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曹雅欣,是在她夕照寺幽静雅致的办公室内。“来,尝尝我给你泡的茶。”一声柔声细语,眼前的雅欣美丽得不太真实,你很难将她同“国学”这种印象中似乎是上了年纪的学者才研究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可就是这位只有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孩,却已在国学界有所成绩。她在国家网信办新闻传播局指导下出版了《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琴梦红楼》等书籍。并且她致力于用互联网这一现代应用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将这一事业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
走在“互联网+国学”路上的青年学者
从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雅欣做过朝九晚五的女白领,也创过业,目前致力于国学的传播,用她的话说,这是自己内心坚定的选择。
雅欣目前担任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的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成立于2015年,是国家网信办成立并主管的第一个国家一级社团组织,其宗旨是从民间社团的角度来弘扬网上正能量,并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不到一年的时间,雅欣和她的团队在“互联网+国学”的路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在中国文传会成立刚刚一个月的时候,便在网信办的指导下开办了净化网络语言的座谈会。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文传会主办了《互联网文化与传播》分论坛中的“中国文化网络传播”子议题。15年底,中国文传会发起了“文传榜·2015”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系列征集发布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中国文传会还有“网络中国节”系列活动,受到了网友的热烈欢迎。
据介绍,中国文传会的宗旨分为三项,分别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网络文化的未来发展和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我们的使命是实现‘互联网+国学’,这并不同于人们通常说的‘国学+互联网’,后者是利用互联网的工具来传播国学,而前者则是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履行当今国学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使命。”
“不想做主笔的学者不是好主持”
中国文传会给雅欣的的定位是三主:“主笔、主讲和主持”。主笔是指担任中国文传会的两个微信公号“子曰师说”和“学习经典”的主笔。主讲是指定期在一些场合做一些文化讲座,而主持则是担任“国艺解说”音乐会《琴梦红楼》和《琴颂诗经》的主持人。
“三主”庞大的工作量,导致雅欣平时的工作十分忙碌,用她的话说,就是马不停蹄,几乎是每一分钟都在做事。
虽然头衔众多,但雅欣在多个“工种”中却是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子曰师说”公号的口号是:“国学走入生活,传统成为时尚。”而“学习经典”则是跟习主席学引经据典,用文化来解读时政。这两个公号每天都发稿,大部分都是雅欣自己的原创。
“每当习近平主席有引经据典的时候,我都尽可能把他引用的古语古诗词第一时间做文化解读,也是从大家爱戴的领袖角度出发,来号召人们更多关注国学。一会儿文艺,一会儿时政,所以有时候觉得自己也挺‘分裂的’。”
由于每天都写文章,雅欣写东西特别快,一小时可以写一千字。虽然快,但雅欣对自己写的东西的要求却很高。对文章中引用的一个故事,一句话,都会仔细查证它的出处,保证真实性。
“国学传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言之有理,有所出处,哪怕是看上去信手拈来的一个故事,引用的一句话,不一定在文章里体现出处,但是一定会仔细查证过,保证它的真实性。即使是做大众传播而不是学术研究,这个根基也一定要稳,这也是写作中最费时间的一点。”
“把事业融进生活的文艺女子”
虽然工作很忙,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但雅欣特别会经营,让枯燥的工作也变得有滋有味。在写文章的时候,雅欣会燃上一炷香,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这样工作也有了情调。连她喜爱的茶艺和古琴等中国古代乐器,也在工作中派上了用场。
“我觉得文化本身是养人的,文化传播已经变成了我的事业,职业是八小时之内的,而事业是八小时之外的,你所想所思都和你的事业有关,并能促进它的发展。”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能把兴趣变成工作的人,很少也很幸运。雅欣说,这也是自己一直坚持的原因。在事业起步的最初时间里,很艰难、也很泥泞,但凭着热情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坚持了下来,并逐步有了起色,到今天做出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