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印尼传奇巨商林绍良,他的胆识和成就威武到你不敢想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印尼传奇巨商林绍良,他的胆识和成就威武到你不敢想象

有了这些,还要有运气,才能真正做成一番大事业。讲信用、善待他人,则是林绍良让自己运气更好的秘诀,也是他畅行黑白两道的通行证。

 

 

作者: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毕亚军

199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华盛顿学院决定授予林绍良“院长奖章”。林绍良略带骄傲地说:“我中学都没有念过,有什么理由请我来?”

对方告诉他,我们就是想特别研究一下:一个没有背景,没读过多少书的人,为什么会如此地成功?

【一】去国离乡,辗转奔波

林绍良1916年生于福建福清一个相对富裕的农民家庭,家中有三个兄弟:大哥绍喜、三弟绍根,这也是他后来创立的风云世界的三林集团的来历。

林绍良很早就被送到村中林氏祠堂念私塾,学习四书五经。这些如今不太被重视的内容,却被林绍良认为对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极其关键的影响。

“这里面有深刻的智慧,我就是靠着这些做人做事的古理,为人处世,开创事业。”他在接受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 hstl8888)专访时说。

父亲1935年因病去世后,林绍良的生活变得艰难。日本入侵后,他投奔了已在印尼的哥哥和叔父,一边学习生意,一边学习爪哇方言及印尼语。

林绍良的创业从贩卖咖啡粉开始,之后又卖过布匹。每天半夜三更起床,一天要骑着自行车跑一、两百公里,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赚到一些钱以后,哥哥建议林绍良回家娶妻、盖房子,这也是当时下南洋的年轻人通行的做法。但林绍良担心回家就没生意了,决定打破这个传统。

这是林绍良第一次逆反家人而擅自主张,却也是他人生中极其正确的一个决定。如果听了哥哥的,后来的一切,便都会被改写。

林绍良再接再厉做生意的新算盘刚开打,日军就占领了印尼。“什么都没了,还怕被日本人抓,非常困难,但没办法,只能随机应变吧。”他后来回忆。

战乱没能动摇林绍良挣钱的决心,而是激发了他的应变能力。城市被日本人控制,他就跑到偏远的乡村继续做生意,“跑了很多小地方,不断辗转,游击作战,一点点积累着人脉、经验和资本。”

不久,日本投降了,印尼宣告独立。林绍良感到希望来了,但希望却很快又散去。日军刚刚退出印尼,荷兰殖民军又卷土重来。

【二】乱世豪杰 英雄本色

独立战争打响后,印尼中华总会选择站在印尼军方一边,大力支援印尼的抗战。已把印尼混了个门儿清的林绍良,热血沸腾地加入到支援队伍中。

中华总会给了林绍良一个特别任务:保卫被荷军追捕的印尼军方高级领导人哈山?丁。林绍良在家里“窝藏”了哈山?丁1年多,和他结成莫逆之交。

再之后,林绍良还认识了哈山努丁的女婿,后来成为印尼开国总统的苏加诺以及第二任总统苏哈托等不少部队上的朋友,并在此间发现一个独特商机。

苏加诺部队所在地中爪哇,拥有上百家丁香烟厂。因为荷军对丁香原料产地苏拉威西、北苏门答腊的封锁,这些烟厂没了生产必需的原料。

林绍良决定突破这个封锁。他把想法告诉给军方的朋友们,希望听听他们的想法。因为这对中爪哇烟厂和经济是件大好事,军方当即表示支持,还主动提出派兵保护他。

林绍良很快设计出一条安全路线:先从苏拉威西、北苏门答腊买丁香运往新加坡,再由已经趟熟的军火运输通道运到中爪哇。

不久,第一批丁香就被他安全地送到了烟厂主的手中。几年间,林绍良就成了在南洋小有名气的大商人。

印荷之战以印尼独立告终后,迎来太平盛世的林绍良将自己的贸易公司迁往印尼首都雅加达,并预感到自己真正大干一番的时机,到了!

当时的印尼百废待兴。林绍良决定先从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和衣食住行开始,再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和自身实力,抓住时机,进入其他领域。

按此路线,他创办花生油工厂、肥皂厂、纺织厂、轮胎厂、自行车零件厂,还与新加坡、香港企业建立贸易关系,快速把生意多元化、规模化。

经营中,林绍良体会到金融的重要性,又于1957年找到泰国金融巨头陈弼臣,并在其帮助下创办了印尼中央亚细亚银行。

中央亚细亚银行开业后,迅速在印尼泗水、三宝龙、棉兰、巨港等设立分行和支行,并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金融业务网络。

与此同时,大哥绍喜和三弟绍根也来到雅加达定居,三兄弟相互帮助,携手共进,并以银行作为后盾,在生意场上如虎添翼,顺风顺水。

1965年,林绍良还与好友,也是同乡林文镜等人合创了华仁谊集团。此后,这个集团在银行、建筑、地产、纺织、水泥、面粉、钢铁、航空等多个领域取得佳绩。

通过这些业务,到1967年,林绍良已在印尼独立后的10多年内,建立起一个兼有工业、商业、金融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印尼企业界的巨头。

但这,不过是他传奇的刚刚开始。

【三】雄才韬略 商业帝国

1967年,林绍良的事业进入到爆发期。

其中最大的利好是,这一年,他当年的生死之交、铁哥们苏哈托当了大官:印尼总统。

为发展印尼经济,1968年,苏哈托颁布了国内投资法令,鼓励各界大搞经济建设。林绍良紧紧抓住苏哈托,也抓住了他的经济建设法令。

首先,林绍良获得了丁香进口专营权。所谓专营,就是垄断。靠着垄断,林绍良很快成为印尼的“丁香大王”,一人霸占了大半个国家的市场。

此后,林绍良又获得全国面粉生产2/3的专营权,并围绕食品展开一系列投资。在雅加达的第一座现代化面粉厂开业时,苏哈托特意为他捧了场。

此后10年,林绍良成了印尼的食品业寡头,一家占有印尼90%的方便面市场、85%的面粉市场、35%的牛奶市场和超过30%的食用油市场。

而这些生意对后来的林绍良来说,毛毛雨而已。

1975年,林绍良预感到建筑业将要兴旺发达,投资1亿美元建成了狄斯丁水泥厂。仅仅3年时间,其“三轮牌”水泥就占到印尼60%以上的市场。

有了水泥厂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林绍良大举进军房地产市场,成为印尼最大房地产商,每年的房产工程占到印尼私营建筑业20%左右的市场。

而丁香大王、面粉大王、食品大王、水泥大王、地产大王,所有这些“大王”,又都不如林绍良在另一个行业——金融业上的规模、实力和影响。

1974年,林绍良抓住政府开放资本市场的良机,带领中央亚细亚银行与多家外商财团合资组成了多国金融公司,并以此大大提速中央亚细亚的发展。

第二年,林绍良在飞机上遇到了金融奇才李文正,并以17.5%的股份为筹码,当即邀请到李文正加入自己的family。

此后8年,在李文正领导下,中央亚细亚的总资产增长332倍,存款额增长1253倍,不仅是印尼最大私人银行,也是东南亚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

1983年,美国《公共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出全世界最富有的12位银行家,林绍良被列为第六名,成了扬名天下的“金融大王”。

与此同时,林绍良还通过华仁谊集团不断向印尼之外拓展业务,先后在香港、东南亚及美国投资,并还收购了多家银行或公司的股权。

有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后,林绍良还涉足国际贸易领域,在美国、荷兰、泰国、菲律宾和香港并购多家公司,一不小心又赢得一顶“商贸大王”的桂冠。

到1995年,林绍良已在印尼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0多家公司,业务涉及70多种行业,总资产超过180亿美元,年营收近200亿美元。

他也因此被誉为“亚洲洛克菲勒”和“华人首富”,其在世界财富圈层的声望与地位,远超后来者李嘉诚和王永庆,以及今日之马云与王健林。

1995年开始林绍良退居幕后,由三子林逢生接了班。林逢生留学西方归来,而且早有历练。但不几年,一场巨灾,让家大业大的林家陷入生死考验。

【四】艰难一战 断臂求存

林绍良一生打过不计其数的大仗。亚洲金融风暴算是最令他措手不及,也过程最惨烈的一场。

“这是我面临的最大难关。银行的钱都被拿走了,家产也拿出来登记。员工62万,单印尼本境就22万,假如我们放弃了,统统都完蛋了。”林绍良回忆。

在这场战斗中,林绍良遭遇到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危机,更有社会政治的激流暗涌,以及竞争对手的落井下石和趁火打劫。既有明争,也有暗斗。

首先企业经营的巨大冲击。他的集团规模庞大,而贷款基本上是美金,应收账款却是印尼盾等贬值最快的东南亚货币,可谓两面受伤,惨不忍睹。

其次是政治清算。苏哈托下台后,各种势力都将矛头对准原政府下的人事,一直受苏哈托支持的林绍良被置于风口浪尖,成为打击报复的对象。

接着发生的恶性排华事件,林绍良也是被攻击的头号目标。暴徒大肆抢劫其银行及公司财产,将他的豪宅洗劫一空,让他和家人只能在国外避难。

林绍良一贯被认为是印尼红顶商人,而且是苏哈托的生死之交。为何在排华中苏哈托没有保护他,反倒任由军政暴徒对他的伤害,至今是个谜。

其中一个说法是,苏哈托曾委求华人大财团出力拯救金融体系,但无人积极回应,因而让他发自内心的嫉恨,并放任了对华人财团的攻击。

波诡云谲间,已淡出企业经营的林绍良重披战袍,再战江湖,通过一场场断臂求存,在狂风暴雨中实现了平稳着陆,但事业与势力已大幅缩水。

金融风暴过后,三林集团逐渐恢复运气,如今又已是印尼最大集团之一,与金光集团等华商巨擘一起影响甚至掌控着印尼经济。

改革开放初期就已在中国投资的林绍良,也是投资中国的海外华商先锋。至今,三林集团也在中国拥有房地产、工业、金融业等多元化事业。

同时,三林集团还是博鳌论坛永久会址的主要开发商,并全资收购了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地产旗舰企业——中远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五】做人两条命 生命和信用

“自己所学不多,本无力量经营如此庞大的企业,现今之所以能有所成就,主要是善于选择共事的伙伴。”被问到自己的成功哲学,林绍良诚恳地说。

善于识人并且重金“收买”,也是林绍良的过人之处。他在各领域的迅速崛起,都与重金聘用了能干而忠实的合作伙伴密不可分。

“创基立业,一半靠运气,一半靠自己努力。”也是林绍良总结一辈子走过的道路所得出的结论。

他说,方向、意志和策略是成功第一要素,不怕失败、奋斗不懈、运筹帷幄、出奇制胜和深思熟虑也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但这些都只是基础和前提。

有了这些,还要有运气,才能真正做成一番大事业。讲信用、善待他人,则是林绍良让自己运气更好的秘诀,也是他受到各界欢迎的通行证。

林绍良说,运气就是机遇,机遇就是别人给你机会。要让人家给你机会,最重要的,就是讲信用,善待他人,因为无人愿意跟不讲信用的人合作。

人有两条命,一个是你的生命,一个是你的信用,也是林绍良的名言。

1996年接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华盛顿学院授予“院长奖章”时,教授们要林绍良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他的回答只有四个字:说话算数。

2012年6月,林绍良在新加坡辞世,享年96岁。关于他的人生与生意,故事和传奇,则像一部无字天书,至今被不断地翻阅与解读。

本文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hstl8888) 获得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印尼传奇巨商林绍良,他的胆识和成就威武到你不敢想象

有了这些,还要有运气,才能真正做成一番大事业。讲信用、善待他人,则是林绍良让自己运气更好的秘诀,也是他畅行黑白两道的通行证。

 

 

作者: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毕亚军

199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华盛顿学院决定授予林绍良“院长奖章”。林绍良略带骄傲地说:“我中学都没有念过,有什么理由请我来?”

对方告诉他,我们就是想特别研究一下:一个没有背景,没读过多少书的人,为什么会如此地成功?

【一】去国离乡,辗转奔波

林绍良1916年生于福建福清一个相对富裕的农民家庭,家中有三个兄弟:大哥绍喜、三弟绍根,这也是他后来创立的风云世界的三林集团的来历。

林绍良很早就被送到村中林氏祠堂念私塾,学习四书五经。这些如今不太被重视的内容,却被林绍良认为对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极其关键的影响。

“这里面有深刻的智慧,我就是靠着这些做人做事的古理,为人处世,开创事业。”他在接受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 hstl8888)专访时说。

父亲1935年因病去世后,林绍良的生活变得艰难。日本入侵后,他投奔了已在印尼的哥哥和叔父,一边学习生意,一边学习爪哇方言及印尼语。

林绍良的创业从贩卖咖啡粉开始,之后又卖过布匹。每天半夜三更起床,一天要骑着自行车跑一、两百公里,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赚到一些钱以后,哥哥建议林绍良回家娶妻、盖房子,这也是当时下南洋的年轻人通行的做法。但林绍良担心回家就没生意了,决定打破这个传统。

这是林绍良第一次逆反家人而擅自主张,却也是他人生中极其正确的一个决定。如果听了哥哥的,后来的一切,便都会被改写。

林绍良再接再厉做生意的新算盘刚开打,日军就占领了印尼。“什么都没了,还怕被日本人抓,非常困难,但没办法,只能随机应变吧。”他后来回忆。

战乱没能动摇林绍良挣钱的决心,而是激发了他的应变能力。城市被日本人控制,他就跑到偏远的乡村继续做生意,“跑了很多小地方,不断辗转,游击作战,一点点积累着人脉、经验和资本。”

不久,日本投降了,印尼宣告独立。林绍良感到希望来了,但希望却很快又散去。日军刚刚退出印尼,荷兰殖民军又卷土重来。

【二】乱世豪杰 英雄本色

独立战争打响后,印尼中华总会选择站在印尼军方一边,大力支援印尼的抗战。已把印尼混了个门儿清的林绍良,热血沸腾地加入到支援队伍中。

中华总会给了林绍良一个特别任务:保卫被荷军追捕的印尼军方高级领导人哈山?丁。林绍良在家里“窝藏”了哈山?丁1年多,和他结成莫逆之交。

再之后,林绍良还认识了哈山努丁的女婿,后来成为印尼开国总统的苏加诺以及第二任总统苏哈托等不少部队上的朋友,并在此间发现一个独特商机。

苏加诺部队所在地中爪哇,拥有上百家丁香烟厂。因为荷军对丁香原料产地苏拉威西、北苏门答腊的封锁,这些烟厂没了生产必需的原料。

林绍良决定突破这个封锁。他把想法告诉给军方的朋友们,希望听听他们的想法。因为这对中爪哇烟厂和经济是件大好事,军方当即表示支持,还主动提出派兵保护他。

林绍良很快设计出一条安全路线:先从苏拉威西、北苏门答腊买丁香运往新加坡,再由已经趟熟的军火运输通道运到中爪哇。

不久,第一批丁香就被他安全地送到了烟厂主的手中。几年间,林绍良就成了在南洋小有名气的大商人。

印荷之战以印尼独立告终后,迎来太平盛世的林绍良将自己的贸易公司迁往印尼首都雅加达,并预感到自己真正大干一番的时机,到了!

当时的印尼百废待兴。林绍良决定先从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和衣食住行开始,再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和自身实力,抓住时机,进入其他领域。

按此路线,他创办花生油工厂、肥皂厂、纺织厂、轮胎厂、自行车零件厂,还与新加坡、香港企业建立贸易关系,快速把生意多元化、规模化。

经营中,林绍良体会到金融的重要性,又于1957年找到泰国金融巨头陈弼臣,并在其帮助下创办了印尼中央亚细亚银行。

中央亚细亚银行开业后,迅速在印尼泗水、三宝龙、棉兰、巨港等设立分行和支行,并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金融业务网络。

与此同时,大哥绍喜和三弟绍根也来到雅加达定居,三兄弟相互帮助,携手共进,并以银行作为后盾,在生意场上如虎添翼,顺风顺水。

1965年,林绍良还与好友,也是同乡林文镜等人合创了华仁谊集团。此后,这个集团在银行、建筑、地产、纺织、水泥、面粉、钢铁、航空等多个领域取得佳绩。

通过这些业务,到1967年,林绍良已在印尼独立后的10多年内,建立起一个兼有工业、商业、金融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印尼企业界的巨头。

但这,不过是他传奇的刚刚开始。

【三】雄才韬略 商业帝国

1967年,林绍良的事业进入到爆发期。

其中最大的利好是,这一年,他当年的生死之交、铁哥们苏哈托当了大官:印尼总统。

为发展印尼经济,1968年,苏哈托颁布了国内投资法令,鼓励各界大搞经济建设。林绍良紧紧抓住苏哈托,也抓住了他的经济建设法令。

首先,林绍良获得了丁香进口专营权。所谓专营,就是垄断。靠着垄断,林绍良很快成为印尼的“丁香大王”,一人霸占了大半个国家的市场。

此后,林绍良又获得全国面粉生产2/3的专营权,并围绕食品展开一系列投资。在雅加达的第一座现代化面粉厂开业时,苏哈托特意为他捧了场。

此后10年,林绍良成了印尼的食品业寡头,一家占有印尼90%的方便面市场、85%的面粉市场、35%的牛奶市场和超过30%的食用油市场。

而这些生意对后来的林绍良来说,毛毛雨而已。

1975年,林绍良预感到建筑业将要兴旺发达,投资1亿美元建成了狄斯丁水泥厂。仅仅3年时间,其“三轮牌”水泥就占到印尼60%以上的市场。

有了水泥厂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林绍良大举进军房地产市场,成为印尼最大房地产商,每年的房产工程占到印尼私营建筑业20%左右的市场。

而丁香大王、面粉大王、食品大王、水泥大王、地产大王,所有这些“大王”,又都不如林绍良在另一个行业——金融业上的规模、实力和影响。

1974年,林绍良抓住政府开放资本市场的良机,带领中央亚细亚银行与多家外商财团合资组成了多国金融公司,并以此大大提速中央亚细亚的发展。

第二年,林绍良在飞机上遇到了金融奇才李文正,并以17.5%的股份为筹码,当即邀请到李文正加入自己的family。

此后8年,在李文正领导下,中央亚细亚的总资产增长332倍,存款额增长1253倍,不仅是印尼最大私人银行,也是东南亚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

1983年,美国《公共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出全世界最富有的12位银行家,林绍良被列为第六名,成了扬名天下的“金融大王”。

与此同时,林绍良还通过华仁谊集团不断向印尼之外拓展业务,先后在香港、东南亚及美国投资,并还收购了多家银行或公司的股权。

有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后,林绍良还涉足国际贸易领域,在美国、荷兰、泰国、菲律宾和香港并购多家公司,一不小心又赢得一顶“商贸大王”的桂冠。

到1995年,林绍良已在印尼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0多家公司,业务涉及70多种行业,总资产超过180亿美元,年营收近200亿美元。

他也因此被誉为“亚洲洛克菲勒”和“华人首富”,其在世界财富圈层的声望与地位,远超后来者李嘉诚和王永庆,以及今日之马云与王健林。

1995年开始林绍良退居幕后,由三子林逢生接了班。林逢生留学西方归来,而且早有历练。但不几年,一场巨灾,让家大业大的林家陷入生死考验。

【四】艰难一战 断臂求存

林绍良一生打过不计其数的大仗。亚洲金融风暴算是最令他措手不及,也过程最惨烈的一场。

“这是我面临的最大难关。银行的钱都被拿走了,家产也拿出来登记。员工62万,单印尼本境就22万,假如我们放弃了,统统都完蛋了。”林绍良回忆。

在这场战斗中,林绍良遭遇到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危机,更有社会政治的激流暗涌,以及竞争对手的落井下石和趁火打劫。既有明争,也有暗斗。

首先企业经营的巨大冲击。他的集团规模庞大,而贷款基本上是美金,应收账款却是印尼盾等贬值最快的东南亚货币,可谓两面受伤,惨不忍睹。

其次是政治清算。苏哈托下台后,各种势力都将矛头对准原政府下的人事,一直受苏哈托支持的林绍良被置于风口浪尖,成为打击报复的对象。

接着发生的恶性排华事件,林绍良也是被攻击的头号目标。暴徒大肆抢劫其银行及公司财产,将他的豪宅洗劫一空,让他和家人只能在国外避难。

林绍良一贯被认为是印尼红顶商人,而且是苏哈托的生死之交。为何在排华中苏哈托没有保护他,反倒任由军政暴徒对他的伤害,至今是个谜。

其中一个说法是,苏哈托曾委求华人大财团出力拯救金融体系,但无人积极回应,因而让他发自内心的嫉恨,并放任了对华人财团的攻击。

波诡云谲间,已淡出企业经营的林绍良重披战袍,再战江湖,通过一场场断臂求存,在狂风暴雨中实现了平稳着陆,但事业与势力已大幅缩水。

金融风暴过后,三林集团逐渐恢复运气,如今又已是印尼最大集团之一,与金光集团等华商巨擘一起影响甚至掌控着印尼经济。

改革开放初期就已在中国投资的林绍良,也是投资中国的海外华商先锋。至今,三林集团也在中国拥有房地产、工业、金融业等多元化事业。

同时,三林集团还是博鳌论坛永久会址的主要开发商,并全资收购了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地产旗舰企业——中远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五】做人两条命 生命和信用

“自己所学不多,本无力量经营如此庞大的企业,现今之所以能有所成就,主要是善于选择共事的伙伴。”被问到自己的成功哲学,林绍良诚恳地说。

善于识人并且重金“收买”,也是林绍良的过人之处。他在各领域的迅速崛起,都与重金聘用了能干而忠实的合作伙伴密不可分。

“创基立业,一半靠运气,一半靠自己努力。”也是林绍良总结一辈子走过的道路所得出的结论。

他说,方向、意志和策略是成功第一要素,不怕失败、奋斗不懈、运筹帷幄、出奇制胜和深思熟虑也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但这些都只是基础和前提。

有了这些,还要有运气,才能真正做成一番大事业。讲信用、善待他人,则是林绍良让自己运气更好的秘诀,也是他受到各界欢迎的通行证。

林绍良说,运气就是机遇,机遇就是别人给你机会。要让人家给你机会,最重要的,就是讲信用,善待他人,因为无人愿意跟不讲信用的人合作。

人有两条命,一个是你的生命,一个是你的信用,也是林绍良的名言。

1996年接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华盛顿学院授予“院长奖章”时,教授们要林绍良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他的回答只有四个字:说话算数。

2012年6月,林绍良在新加坡辞世,享年96岁。关于他的人生与生意,故事和传奇,则像一部无字天书,至今被不断地翻阅与解读。

本文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hstl8888) 获得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