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知道为什么“7”天一个疗程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知道为什么“7”天一个疗程吗?

“ 7 ” 这个数字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是一周的天数。而一周七天的规则正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古罗马皇帝)在公元前 321 年制定的。

我最近去了一趟急诊室。不用担心,我没什么事儿。即便如此,医生还是象征性地给我开了一个星期的抗生素,并在临走的时候再三叮嘱,切记服用一个疗程。

我当然清楚服药至少需要一个疗程,但我不明白为何一个疗程的时间刚好是 7 天,而不是 6 天或者 8 天?难道 “7” 这个数字恰好和消化道或者细菌的生命周期有关?

那个医生看起来挺靠谱的,估计是名牌医学院的毕业生。不管怎样,至少在用药方面,她肯定比我要在行。可是当我拿着处方走出急诊室后,还是情不自禁地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她给忽悠了。

一些特定的数字对我们来说是有魔力的,我们姑且称他们为“魔法数字”。对数学家来说,e 或者 π 就是最常见的“魔法数字”。但对普通人而言,熟悉的“魔法数字”往往是与时间记录相关(比如 7 , 24 等),或是与数字记录相关(比如说十进制中的 10 )。生活中,这两类数字对我们的影响巨大。我们会用它们思考(比如在 0 到 100 里随机说个数字,大多数人会选择以 0 或 5 结尾的数字),我们还会用这些数字进行交流(比如我们会说“十分钟就到”,而不是 6 分钟或者 11 分钟)。

这些魔法数字还不光影响我们的日常思考与表达,它们甚至会影响我们的一些重要决策。

拿医生给我开的处方为例。抗生素简直就是天赐之物,但是当初老天爷有没有告诉我们,正确的剂量是多少呢?发表在顶尖药学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给轻度肺炎患者开 7 到 10 天疗程的药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研究表明,就算把一个疗程从 8 天缩短至 3 天,治疗效果也没有任何显著变化。所以当我的医生建议我吃下单次疗程为七天的药品时,这个“ 7 ”天到底是怎么得来的?

答案要从公元前的意大利说起。“ 7 ” 这个数字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是一周的天数。而一周七天的规则正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古罗马皇帝)在公元前 321 年制定的。问题的根源不在于七天这个数字是他随意规定的,因为大部分时间单位的长度都是很随意的:苏联就曾经把一周六天改为一周五天;法国也曾有过一周十天的时候。问题的关键在于:

古罗马皇帝在确定一周天数时,对病毒一无所知,而现代医务工作者却按照他规定的一周七天,给我们开处方、定疗程。

如果医生要求病人,每 24 小时吃 3 次药( 24 和 3 其实都是魔法数字,24 是地球的自转周期,3 则将任意时间段分为前中后三段),那么七天一疗程,算下来得吃 21 次药。这其中哪怕有一次是多余的 —— 即病人实际上只要吃 20 次就足够的话,就会导致数以万计的人多吃 5% 的药,而实际上他们并不需要。这种过度用药的行为,加重了医保负担,而且抗生素的滥用还会导致具备耐药性的“超级细菌”产生,进而危及我们未来的健康。这一系列严重后果似乎都是源于古罗马大帝不经意的一个决定:一周就 7 天吧!

“ 7 ” 是个神奇的数字,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数字好像无所不在。

那些与时间有关的“魔法数字”给我们带来的麻烦不小,然而,与“十进制”比起来却是小巫见大巫。1962 年,一个名为 M. F. M. Osborne 的物理学家发现,股票交易价格大多数以 0 和 5 结尾,为什么会有如此巧合?答案很简单:

大部分人左手有 5 个手指,右手也有 5 个手指。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部分有十个手指的动物习惯用十进制了。可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股价只取决于自由市场的运转效率,而不是市场中的交易者有几个手指头。

不仅如此,研究表明手指数目还会影响到金融领域。比如说,收盘价分别为 10.01 美元和 10.03 美元的两只股票,给人的感觉差不多,都很不错;但是拿 10.01 美元与 9.99 美元比较时,我们却有完全不同的感受:10.01 美元的股票好太多了! 10.03 和 9.99 的股价与 10.01 美元都只差 2 美分,但给人的心理感受为何相差那么大?这是因为我们早已习惯用 5 个手指来计数,十进制在我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了,所以我们总会下意识地用 10 作为衡量标准,所以 10.01 比起 9.99 有了一个质的突破。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大部分情况下,商家的定价都以 9 结尾,而不是 1 ,这样能让消费者误以为他们捡到了大便宜!

不止是双手,我们的其他器官也会影响到所谓的“魔法数字”,比如我们的舌头。由于口腔结构的特殊声学性质,有些词的发音音量会大于另外一些。比如后元音要大于前元音,爆破音要大于摩擦音。英语里,buck 的 “u” 与 “b” 分别是后元音和爆破音,sis 的 “i” 与 “s” 分别为前元音和摩擦音,所以 buck 听上去就比 sis 响亮。研究者发现,在 100 多种语言里,表示“大”的词汇,基本全是由后元音,爆破音这些“大声音”组成的。

数字的发音会影响我们的日常决策。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实验人员给两组受试者播放了一段冰淇淋广告;第一组广告里冰淇淋标价为 7.66 美元,而后一组则为 7.22 美元。正常来说,价格越低,成交量越高。但是 7.66 的发音中有更多柔和的“s”发音,而 7.22 里却有更多爆破音“t”。由于轻柔的发音常和小物品联系在一起,所以相比“刺耳”的 7.22 ,“轻声细语”的 7.66 更能促使我们掏腰包。但这种情况仅发生在受试者需要大声报出价位的时候。

(注:上述例子取自于英文原文。$7.66 读音为 seven dollars and sixty six cents , $7.22 读音为 seven dollars and twenty two cents )

我们对这些“魔法数字”的了解还知之甚少。它们可以影响我们这些有五个手指、手腕上有手表的人,但却对链球菌和谷歌的市值没有任何影响。因此我们更要警惕这些惯性思维,审视生活中的各种关联:比如将戒酒的步骤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关联;或是认为某个建筑物与上帝的指示相呼应;不然就是给病人开处方时,无意识地遵从了已故皇帝的规定!而这些事件之间可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著有畅销书《撞上快乐(Stumbling on Happiness)》,现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丹教授与同事蒂姆(Tim Wilson)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情感预测”,旨在研究人们如何预测未来事件对于情绪的影响,以及预测的准确度。

本文由新生大学译自Gilbert, D. T. Magic by Number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知道为什么“7”天一个疗程吗?

“ 7 ” 这个数字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是一周的天数。而一周七天的规则正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古罗马皇帝)在公元前 321 年制定的。

我最近去了一趟急诊室。不用担心,我没什么事儿。即便如此,医生还是象征性地给我开了一个星期的抗生素,并在临走的时候再三叮嘱,切记服用一个疗程。

我当然清楚服药至少需要一个疗程,但我不明白为何一个疗程的时间刚好是 7 天,而不是 6 天或者 8 天?难道 “7” 这个数字恰好和消化道或者细菌的生命周期有关?

那个医生看起来挺靠谱的,估计是名牌医学院的毕业生。不管怎样,至少在用药方面,她肯定比我要在行。可是当我拿着处方走出急诊室后,还是情不自禁地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她给忽悠了。

一些特定的数字对我们来说是有魔力的,我们姑且称他们为“魔法数字”。对数学家来说,e 或者 π 就是最常见的“魔法数字”。但对普通人而言,熟悉的“魔法数字”往往是与时间记录相关(比如 7 , 24 等),或是与数字记录相关(比如说十进制中的 10 )。生活中,这两类数字对我们的影响巨大。我们会用它们思考(比如在 0 到 100 里随机说个数字,大多数人会选择以 0 或 5 结尾的数字),我们还会用这些数字进行交流(比如我们会说“十分钟就到”,而不是 6 分钟或者 11 分钟)。

这些魔法数字还不光影响我们的日常思考与表达,它们甚至会影响我们的一些重要决策。

拿医生给我开的处方为例。抗生素简直就是天赐之物,但是当初老天爷有没有告诉我们,正确的剂量是多少呢?发表在顶尖药学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给轻度肺炎患者开 7 到 10 天疗程的药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研究表明,就算把一个疗程从 8 天缩短至 3 天,治疗效果也没有任何显著变化。所以当我的医生建议我吃下单次疗程为七天的药品时,这个“ 7 ”天到底是怎么得来的?

答案要从公元前的意大利说起。“ 7 ” 这个数字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是一周的天数。而一周七天的规则正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古罗马皇帝)在公元前 321 年制定的。问题的根源不在于七天这个数字是他随意规定的,因为大部分时间单位的长度都是很随意的:苏联就曾经把一周六天改为一周五天;法国也曾有过一周十天的时候。问题的关键在于:

古罗马皇帝在确定一周天数时,对病毒一无所知,而现代医务工作者却按照他规定的一周七天,给我们开处方、定疗程。

如果医生要求病人,每 24 小时吃 3 次药( 24 和 3 其实都是魔法数字,24 是地球的自转周期,3 则将任意时间段分为前中后三段),那么七天一疗程,算下来得吃 21 次药。这其中哪怕有一次是多余的 —— 即病人实际上只要吃 20 次就足够的话,就会导致数以万计的人多吃 5% 的药,而实际上他们并不需要。这种过度用药的行为,加重了医保负担,而且抗生素的滥用还会导致具备耐药性的“超级细菌”产生,进而危及我们未来的健康。这一系列严重后果似乎都是源于古罗马大帝不经意的一个决定:一周就 7 天吧!

“ 7 ” 是个神奇的数字,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数字好像无所不在。

那些与时间有关的“魔法数字”给我们带来的麻烦不小,然而,与“十进制”比起来却是小巫见大巫。1962 年,一个名为 M. F. M. Osborne 的物理学家发现,股票交易价格大多数以 0 和 5 结尾,为什么会有如此巧合?答案很简单:

大部分人左手有 5 个手指,右手也有 5 个手指。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部分有十个手指的动物习惯用十进制了。可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股价只取决于自由市场的运转效率,而不是市场中的交易者有几个手指头。

不仅如此,研究表明手指数目还会影响到金融领域。比如说,收盘价分别为 10.01 美元和 10.03 美元的两只股票,给人的感觉差不多,都很不错;但是拿 10.01 美元与 9.99 美元比较时,我们却有完全不同的感受:10.01 美元的股票好太多了! 10.03 和 9.99 的股价与 10.01 美元都只差 2 美分,但给人的心理感受为何相差那么大?这是因为我们早已习惯用 5 个手指来计数,十进制在我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了,所以我们总会下意识地用 10 作为衡量标准,所以 10.01 比起 9.99 有了一个质的突破。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大部分情况下,商家的定价都以 9 结尾,而不是 1 ,这样能让消费者误以为他们捡到了大便宜!

不止是双手,我们的其他器官也会影响到所谓的“魔法数字”,比如我们的舌头。由于口腔结构的特殊声学性质,有些词的发音音量会大于另外一些。比如后元音要大于前元音,爆破音要大于摩擦音。英语里,buck 的 “u” 与 “b” 分别是后元音和爆破音,sis 的 “i” 与 “s” 分别为前元音和摩擦音,所以 buck 听上去就比 sis 响亮。研究者发现,在 100 多种语言里,表示“大”的词汇,基本全是由后元音,爆破音这些“大声音”组成的。

数字的发音会影响我们的日常决策。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实验人员给两组受试者播放了一段冰淇淋广告;第一组广告里冰淇淋标价为 7.66 美元,而后一组则为 7.22 美元。正常来说,价格越低,成交量越高。但是 7.66 的发音中有更多柔和的“s”发音,而 7.22 里却有更多爆破音“t”。由于轻柔的发音常和小物品联系在一起,所以相比“刺耳”的 7.22 ,“轻声细语”的 7.66 更能促使我们掏腰包。但这种情况仅发生在受试者需要大声报出价位的时候。

(注:上述例子取自于英文原文。$7.66 读音为 seven dollars and sixty six cents , $7.22 读音为 seven dollars and twenty two cents )

我们对这些“魔法数字”的了解还知之甚少。它们可以影响我们这些有五个手指、手腕上有手表的人,但却对链球菌和谷歌的市值没有任何影响。因此我们更要警惕这些惯性思维,审视生活中的各种关联:比如将戒酒的步骤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关联;或是认为某个建筑物与上帝的指示相呼应;不然就是给病人开处方时,无意识地遵从了已故皇帝的规定!而这些事件之间可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著有畅销书《撞上快乐(Stumbling on Happiness)》,现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丹教授与同事蒂姆(Tim Wilson)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情感预测”,旨在研究人们如何预测未来事件对于情绪的影响,以及预测的准确度。

本文由新生大学译自Gilbert, D. T. Magic by Number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