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独角金融 金融机构部
一国首富意外坠亡,身后千亿商业帝国何去何从?
1、捷克亿万富豪坠机身亡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3月27日傍晚,美国阿拉斯加州南部克尼克冰川地区一架观光直升机坠毁,机上5人死亡、1人重伤。死者包括中东欧最大投资金融集团之一的PPF集团创始人——56岁的捷克亿万富翁彼德·凯尔纳(PetrKellner),其也为中国最大消费金融公司捷信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PPF集团公告称,彼德 凯尔纳的职业生涯以惊人的品德和创造力闻名,但他的个人生活属于家人,葬礼将只限家人参加。
有接近捷信集团的内部人士向独角金融(微信号:uni-fin)透露,坠机事件是事实,已发内部通知。内部通知称,捷信长期以来是家独立运营的公司,由董事会统领,并由来自各国和总部的强大管理团队管理,虽然我们的损失是惨痛的,但公司的日常运营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和改变。
2、大规模的跨国投资版图
彼德·凯尔纳毕业于布拉格经济大学,是PPF集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大股东。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其生前净身价达1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5亿元),是捷克首富。
1991年9月,彼德·凯尔纳创建PPF集团,业务涵盖金融服务(银行、保险和消费金融),私募股权投资,以及不动产投资等领域。
PPF集团还参与了捷克共和国证券私有化改革,并在第一批证券私有化预热阶段获得所有投资点的1.4%,跻身管理公司第十一位。截至2020年6月30日,PPF的资产总额达到440亿欧元,全球员工数量98000人,是中东欧最大投资和金融集团之一。
PPF基金的商业模式在欧洲成功运作之后,其业务范围延申至北美以及亚洲各国,并开始在亚洲提供消费信贷服务。
捷信集团是PPF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中东欧以及亚洲领先的消费金融提供商之一。
2004年,PPF集团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007年捷信进军中国,于深圳设立了捷信中国总部,2010年2月21日,PPF集团正式在中国获得监管批准,并在中国启动建立第一个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中国)有限公司(简称“捷信消金”)。
3、捷信消金“老大”地位或将不保
捷信集团去年全年业绩陷入低谷。其2020年营收为31.9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8.45亿元),同比下降24.7%。同时,捷信2020年也由盈转亏,净亏损5.8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5.36亿元)。
捷信消金成立于2010年11月10日,是国际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捷信集团的孙公司,也是中国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监管层对消金行业的监管日益完善的同时,捷信消金的盈利能力也每况愈下,净利润持续下跌,屡遭消费者投诉……
主营个人消费贷的捷信消金,在2020年以前一直是国内消费金融企业中资产规模最大的公司。截至2019年7月,捷信消金覆盖中国312个城市,逾26万个贷款服务点,主要为与数码产品等实体店合作推荐贷款为主。
不过截至2020年6月末,捷信消金总资产规模从2019年末的1045亿元(行业第一)缩水至977.82亿元,缩水幅度达16.02%。而2019年的行业老二招联金融截至2020年6月末的总资产规模为920.76亿元,反超捷信。
去年上半年,捷信消金新增贷款发放量约为182.72亿元,与2019年同期的467.68亿元相比减少60.9%,净利润由2019年全年的11.4亿元减少到5300万元,已经低于同期的招联金融、长银五八消金、中银消金、杭银消金、锦程消金等5家公开业绩的消金公司。
不过,捷信消金的营收仍然排在第一位。2020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为75.54亿元,同比减少12.25%。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跑马圈地的捷信消金虽有成绩,但也饱受“高利贷”争议。
截至目前,新浪黑猫投诉上显示其投诉量高达4.6万条,被投诉主要问题集中在高利息、暴力催收等。
2018年以来,捷信消金多次被列为执行人。其中,2020年2月26日、1月14日及1月13日,三次执行标的金额分别为2.42万元、11.5万元以及2.1万元。天眼查显示,其当前被执行总额为92.2万元。
截至2020年6月末,捷信消金的不良贷款率为3.77%,较2019年末的3.6%有所攀升。
早在去年捷信消金发行的“捷赢2021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中,联合资信评估发布的信用评级报告显示,其基础资产整体质量一般。
除了内部经营水平出现下滑外,2019年以来捷信消金高管频现变动。
2月份,捷信消金就有两位高层已经离职。2016年10月获批成为捷信消金董事长的OndrejFrydrych自2月8日起不再担任,暂由VladimirNyc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此外,2018年11月获批担任捷信消金的首席财务官王涛于2月28日离任,新任首席财务官暂未披露。
2019年以来,前CFO郭剑霓、前CRO兼总经理Tomas已任职于马上消金,其中,郭剑霓接棒赵国庆履新马上消金总经理,Tomas担任其首席风控官。
曾在消费金融领域叱咤风云,如今却出现利润大幅下滑、屡遭投诉、高管离职等风波,这位曾处龙头地位的公司会“掉队”吗?未来又将何去何从?欢迎留言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