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车展:与时俱进化,在“变”与“革”之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车展:与时俱进化,在“变”与“革”之间

2021年上海车展主动“拥抱变化”,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选择。

文|路由社  张传宇

编辑|路由社

当整个行业依旧笼罩在缺芯的阴霾之下,备受瞩目的2021年上海车展,依然吹响了变革的号角。

4月19日,以“拥抱变化”为主题,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拉开帷幕。

为期两天的媒体日,本届上海车展共举办138场新闻发布会,再创历届新高,并在首日迎来了10,692名记者进场报道。

这些创纪录的数据背后,是整个行业与市场在2020年被压抑的旺盛热情。

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全球唯一仍能正常举办的国际A类车展,上海车展也迫切需要借助市场快速回暖和行业回归正轨,在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创造更多的效益——包括品牌曝光、用户流量和终端销量。

事实上,作为2020年全球市场一枝独秀的地区,延期到2020年底成功举办的北京车展,以及国内车市触底反弹的韧性、新能源汽车摆脱政策性依赖之后的快速增长,等等,一切信号都在表明,2021年将会是中国车市发展的拐点,也将是产业转型的重要关口。

身处这样一种市场和行业环境,车企、用户在车展这个特殊场域的碰撞,就像一场剧烈的化学反应,激发了此前数年一直隐匿在平静水面下的局部变化和演进,借势喷涌而出。

《周易》有云:变则通,通则久。

于是,2021年上海车展主动“拥抱变化”,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选择。只不过,目前整个行业都在求索同一个命题的答案:行业市场和产品技术会朝哪个方向变化?企业又该怎么做出变化?甚至,作出种种具体选择,还要敢于痛下决心革自己命。

2021年上海车展,整个行业的上下游,包括车企、供应链纷纷交出了各自阶段性的答案。

变什么?革什么?

走出地铁2号线徐泾东站6号口再上到2楼平台,你就能看到本届上海车展最引人注目的车企户外广告牌。

在这个入口,奥迪以绝对的篇幅牢牢占据着广告C位,用一句“蓄能满格,致敬黄金十年”的slogan,表达着中国市场的满满期待。

一旁是近年发展屡遭不顺的北京现代,用“变革”两个大字喜提本届车展广告最佳创意奖,并用直白、简洁的答案,回应了上海车展“拥抱变化”的主题。

处于行业历史拐点的2021上海车展,也见证着各大品牌“变”与“革”两条腿并行不悖的智慧和决心。

处于人事动荡中的现代和北京现代,在4.1H馆包下了近五分之一的展位面积,将旗下近乎所有国产车型、进口车型都带到了现场。其中,第五代途胜L和现代氢燃料电池汽车Nexo则占据着展台C位。

与广告海报的直白创意类似,现代试图传达的信号很明白:以重点推介的这两款车型,向整个行业表明一种态度,现代要兼顾当下的市场销量和未来的转型方向。现有的产品阵型要有变化和升级,未来的产品布局要有革新和奋进。

这样的策略,总体上看起来稳健而均衡。只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在全球相对式微的现状和短期并不被看好的行情,现代押宝氢燃料的技术方向,与传统汽车业务之间是否会出现脱节和断层?

与现代这种带有“理想主义”的变革策略类似,同样在中国身处市场困境的法系车,不仅也保留着一向“理想主义”的色彩,还“罕见”地采用了日益务实的产品策略。

比如,本届上海车展,东风雪铁龙带来了凡尔赛C5X,以独特的跨界设计和实用的功能,瞄准消费升级的趋势和人群,切入B级车休旅车市场,再次为法系车正名。法系同门东风标致带来全新4008 PHEV 4WD,以24.97万元-25.97万元的诚意价格正式上市。

虽然,近年来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境遇备受煎熬,却依旧走在不失自身特色的变革道路上。

本届车展上“变革”姿态最为务实的企业,仍属电动化战略最为激进的大众。

本届车展,大众汽车集团携奥迪、大众、斯柯达、捷达品牌共同布展,占据着5.1H馆近三分之一的面积,阵势庞大且车型众多。

当很多人预测大众还会继续着重推介ID.4系列车型的时候,大众汽车却依旧延续了此前两年在传统SUV市场的投放活力,带来了一汽-大众揽境,并且以最快的动作带了ID.6 CROZZ。

相比而言,日系车企的动作则更显务实——燃油车业务依旧是当下发展的重点,电动化普遍还停留在概念车阶段,量产普及仍需要一段时间。

比如,雷克萨斯就想在变革中达成一种极致的平衡,不仅带来首发亮相的新款ES,而且,还将前不久刚刚全球首发的LF-Z概念车也带到了现场。

与此同时,丰田的参展动作也和雷克萨斯如出一辙。

一边,像大众一样在燃油车市场继续加码,迅速国产了传说已久的皇冠首款SUV车型——皇冠陆放;另一边,全球首发纯电动品牌bZ4X CONCEPT。据介绍,丰田计划在日本和中国生产这款bZ4X CONCEPT的量产版本,并在2022年中期开始全球销售。

与之类似,本田也继续加码雅阁等走量车型,推介第三代IMMD混动系统,雷打不动展出了e: concept概念车。日产在推出全新奇骏的同时,继续让日产Ariya站台,以示革新的决心。

凯迪拉克LYRIQ概念车

与近年来在国内大型车展上的沉默不同,通用系回归往日的高调。别克在展前“别克品牌日”上推出了昂科威Plus、威朗Pro、威朗Pro GS,并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定下了“智行潜力”的主题。凯迪拉克在这一轮周期性产品投放完毕之后,也终于将LYRIQ概念车首次带到了国内,为上汽通用的下一步电气化变革指明了方向。

同为美系主力军的福特,转型动作依旧迅速,而且决心不减,不仅在展前正式上市MustangMach-E,与Model Y近身肉搏,而且,在车展上全新亮相中大型SUV福特EVOS,兼顾传统燃油车的技术过渡和进化。

同时,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均日益边缘化的广汽菲克,主要在本届车展上表达坚忍的姿态和决心,继续着将牧马人4xe引入中国市场的努力。

综上可见,日系车虽也有变革动作,却没有迅猛执行的心态,还是一贯的“稳”字当头,可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相较之下,美系车对变革充满期冀并持续坚持,但是产品谱系的短板和技术推进的缓慢节奏,也让上汽通用、广汽菲克的变革显得“后劲乏力”。

焦虑者,受益者

或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上海车展“拥抱变化”的浪潮中,享受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红利多时且销量一路高歌猛进的德系BBA,会是其中最焦虑、最激进的一极。

4月18日,上海车展前夜,在世博源周边3公里之内,奔驰、宝马、奥迪几乎同时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品牌之夜活动,争相发布转型下一阶段的重磅产品。

奔驰EQS

比如,奔驰“三箭齐发”,带来WLTP工况下最高续航可达770km、中控三联屏的电动旗舰轿车EQS,还同时发布定位相对亲民的EQA、EQB两款电动SUV车型。

另一边,宝马带来了从BMW i8手中接过电动化战略大旗,与X5尺寸相当的纯电动SUV车型iX,希望由此开启超越电动的豪华出行体验;奥迪借上汽奥迪之手,再次推出全新概念车Audi Concept Shanghai,并在展台首度亮相了A6 e-tron概念车、全新奥迪A7L。

事实上,在纷纷选定企业下一阶段转型的锚点后,BBA也没有放弃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进击。

本届车展,奔驰依旧准时带来了全新国产加长新C级,正式上市了全新梅赛德斯-迈巴赫S480 4MATIC。宝马带来了创新BMW X2曜夜版/锋芒版,并正式公布了全新M3/M4的官方售价。

奥迪不仅将RS家族的所有车型都带到了现场,甚至包括稀有的S8L。当然,全新奥迪A7L仍是奥迪展台的重头戏,上汽奥迪还为其打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与“焦虑”和“激进”并存的奔驰、宝马、奥迪不同,作为行业外来者的华为,更像是类似风清扬一样的隐世高手,在纷繁、热闹的行业转型浪潮背后,默默积蓄力量,然后等着惊艳所有人,成为本届车展上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4月17日,华为就以ARCFOX极狐之名,推出了阿尔法S 华为HI版。据悉,阿尔法S 华为HI版是全球首款搭载3颗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可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自动驾驶。此前,业界则对华为自动驾驶的技术水平几乎一无所知。

就像发布会现场那句slogan——“两个奋斗者伙伴,一部世界级好车”一样,华为虽然一再强调自己不造车,但可以帮助车企造车更好的智能汽车。合作伙伴负责打造智能汽车的躯干,华为负责丰富智能汽车的大脑和神经。

“最近,品牌、技术、新车的信息量爆炸,这次上海车展注定会是载入史册的一届车展”。一位资深记者在看完奔驰、宝马、奥迪、极狐等数场发布会之后,如此感叹道。

从4月19、20日两天媒体日的展台现场情况来看,奔驰、宝马、奥迪在努力展示了电动车革新产品之后,各自都收获了应得的掌声和流量,不出意外继续成为本届车展的顶流。

在华为展台,诸多B端客户则在华为智能座舱面前耐心排起了长队,等待着亲身体验。场外,华为概念股北汽蓝谷、小康股份则在近期创下了数个涨停。

窥豹一斑。

从本届车展豪华品牌头部三强步调一致的动作,以及跨界入局智能汽车新赛道的华为,所制造的话题和流量,可以一窥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焦虑心态,以及寻找变革方向的战术选择。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抓住传统主流市场份额不丢,同时又能不被新的行业、技术和产品趋势抛下,将是变革主导者和长期赢家的共同底色。

当然,以上两股巨大力量之外,两个展台上的小小现象也印证了上海车展“变革”的趋向。

全新梅赛德斯-迈巴赫S480 4MATIC

第一,在热闹非凡的奔驰展台,全新奔驰C级车和全新梅赛德斯-迈巴赫S480 4MATIC,破天荒地受到了媒体“冷遇”,更多媒体记者围在三款电动车周围进行着拍照、直播。因为后者更有话题和流量。

第二,除了华为备受追捧外,百度、地平线也设立独立展位,还“嵌入”了新车展览区,与车企开启了“共舞”模式。今年大热的传感器方向,Velodyne、大疆、速腾聚创、镭神智能、等多家激光雷达公司也同台竞技。相比之下,专注于智能座舱的供应商们则有些备受冷遇。

可见,最近几年受中国用户普遍关注、偏好的智能网联应用经历不断进化之后,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为下一阶段技术革新和产品规划的重点。

从斑马智行开始,智能座舱经历2.0、3.0的迭代之后,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变为了存量市场,而技术门槛更高的智能驾驶技术,在激光雷达等技术日渐成熟、汽车行业持续“缺芯”刺激下,成为2021年更具发展潜力的赛道,代表着今后产业技术革新的方向。

除了以上直观感知到的展台情况和主流趋势,在一些长尾细分领域,也存在一些变革的火苗,等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市场机会,同样值得关注。

其一,中国品牌阵营,产品规划、品牌营销的变化悄然发生。变化的是产品力持续进化、智能配置的增减,革新的是营销思路的转变,更加专注圈层营销,并在品牌独立、产品命名体系上持续拓展着年轻化和可能性的边界。

比如,极氪品牌从领克品牌中脱胎而来;坦克品牌实现独立,欧拉在“吸猫”的路上越走越远,荣威也开始玩起花名,推出了“鲸”系列产品。

其二,在底层技术层面,中国品牌纷纷利用燃油车最后的一波增长期,努力夯实发动机及混动技术基础,伺机向全面电动化的过渡与转型。

从车展现场不难看到这一趋势的不少案例,比如,长城逆市推出了品牌第一款3.0L 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比亚迪、长城则借助着DM-i、柠檬混动技术同样兼顾着“变”与“革”的平衡。

纵观气氛热闹、亮点多多的2021上海车展,可以说就是当下汽车行业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各大车企,还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或者跨界参与造车的外来者,都在“变”与“革”之间,努力与时俱进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车展:与时俱进化,在“变”与“革”之间

2021年上海车展主动“拥抱变化”,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选择。

文|路由社  张传宇

编辑|路由社

当整个行业依旧笼罩在缺芯的阴霾之下,备受瞩目的2021年上海车展,依然吹响了变革的号角。

4月19日,以“拥抱变化”为主题,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拉开帷幕。

为期两天的媒体日,本届上海车展共举办138场新闻发布会,再创历届新高,并在首日迎来了10,692名记者进场报道。

这些创纪录的数据背后,是整个行业与市场在2020年被压抑的旺盛热情。

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全球唯一仍能正常举办的国际A类车展,上海车展也迫切需要借助市场快速回暖和行业回归正轨,在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创造更多的效益——包括品牌曝光、用户流量和终端销量。

事实上,作为2020年全球市场一枝独秀的地区,延期到2020年底成功举办的北京车展,以及国内车市触底反弹的韧性、新能源汽车摆脱政策性依赖之后的快速增长,等等,一切信号都在表明,2021年将会是中国车市发展的拐点,也将是产业转型的重要关口。

身处这样一种市场和行业环境,车企、用户在车展这个特殊场域的碰撞,就像一场剧烈的化学反应,激发了此前数年一直隐匿在平静水面下的局部变化和演进,借势喷涌而出。

《周易》有云:变则通,通则久。

于是,2021年上海车展主动“拥抱变化”,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选择。只不过,目前整个行业都在求索同一个命题的答案:行业市场和产品技术会朝哪个方向变化?企业又该怎么做出变化?甚至,作出种种具体选择,还要敢于痛下决心革自己命。

2021年上海车展,整个行业的上下游,包括车企、供应链纷纷交出了各自阶段性的答案。

变什么?革什么?

走出地铁2号线徐泾东站6号口再上到2楼平台,你就能看到本届上海车展最引人注目的车企户外广告牌。

在这个入口,奥迪以绝对的篇幅牢牢占据着广告C位,用一句“蓄能满格,致敬黄金十年”的slogan,表达着中国市场的满满期待。

一旁是近年发展屡遭不顺的北京现代,用“变革”两个大字喜提本届车展广告最佳创意奖,并用直白、简洁的答案,回应了上海车展“拥抱变化”的主题。

处于行业历史拐点的2021上海车展,也见证着各大品牌“变”与“革”两条腿并行不悖的智慧和决心。

处于人事动荡中的现代和北京现代,在4.1H馆包下了近五分之一的展位面积,将旗下近乎所有国产车型、进口车型都带到了现场。其中,第五代途胜L和现代氢燃料电池汽车Nexo则占据着展台C位。

与广告海报的直白创意类似,现代试图传达的信号很明白:以重点推介的这两款车型,向整个行业表明一种态度,现代要兼顾当下的市场销量和未来的转型方向。现有的产品阵型要有变化和升级,未来的产品布局要有革新和奋进。

这样的策略,总体上看起来稳健而均衡。只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在全球相对式微的现状和短期并不被看好的行情,现代押宝氢燃料的技术方向,与传统汽车业务之间是否会出现脱节和断层?

与现代这种带有“理想主义”的变革策略类似,同样在中国身处市场困境的法系车,不仅也保留着一向“理想主义”的色彩,还“罕见”地采用了日益务实的产品策略。

比如,本届上海车展,东风雪铁龙带来了凡尔赛C5X,以独特的跨界设计和实用的功能,瞄准消费升级的趋势和人群,切入B级车休旅车市场,再次为法系车正名。法系同门东风标致带来全新4008 PHEV 4WD,以24.97万元-25.97万元的诚意价格正式上市。

虽然,近年来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境遇备受煎熬,却依旧走在不失自身特色的变革道路上。

本届车展上“变革”姿态最为务实的企业,仍属电动化战略最为激进的大众。

本届车展,大众汽车集团携奥迪、大众、斯柯达、捷达品牌共同布展,占据着5.1H馆近三分之一的面积,阵势庞大且车型众多。

当很多人预测大众还会继续着重推介ID.4系列车型的时候,大众汽车却依旧延续了此前两年在传统SUV市场的投放活力,带来了一汽-大众揽境,并且以最快的动作带了ID.6 CROZZ。

相比而言,日系车企的动作则更显务实——燃油车业务依旧是当下发展的重点,电动化普遍还停留在概念车阶段,量产普及仍需要一段时间。

比如,雷克萨斯就想在变革中达成一种极致的平衡,不仅带来首发亮相的新款ES,而且,还将前不久刚刚全球首发的LF-Z概念车也带到了现场。

与此同时,丰田的参展动作也和雷克萨斯如出一辙。

一边,像大众一样在燃油车市场继续加码,迅速国产了传说已久的皇冠首款SUV车型——皇冠陆放;另一边,全球首发纯电动品牌bZ4X CONCEPT。据介绍,丰田计划在日本和中国生产这款bZ4X CONCEPT的量产版本,并在2022年中期开始全球销售。

与之类似,本田也继续加码雅阁等走量车型,推介第三代IMMD混动系统,雷打不动展出了e: concept概念车。日产在推出全新奇骏的同时,继续让日产Ariya站台,以示革新的决心。

凯迪拉克LYRIQ概念车

与近年来在国内大型车展上的沉默不同,通用系回归往日的高调。别克在展前“别克品牌日”上推出了昂科威Plus、威朗Pro、威朗Pro GS,并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定下了“智行潜力”的主题。凯迪拉克在这一轮周期性产品投放完毕之后,也终于将LYRIQ概念车首次带到了国内,为上汽通用的下一步电气化变革指明了方向。

同为美系主力军的福特,转型动作依旧迅速,而且决心不减,不仅在展前正式上市MustangMach-E,与Model Y近身肉搏,而且,在车展上全新亮相中大型SUV福特EVOS,兼顾传统燃油车的技术过渡和进化。

同时,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均日益边缘化的广汽菲克,主要在本届车展上表达坚忍的姿态和决心,继续着将牧马人4xe引入中国市场的努力。

综上可见,日系车虽也有变革动作,却没有迅猛执行的心态,还是一贯的“稳”字当头,可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相较之下,美系车对变革充满期冀并持续坚持,但是产品谱系的短板和技术推进的缓慢节奏,也让上汽通用、广汽菲克的变革显得“后劲乏力”。

焦虑者,受益者

或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上海车展“拥抱变化”的浪潮中,享受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红利多时且销量一路高歌猛进的德系BBA,会是其中最焦虑、最激进的一极。

4月18日,上海车展前夜,在世博源周边3公里之内,奔驰、宝马、奥迪几乎同时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品牌之夜活动,争相发布转型下一阶段的重磅产品。

奔驰EQS

比如,奔驰“三箭齐发”,带来WLTP工况下最高续航可达770km、中控三联屏的电动旗舰轿车EQS,还同时发布定位相对亲民的EQA、EQB两款电动SUV车型。

另一边,宝马带来了从BMW i8手中接过电动化战略大旗,与X5尺寸相当的纯电动SUV车型iX,希望由此开启超越电动的豪华出行体验;奥迪借上汽奥迪之手,再次推出全新概念车Audi Concept Shanghai,并在展台首度亮相了A6 e-tron概念车、全新奥迪A7L。

事实上,在纷纷选定企业下一阶段转型的锚点后,BBA也没有放弃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进击。

本届车展,奔驰依旧准时带来了全新国产加长新C级,正式上市了全新梅赛德斯-迈巴赫S480 4MATIC。宝马带来了创新BMW X2曜夜版/锋芒版,并正式公布了全新M3/M4的官方售价。

奥迪不仅将RS家族的所有车型都带到了现场,甚至包括稀有的S8L。当然,全新奥迪A7L仍是奥迪展台的重头戏,上汽奥迪还为其打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与“焦虑”和“激进”并存的奔驰、宝马、奥迪不同,作为行业外来者的华为,更像是类似风清扬一样的隐世高手,在纷繁、热闹的行业转型浪潮背后,默默积蓄力量,然后等着惊艳所有人,成为本届车展上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4月17日,华为就以ARCFOX极狐之名,推出了阿尔法S 华为HI版。据悉,阿尔法S 华为HI版是全球首款搭载3颗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可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自动驾驶。此前,业界则对华为自动驾驶的技术水平几乎一无所知。

就像发布会现场那句slogan——“两个奋斗者伙伴,一部世界级好车”一样,华为虽然一再强调自己不造车,但可以帮助车企造车更好的智能汽车。合作伙伴负责打造智能汽车的躯干,华为负责丰富智能汽车的大脑和神经。

“最近,品牌、技术、新车的信息量爆炸,这次上海车展注定会是载入史册的一届车展”。一位资深记者在看完奔驰、宝马、奥迪、极狐等数场发布会之后,如此感叹道。

从4月19、20日两天媒体日的展台现场情况来看,奔驰、宝马、奥迪在努力展示了电动车革新产品之后,各自都收获了应得的掌声和流量,不出意外继续成为本届车展的顶流。

在华为展台,诸多B端客户则在华为智能座舱面前耐心排起了长队,等待着亲身体验。场外,华为概念股北汽蓝谷、小康股份则在近期创下了数个涨停。

窥豹一斑。

从本届车展豪华品牌头部三强步调一致的动作,以及跨界入局智能汽车新赛道的华为,所制造的话题和流量,可以一窥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焦虑心态,以及寻找变革方向的战术选择。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抓住传统主流市场份额不丢,同时又能不被新的行业、技术和产品趋势抛下,将是变革主导者和长期赢家的共同底色。

当然,以上两股巨大力量之外,两个展台上的小小现象也印证了上海车展“变革”的趋向。

全新梅赛德斯-迈巴赫S480 4MATIC

第一,在热闹非凡的奔驰展台,全新奔驰C级车和全新梅赛德斯-迈巴赫S480 4MATIC,破天荒地受到了媒体“冷遇”,更多媒体记者围在三款电动车周围进行着拍照、直播。因为后者更有话题和流量。

第二,除了华为备受追捧外,百度、地平线也设立独立展位,还“嵌入”了新车展览区,与车企开启了“共舞”模式。今年大热的传感器方向,Velodyne、大疆、速腾聚创、镭神智能、等多家激光雷达公司也同台竞技。相比之下,专注于智能座舱的供应商们则有些备受冷遇。

可见,最近几年受中国用户普遍关注、偏好的智能网联应用经历不断进化之后,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为下一阶段技术革新和产品规划的重点。

从斑马智行开始,智能座舱经历2.0、3.0的迭代之后,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变为了存量市场,而技术门槛更高的智能驾驶技术,在激光雷达等技术日渐成熟、汽车行业持续“缺芯”刺激下,成为2021年更具发展潜力的赛道,代表着今后产业技术革新的方向。

除了以上直观感知到的展台情况和主流趋势,在一些长尾细分领域,也存在一些变革的火苗,等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市场机会,同样值得关注。

其一,中国品牌阵营,产品规划、品牌营销的变化悄然发生。变化的是产品力持续进化、智能配置的增减,革新的是营销思路的转变,更加专注圈层营销,并在品牌独立、产品命名体系上持续拓展着年轻化和可能性的边界。

比如,极氪品牌从领克品牌中脱胎而来;坦克品牌实现独立,欧拉在“吸猫”的路上越走越远,荣威也开始玩起花名,推出了“鲸”系列产品。

其二,在底层技术层面,中国品牌纷纷利用燃油车最后的一波增长期,努力夯实发动机及混动技术基础,伺机向全面电动化的过渡与转型。

从车展现场不难看到这一趋势的不少案例,比如,长城逆市推出了品牌第一款3.0L 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比亚迪、长城则借助着DM-i、柠檬混动技术同样兼顾着“变”与“革”的平衡。

纵观气氛热闹、亮点多多的2021上海车展,可以说就是当下汽车行业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各大车企,还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或者跨界参与造车的外来者,都在“变”与“革”之间,努力与时俱进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