队中的前锋,中场和后卫会不断在中轴线和两翼变换自己的位置。球队的阵型依然沿用了4-3-3阵型,但是球员的位置却在不停改变。

很多年过去了,现在,足球运动的节奏已经变得更快,寻找空间也变得更加困难,需要寻找新的途径。“梦之队”的阵型相对固定,但是依然保留了很多灵活性。

在1986年世界杯中,丹麦队或许是表现最好的球队(尽管在足球运动历史上最奇怪的一场比赛中,他们以1比5惨败给西班牙队),他们的边后卫常常突袭对方的防线,而不是让边锋来完成这一任务,但是效果是类似的。

这支球队里的一些关键球员曾经与克鲁伊夫在阿贾克斯队共事,例如约瑟普·奥尔森,索伦·勒尔比以及扬·莫尔比。球队队长莫滕·奥尔森更是受到了克鲁伊夫长久的影响。奥尔森在之后成为了阿贾克斯队的主帅,还曾经执掌过丹麦国家队,并且为这支国家队向克鲁伊夫式的风格转型做出了许多贡献。

多年以后,控球成为了足球的主流,随后也曾经失宠。克鲁伊夫本人就是一名出色的控球者,他可以撕开对手的整支球队,为队友创造机会。而他诸如约翰尼·雷普,罗伯·伦森布林克以及彼得·凯泽尔这样的队友在控球方面也很有造诣。

在阿贾克斯1995年夺得欧冠冠军之后,主教练路易斯·范加尔将重点转移到了控球,提速以及球的转移上。克鲁伊夫和范加尔两人互相嫌恶,但是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原因——尤其是他们两人还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他们两人成长的地方距离很近,都与阿贾克斯队有过交集,而且他们麾下的那支最出色的球队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克鲁伊夫和范加尔在球员时代就有过交手,照片摄于1982年。图片来源:网络

丹尼斯·博格坎普是克鲁伊夫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他也是荷兰国家队上世纪90年代时的核心。他曾经表示自己“不相信控球”。博格坎普和那个时期的国家队更喜欢通过跑动和传球创造空间。

在进入新世纪后,足球运动的节奏变得更快,因此巴塞罗那队的tiki-taka战术大行其道。在2008年,西班牙国家队终于开始向克鲁伊夫式的风格转变。虽然时间晚了一些,但是回报是丰厚的。此前,西班牙队在此前一直称不上豪门球队,不过他们很快就成为了世界足坛的一支统治力量,连续夺得了三个大赛冠军——分别是2008年和2012年的欧洲杯冠军,以及2010年的世界杯冠军。

全攻全守足球发生了新的改变。这支球队很少把控球权拱手相让,像是哈维、伊涅斯塔以及塞尔吉奥·布斯克茨这样的中场球员在场上的移动速度令人眼花缭乱,彼此的距离非常近。但是正如他们的主教练瓜迪奥拉所说,这依然是在“克鲁伊夫建立的教堂之内”。为自己的球队创造空间,并压迫对手的空间依然是这一理念的核心。

在那一时期,对于对手的压迫已经成为了这项运动的重要一部分,但是这同样也是荷兰人的发明。

上世纪60年代末期,得益于克鲁伊夫的一位充满活力的队友约翰·内斯肯斯,这一战术在阿贾克斯队得到发展。内斯肯斯在场上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对方的进攻组织者不得安宁。而受困于内斯肯斯防守的球员就会尝试撤回本方半场更深的位置来摆脱防守,而内斯肯斯也会跟着来到对方的半场,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米歇尔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将它加入了自己不断发展的足球哲学中,告诉全队都要像内斯肯斯一样做。

因此阿贾克斯队开始在对方半场的腹地对对手展开围剿。但是如果整支球队压过了对方半场,那么你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在丢球之后狂奔回本方半场组织防守。

克鲁伊夫让这一战术更进一步,他发明了“清道夫门将”的概念。在以往的足球运动中,门将的工作就是站在球门前面,扑出对方的射门。但是在1974年世界杯的时候,克鲁伊夫说服米歇尔选择了更愿意出击,脚下技术非常好的扬·琼布洛德担任球队的门将。他的比赛风格如今被全世界的门将所借鉴,而这也让荷兰队可以更加放心地对对手展开压迫。

足球比赛的阵型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克鲁伊夫长时间以来使用的都是4-3-3阵型,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这个阵型有很多种部署的方法。

蒂埃里·亨利一直十分欣赏荷兰足球,他也曾经在效力于阿森纳和巴塞罗那队时亲身实践了克鲁伊夫风格的足球。他曾经说过,不要被球员的号码限制住,全攻全守是头脑的运动。

“阵型根本不是问题,”亨利说,“我们在阿森纳时踢的就是全攻全守,无论阵型是4-3-3,还是6-4-0的无锋阵,我都无所谓。无论如何,这都是全攻全守式的足球。每个人都是前锋,每个人也都是后卫,这就是荷兰队的理念。在阿森纳时,我们经常采用4-4-2的阵型,有的时候会变成3-4-3或是其他一些别的阵型。但是在整个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崇尚着全攻全守的风格。”

这也让我们回想起范德博加德曾说过,克鲁伊夫解决的这项运动中形而上学的困惑。

1971年,克鲁伊夫(右一)观看费耶诺德队的训练课。图片来源:网络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也不乏批评克鲁伊夫的人。有人指责他过于理想化,过于固执,对防守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有人简单地认为他的个性太难相处。他热衷于争吵,而这种激进的工作方式也给他带来了麻烦。而范德博加德对此则回应道,那些批评克鲁伊夫的人都没有真正理解他。

如果所有的球队都采用克鲁伊夫式的风格,会发生什么?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距离得到最终答案可能也不会很远了。就像是基督教在传到全世界的时候都会与当地的文化相适应,现在有很多国家都已经接受了荷兰足球的理念,并且增加了自己的特色。

德国国家队在2000年和2004年的欧洲杯上折戟而归,在此之后,他们开始向克鲁伊夫式的风格转变,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了世界冠军。而比利时和新西兰也在走着相似的道路。

大洋洲冠军联赛常年的霸主奥克兰城队曾经在2014年世俱杯中获得季军,他们的主教练拉蒙·列比利斯曾公开宣称自己是克鲁伊夫风格的忠实拥护者。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一直都是一名巴萨球迷,并且在观看“梦之队”的比赛时获得了许多灵感。尽管他从来没有在巴萨任职,也从没有与荷兰人共事,但是他的球队踢的就是克鲁伊夫风格的足球。

直到不久之前,英格兰足球的标签还依然是长传,糟糕的控球,以及让高大笨拙的中锋去跟同样笨拙的中后卫对抗。而现在,很多英超豪门俱乐部的主帅要么是荷兰人,要么就是深受荷兰足球影响的教练,其中包括阿森纳队的温格,曼联队的范加尔以及切尔西队的胡斯·希丁克。埃弗顿队的罗伯托·马丁内斯以及利物浦队的尤尔根·克洛普也同样是克鲁伊夫风格的虔诚信徒。下个赛季,佩普·瓜迪奥拉还将把他的tiki-taka战术带到曼城队。甚至就连纽卡斯尔联队也有着深深的荷兰烙印,他们阵中有多位荷兰球员,而他们的主教练史蒂文·麦克拉伦曾经执教过荷兰的特温特俱乐部。

他将荷兰和西班牙视作自己的主场,在这里,克鲁伊夫一直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不过除了这两个国家以外,他对于其他的地方意兴阑珊。比如说,一次有人问他为什么从来没有在英格兰执教过,他说因为英格兰人似乎很喜欢他们的长传冲吊战术,而他不想去改变他们。

仰慕和追随他的人则没有这样的限制,他们很愿意将这样的理念传递到全世界。

克鲁伊夫的好友希丁克曾经带领韩国国家队闯进了2002年世界杯的半决赛,他也同样执教过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土耳其国家队。

现任拜仁慕尼黑队主教练瓜迪奥拉深受克鲁伊夫的影响。图片来源:网络

曾在上世纪70年代同他一起实践全攻全守战术的阿里·汉则执掌过中国国家队的教鞭;维姆·扬森曾经担任过沙特阿拉伯队的主教练,还曾经在日本和苏格兰执教;荷兰队参加1978年世界杯时候的队长路德·克洛尔在埃及和南非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克鲁伊夫的儿子约尔迪曾在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的球队执教,现在是以色列俱乐部特拉维夫马卡比队的体育总监。

每一个成功将克鲁伊夫的足球理念传递出去的人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靠本国足球文化的力量。

例如在意大利,阿里戈·萨基在此后的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的巨额资金的支持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将AC米兰队转变成了一支全攻全守的球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上世纪70年代初,萨基被阿贾克斯和荷兰队折服,他来到了阿姆斯特丹,现场看到了克鲁伊夫和他的队友们的训练。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练,他将自己深受荷兰足球影响的理念付诸于实践。他引进了克鲁伊夫的弟子古利特,范巴斯滕和弗兰克·里杰卡尔德,并且教导年轻的本土球员保罗·马尔蒂尼,弗兰科·巴雷西以及卡尔洛·安切洛蒂如何给对手施压,如何进攻,以及如何利用空间。很快,AC米兰成为了世界上最出色的球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意大利的每一支球队都想要模仿AC米兰,但是意大利的足球文化却没有改变。这是因为他们欣赏的不是AC米兰队华丽的风格,而是他们的成功。

不久之后,博格坎普同AC米兰队的同城死敌国际米兰队签约,而国际米兰正是4-3-3阵型的发源地。

博格坎普在国际米兰效力的两年时间堪称灾难。他遭到了意大利媒体的无情嘲讽,还被自己的一些队友孤立。

但是在他于1995年转投阿森纳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这支俱乐部当时踢着难看的防守式足球,在一系列的丑闻之后,阿森纳队亟需做出改变。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英格兰刚刚向新的理念,新的球员和新的教练敞开了大门。

阿森纳队没有让博格坎普适应英格兰足球,相反,他们急不可待地从他的身上汲取营养。他们没有拒绝改变,而是选择了接纳。1996年,温格来到了这支球队,阿森纳队也成为了英格兰的阿贾克斯队。

那么荷兰队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全世界的足球风格向克鲁伊夫式转变让他们遭遇了困境,因为现在荷兰失去了在足球上的优势地位。他们的对手模仿了他们的战术,并且取代了他们。

荷兰队没有获得2016年欧洲杯决赛圈的参赛资格反映出了他们的衰退,他们已经失去了世界级的天赋,落后于自己的邻国德国队和比利时队。

克鲁伊夫之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2011年就做出了行动。他的计划是改造青训体系,将其转变为培养新一代出色球员的温床。但这一计划没有持续太久。就在他生病之前,克鲁伊夫与他此前的伙伴们有了争吵,并且远离了球队新的体制。

不过在其他的地方,他的理念依然留存了下来。即使是如今最伟大的球员和教练也坦承,他们从克鲁伊夫那里得到了灵感。梅西和苏亚雷斯最近在迎战维戈塞尔塔队时完成的那次两人点球配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1982年12月,克鲁伊夫在阿贾克斯迎战赫尔蒙德体育队的比赛中主罚点球。通常来说,他不喜欢主罚点球,一般都让给其他的球员。但是这一次,他站在点球点前面,将球轻轻拨给了奥尔森。后者赶在赫尔蒙德队的门将之前将球回传给克鲁伊夫,最后由克鲁伊夫将球打进空门。

在2005年,阿森纳的罗伯特·皮雷和亨利(同样身披14号战袍)也想做出同样的尝试,不过最后却失败了。但是在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又是14这个数字),梅西和苏亚雷斯在这场6比1战胜维戈塞尔塔队的比赛中向克鲁伊夫致敬。

梅西(拉玛西亚最优秀的毕业生)助跑后将球轻轻一拨,苏亚雷斯(曾经的阿贾克斯球员)从后面插上将球打进。

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时刻,不过实际上,梅西和苏亚雷斯的配合多少还是有一些瑕疵。他们的射门角度不够完美,给了门将一丝机会。而在克鲁伊夫的那个进球中,门将是毫无办法的。

这就像是Lady Gaga在格莱美上向大卫·鲍伊致敬的场景。她的表演在技术上是完美的,而她的爱也是真实的。但是这样的致敬只会让你更加回忆起如此精彩的表演在最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翻译:王慧男)

来源:Bleacherreport

原标题:The Church of Cruyff

最新更新时间:03/27 11:2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有的人只是教练 而克鲁伊夫是"教父"

在过去的岁月里,涌现出了大批伟大的足坛巨擘,而约翰尼斯·克鲁伊夫就是其中最璀璨的那颗明星。

图片来源:bleacher sport

耶稣之主的灵感如泉水般奔涌,但是他也需要一小部分传教士将他的智慧发扬光大。

这些模范人物改变着这个世界,他们之中包括受人瞩目的中心人物、他们的追随者、以及将他们的思想传递下去的人们。这种改变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则是显而易见的。

举个例子来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他的学生、对手以及他的后来人一起改变了我们对于精神的认知;卡尔·马克思和他的读者们塑造了整个20世纪;而如果没有斯派克·米利甘以及他的仰慕者和继承者们,现代英国超现实主义喜剧也就不会出现。

在生活中是这样,足球界也不例外。在过去的岁月里,涌现出了大批伟大的足坛巨擘,而约翰尼斯·克鲁伊夫就是其中最璀璨的那颗明星。

球员时代的他曾经为阿贾克斯,巴塞罗那和荷兰国家队效力。作为球员,他足以比肩贝利,迭戈·马拉多纳,费伦茨·普斯卡什,莱奥内尔·梅西以及齐内丁·齐达内这样伟大的运动员,与他们一同被载入足球的史册。而作为阿贾克斯和巴塞罗那队的教练,他一手打造了令观者拍案叫绝的伟大球队,培养了数不胜数的天才球员,许多在全世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球队也受到了他的足球哲学的影响。

毫无疑问的是,如果没有克鲁伊夫,那么以哈维和安德雷·伊涅斯塔为核心的那支所向披靡的西拔牙国家队和巴塞罗那队,如今那支出色的拜仁慕尼黑队和德国国家队,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AC米兰队,以及其他许多在历史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冠军球队都不会出现。

克鲁伊夫的哲学是革命性的,并且已经成为了现代足球运动的准则。而他对青年球员的培养模式更是被全世界所借鉴。

克鲁伊夫在1984年结束了自己长达20年的球员生涯,但是直到1996年,他才首次担任足球教练。除此之外,他还转型成为了一名足球专家,慈善家以及评论员,在幕后依然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68岁的他被诊断出肺癌,他因此远离了公众的视线,专心同病魔斗争。在今年2月,他宣布自己的治疗进行得非常顺利。

整个足球界都在祈祷他能够恢复健康,因为克鲁伊夫的信徒和弟子们遍布从圣地巴勒斯坦到南太平洋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也将克鲁伊夫对于这项运动的改造和他的足球理念带到了全世界。

克鲁伊夫的仰慕者们所欣赏的不仅仅是他和他的球队。他的信徒们相信,如果他对于足球的看法可以为每一个人所知,那么整个足球世界也都会变得更好。他们觉得克鲁伊夫式的足球要比其他任何一种风格都更加华丽,更加有趣,也更加激情四溢。

或许,这正是因为克鲁伊夫的整个生涯就是约瑟夫·坎贝尔(美国作家,学者)所提出的“单一神话”的反映。

1947年,克鲁伊夫出生在阿姆斯特丹东南部地区的一个蓝领家庭中。在克鲁伊夫出生的两年之后,坎贝尔在1949年出版了他的著作《千面一人的英雄》。坎贝尔研究了全世界大量的神话和宗教故事,并且注意到这些故事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这些故事都创造了一个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男孩子(通常是男孩),他们都有着名为“行动召唤”的朴素背景。这些年轻的英雄们离开了自己的所处的那个单调的小世界,来到了一个“超自然地区”,并且获得了强大的力量,遇到了许多贵人,还取得了无数胜利。之后,他又会“施恩惠于家乡子民”。

神话故事的结构千篇一律,很多冒险题材的电影也同样如此。以《星球大战》为例,这部电影十分明确地建立在坎贝尔所提到的脉络之上,由乔治·卢卡斯所创造的卢克·天行者就是一位经典的“单一神话式”的英雄。

在体育的世界中,同样有着丰富的象征主义和暗喻的手法。所以我们最喜欢的体育英雄们的故事也遵循着同样的结构。

约翰尼斯·克鲁伊夫的故事就符合坎贝尔的理论。

他的出身低微,而他的天赋注定了他就是为了奇迹而生的。他的足球之路是一条漫长而布满荆棘的旅程,经历了许多磨难——这种磨难不仅仅来自于他那个时期的后卫们。而他也回馈给世界许多“恩惠”,包括14个联赛和杯赛冠军,以及让整个星球的人们都欣赏到了他在1974年世界杯上的精彩表现。

但他的故事的结尾却有一些残酷,那时候已经是1978年。克鲁伊夫在巴塞罗那宣布挂靴,并且同意在阿姆斯特丹踢最后一场告别赛。这场比赛对阵的双方是阿贾克斯队和拜仁慕尼黑队。最终,拜仁以8比0获胜。在比赛结束后,克鲁伊夫被人举在肩膀上,有人还递给了他一捧鲜花,但那个场面看起来却不像是庆祝,倒像是葬礼。

克鲁伊夫(前排中)在1974年效力于巴塞罗那队。图片来源:网络

之后,他远渡重洋,来到了完全陌生的北美足球联赛,先后效力于洛杉矶阿兹特克斯队和华盛顿外交家队,还在西班牙的莱万特队度过了一段短暂的时光。随后,他在一次失败的养猪场投资中赔的血本无归,所以在1981年,他宣布重返绿茵场。

他回归阿贾克斯队的首场比赛的对手是哈勒姆队。那一天,迪美亚球场人满为患,但是也有质疑者们表示克鲁伊夫的年纪太大了。每个人都担心他的魔力已经一去不返。

在上半场比赛开始后不久,克鲁伊夫得球。他躲过了对方球员的两次拦截,随后带球杀到了对方禁区边缘。随后,他右肩一沉,完成了一次最优雅,也是最有摧毁性的射门。守门员只能目送皮球从自己的头顶飞入球门。

克鲁伊夫由完成了三个伟大的赛季,激励了许多新一代的未来巨星,包括马尔科·范巴斯滕,罗纳德·科曼以及丹尼斯·博格坎普。在此之后,他有作为教练缔造了两个更加伟大的足球王国:首先是在阿贾克斯,之后是在巴塞罗那。

难怪在谈及克鲁伊夫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不吝赞美之词。

他效力于阿贾克斯队时候的第一位主教练、英格兰绅士维克·白金汉称他是“上帝赐予足球的礼物”。据媒体Football365的丹尼尔·斯托里撰写的文章,从2008年开始执掌巴塞罗那队的佩普·瓜迪奥拉在解释是怎样建立起自己这支球队的时候说道:“克鲁伊夫建立起了这座教堂,我们的工作只是继续维持它。”荷兰足球作家亚瑟·范德博加德则表示,克鲁伊夫发现了这项运动中“解决形而上学的对策”。

克鲁伊夫说话很少会用比喻,尽管有一次他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也许是不朽的。”

他的荷兰语口音有点奇怪,几乎是另一种语言了。但在那些难以捉摸的话语中,往往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如果你没办法赢球,确保你不会输球。

·每一处缺点里,都隐藏着积极的一面。

·如果你没有刚刚好,那么你不是太早了,就是太晚了。

·如果我希望你更好地理解,那我会解释清楚的。

而在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完全不信宗教的人。在西班牙,他注意到每一名球员都会用手在胸前画十字祈祷。他评论说如果这样做真的有用的话,那每场比赛的结果都会是平局。

有一段黑白视频记录了上世纪50年代末期时的克鲁伊夫。

一个瘦弱的活泼小男孩在阿姆斯特丹市郊的人行道上踢着足球,这个球看上去跟他的个头差不多大。他的穿着十分朴素,穿了一双皮鞋,一件宽大的短裤,还有一件胸前印有白色圆圈的上衣。

我们第一次看到年轻的克鲁伊夫时,他正在用头颠球,之后他又穿裆过掉了一名年纪稍大的朋友,并和他的朋友一起跑出了镜头的拍摄范围。周围很快响起了大人们对他的天赋的称赞:他敏捷的思维,快速的脚步移动,出众的平衡感,还有他紧绷的手臂和大腿的肌肉。

跟许多伟大的球员一样,约翰尼斯的天赋在街头足球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他花了数不清的时间去练习和比赛。

“只有约翰尼斯和足球,”克鲁伊夫儿时的一位伙伴回忆道,“要不就是足球和约翰尼斯。”

视频中的街道场景的拍摄地修建于上世纪20年代,拍摄这段视频的是克鲁伊夫经营着一家小杂货铺的父亲马努斯·克鲁伊夫,他在自己位于Akkerstraat的家中拍下了克鲁伊夫踢球的视频。几年后,他因心脏病去世,这也注定了克鲁伊夫童年的悲剧。

这个城区十分有特色,每一栋小房子都配备有一个小花园。这里还有一个小图书馆和一个教堂。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地区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荷兰语名字:Betondorp,意思是“混凝土建造的村庄”,而阿贾克斯队的体育馆距离克鲁伊夫的家只有400码的距离。

在马努斯去世之后,约翰尼斯的母亲在体育馆里做起了清洁工的工作,而约翰尼斯也经常在里面四处转,俱乐部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认识了他。在他过了自己17岁生日的六个月之后,如他的父亲一般的白金汉给了这个小男孩一线队首秀的机会。

克鲁伊夫改变了足球这项运动。图片来源:Rory Martin for B/R

阿贾克斯队是荷兰最大的俱乐部之一,但是荷兰国家队当时还只是一支三流球队,他们采用的战术和使用的设备还是上世纪30年代的老古董。然而在短短十年间,阿贾克斯俱乐部和荷兰国家队都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受人仰慕的球队。而克鲁伊夫就是让这一切成为现实的人。

有了伟大的主教练里努斯·米歇尔的运筹帷幄,以及克鲁伊夫在球场上摧城拔寨,阿贾克斯队创立并发展了一种名为“全攻全守”的全新足球风格。因为如今的巴塞罗那队正是大范围借鉴了这种战术,因此也有人将当年的阿贾克斯队称作“那个时代的巴萨”。

在1971年至1973年,阿贾克斯队连夺欧冠冠军。在1974年的世界杯上,由克鲁伊夫领衔的荷兰国家队将这一战术发挥到了极致,用无与伦比的华丽进攻在比赛场上掀起了血雨腥风。不过,他们在最终的决赛里输给了西德队,无缘冠军。

荷兰人过分自负是他们功亏一篑的重要原因。在比赛仅仅开始两分钟的时候,荷兰队就通过一次17脚传球的进攻获得了点球的机会,并由克鲁伊夫主罚命中。而在这个进球之前,西德队甚至都还没有碰到过皮球。

在接下来的20分钟时间里,荷兰队没有想着再进一个球彻底杀死比赛,而是开始控球,很不明智地挑衅着对手。勇敢的德国人开始了反击,并且连入两球逆转。尽管荷兰人在下半场竭尽了自己的所能,但是依然没能弥补自己此前犯下的错误。

在克鲁伊夫的整个职业生涯里,输掉世界杯决赛是让他感到最为失望的一次灾难。不过他总是表现得轻描淡写,指出虽然最后赢得冠军奖杯的是德国队,但是荷兰队却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并且为世人所铭记。

1998年世界杯上,荷兰队在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中战胜了阿根廷队,不过他们在接下来一场比赛的点球大战中输给了巴西队。在看过这两场比赛之后,克鲁伊夫说道:“没有任何一块奖牌可以比得上别人对你的比赛风格的称赞。”

在此后的三至四代球员们参加的大型锦标赛中,荷兰队总是拥有着最出色的球员,踢着最令人过目难忘的足球,但是他们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差了一口气——他们经常是倒在点球点上。

但是对于富有创造力和激动人心的足球的追求依然留在了克鲁伊夫的足球理念中。这也让他与那些认为不管比赛踢得好坏,赢球才是最重要的教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用主义常常是丑陋胜利的代名词,而克鲁伊夫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指责。

在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队成为了“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胜利”理念的忠实贯彻者。他们主打4-3-3阵型,意大利队的这一体系就是专注于防守。而克鲁伊夫和他的荷兰队后来者们成为了追求华丽足球的英雄。

在那时,何塞·穆里尼奥是实用主义的信徒。在他于上世纪90年代就职于巴塞罗那俱乐部的时候,他观察了克鲁伊夫式的足球风格,并了解到了荷兰足球的秘密和内幕。他很看不起这样的风格,而且他对于巴塞罗那,阿森纳以及其他传承了克鲁伊夫足球哲学的球队似乎都有一种特殊的蔑视。

克鲁伊夫有着强烈的好胜心。他认为取得比赛的胜利和踢出漂亮的足球是不可分割的。曾经有人为他是否愿意为了赢得联赛的冠军而排出一个防守阵型。他回答说“不”,因为这会让比赛变得十分无聊。想象一下你一整个赛季都要踢着这样丑陋的足球是怎样的情形,更何况你还不一定能得到最后的冠军。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一整个赛季的时间就被白白浪费了。

克鲁伊夫是一名怎样的球员?如果你从来没有看过他的比赛,你可以去YouTube上面找一个名为“约翰·克鲁伊夫是艺术”(Johan Cruijff Is Art)的视频,这是一个由球迷剪辑而成的时长14分钟的视频(14号是克鲁伊夫最为人们熟知的号码)。

他所有的精湛技术都可以在视频里看到:他出神入化的控球,像是鞭子一样的身体灵活性,在场上的冲击力,还有他路线诡异的传球等等。他在场上轻盈而迅捷,而且有着聪慧的头脑。

英格兰的足球作家大卫·米勒称他为“穿着球鞋的毕达哥拉斯”,荷兰作家尼科·舍佩梅克形容他“长了四只脚”,而荷兰的舞蹈指导鲁迪·范丹齐格则表示克鲁伊夫可以成为一个比伟大的鲁道夫·努里耶夫更加出色的舞者。

克鲁伊夫的急停后加速是我们最为欣赏的,很少有防守者能够应对得当。而克鲁伊夫另一个著名的技术则出现在1974年荷兰队同瑞典队的比赛中。在防守者尝试拦截他的时候,他用一个轻盈的转身,像跳舞一样将对手甩在了相反的方向。

他对于头球从来都不是很感兴趣,不过在需要的时候,他也可以将这项技术完成得很好。相比而言,他更愿意展示自己的灵活性和创造力。巴萨球迷依然还记得他在对阵马德里竞技队时攻入的那粒“不可思议的进球”。他像是一名奥运会选手一样腾空而起,身体在半空中有一个旋转,用外脚背将球打进了球门的死角。

在大部分的时候,克鲁伊夫都是对的,尤其是在他的职业生涯末期。克鲁伊夫在比赛中似乎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告诉自己的队友应该怎样在场上移动。如果你可以亲眼所见,你就会发现他关注的不只是自己,而是在掌控整支球队。

1982年效力于阿贾克斯队的克鲁伊夫。图片来源:网络

没有任何一名球员可以像他一样对于整场比赛有着如此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他就像是一名国际象棋大师,俯视着比赛,用自己的智慧打造出球队所向披靡的流畅进攻。

克鲁伊夫将身体和头脑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融合在了一起。

“你不要跑得太多,”克鲁伊夫说,“足球是一项头脑的运动。”

事实上,他和其他的全攻全守风格的球员们跑动的距离并不算少,他们不仅用自己的侵略性而在场上的能量压迫着对手,也用自己的技术和神出鬼没的移动让对手绝望。

所以是克鲁伊夫发明了全攻全守战术吗?不尽然。在这一伟大的战术中,至少有一半的功劳属于米歇尔。他在1965年接过了白金汉手中的教鞭,而正是他引领了这一战术的发展。

但是如果没有克鲁伊夫,全攻全守的足球哲学可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灭亡。在那一时期,大部分信奉全攻全守战术的球员都已经退役,而防守至上的足球理念成为了主流——即使荷兰队也是如此。

在阿贾克斯队,克鲁伊夫让这一战术得以复苏,他还在其中增加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几年之后,他的理念成为了荷兰队新的圣经。他还重新打造了阿贾克斯队的青训体系,让年轻的球员们学习如何用他的风格比赛。而后在巴塞罗那队的重金支持下,他又复制了这一做法。

现在我们认为,西班牙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优雅足球的沃土,而缔造了这一切的正是克鲁伊夫。

他在1973年第一次来到西班牙的时候,巴塞罗那队正经历着冠军荒。而在那个赛季结束之后,他们获得了自己14年以来的第一个冠军。在荷兰,人们都说巴萨球迷因为这一成就而将克鲁伊夫视作“救世主”,尽管这一说法在加泰罗尼亚地区依然存疑。

但是这时,西班牙的足球文化还没有发生改变。这个国家依然被独裁者弗朗西斯科·弗朗哥所统治,足球体现的依然是西班牙国家队的意志。进攻被认为是代价最高昂的手段,而绰号“毕尔巴鄂屠夫”的安东尼·戈伊科利亚这样的球员代表的则是这个国家的足球哲学。

1988年,克鲁伊夫以教练的身份回到巴塞罗那俱乐部,那时候,弗朗哥已经去世13年,西班牙也变成了一个民主国家。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依靠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罗纳德·科曼,罗马里奥以及米歇尔·劳德鲁普这样的外国球员,以及年轻的瓜迪奥拉这样的本土球员建立了辉煌的“梦之队”。这支令对手胆寒的球队在1990-91赛季到1993-94赛季期间,连续四年夺得西甲联赛的冠军,还第一次夺得了欧冠联赛的冠军。一时间,所有的西班牙球队都想像巴萨一样踢球。

我们需要还需要理解的是,全攻全守对于足球运动的早期理念是一次彻底的颠覆。这一点至关重要。

1988年7月,克鲁伊夫在诺坎普球场。图片来源:网络

在19世纪的时候,英格兰人发明了足球,他们采用固定的阵型和直来直去的战术风格;巴西人将足球视作艺术性的平台;意大利人迷恋于战术——尤其是防守战术;德国人则崇尚身体力量,并将团队协作作为取胜的关键。

克鲁伊夫和米歇尔对这一运动重新进行了设想,认为那些有着精湛技术,任何人都可以在场上有限的空间里控制球,并完成配合的球队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他们还不知不觉地发展了荷兰的文化。几个世纪以来,荷兰人一直都在思索如何开拓并控制自己拥挤的环海大陆。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维米尔,珊列丹以及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中看到这一点,也可以从荷兰的建筑中发现一些端倪。而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了足球中。

1999年,我曾经拜访过克鲁伊夫位于Betondorp的曾经的寓所,这让我我开始理解了这一点。克鲁伊夫一家已经搬离这里很长时间了,当时居住在这栋房子里的是一个很秀丽的女子,经营着宠物治疗的业务。从外面来看,这栋房子跟50年代时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不过这位女子解释说,几乎一切都已经发生了改变。

“这里曾经是克鲁伊夫的卧室,不过我们在这里砌了一堵墙。这里以前是厨房,我们把它扩建了,”她说。

就像是荷兰的足球场一样,荷兰的房子里面的空间十分灵活。

全攻全守究竟是行之有效的战术体系还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这一争论在今天依然存在。跟宗教一样,它也在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环境。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米歇尔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就是换位的理念。他的球队中的前锋,中场和后卫会不断在中轴线和两翼变换自己的位置。球队的阵型依然沿用了4-3-3阵型,但是球员的位置却在不停改变。

很多年过去了,现在,足球运动的节奏已经变得更快,寻找空间也变得更加困难,需要寻找新的途径。“梦之队”的阵型相对固定,但是依然保留了很多灵活性。

在1986年世界杯中,丹麦队或许是表现最好的球队(尽管在足球运动历史上最奇怪的一场比赛中,他们以1比5惨败给西班牙队),他们的边后卫常常突袭对方的防线,而不是让边锋来完成这一任务,但是效果是类似的。

这支球队里的一些关键球员曾经与克鲁伊夫在阿贾克斯队共事,例如约瑟普·奥尔森,索伦·勒尔比以及扬·莫尔比。球队队长莫滕·奥尔森更是受到了克鲁伊夫长久的影响。奥尔森在之后成为了阿贾克斯队的主帅,还曾经执掌过丹麦国家队,并且为这支国家队向克鲁伊夫式的风格转型做出了许多贡献。

多年以后,控球成为了足球的主流,随后也曾经失宠。克鲁伊夫本人就是一名出色的控球者,他可以撕开对手的整支球队,为队友创造机会。而他诸如约翰尼·雷普,罗伯·伦森布林克以及彼得·凯泽尔这样的队友在控球方面也很有造诣。

在阿贾克斯1995年夺得欧冠冠军之后,主教练路易斯·范加尔将重点转移到了控球,提速以及球的转移上。克鲁伊夫和范加尔两人互相嫌恶,但是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原因——尤其是他们两人还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他们两人成长的地方距离很近,都与阿贾克斯队有过交集,而且他们麾下的那支最出色的球队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克鲁伊夫和范加尔在球员时代就有过交手,照片摄于1982年。图片来源:网络

丹尼斯·博格坎普是克鲁伊夫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他也是荷兰国家队上世纪90年代时的核心。他曾经表示自己“不相信控球”。博格坎普和那个时期的国家队更喜欢通过跑动和传球创造空间。

在进入新世纪后,足球运动的节奏变得更快,因此巴塞罗那队的tiki-taka战术大行其道。在2008年,西班牙国家队终于开始向克鲁伊夫式的风格转变。虽然时间晚了一些,但是回报是丰厚的。此前,西班牙队在此前一直称不上豪门球队,不过他们很快就成为了世界足坛的一支统治力量,连续夺得了三个大赛冠军——分别是2008年和2012年的欧洲杯冠军,以及2010年的世界杯冠军。

全攻全守足球发生了新的改变。这支球队很少把控球权拱手相让,像是哈维、伊涅斯塔以及塞尔吉奥·布斯克茨这样的中场球员在场上的移动速度令人眼花缭乱,彼此的距离非常近。但是正如他们的主教练瓜迪奥拉所说,这依然是在“克鲁伊夫建立的教堂之内”。为自己的球队创造空间,并压迫对手的空间依然是这一理念的核心。

在那一时期,对于对手的压迫已经成为了这项运动的重要一部分,但是这同样也是荷兰人的发明。

上世纪60年代末期,得益于克鲁伊夫的一位充满活力的队友约翰·内斯肯斯,这一战术在阿贾克斯队得到发展。内斯肯斯在场上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对方的进攻组织者不得安宁。而受困于内斯肯斯防守的球员就会尝试撤回本方半场更深的位置来摆脱防守,而内斯肯斯也会跟着来到对方的半场,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米歇尔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将它加入了自己不断发展的足球哲学中,告诉全队都要像内斯肯斯一样做。

因此阿贾克斯队开始在对方半场的腹地对对手展开围剿。但是如果整支球队压过了对方半场,那么你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在丢球之后狂奔回本方半场组织防守。

克鲁伊夫让这一战术更进一步,他发明了“清道夫门将”的概念。在以往的足球运动中,门将的工作就是站在球门前面,扑出对方的射门。但是在1974年世界杯的时候,克鲁伊夫说服米歇尔选择了更愿意出击,脚下技术非常好的扬·琼布洛德担任球队的门将。他的比赛风格如今被全世界的门将所借鉴,而这也让荷兰队可以更加放心地对对手展开压迫。

足球比赛的阵型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克鲁伊夫长时间以来使用的都是4-3-3阵型,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这个阵型有很多种部署的方法。

蒂埃里·亨利一直十分欣赏荷兰足球,他也曾经在效力于阿森纳和巴塞罗那队时亲身实践了克鲁伊夫风格的足球。他曾经说过,不要被球员的号码限制住,全攻全守是头脑的运动。

“阵型根本不是问题,”亨利说,“我们在阿森纳时踢的就是全攻全守,无论阵型是4-3-3,还是6-4-0的无锋阵,我都无所谓。无论如何,这都是全攻全守式的足球。每个人都是前锋,每个人也都是后卫,这就是荷兰队的理念。在阿森纳时,我们经常采用4-4-2的阵型,有的时候会变成3-4-3或是其他一些别的阵型。但是在整个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崇尚着全攻全守的风格。”

这也让我们回想起范德博加德曾说过,克鲁伊夫解决的这项运动中形而上学的困惑。

1971年,克鲁伊夫(右一)观看费耶诺德队的训练课。图片来源:网络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也不乏批评克鲁伊夫的人。有人指责他过于理想化,过于固执,对防守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有人简单地认为他的个性太难相处。他热衷于争吵,而这种激进的工作方式也给他带来了麻烦。而范德博加德对此则回应道,那些批评克鲁伊夫的人都没有真正理解他。

如果所有的球队都采用克鲁伊夫式的风格,会发生什么?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距离得到最终答案可能也不会很远了。就像是基督教在传到全世界的时候都会与当地的文化相适应,现在有很多国家都已经接受了荷兰足球的理念,并且增加了自己的特色。

德国国家队在2000年和2004年的欧洲杯上折戟而归,在此之后,他们开始向克鲁伊夫式的风格转变,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了世界冠军。而比利时和新西兰也在走着相似的道路。

大洋洲冠军联赛常年的霸主奥克兰城队曾经在2014年世俱杯中获得季军,他们的主教练拉蒙·列比利斯曾公开宣称自己是克鲁伊夫风格的忠实拥护者。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一直都是一名巴萨球迷,并且在观看“梦之队”的比赛时获得了许多灵感。尽管他从来没有在巴萨任职,也从没有与荷兰人共事,但是他的球队踢的就是克鲁伊夫风格的足球。

直到不久之前,英格兰足球的标签还依然是长传,糟糕的控球,以及让高大笨拙的中锋去跟同样笨拙的中后卫对抗。而现在,很多英超豪门俱乐部的主帅要么是荷兰人,要么就是深受荷兰足球影响的教练,其中包括阿森纳队的温格,曼联队的范加尔以及切尔西队的胡斯·希丁克。埃弗顿队的罗伯托·马丁内斯以及利物浦队的尤尔根·克洛普也同样是克鲁伊夫风格的虔诚信徒。下个赛季,佩普·瓜迪奥拉还将把他的tiki-taka战术带到曼城队。甚至就连纽卡斯尔联队也有着深深的荷兰烙印,他们阵中有多位荷兰球员,而他们的主教练史蒂文·麦克拉伦曾经执教过荷兰的特温特俱乐部。

他将荷兰和西班牙视作自己的主场,在这里,克鲁伊夫一直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不过除了这两个国家以外,他对于其他的地方意兴阑珊。比如说,一次有人问他为什么从来没有在英格兰执教过,他说因为英格兰人似乎很喜欢他们的长传冲吊战术,而他不想去改变他们。

仰慕和追随他的人则没有这样的限制,他们很愿意将这样的理念传递到全世界。

克鲁伊夫的好友希丁克曾经带领韩国国家队闯进了2002年世界杯的半决赛,他也同样执教过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土耳其国家队。

现任拜仁慕尼黑队主教练瓜迪奥拉深受克鲁伊夫的影响。图片来源:网络

曾在上世纪70年代同他一起实践全攻全守战术的阿里·汉则执掌过中国国家队的教鞭;维姆·扬森曾经担任过沙特阿拉伯队的主教练,还曾经在日本和苏格兰执教;荷兰队参加1978年世界杯时候的队长路德·克洛尔在埃及和南非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克鲁伊夫的儿子约尔迪曾在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的球队执教,现在是以色列俱乐部特拉维夫马卡比队的体育总监。

每一个成功将克鲁伊夫的足球理念传递出去的人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靠本国足球文化的力量。

例如在意大利,阿里戈·萨基在此后的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的巨额资金的支持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将AC米兰队转变成了一支全攻全守的球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上世纪70年代初,萨基被阿贾克斯和荷兰队折服,他来到了阿姆斯特丹,现场看到了克鲁伊夫和他的队友们的训练。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练,他将自己深受荷兰足球影响的理念付诸于实践。他引进了克鲁伊夫的弟子古利特,范巴斯滕和弗兰克·里杰卡尔德,并且教导年轻的本土球员保罗·马尔蒂尼,弗兰科·巴雷西以及卡尔洛·安切洛蒂如何给对手施压,如何进攻,以及如何利用空间。很快,AC米兰成为了世界上最出色的球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意大利的每一支球队都想要模仿AC米兰,但是意大利的足球文化却没有改变。这是因为他们欣赏的不是AC米兰队华丽的风格,而是他们的成功。

不久之后,博格坎普同AC米兰队的同城死敌国际米兰队签约,而国际米兰正是4-3-3阵型的发源地。

博格坎普在国际米兰效力的两年时间堪称灾难。他遭到了意大利媒体的无情嘲讽,还被自己的一些队友孤立。

但是在他于1995年转投阿森纳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这支俱乐部当时踢着难看的防守式足球,在一系列的丑闻之后,阿森纳队亟需做出改变。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英格兰刚刚向新的理念,新的球员和新的教练敞开了大门。

阿森纳队没有让博格坎普适应英格兰足球,相反,他们急不可待地从他的身上汲取营养。他们没有拒绝改变,而是选择了接纳。1996年,温格来到了这支球队,阿森纳队也成为了英格兰的阿贾克斯队。

那么荷兰队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全世界的足球风格向克鲁伊夫式转变让他们遭遇了困境,因为现在荷兰失去了在足球上的优势地位。他们的对手模仿了他们的战术,并且取代了他们。

荷兰队没有获得2016年欧洲杯决赛圈的参赛资格反映出了他们的衰退,他们已经失去了世界级的天赋,落后于自己的邻国德国队和比利时队。

克鲁伊夫之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2011年就做出了行动。他的计划是改造青训体系,将其转变为培养新一代出色球员的温床。但这一计划没有持续太久。就在他生病之前,克鲁伊夫与他此前的伙伴们有了争吵,并且远离了球队新的体制。

不过在其他的地方,他的理念依然留存了下来。即使是如今最伟大的球员和教练也坦承,他们从克鲁伊夫那里得到了灵感。梅西和苏亚雷斯最近在迎战维戈塞尔塔队时完成的那次两人点球配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1982年12月,克鲁伊夫在阿贾克斯迎战赫尔蒙德体育队的比赛中主罚点球。通常来说,他不喜欢主罚点球,一般都让给其他的球员。但是这一次,他站在点球点前面,将球轻轻拨给了奥尔森。后者赶在赫尔蒙德队的门将之前将球回传给克鲁伊夫,最后由克鲁伊夫将球打进空门。

在2005年,阿森纳的罗伯特·皮雷和亨利(同样身披14号战袍)也想做出同样的尝试,不过最后却失败了。但是在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又是14这个数字),梅西和苏亚雷斯在这场6比1战胜维戈塞尔塔队的比赛中向克鲁伊夫致敬。

梅西(拉玛西亚最优秀的毕业生)助跑后将球轻轻一拨,苏亚雷斯(曾经的阿贾克斯球员)从后面插上将球打进。

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时刻,不过实际上,梅西和苏亚雷斯的配合多少还是有一些瑕疵。他们的射门角度不够完美,给了门将一丝机会。而在克鲁伊夫的那个进球中,门将是毫无办法的。

这就像是Lady Gaga在格莱美上向大卫·鲍伊致敬的场景。她的表演在技术上是完美的,而她的爱也是真实的。但是这样的致敬只会让你更加回忆起如此精彩的表演在最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翻译:王慧男)

来源:Bleacherreport

原标题:The Church of Cruyff

最新更新时间:03/27 11:2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