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2比0击败卡塔尔后,高洪波的个人微博激增了3000多个粉丝——即便,他已经6年没动过这个账号了,自2010年12月24日至今,他也只发过一条微博。
高洪波是在一片掌声中走进新闻发布厅的,不同于黄博文、武磊进球后自己的振臂和呐喊,此刻的高洪波又恢复了他标志性的“扑克脸”。球员时代,他曾经被称为“冷面杀手”,当了教练后,他也一直保留着这个标签。事实上,高洪波在黄博文和武磊进球后的狂喜,已经是他教练生涯为数不多的宣泄了,在他第一次执教国家队时,即便是弟子取得进球,他也只会微微一笑,轻拍鼓掌。
这是高洪波作为中国国家队主帅出席的第40次赛后新闻发布会,其中的26次,他都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中外媒体提问的。就像这个夜晚一样。作为中国男足历史上胜率最高(65%)的正式主帅,高洪波对待媒体的态度,一直有着自己独到的风格:他似乎什么都说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即便有记者告诉伊朗已经领先阿曼,但高洪波依然拒绝回应任何关于12强赛的问题:“等到70分钟后我才能回答你。”
离开新闻发布厅前,面对一名记者关于“无法指挥12强赛是否会感到委屈”的提问,高洪波以这样一段自述结束了这场长达半个小时的发布会:“我已经51岁了,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很多事情你们记者激发不了我,我也不会按照你们的意思回答。我觉得,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做任何工作都是为中国足球服务。”
“高指导牛X……”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不知是哪位记者还是球迷在人群中喊了这么一句。虽然氛围嘈杂,却异常清晰。
五年之前,在合肥告别
从中国足协官方宣布高洪波“二进宫”,到中国男足破釜沉舟闯进12强赛,前前后后,仅仅过去了55天。至少在那时,没有多少人相信中国队还能创造奇迹,外界贴给这位临时主帅的标签,只是一个“背锅侠”。
对于高洪波而言,这是一次迟来的世界杯预选赛。5年前,就在他即将带领国足出征巴西世界杯预选赛前,空降而来的卡马乔,成为了接替他的人选。2011年8月10日,在合肥的一场倾盆大雨中,高洪波站着、指挥了整场比赛。那件湿透的衬衫,见证了他第一次执教国足的最后一场比赛。是役,中国队凭借赵鹏的进球,1比0击败了来访的牙买加,但在合肥奥体中心的看台上,球迷们更加在意的并不是比分,而是即将离任的高洪波——“给他一个机会,还你一个名帅”,这条标语,尤为醒目。
事实上,虽然中国足协在那时还没有宣布卡马乔上任,但随着各个渠道消息源的证实,这已经成了一个尽人皆知的秘密。与此同时,国内诸多媒体呼吁高洪波下课的言论也是甚嚣尘上。时任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刘建宏,甚至在解说“中牙之战”时如此说道:“这场比赛既是送别高洪波,也是迎接卡马乔。临阵换帅的问题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但这也有一些好处,原来队内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可能因为换帅就被带走,大家也获得了重新开始的机会。总之,我相信卡马乔的能力是可以禁得住考验的。我们应该通过对球队的表现做出判断,特别是那些真正带有锦标性质的比赛,你在友谊赛打得再好也没用。我们应该知道评断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刘建宏的这番言论,代表了彼时国内各大媒体的“倒高之声”,“友谊赛之王”一度成为他们讽刺国足的主要理由。《体坛周报》记者马德兴,也曾在2011年6月8日的报道中这样写道:“对高洪波的努力,我们有必要现在说一声谢谢,但是更有必要加上一句,‘为了中国足球,请辞吧!’对于中国足球来说,这是严峻形势瞎的最后一搏;而站在高洪波本人的角度看,他此时请辞,尚有点功成身退的味道,如果他率中国队败走世预赛,那么他为中国队攒的积分和排名也就付诸东流,其‘功劳’也就永远无人提起。中国足球水平原本就不高,若指望本土教练去创造奇迹,注定要付出更为昂贵的代价。”
这段“倒高热潮”,始于2011年亚洲杯中国0比2负于卡塔尔,渐进于万达集团出资5个亿赞助中国足球。对此,北京体育广播主持人梁言也有着深刻的记忆,他说自己也接到过“要求他发表高洪波下课言论”的电话:“你得带头说啊,说高洪波下课啊……”
关于高洪波下课的前后始末,各方众说纷纭,马德兴曾经透露:“聘用世界名帅挂帅国足,是万达集团与中国足协合作的前提。如果足协坚持不换帅,继续让高洪波率队征战世预赛,那么到了年底,万达不会支付‘3年5亿’中的任何费用。”而在《足球》报记者赵震眼中,正是高洪波对于2011年亚洲杯的疏忽,才给了足协撤换他的理由,那场0比2负于卡塔尔的比赛,成为了他执教国足的拐点:“高洪波听了韦迪的话,为2014年世界杯练兵,不要求亚洲杯成绩。然而,他还是在亚洲杯被淘汰半年后被拿下了。实践证明,还是米卢了解中国足协,他知道领导的话是不能信的,能信的只有自己。”
对于自己的突然离任,高洪波倒是看得很淡,他曾经轻描淡写地说道:“想要换我,总会找到借口的。”2011年8月,高洪波正式结束了第一段国足执教生涯,在全部38场比赛中,中国队取得24胜10平4负进65球失31球的佳绩,从2009年4月起,国足的世界排名从第100位逐步上升到了第71位——时至今日,这依然是中国男足在十年来的最佳排名。国际足联官网曾将这一段时间誉为“中国足球的进步时期”。
5年前的那个夜晚,高洪波同样在新闻发布厅听到了掌声和鼓励声。赛后混合采访区,球迷和记者挤作一团,一些合肥球迷情绪激动,不断地高声嘶喊着:“高洪波,不要走!高洪波,不要走!”中国队更衣室里,从少年时代就为高洪波效力的杨昊不禁落泪,在2010年年初那场著名的“破韩战役”中,被高洪波委以重任的杨昊为郜林送出了一次助攻。
面对情绪激动的球迷和球员,高洪波倒是一直淡定自若,他努力安抚着旁人的情绪,试图缓解这愈发凝重的氛围:“大家别煽情,要更务实一些。过去的两年时间,是我执教生涯最快乐的时光。”那天晚上,高洪波对一些熟人私下透露:只要中国足球需要,他随时可以回来。
不过在当时,这样的表态显得空洞无力,一天后,广州恒大球员郜林发出了一条微博:“要离开了,漫天的新闻,评论又开始怀念他的好了。可为什么这两年来他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换来的更多的却是质疑和谩骂?我们改变不了即将发生的事实,但是恳请大家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一个用心血努力去改变中国足球形象的男人!”
“不是讨人喜欢的人”
离任之后的高洪波,曾经短暂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他回绝了给卡马乔担任助手的提议,还拒绝了塔吉克斯坦足协发出的聘任邀请,理由是“不熟悉球队,备战20强赛的时间太少了”。2011年9月,贵州人和正式与高洪波签约,时隔3年,他再度拿起了中国顶级联赛球队的教鞭。
与高洪波私交不错的《足球》报记者赵震,一直将前者视为“不是讨人喜欢的人”,“ 他性格比较内向,不会来事,说话又太直,无论是与媒体还是球迷,高洪波都不太爱做表面功夫,有时候甚至还喜欢噎人。但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也非常喜欢钻研业务。”
高洪波的这种不讨喜的性格,在他几段俱乐部执教生涯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球队,他对于队中大佬也是绝不姑息,从长春亚泰时期的杜震宇、王栋,到贵州人和时期的孙继海,再到江苏舜天时期的德扬,高洪波与他们的矛盾,路人皆知。几乎每一次执教中超球队,这名京籍主帅都会以腹背受敌,不欢而散收场。
最近一次,发生在他与江苏舜天之间。2014到2015年,高洪波在南京度过了两个艰难的赛季,那时,他大胆地推出3-5-2,还出其不意地把边锋吉翔改造成了右后卫。但由于战绩起起伏伏,江苏球迷对于高洪波的执教颇为不满,特别是2015赛季,一些球迷不仅在现场DJ说出高洪波的名字后发出嘘声,更曾在南京奥体中心打出一些讥讽本队主帅的主题横幅:“高洪波,你在等违约金?俱乐部,你在等免费教练?都滚”;“战术大师,我们看不懂,请另谋高就”。
甚至,在高洪波从江苏舜天离任后,一些江苏媒体依然对他不依不饶,他们怀疑由于舜天解雇了高洪波,所以中国足协要利用裁判对他们施予报复。2015年7月20日的《现代快报》,就刊载了这样一段评论:“发布会结束后,记者遇到了舜天内部人士。在谈到对这场比赛的看法时,该内部人士表示,‘比赛没有赢,非常遗憾,但舜天同样在遭受着一些外界的干扰。’对于有何干扰的问题,该内部人士说:‘你可以看看最近三轮执法舜天的主裁判,为什么在高洪波下课之后,中国足协全部使用北京籍的主裁判?就算是抽签也不会这么巧吧?”
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俱乐部,即便自己四面楚歌,高洪波也从未公开回应过媒体的质疑。他并不喜欢和媒体打交道,除了例行的新闻发布会和官方采访,能约到他进行一对一专访的媒体,这么多年以来也是屈指可数。
在日常生活中,高洪波几乎从来不看足球新闻,但他很清楚,在中国媒体人中间,存在着一些“特别的人“:“有些人喜欢透露中国队的信息,甚至有记者为套取对手的信息,而出卖中国队的消息。我认为,我们是在代表国家做事,不应该泄露国家机密。”
在高洪波看来,中国足球从韩日世界杯日益下滑,“并不都是足球教练、队员、足协的问题,也有媒体的责任”。多年前,他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去科威特,当时有媒体说,中国LV队从首都机场出发了。后来我一检查,只有一个队员拉了一个LV的箱子。当时三分之二的俱乐部欠薪,只有鲁能、国安和河南能按时发薪水,这有谁写过?做人要相互尊重,你都不尊重我,我为什么要尊重你?实际上,如果我们有饭吃,记者也就有饭吃;我们能吃龙虾了,你们记者能少了鲍鱼吗?”
说话太直,不讨喜,噎人,这就是典型的高洪波。不过,或许是年过“知天命”,自他第二次挂帅国足至今,他对于媒体的态度,也变得缓和了许多。曾经,那些诸如“三流强队为什么要求一流成绩”的强硬回应,也变成了“中国足球命苦”、“我们需要农耕法”这些苦口婆心的“鸡汤”。一个人的转变,就是这么奇妙。
高洪波从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在很多细节上,都体现着他对旧情的挂念:在本期国家队中,助理教练傅博和区楚良,都是“高一期”就为他效力的老部下;而为了团结球队、平衡更衣室,他还招入了“高一期”时的队长、已经远离国家队许久的杜威;当然,还有他对老恩师徐根宝的报答,2013赛季,这名性格主帅竟然在上海上港为徐根宝当了一个赛季的“傀儡教练”。
五年之后,天时地利人和
自离开江苏舜天后,高洪波最大的愿望就是出国学习。去年年末,在一家体育文化公司的帮助下,他一度与荷甲海牙俱乐部走得很近。不过,因为没有办下来荷兰工作签证,高洪波最终没能成为海牙的助理教练,只是以见习的身份随队学习了一段时间。
从荷兰回国,高洪波在第二届足代会上进入了执委会,据悉,他的工作任务本来是为国家队挑选未来主帅。不过,当中国足协公开发出教练员招聘的公告后,高洪波还是跨越职权,选择了自己竞聘,“作为中国教练,能够执教国家队是一个荣誉,我责无旁贷。”
卡马乔走了,佩兰也不行。国足一次次的输球,一次次的让人失望。甚至于,已经鲜少人愿意相信,国足都能从这最后两战中全身而退,进而创造奇迹跻身12强赛。有人劝高洪波,别去接这个烫手山芋,小组出局必然成为“背锅侠”,哪怕万幸小组出线也未必能留任继续执教12强赛。
但高洪波的想法很简单,“中国足球现在没有救世主,我们现在只有集中所有的智慧和资源,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足球发展的正确之路。我们现阶段除了追求好的比赛成绩,最重要的还是发展道路在哪里。作为中国教练,不管是否离开,只要我还在足球圈里,这就是最高的追求。”作为此次竞聘第一个发去简历的教练,高洪波在在足协组织的专家组推荐中,得到了最多的票数。2016年2月3日,高洪波重新接手国足,尽管足协给出的头衔仅仅是“临时主帅”。
在4年前的一次采访中,高洪波曾将2009到2011年的国家队执教生涯,比作自己的“上半场”,他说,他希望能在未来,把这个下半场补完。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高洪波对于“下半场”的定义,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不久之前,他曾这样透露自己的最新想法:“我的下半场,是要为中国足球的青训、发展和道路,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足球的研讨和交流方面,做出应尽的工作。这才是高洪波真正的下半场。”
在中国与卡塔尔一役的赛后发布会上,高洪波说,未来的国足教练班子,将会由中外教练联合组成,具体如何搭配,目前尚无定论。或许,很多中国球迷都在祈祷,5年前的那一幕“换帅闹剧”,可千万不要再重演了——就像名宿范志毅在中国1比5负于泰国之后所说的那样:“小高带的蛮好的,你去把他换了干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