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匡达
日本政府4月13日早上召开相关阁僚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
日本政府此次要排放的核污水源于10年前的东日本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灾难性核辐射泄漏,3个反应堆发生堆芯熔毁。为了冷却受损的堆芯,福岛第一核电站开始注入大量海水,而这些海水与流入反应堆的地下水、雨水融合,就形成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
如今,十年过去了,其核污水处理问题仍未解决。去年秋天,日本政府曾一度决定将把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大海,但由于各方强烈反对等原因暂时搁置。日本媒体分析称,日本政府决定排出核污水,原因可能是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核污水的储存罐容量即将达到上限。
尽管日本政府将核污水倒入海洋是最为“便捷、便宜”的方式,但可能也是对海洋生态、国际社会公共利益影响最大的方式。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Geomar Helmholtz-Zentrum曾研究计算称,日本政府将核污水排放后,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就将遭到核污染影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